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旨在为霉变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除提供技术支持,以自然霉变花生粕为实验材料,用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的AFB1。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脱毒条件,并对二乙烯三胺脱除AFB1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1、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二乙烯三胺溶液质量浓度10 mg/mL,在此条件下AFB1脱除率为95.5%;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AFB1可能的降解机制是其酮羰基与二乙烯三胺发生脱水反应,并且反应产物通过离心随着上清液被脱除。二乙烯三胺具有应用于花生粕中AFB1脱除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弱碱高温处理法去除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的效果,并对去毒后花生粕的酶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弱碱高温处理对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有利于酶解的进行,花生粕经过121 ℃、pH 10、60 min处理,黄曲霉毒素的破坏率高达84.50 %,最终酶解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低至0.344 ng/mL;而此时酶解液中蛋白质回收率比对照组的提高率为27.44 %,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的提高率为57.70 %.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溶液在不同的液料比和不同作用时间下花生中B族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溶液浓度的提高,液料比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花生中B 族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降低,脱毒效果越好。用80g/L 的柠檬酸溶液,液料比(V/m)为5:1 对霉变后染有B 族黄曲霉毒素(AFB1 和AFB2)的花生颗粒(98.60μg/kg)浸泡30min 具有很好的脱毒效果,处理后,黄曲霉毒素含量小于20μg/kg,达到国标GB2761 - 2005 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在PDA、MM培养基和花生中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培养基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 PDA、MM培养基培养的黄曲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后, 实验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分别在5.5158.1 pg/mL和2.210.3 pg/mL, 对照组毒素B1含量分别在2407.22986.3 pg/mL和4.42755.6 pg/mL。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检测28 ℃和37 ℃培养的被黄曲霉侵染的花生, 实验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未检出, 对照组28 ℃下, 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8.588?0.322)μg/kg, 37 ℃下黄曲霉毒素未检出。结论 不同培养基中, 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黄曲霉产黄曲霉毒素均有抑制作用。黄曲霉在28 ℃比37 ℃更容易在花生上产毒, 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对花生上黄曲霉产毒素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花生粕酶解液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弱碱高温处理法、H_2O_2处理法和不同过滤介质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弱碱高温处理对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花生粕经过121℃,pH10,60min处理,黄曲霉毒素的破坏率高达84.5%,最终酶解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为0.344ng/mL,达到欧盟安全标准;用H_2O_2处理,低浓度H_2O_2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破坏很少,当浓度达到1600mg/kg,酶解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达到0.104ng/mL,相对于不加H_2O_2处理的酶解上清液,其黄曲霉毒素减少率达94.87%,但高浓度的H_2O_2处理不利干酶解的进行;对于不同的过滤介质,以活性碳吸附去毒效果较好,但同时氨态氮的损失率高达7.03%。综合考虑实验的各方面因素,如成本问题以及脱毒后酶解的蛋白回收率和氨态氮含量问题,选择先在121℃,pH10条件下处理60min,酶解48h,然后用普通滤纸过滤进行脱毒处理,此时酶解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达到0.244ng/mL。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迁移的影响以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花生油时,约3%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B2(AFB2)迁移至油中,而剩下的97%迁移至粕中;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油过程中,约10%的AFB1、0. 1%的AFB2迁移至油中,AFB1、AFB2分别有69. 25%、77. 70%迁移至液相中;采用压榨法制取花生油时,AFB1、AFB2有约10%迁移至油中,剩下的约90%迁移至饼中;当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低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大;而当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在富含油料的种子中污染较严重。从调查的原料花生和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出发,对国内外花生及其油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并从花生原料的筛选与脱毒、贮藏与加工过程控制以及成品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的脱除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控制与消除方法,以期对国内花生油及其制品控制、消除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配莲 《中国油脂》2021,46(10):92-97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脱除食品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综述了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脱毒技术的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食品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生物传感器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经固定化后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花生经粉碎、过筛、提取、超声波萃取后利用电流型酶电极构成的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测定,与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有较好的一致性。黄曲霉毒素生物传感器测定时间为20 s,相对偏差2%,标样线性良好;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6%。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可用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实时检测,利用制作成本低、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少的丝网印刷电极,和对黄曲霉毒素B1具有抑制作用的乙酰胆碱酯酶,构建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石墨烯、普鲁士蓝、壳聚糖和纳米金作为丝网印刷电极的修饰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优化传感器的反应条件,分别选取反应pH 7.5、负载酶量0.25 U、抑制时间14 min作为该传感器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以乙酰胆碱酯酶作为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剂,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64 μg/mL,相关系数为0.9948, 检出限0.05 μg/mL。对花生样品中进行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82.5%~114.1%,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选择性好。该检出限低于我国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可用于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