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对核桃浓缩蛋白进行改性,通过测定改性后蛋白中游离巯基、二硫键含量及表面疏水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的改性方法及条件对核桃浓缩蛋白质凝胶性的影响,以获得具有形成强凝胶潜力的蛋白质,确定适宜的改性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蛋白凝胶质构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改性(超声处理)的适宜条件为超声功率840 W,超声时间6min;化学改性(还原剂亚硫酸钠)的适宜条件为还原剂加入量0.625 mmol/L,处理时间60 min。经超声改性后的核桃浓缩蛋白,其凝胶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技术、水浴加热法和微波处理3种物理方法对醇洗大豆浓缩蛋白(ALSPC)改性,并对不同方法的改性产品的功能特性和微观结构作了比较。水浴加热法改性产品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凝胶性比其他两种方法好,而持水性、吸油性及乳化稳定性差别不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水浴加热改性产品蛋白质表面微观结构呈絮状聚集体,而超声波和微波改性产品蛋白质颗粒粒径较小,呈碎状小颗粒。  相似文献   

3.
优质玉米蛋白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玉米蛋白酶解,再对其水解物进行琥珀酰化改性,以便开发功能性质优良的玉米蛋白质,并分析复合改性对蛋白质功能性质和其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质有良好水解效果,水解度可达29.47%,随着酰化试剂用量增大,蛋白质酰化程度得以逐步提高。玉米蛋白质水解物(DH3.0)比原蛋白质更易被琥珀酰化,琥珀酰化对蛋白质水解物水溶性、乳化性、疏水性和结柔性影响比原蛋白质更显著,因而复合改性(酶解—酰化)是改变蛋白质功能性质更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改善蛋白质乳化性的最新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及相应机理,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如超声、高压均质、挤压蒸煮、旋流空化等技术,化学改性如pH偏移、磷酸化改性等技术,以及酶法改性技术。文章还综述了以上多种方法协同作用以改性蛋白质的技术,阐述了相关协同作用的机理,并对未来蛋白质改性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何伟明  叶劲松  师洁 《食品与机械》2018,34(10):185-190,195
介绍了国内外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3种蛋白质改性方法对蛋粉加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种改性方式的特点,并对蛋粉加工中蛋白质改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6,(11):55-57
采用干法美拉德反应对紫薯蛋白进行改性,在蛋白质和乳糖质量比1∶1反应时间30 min、水浴温度60℃、pH为7的反应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热稳定性最好。采用此条件制取改性紫薯蛋白,其EAI比原蛋白质高12.6×10~(–5)m~2/g;改性蛋白泡沫体积比原蛋白增加1.17 mL。改性紫薯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用铬鞣废革屑生产用于制革的蛋白复鞣填充剂的研究过程。对其水解方式、引入单体等进行了探索,经应用试验证明,该填充剂具有其优良的性能。从含铬废革料中取得的水解了的蛋白质产物,其分子量大小随着水解的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表明,蛋白质平均分子量随着水解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缩短而增大。但是由于碱性水解蛋白质本身对皮革并没有明显的填充作用,采用对蛋白质改性的办法,通过采用甲醛使蛋白质发生交联共聚,从而使蛋白质分子量变大且引入新的活性基团,通过对改性蛋白用于铬鞣牛革的复鞣填充对比试验,发现改性蛋白填充后其丰满、弹性增加,革的厚度明显高于空白样,且改性蛋白对革的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填充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乳清蛋白的成膜性质进行改性.酶用量为1.6g/L,反应时间120min时,可食用膜的的透湿系数和透氧系数分别降低47%和44%.HPLC分析表明TG处理的蛋白质所含的大分子量组分比例增大;DSC分析表明酶法改性促使可食用膜的变性温度升高;荧光分析显示反应过程中乳清蛋白分子的疏水性增大;表面巯基测定显示酶法改性初期蛋白质结构展开;总巯基测定显示酶法改性除了促使蛋白质分子间形成ε-(λ-谷氨酰基)赖氨酸共价键,同时促进二硫键的形成;扫描电镜显示可食用膜的超微结构更加细致、光滑.结果表明,TG改性有助于改善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9.
琥珀酰化改性高溶解度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琥珀酸酐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酰化改性,测定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溶解特性的变化,并建立蛋白质溶解度与改性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法优化出琥珀酰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7.0%,反应温度54℃,琥珀酸酐添加量11%,反应时间2 h.该条件下制备的酰化蛋白的溶解特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提高了15.73倍.  相似文献   

10.
以米糠蛋白为原料,采用转谷氨酰胺酶(TG)将其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蛋白质质量分数、改性时间及加酶量对改性的米糠蛋白凝胶硬度的影响,并比较改性前、后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以及持油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在蛋白质质量分数12.8%,改性时间3.2 h,加酶量19.7 U/g的条件下得到蛋白质最佳凝胶硬度,即93.58 g。经改性处理后蛋白质持水力增加162%,溶解度增加31.1%,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52.7%,25.4%,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33.3%,7.2%,持油性提高114%。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改性的米糠蛋白呈类似海绵结构,其结构有较明显的改善,说明酶法改性米糠蛋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进行胃蛋酶水解,得到大豆肽。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揭示结构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含量低16.38%,而无序结构的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高15.37%。大豆肽表面较平滑颗粒较分散,以单个分子状态存在,粒径为大豆分离蛋白的50%,在pH为4.0时,其溶解性为大豆分离蛋白的4.43倍。  相似文献   

12.
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为试材,研究两者之间的复合增稠性、乳化性及胶凝性,并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稠作用;魔芋胶对低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具有较好的胶凝作用。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后两者胶束间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配后两者分子上的化学基团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氢键作用增强;复配凝胶体系中作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作用,从而说明魔芋胶与大豆分离蛋白主要是通过分子间氢键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大豆分离蛋白加工过程中,研究消泡剂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如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持水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吸油性和疏松密度,并对不同消泡剂添加量加工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豆腐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消泡剂添加量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强度和吸油性提高,但持水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降低;不添加消泡剂和消泡剂添加量达到0.7 kg/m~3时,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制作的豆腐组织状态和口感都会变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综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等一系列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而阐述了美拉德反应对大豆分离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如抗氧化性和抗菌性。最后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时玉强 《中国油脂》2020,45(7):61-66
大豆蛋白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功能特性。但是大豆作为高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嘌呤含量较高,制约着大豆制品的应用。对嘌呤与痛风的关系,食品中嘌呤的检测方法,嘌呤与蛋白质的关系,传统大豆制品及大豆蛋白中的嘌呤含量及其控制等,特别是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低嘌呤工艺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大豆深加工制品如大豆分离蛋白和酸法大豆浓缩蛋白可为痛风病人提供低嘌呤、高蛋白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性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受大豆蛋白浓度、加热温度、pH、NaCl浓度、卡拉胶浓度等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沙蒿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食品的结构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流变仪、质构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定了添加与不添加沙蒿籽胶(ASKG)的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粘弹性、凝胶特性和变性温度,并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沙蒿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侧链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东农46(743.87)皖豆24(730.14)黑农46(717.54)五星4(625.22)中黄13(613.38)冀NF58(600.61),并与溶解性呈负相关,与巯基含量呈正相关。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不同的二级结构,当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时,蛋白分子结构变的松散,使包埋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更多的暴露出来,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pH 值对大豆分离蛋白构象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owery法、ANS荧光探针法、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方法分别对不同pH值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由β-折叠结构向α-螺旋结构的转变,其Trp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增强。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与溶解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也与α-螺旋结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怡薇 《中国油脂》2021,46(11):78-82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聚乙烯亚胺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并利用聚乙烯亚胺、壳聚糖和改性壳聚糖分别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共混浇铸制备大豆蛋白膜材料。探讨了不同改性处理对大豆蛋白膜微观结构、疏水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壳聚糖处理得到的大豆蛋白膜的结晶度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强,力学性能提高,热稳定性提升。当改性壳聚糖添加量为5%(以大豆分离蛋白质量计)时,整体改性效果最优,此时大豆蛋白膜的表面疏水性增强了23.32%,力学强度提高了36.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