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农家自制传统发酵豆腐乳中的乳酸菌,探讨其作为豆类乳酸菌发酵饮品菌株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RS(man rogosa sharp)培养基分离豆腐乳中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将所分离到的乳酸菌与适合于豆类植物发酵的植物乳杆菌FJAT-79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JAT-7926)和干酪乳杆菌FJAT-7928 (Lactobacillus casei FJAT-7928)进行发酵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从豆腐乳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命名为FJAT-46777,该菌株菌体细胞为圆端直杆状或圆端弯曲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生理生化特征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一致,对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也表明其为发酵乳杆菌。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发酵的豆乳中乳酸菌增殖速度最快,最终活菌数最高,为9.42 lg(CFU/mL); pH值下降最快,最终pH值最低,为3.91;滴定酸度上升速度最快,最终滴定酸度最高,为62~ΟT。结论分离自豆类自然发酵食品中的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对豆类植物为主的基质具有更优良的发酵特性,发酵时间快,乳酸菌含量高,产酸能力强,适用于发酵豆乳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李次力 《食品科学》2007,28(9):415-418
本实验以糖化的黑豆为基质,对五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其中嗜酸乳杆菌产酸最高,产酸速率最快。确定了嗜酸乳杆菌(La)、植物乳杆菌(Lp)和两岐双岐杆菌(Bb)为最佳菌种组合,确定了最佳种间比,即La:Lp:Bb=2:1:1,大豆汁为促生长物质。  相似文献   

3.
牛墨  孟祥晨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242-246,254
以苹果山药复合汁为基质,对37株来源于发酵植物制品中的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初筛和复筛,从中筛选出产酸性能优良的4株菌,分别为:发酵乳杆菌KLDS1.0646、植物乳杆菌KLDS1.0715、瑞士乳杆菌KLDS1.1017和嗜酸乳杆菌LL1。复筛确定发酵乳杆菌KLDS1.0646、瑞士乳杆菌KLDS1.1017和嗜酸乳杆菌LL1为最佳发酵菌种组合,并通过三因子单形重心设计方法确定三种菌种的最佳使用比例为4:1:2。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荔枝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发筛选优良菌株。方法比较9种乳酸菌在荔枝汁中发酵48 h的活菌数、 pH值和酸度,并观察发酵液在4℃储存条件下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植物乳杆菌FJAT-13737(LactobacillusplantarumFJAT-13737)和德氏乳杆菌FJAT-43773(Lactobacillusdelbrueckii FJAT-43773)发酵荔枝汁48 h的活菌数最高,达109 CFU·mL~(-1),但在0~7 d储存期内降至108 CFU·mL~(-1)。嗜热链球菌FJAT-43774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FJAT-43774)、嗜酸乳杆菌FJAT-13772(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FJAT-13772)和发酵乳杆菌FJAT-13771(LactobacillusfermentumFJAT-13771)发酵液中的活菌数较低,至储存28 d时,活菌数在107 CFU·mL-1,显著低于其他乳酸菌活菌数(P0.05)。不同菌株荔枝汁发酵液在储存期的最终pH值在3.74~3.9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短乳杆菌FJAT-43776(Lactobacillus brevis FJAT-43776)的荔枝汁发酵液的酸度最高,为140.9°T。在储存期内,不同菌株发酵的荔枝汁的酸度均呈上升趋势,最终酸度在245.8~165.4°T之间。结论为新型荔枝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发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8种乳酸菌发酵荔枝汁-大豆蛋白的氨基酸代谢差异,分析不同乳酸菌的氨基酸代谢特征。本研究以荔枝汁-大豆蛋白为培养基,选择8种乳酸菌在37 ℃温度下培养18 h,测定发酵前后乳酸菌发酵液活菌数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发酵前后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发酵后氨基酸总量从582.79 mg/100 g下降至427.97 mg/100 g。不同乳酸菌发酵后的氨基酸总量差异明显,副干酪乳杆菌FJAT-13741(365.95 mg/100 g)<嗜热链球菌FJAT-43774(369.36 mg/100 g)<发酵乳杆菌FJAT-13771(411.03 mg/100 g)<植物乳杆菌FJAT-13737(417.54 mg/100 g)<短乳杆菌FJAT-43776(438.14 mg/100 g)<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462.38 mg/100 g)<嗜酸乳杆菌FJAT-13772(477.65 mg/100 g)<德氏乳杆菌FJAT-43773(481.52 mg/100 g)。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种乳酸菌的氨基酸代谢特征分为3组,高含量组含1种氨基酸、中含量组含5种氨基酸、低含量组含11种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含量,8种乳酸菌可分为三类,高含量组含3种乳酸菌,中含量组含3种乳酸菌,低含量组含2种乳酸菌。进一步构建了乳酸菌的氨基酸代谢特征指数(AAMCI),表示功能性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其中比值最高的为德氏乳杆菌FJAT-43773(54.32%),最低的为嗜热链球菌FJAT-43774(47.82%)。研究结果将为荔枝乳酸菌饮品研制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spectrometr,HS-SPME-GC-MS)对植物乳杆菌MMB-05组、干酪乳杆菌FJAT-7928组、混合组(植物乳杆菌MMB-05与干酪乳杆菌FJAT-7928体积比1∶1)和对照组发酵24 h和48 h条斑紫菜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采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热图分析各发酵样品的关键性风味物质,在发酵后的紫菜酱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植物乳杆菌MMB-05组发酵24 h时酮类含量(29.03%)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化合物,干酪乳杆菌FJAT-7928和混合组烃类挥发性物质(45.39%和42.85%)占比最高。通过OAV和热图分析可知,在发酵24 h时,(Z)-2-庚烯醛、(E,Z)-2,6-壬二烯醛为4组样品酱香气起到主要贡献作用,但到发酵后期时,植物乳杆菌MMB-05组主要香气物质更多,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析荔枝汁-大豆蛋白培养基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过程脂肪酸组的变化动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脂肪酸自动测定仪,分析植物原料荔枝汁、大豆蛋白(豆浆)、荔枝汁+大豆蛋白(体积比为1:1)培养基的脂肪酸组成,以及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Lactobacillus rhamnosus FJAT-13807)发酵前后和发酵过程脂肪酸组的变化。结果荔枝汁-大豆蛋白复合培养基经过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发酵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P0.05),发酵前脂肪酸标记30条,发酵后上升到53条,增加了76.77%,脂肪酸总量增加115.01%;脂肪酸标记可分为高含量(2条)、中含量(10条)和低含量(41条)3组,其中高含量组的脂肪酸标记C16:0和C18:1ω9c,含量占比超过45%,具有乳杆菌种属特征;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发酵过程中,脂肪酸组和活菌数变化趋势相近;发酵1h,活菌数达8.7×10~7 CFU/mL,此时,脂肪酸总量达1426116(响应值);发酵1-6 h,活菌数略有下降,为6.20×10~7 CFU/mL,脂肪酸总量相应下降为1106592(响应值);发酵6~12 h,活菌数含量急速上升到高峰56.00×10~7 CFU/mL,相应的脂肪酸总量也急速上升到2349101(响应值)。结论乳杆菌发酵能显著增加脂肪酸组的种类和含量,C16:0和C18:1ω9c为乳杆菌种属特征脂肪酸标记,可通过检测脂肪酸总量的变化,可以监测乳杆菌数量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腌菜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集福建省部分地区农户自制的12种腌菜,并分离出26株乳酸菌,并通过乳酸菌的计数、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实验、API 50CHL试剂鉴定、电镜检验和DNA测序方法记录乳酸菌的种类和多样性。结果腌菜中分离、鉴定出3株乳杆菌种,分别为FJAT-46739 Lactobacillus.brevis(短乳杆菌)、FJAT-46744 Lactobacillus.fermentum(发酵乳杆菌)、FJAT-7926 Lactobacillus.plantarum(植物乳杆菌)。结论此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为研究福建省腌菜乳酸菌的机制与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选择合适的发酵条件对大头菜发酵过程中的产酸和感官评价至关重要,首先进行菌株的组合优化,通过优势菌群的构建和发酵菌株的配比优化实验确定适合大头菜发酵的菌种比例为鼠李糖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3∶2∶3;然后以大头菜为原料进行乳酸菌接种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大头菜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3∶2∶3)接种量2%,食盐浓度8%,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90 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乳杆菌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并用于防治细菌病害。方法采用水热法将干酪乳杆菌FJAT-13741、发酵乳杆菌FJAT-46744和植物乳杆菌FJAT-7926等3种乳杆菌分别制备了CDs-C(FJAT-13741)、CDs-F(FJAT-46744)和CDs-P(FJAT-7926)3种碳量子点,并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RD和荧光分析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选取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和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作为实验菌种,采用抑菌圈法分别对3种碳量子点的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碳量子点CDs-C、CDs-F和CDs-P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地毯草黄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 CDs-C的抑制效果最好。CDs-C碳量子点近似球形,粒径均匀(3 nm),分散性好,其发射波长依赖于激发波长,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蓝色荧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一种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地毯草黄单胞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乳杆菌来源的量子点。  相似文献   

11.
胃蛋白酶预处理对大豆酸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颖  夏明  朱娜  俞琪燕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40-1442,1493
采用乳酸菌发酵经胃蛋白酶预水解后的豆浆,优化大豆酸奶的制作工艺参数.大豆经磨粉后制成6%的豆浆,在37℃下利用胃蛋白酶处理30 min,降解其中的蛋白质.随后添加玉米糖浆使糖浓度达到6%,接种豆浆量5%的乳酸菌种子,采用恒温发酵法,在38℃下,进行厌氧发酵并冷藏24h.用占大豆干粉量0.5%的酶预处理30 min后,制...  相似文献   

12.
以纯牛奶和荔枝汁为主要原料,以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探讨三种乳酸菌的不同组合发酵对凝固型荔枝酸奶的发酵特性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产胞外多糖能力较强,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含量达到22.50g/L,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73 g/L和0.29 g/L;各种不同乳酸菌组合发酵后酸奶的表观粘度和持水力与胞外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R2=0.98);干酪乳杆菌产酸能力弱,单独发酵后p H高于其它添加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组合,导致酸奶的硬度偏低,但干酪乳杆菌联合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时,发酵酸奶的硬度和乳酸菌活菌数均明显优于单独发酵组。因此,当干酪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联合发酵时,能充分发挥三个菌种的各自优势,菌落总数、胞外多糖含量和质构均能达到较好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谈文诗  李理 《中国酿造》2017,36(10):125
以生姜和黑豆为原料,利用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B02、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 casei-01、干酪乳杆菌NO1分别与嗜热链球菌ST3组合发酵制备姜汁黑豆酸奶样品,研究了高压微射处理对姜汁黑豆酸奶理化性质、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能够明显提高酸奶的酸度和持水力,改善酸奶的流变学特性、黏弹性,并使剪切稀化特性明显增强,其中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及屈服应力t0明显提高,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其中以干酪乳杆菌NO1和嗜热链球菌ST3制备的姜汁黑豆酸奶总体可接受性最好(评分为8.54),酸度为83.88°T、持水力为86.66%、屈服应力t0为8.94 Pa、表观黏度η50值为0.26 Pa·s。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利用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N2对一款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大豆酸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大豆酸奶中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表明,结果表明其苷元含量比未发酵豆乳增加了26.4倍。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和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N2对大豆酸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发酵后的混合豆乳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8.03%、73.77%、83.37%,比发酵前显著提高(P<0.05)。大豆酸奶样液可将秀丽隐杆线虫的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分别延长21.57%和22.58%;饲喂大豆酸奶样液后,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体内活性氧(ROS)水平显著下降(P<0.05),线虫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加(P<0.05)。说明通过乳酸菌发酵制备高苷元含量的大豆酸奶,可有效提高产品抗氧化活性,并能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  相似文献   

15.
黄琳 《酿酒科技》1999,(1):60-62
研究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嗜热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制得无豆腥味且具有豆腐味及乳酸发酵特殊香味的大豆凝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大豆和核桃为主要原料,研究了用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作核桃酸豆乳的工艺。经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核桃仁干重比为2∶1(w/w),接种量3%,发酵时间4.5h,添加白砂糖7%、稳定剂0.5%,在此最佳条件下制作的核桃酸豆乳活菌数为3.7×108个/mL。同时还研究了贮藏期间核桃酸豆乳酸度、pH值及乳酸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发酵大豆乳优良乳酸菌菌种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从益生菌乳制品、保健品和微生态制剂中自行分离选育出的乳酸菌进行大豆乳发酵,通过是否凝乳、凝乳时间长短、凝乳后的感官评价及发酵剂所达到的活菌数、酸度和pH值等技术指标,对适合大豆乳发酵的乳酸菌菌种进行层层选优得到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大豆乳发酵的试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8株实验乳酸菌菌株经过筛选得到干酪乳杆菌05-20作为发酵的大豆酸乳的备选菌株,其凝乳时活菌数可达1. 7× 109 cfu/mL、凝乳时pH值4. 29、滴定酸度79. 4°T,为开发混种发酵大豆乳和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笑梅 《食品科学》2011,32(2):328-332
以萌发至第4 天的发芽大豆和脱脂无糖乳粉为原料,制备发芽大豆酸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对产品风味进行评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芽大豆与水的配比为1:4.5,以此配制豆芽浆;再以乳粉与水1:5.0 的配比制备乳液;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乳液在豆芽浆的质量分数60%、以100mL 豆芽乳计混合菌接种量为5mL、蔗糖添加量6g、发酵时间7h。最后对后熟时间对产品风味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放置16h 以上风味最好。以本实验方法制备的发芽大豆酸奶具有滋味清香、凝固型酸奶固有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分离自新疆酸奶疙瘩中6株乳酸菌在37℃下蛋白质降解和产香能力。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稳定期活菌数均在108CFU/mL以上,且凝乳细腻,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各菌株发酵性能有差异,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乳脂乳球菌3株菌发酵性能较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性能优,可用于不同风味和功能的发酵乳制品生产。其中,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蛋白水解力,发酵15h,酪氨酸含量为594.33μg/mL;乳脂乳球菌产香性能好,发酵24h,丁二酮含量为12.32μg/mL、乙醛含量为59.27μg/mL,与其他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瑞士乳杆菌具有强的产酸、产黏特性,发酵24h,酸度达159.76°T,黏度值1 389m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