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为增强海带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微胶囊技术对海带类胡萝卜素进行包埋,以产品包埋率和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微胶囊包埋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海带类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海带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β-环糊精∶蔗糖(2∶1∶2)为壁材,芯壁材比例为1∶5,乳化剂吐温-80∶司盘-80(3∶1)添加量为0.3%,均质压力35MPa,均质1次。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包埋率可达92.16%,产率为89.9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产品稳定性高,对芯材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寻找合适的壁材对β-胡萝卜素进行包埋,制备成稳定性好、包埋率高的微胶囊,提高β-胡萝卜素的水分散性和化学稳定性。果胶是一种具有黏胶性的多糖,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为此,在研究不同壁材及配比对β-胡萝卜素包埋的影响后,采用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及乳清分离蛋白果胶混合物分别包埋两种制备工艺。研究表明,两者都能形成纳米级的微胶囊,且水溶性较好,产品包埋率分别为85.6%和88.2%。在常温储存过程中,乳清分离蛋白果胶混合物包埋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粒径变化较小,形态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MCT)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通过剪切和高压均质工艺制备不同粒径的MCT乳状液,并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探讨乳状液粒径对乳状液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包埋率及储藏稳定性(微胶囊复溶粒径、表面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对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包埋率和储藏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当乳状液粒径大于300 nm时,随着乳状液粒径的减小,微胶囊表面更加致密光滑,包埋率更高(>95%),储藏后复溶乳状液粒径变化越小,表面油含量越低。但当乳状液粒径小于300 nm时,壁材分子结构被破坏,乳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蛋清蛋白凝胶颗粒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油相比例、凝胶颗粒蛋白含量对蛋清蛋白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EWP-PE)的影响,并探究其负载β-胡萝卜素的热稳定性及储藏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当蛋清蛋白含量4%,油相体积分数40%时,EWP-PE粒径47.37 μm,Zeta-电位值-30.3 mV,乳析指数14.2%,此时的EWP-PE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EWP-PE负载β-胡萝卜素后,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在80℃条件下,乳液中β-胡萝卜素保留率达65.8%。储藏15 d后,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为42.8%,显著高于油相中β-胡萝卜素保留率(27.5%)。结论:负载β-胡萝卜素的EWP-PE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拓宽β-胡萝卜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 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对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化射流工艺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高,经过空化射流10 min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87.44%,溶解度较高,微胶囊颗粒表面形态饱满、致密、无裂纹和空隙,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高压均质和超声破碎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大,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低,经过100 MPa高压均质和400 W超声破碎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0.36%和78.64%,溶解度相较于空化射流差,微胶囊颗粒表面分别出现微孔和较大的孔洞,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 种均质工艺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空化射流均质工艺制备的鱼油纳米乳液及微胶囊在产品性能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均质工艺。本研究可为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工艺选择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微波震碎的物理场对枸杞中β-胡萝卜素进行高效提取,使其充分游离于枸杞浆液中。以β-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以微波处理时间、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处理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枸杞中的β-胡萝卜素富集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得出,β-胡萝卜素富集最佳工艺为微波处理时间50 s、微波输出功率350 W、微波处理5次,并利用包埋技术将β-胡萝卜素富集最佳工艺所得枸杞浆制成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并添加在鸡尾酒奶茶中,得到的产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17.95 mg/kg,进而制作一款富含β-胡萝卜素的鸡尾酒奶茶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WPI(乳清蛋白)和半乳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囊化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壁材为WPI-半乳糖的MRPs,芯材为β-胡萝卜素,芯壁比为0.15,乳化剂(即单甘酯与吐温80)的添加量为3%,其中单甘酯与吐温80的质量比为2∶8,在高速分散速度15 000 r/min,分散时间12 min,干燥进风温度185℃的条件下,获得具有最高囊化效率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定性验证β-胡萝卜素包埋物,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以及热重分析(TGA)证实以WPI-半乳糖的MRPs为壁材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较小的粒径及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富含高溶性β-胡萝卜素的油脂体系(β-胡萝卜素总顺式质量分数约40%,其油脂基含量约10 mg/mL)的氧化稳定性及降解规律,在不同储藏温度(-18、4、20、37℃)下,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建立降解动力学方程考察了富含高溶性β-胡萝卜素的不同油脂(大豆油、橄榄油、月见草油、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橄榄油中β-胡萝卜素及其异构体的储藏氧化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高溶性β-胡萝卜素在不同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效果依次为:橄榄油>大豆油>月见草油>鱼油;且在伴随储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规律,橄榄油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稳定性高低次序为:All-E>Total Z>13 Z,且随着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氧化降解导致的其总含量减少,橄榄油的过氧化值也不断增大,表明高溶性β-胡萝卜素抗油脂氧化的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β-胡萝卜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吐温80、吐温60和磷脂为乳化剂,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制备了纳米乳液。测定了纳米乳液的粒径、透光率、色价、储藏稳定性和应用稳定性。结果显示,维生素E对纳米乳液粒径和透光率有轻微影响,对包埋率和色价没有影响。在25、37 ℃和光照下储藏28 d期间纳米乳液的透光率没有发现明显变化,55 ℃储藏期间透光率呈现下降趋势。在25 ℃和光照下储藏28 d期间色价没有发现明显变化,37和55 ℃储藏期间色价有所降低。不同含量的维生素E均提高了β-胡萝卜素的色价保留率。维生素E的加入显著提高了β-胡萝卜素在酸性和中性饮料中的应用稳定性,且添加量为3%时饮料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干粉复水速溶性不佳,应用需增加溶解工序,众多乳液产品开发都没有使用增重剂,因此干粉和乳液产品在应用中容易浮油及纳米化后水溶液透明,很难满足浊饮料、果冻等食品应用的要求。研究以β-胡萝卜素为原料,兼用增重剂来增加产品浊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油溶介质、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3%β-胡萝卜素乳浊液产品的影响,确定了油溶介质和最佳工艺条件。从产品浊度和稳定性入手,通过正交实验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重剂、共乳化剂等进行了配方优化,确定了热力学稳定的3%β-胡萝卜素乳浊液产品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其应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β-环糊精为主要壁材,葵花籽油为溶解载体,硬脂酰乳酸钠(SSL)为乳化剂,并添加适量dl-α-生育作为的抗氧化剂,通过高温油熔和喷雾干燥方式研制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目标,利用单因素和混料实验设计优化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在微胶囊壁材含量占62%(β-环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分别占42%和20%)、葵花籽油21%、SSL 2%时可制得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产品包埋率、流动性及溶解性均能满足应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7,(7):83-87
采用正交试验对亚麻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包埋率为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浓度15%、芯壁材质量比1∶1.5、亚麻籽胶添加量1.6 g/500mL、进风温度180℃,经验证试验表明包埋率可达86%以上。产品经过TG和DSC分析表明,当温度达到190℃时产品发生热分解,热稳定性良好,基本可以满足一般食品加工条件。加速储藏试验表明,经过包埋的亚麻籽油的过氧化值变化缓慢,产品稳定性较好,达到保护油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乳化剂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吐温20(TW)、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DML)、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S)、乳清分离蛋白(WPI)四种乳化剂(1%,w/w),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0.03%,w/w).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纳米乳液的粒径大小与分布,Turbiscan浓缩体系稳定性分析仪监测纳米乳液稳定性变化趋势,HPLC法检测纳米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纳米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115.0~303.0nm,多分散系数0.09~0.30,含有TW、DML的纳米乳液粒径显著小于含有OSS、WPI的纳米乳液(P<0.05);储藏实验中,55℃下纳米乳液粒径增大显著,4℃下粒径变化不显著(P>0.05);含有OSS的纳米乳液中β-胡萝卜素降解最快,55℃储藏12d、4℃储藏28d后残留率分别仅为22.88%和26.23%,而含有WPI的纳米乳液中β-胡萝卜素降解最慢,在相同条件下储藏,残留率分别为72.23%和62.08%.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适合在酸性饮料中应用的β-胡萝卜素微粒的配方和工艺,分别以变性淀粉、阿拉伯胶、明胶、酪蛋白酸钠作乳化剂;融化温度140℃~170℃;融化时间50~300 s;β-胡萝卜素晶体颗粒大小2~200μm;通过检测β-胡萝卜素乳液的晶体粒径、β-胡萝卜素含量和光照稳定性,筛选出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得出的制作用于酸性饮料的β-胡萝卜素微粒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溶解温度150℃,溶解时间60 s,β-胡萝卜素晶体研磨后颗粒大小2μm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核黄素、天然胡萝卜素和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光、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核黄素相比,2种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利用DigiEye数码测色系统就3种色素对鸡精调味料颜色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色差仪定量表征鸡精颜色和人工感官评价颜色结果基本一致,即不同色素应用于鸡精时所呈现出的外观颜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研究鸡精贮存期间色素稳定性的实验表明:核黄素的耐热性强于2种胡萝卜素,但其耐光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响应面设计对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β-胡萝卜素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的工艺进行研究。分别以β-胡萝卜素的负载量和包埋率为优化指标,系统考察芯材比、温度、压力等主要因素对玉米蛋白包埋β-胡萝卜素的交互影响,采用SEM、DLS和XRD对产品形貌、粒径和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芯材比对载药量和包埋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压力,最后是温度。当芯材比1:10(质量比)、温度55℃、压力8MPa时,β-胡萝卜素的负载量达到最大值8.73%;当芯材比1:30、温度35℃、压力16MPa时,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有最高值85.4%。玉米蛋白和β-胡萝卜素形成Matrix结构,颗粒平均粒径大约150nm,粒径分布窄,球形度好。  相似文献   

18.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高速剪切辅助提取牛蒡根活性成分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提高牛肉丸的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剪切辅助提取牛蒡根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74.75∶1 m L/g,剪切速率14100 r/min,剪切时间4.2 min,此时实际得率18.4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了提取物的牛肉丸中蛋白质分解和脂肪氧化酸败得到有效地抑制;且在添加量为0.8%时牛肉丸耐储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壁材(明胶、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对其通过相同工艺所形成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性质影响。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包埋率、溶解性、颜色强度、壁材与芯材之间新生成的官能团、ζ电位、粒径、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壁材对包埋率、壁材与芯材之间新生成的官能团、粒径、高温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结构上带有共轭体系的阿拉伯胶有着更亮的颜色强度,作为蛋白的明胶由于氢键的存在导致其所形成的微胶囊溶解度更低。壁材对微胶囊的水溶液的ζ电位有着显著性影响。同时,X衍射证明不同壁材在形成的微胶囊过程当中均无晶体的形成,但是壁材的成膜性严重影响着微胶囊表面的光滑性。研究结果表明壁材较大地影响着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因此壁材选择需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以葱油香精为芯材,用二次包埋法(复凝聚结合喷雾干燥法)和β-环糊精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分别在2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显示,二次包埋法包埋所得微胶囊产品比β-环糊精法所得产品更具有典型的微胶囊表面特性。GC-MS分析2种产品的热稳定性表明,经二次包埋法制得的微胶囊,高温处理下(200℃,3 min)能够提供葱油香精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