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小麦酒精糟为原料,辅以次粉,并以发酵产物中的酸溶蛋白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实验室保存的饲用菌种优化筛选出最佳组合,进而优化发酵底物配比及固态发酵条件(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优化其固态发酵条件。以乳酸菌R-02与枯草芽孢杆菌KG109混菌发酵效果最优;发酵基质最佳配比为:小麦酒精糟38%,次粉62%;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菌液添加量1.22%,发酵温度33.45℃,发酵时间6.78 d。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酸溶蛋白为4.33%。经优化后的发酵小麦酒精糟,饲用品质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辣木籽粕为底物,探究使用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联合发酵辣木籽粕改善其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及蛋白酶活性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顺序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最优条件为先接种黑曲霉和米根霉,发酵36 h后,再接种屎肠球菌,在培养基含水量50%,总接种量20%的条件下30 ℃发酵3 d。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辣木籽粕的粗蛋白含量、酸溶蛋白含量、酸性蛋白酶活性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分别达到46.78%、11.30%、77.06 U/g和711.93 U/g,粗蛋白和酸溶蛋白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32.22%和121.57%,该方法可提高辣木籽粕的营养价值和消化性能。研究结果将为辣木籽粕的深加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豆粕、菜粕和豌豆为混合原料,通过异步发酵工艺改善其蛋白品质。考察不同发酵菌株、原料配比、发酵和酶解条件等单因素条件,并结合响应面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异步发酵工艺,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溶解度和蛋白酶活力等指标评价混合蛋白品质。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米曲霉为最佳的发酵菌株,其分泌的中性蛋白酶活达到676.56 U/g,固态发酵时间为49 h,发酵温度29.9℃,初始发酵水分39.7%。在此工艺下,混合植物原料中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和蛋白溶解度分别提高了15.5%、344%和132%;液态酶解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4(m/m),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50℃,酶解后混合植物蛋白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和蛋白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101%、244%。综上,优化先固态发酵,后利用发酵产的蛋白酶液态酶解的异步工艺后混合蛋白原料中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和蛋白溶解度明显提高,蛋白质品显著改善,为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芝麻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芝麻粕与麸皮质量比9∶1、米曲霉接种量0.01%、发酵温度31.3℃、发酵时间64.24 h、料水比1∶1.18,在此条件下发酵样品中的小肽含量可达20.04%。通过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可得到富含小肽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以芝麻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确定了生产芝麻多肽的最优二元复合菌及其配比。采用Plackett-Burma试验筛选出了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芝麻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30%,麸皮含量10%,黑曲霉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1∶1,接种量19.69%,发酵温度34.50℃,发酵时间36.11 h。在此条件下,芝麻多肽含量为7.12%。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菜籽粕的饲用营养价值,采用固态分步发酵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从8种微生物菌株中筛选3种菌先进行有氧发酵,优化的工艺参数为:酿酒酵母、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配比2∶1∶1,接种量1.5%,发酵温度36℃,料水比1∶1,发酵时间3 d;在有氧发酵的基础上用乳酸菌进行厌氧发酵,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5%,33℃下发酵3 d。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发酵菜籽粕中多肽、总酸、粗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48.19%、255.28%、7.45%,硫甙、ITC、OZT、粗纤维、植酸分别降解了48.19%、26.92%、92.86%、1.35%、14.73%,单宁含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脱脂马齿苋籽粕为原料,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碱溶酸沉法制备马齿苋籽粕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使用蛋白层析仪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蛋白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马齿苋籽粕蛋白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5∶1、p H值12、温度50℃、时间20 min,马齿苋籽粕蛋白提取率达56.04%,蛋白含量(以蛋白质含量计)达58.53%;马齿苋籽粕蛋白等电点为4.0;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量3 m L、洗脱液流速0.4 m L/min,纯化后马齿苋籽粕蛋白含量达91.02%,比纯化前提高了32.49%。  相似文献   

8.
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影响混菌种发酵豆粕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M5094和热带假丝酵母C3161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20%,基质初始含水量为52%,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基质粗蛋白由31.75%上升到49.27%,粗蛋白增加率为55.18%.  相似文献   

9.
利用酵母菌、米曲霉、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一步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酵母菌、米曲霉、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最佳接种比例为1∶3∶1∶3。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豆粕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温度32.4℃,含水量45.8%,接种量12%。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小分子肽含量由1.22%提高到5.41%,粗蛋白含量由46.0%提高到55.1%。通过SDS-PAGE和发酵豆粕的物理特性分析得出,发酵豆粕中大分子蛋白基本降解为14.4 kDa以下的小分子肽,且具有浓郁的酸香和醇香风味。  相似文献   

10.
以米糠为基质进行纳豆菌固体发酵,考察其产物中的植酸降解程度。采用硫酸钠-盐酸水浴法对米糠中的植酸进行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发酵条件对植酸降解程度的影响,其结果为发酵时间p H发酵温度接种量,确定最佳条件为pH 7.0、发酵时间60 h、温度35℃、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米糠发酵物中的植酸降解率为29.3%。  相似文献   

11.
高路  成义 《粮食与油脂》2012,25(3):26-28
该研究通过乳酸菌发酵法制备紫薯渣膳食纤维工艺,经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制备条件为: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5 h、接种量6%、菌种配比1∶1;在此条件下,可制得紫薯总膳食纤维含量为87.23%、可溶性膳食纤维达14.12%,明显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  相似文献   

12.
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获得复合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棉籽粕45%、菜籽粕15%、玉米酒精糟15%、麸皮21%和硫酸铵2%为发酵基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2∶1∶1、接种量12%、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45%、发酵温度34℃和发酵时间60h为发酵条件,发酵后粗蛋白质达42.5%,比发酵前提高15.5%;游离棉酚从1 240mg/kg降至360mg/kg,脱毒率达71%;粗纤维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混菌固态发酵玉米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酒糟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混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水分含量对蛋白饲料的真蛋白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54h,接种量30%,酒糟和豆粕比例7∶3,底物与水分比例1∶0.9。  相似文献   

14.
以麦胚为原料,利用复合乳酸菌发酵研制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稳定剂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工艺条件,并测定其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稳定剂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5%、琼脂0.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按照配比1∶1∶1∶1∶1∶1∶1制备发酵剂,接种量0.03%,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 42 ℃。在此最佳条件下,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为乳酪色,质地黏稠,口感细腻,总蛋白3.53 g/100 g,总膳食纤维2.12 g/100 g,维生素E 1.28 mg/100 g,亚油酸669 mg/100 g,α-亚麻酸75.8 mg/100 g,乳酸活菌数2.1×109 CFU/mL。  相似文献   

15.
餐厨垃圾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采用酵母菌、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混合发酵菌剂进行固态发酵,结合正交试验,建立并优化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以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1∶1∶2)为混合菌剂,接种量1.0%,尿素添加量1.0%,30 ℃发酵48 h,含水量60%,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8.7%;粗纤维、粗淀粉和粗灰分含量均显示下降;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1.08倍,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95.9%;维生素B1、B2的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T 5009.23-2006)。  相似文献   

16.
夏橙皮渣产单细胞蛋白菌种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橙加工果汁的下脚料皮渣为原料,筛选生产SCP(单细胞蛋白)的适宜菌种和发酵条件。试验中共选用了10种酵母和霉菌,以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首先进行单菌和混合菌筛选,然后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适宜的发酵条件。适宜的菌株配伍为:产朊假丝酵母1807-黑曲霉2281-里氏木霉5676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发酵时间对发酵后粗或真蛋白质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适宜发酵条件为:时间3~4d,接种比例2:1:1或3:2:1,接种量10%左右,含水量65%;经过发酵,夏橙皮渣粗蛋白质含量为发酵前的3倍,由10%左右增加到30%以上,真蛋白含量增加4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芒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对液态发酵芒果原浆果醋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芒果酒精发酵阶段,在发酵时间为3d的条件下,酒精发酵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酵母接种量0.2%、发酵温度34℃、初始糖度18%,在此条件下,芒果酒精发酵酒精度6.62%。醋酸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7.7%、发酵温度32.5℃、装料量30%、发酵时间7d,在此条件下,果醋的酸度为3.99g/dL,且其理化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红曲霉混合菌株固态发酵花生粕,以纳豆激酶的活力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的温度、时间、料水比、菌种比例、接种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1℃,发酵时间46 h,料水比为1:0.4 g/mL,菌种比例(纳豆芽孢杆菌:红曲霉)2:1,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测定纳豆激酶的活力为(844.56±13.80) U/g,γ-氨基丁酸含量为(105.25±0.25) mg/g,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8.46%±0.16%,对DPPH·清除率为76.98%±0.95%,铁还原力的OD值为0.481。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样本中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R-1和S-1具有产叶酸的能力,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优化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时间等条件,叶酸产量提高约为10%;加入前体物质对氨基苯甲酸(PABA),菌株R-1和S-1产叶酸的能力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倍和1.8倍;最后进行正交分析得出各菌种的最佳发酵产叶酸的因素选择。结果显示,菌株R-1的最佳产叶酸条件是葡萄糖25g/L,柠檬酸铵4g/L,PABA0.3g/L,接种量2%,培养时间24h,初始pH6.5,叶酸产量达到了1.92μg/mL;菌株S-1最佳产叶酸条件是蔗糖20g/L,柠檬酸铵2g/L,PABA0.3g/L,接种量3%,培养时间48h,初始pH5.5,叶酸产量为1.31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