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V-型直链淀粉-油酸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型微晶淀粉为原料,经二甲亚砜溶解后,分散至热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油酸的乙醇溶液中,经过高温混合、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淀粉-油酸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DSC对得到的复合物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颗粒直径约为2μm,X-射线衍射图形为典型的V-型结构,红外光谱中显示出了油酸复合物的相关特征,DSC分析表明V-型复合物的稳定性小于B-型微晶淀粉。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探讨了没食子酸对大米淀粉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并对淀粉-没食子酸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显著增加了大米淀粉的溶解度,降低了大米淀粉的膨胀度,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p<0.05),表明没食子酸能抑制淀粉的糊化膨胀并降低其热稳定性。没食子酸降低了大米淀粉的糊化粘度值和回生值,说明没食子酸能减少淀粉分子链间的相互交联,并抑制大米淀粉的老化。没食子酸与大米淀粉的混合体系呈现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性;没食子酸显著降低了淀粉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值,没食子酸-淀粉凝胶体系的粘弹性降低,说明没食子酸对淀粉凝胶结构具有破坏作用。红外光谱表明,没食子酸-淀粉复合物在1045/1022 cm-1峰强度比值减小,说明没食子酸可降低大米淀粉的有序性,二者的相互作用以氢键为主。X-衍射图谱表明,复合物在12.7 °处出现新的衍射峰,表明没食子酸能与大米淀粉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特殊的晶体结构。该研究可为没食子酸在淀粉基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马铃薯淀粉3D打印工艺,探讨3D打印淀粉食材在3D打印前、中、后三个阶段中理化结构、物性的变化。本论文基于淀粉糊化特性,提出一套新的马铃薯淀粉3D打印原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质构分析的方法对3D打印淀粉食材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糊化马铃薯淀粉分子发生黏连,凝胶化;3D打印显著降低了糊化马铃薯淀粉的黏附性、硬度和凝胶性,但对其热力学性质、结晶结构和分子化学键等没有显著影响,仅改变了颗粒结构的表面光滑度。说明3D打印仅改变了糊化马铃薯淀粉部分物性性能,对理化结构没有影响。本研究为3D打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不同直支比的玉米淀粉和硬脂酸为原料制备了三种不同的淀粉-脂质复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淀粉-脂质复合物外部形态、晶体结构、抗消化性、缓释性等进行了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原淀粉相比,复合物的体积增大,同时表面凹凸不平。红外光谱证明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同时氢键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复合物的形成使得晶体构象变为V型结构。普通玉米淀粉(normal)及高直链玉米淀粉(G60)在处理后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减少,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加,抗性淀粉(RS)含量增加,其中抗性淀粉含量分别达到52.0%和52.4%。硬脂酸在复合物内的释放分为两个阶段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复合物对于硬脂酸的缓释能力。本文可为进一步提高直链淀粉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添加亚麻籽胶对玉米淀粉糊化的影响。DSC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显著地提高了玉米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和熔晶热焓值;FT-IR结果表明,添加或未添加亚麻籽胶玉米淀粉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在65℃时,亚麻籽胶和玉米淀粉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在75℃时添加亚麻籽胶促进了淀粉分子结合水的能力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糊化前添加亚麻籽胶玉米淀粉相对结晶度没有太明显变化,糊化能显著降低玉米淀粉的结晶度,同时也表明添加亚麻籽胶对玉米淀粉糊化有一定延迟作用;SEM也直观地证明了亚麻籽胶延缓了玉米淀粉的糊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碱性蛋白酶提取青海高原藜麦淀粉(白藜麦淀粉WCS、红藜麦淀粉RCS、黑藜麦淀粉BCS)后观察其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变化。三种藜麦淀粉经过高温高水分的糊化处理(温度100℃,料液比1∶12 g/m L),使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将糊化前后藜麦淀粉的颗粒形态、粒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热特性等性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藜麦淀粉糊化前后的差异。结果表明:扫描电镜图表明碱性蛋白酶提取的藜麦淀粉具有光滑完整的表面结构,糊化后的三种淀粉颗粒表面破坏程度高。激光粒度仪测定出淀粉颗粒粒径增大,糊化处理后,三种藜麦淀粉的粒径D(10)分别增加了25.58、9.16、27.00μm。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出糊化后淀粉晶体结构消失、定型区向不定型区转变。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三种藜麦淀粉糊化后结构不变,分子键未受到破坏,仅表现为透过率增加。糊化处理可以改善藜麦淀粉的加工特性,为藜麦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究板栗石灰化过程中主要生理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变化。方法 以贵州‘仓更’板栗为原料,测定板栗失水石灰化过程中的总淀粉、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板栗原粉和淀粉结构差异;通过糊化性质和流变特性评估其加工特性。结果 石灰化后板栗总淀粉、直链、支链淀粉含量显著(P<0.05)降低,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板栗原粉中生成了更多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纹;淀粉分子有序结构减少,相对结晶度下降;淀粉糊化温度升高,热焓值下降,淀粉结构稳定性变差;且淀粉糊表现为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淀粉糊黏弹性下降。结论 板栗淀粉酶活性的上升,淀粉水解以及淀粉结构的变化与板栗石灰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并改变其生理品质和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蜡质玉米、普通玉米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改变有效氯添加量,制备羟丙基氧化淀粉,通过XRD、DSC、Brabender粘度仪等测定手段,研究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对羟丙基氧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羟丙基化和氧化程度影响显著,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有利于羟丙基化,而不利于氧化;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改性淀粉没有改变晶型,随氧化程度增加,淀粉分子结晶度下降,直链淀粉含量越高,下降趋势越缓;DSC测试和Brabender粘度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接影响到羟丙基氧化淀粉糊化特性,糊化温度:高直链普通蜡质,糊粘度:蜡质普通高直链,糊化焓:蜡质普通高直链;通过观察淀粉的偏光特性和颗粒表面形态,发现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羟丙基氧化淀粉的偏光十字越弱,颗粒越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马铃薯和锥栗淀粉为原料,探究三种晶型淀粉与月桂酸复合对其短期和长期老化性能的影响。流变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与月桂酸复合,三种晶型淀粉糊化后在2 h内均快速老化,但与月桂酸复合后的G''(t)/ G''(0)值和tanδ值均显著低于和高于对应的淀粉糊化物(P?0.05),淀粉短期老化受到抑制; DSC结果表明,三种晶型淀粉与月桂酸的复合物在110~120 ℃处出现新峰,证实淀粉与脂肪酸形成复合物;凝胶硬度、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的结果分别显示,复合物与对应的淀粉糊化物相比,储存14d后的糊化淀粉凝胶硬度、R1047/1022值和相对结晶度均显著减小(P?0.05),X-衍射图谱中17°处的衍射峰强度降低,表明与月桂酸复合后抑制支链淀粉的重结晶,延缓了糊化淀粉的长期老化。  相似文献   

10.
将红豆淀粉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 种脂肪酸复合,采用微波处理淀粉后,使用水浴加热方法制备红豆淀粉-脂质复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探讨复合物的结构变化,并测定复合物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红豆淀粉相比,红豆淀粉-脂质复合物的体积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淀粉只有单一峰,而复合物有3 个峰,证明复合物是由I型和II型复合物共同构成;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结束温度均升高,说明加入脂肪酸抑制了淀粉的糊化;热焓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及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热焓的增加可能与抗性淀粉的形成有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形成,氢键的增加可能使抗性淀粉含量增多。复合物产生了V型结晶结构的衍射角,晶体特性发生改变,证明了复合物的存在,添加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形成复合物的特征峰强度明显高于添加亚油酸形成复合物的特征峰强度,随着V型特征峰强度的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增多。复合物的快速消化淀粉质量分数降低、缓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升高,抗消化性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及不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4 种脂肪酸对红豆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影响不同,其中,以棕榈酸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本实验可为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在抗性淀粉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台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原脱胚玉米、挤压脱胚玉米和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挤压脱胚玉米的淀粉结构及性质变化, 并探究其相互关系,揭示挤压剪切活化对脱胚玉米的淀粉颗粒机械力化学效应。研究表明:与原脱胚玉米和挤压脱 胚玉米相比较,挤压处理对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的淀粉结构及性质产生显著影响,酶解力和糊化度增大,碘 蓝值、直链淀粉含量减小。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挤压脱胚玉米淀粉颗粒形貌破坏,偏光十字破坏,结晶度变小;升温糊 化过程中,焓变降低;挤压使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破坏,淀粉颗粒发生聚集,破损淀粉颗粒易糊化和裂解。  相似文献   

12.
将新鲜糯玉米进行不同冻藏时间(0、10、20、30 d)的处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分析仪等研究冻藏处理对其内部淀粉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延缓其品质劣变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冻藏处理导致糯玉米淀粉的R1 045/1 022减小,半峰宽增大,相对结晶度降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陷和破碎,粒径变小,且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冻藏对玉米淀粉微观结构的破坏更加明显;糯玉米经冻藏处理后,其淀粉的糊化温度、糊化焓值、峰值黏度、崩解值下降,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升高,表明冻藏淀粉更容易发生糊化,且糊化黏度降低,但淀粉热糊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更容易发生老化。此外,冻藏处理还可导致玉米淀粉内的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转变为快消化淀粉,表明冻藏具有提高鲜食玉米的消化速率和程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房子蔚  王雨生  于真  陈海华 《食品科学》2022,43(20):109-116
为探究油酸和麦芽糖醇混合物抑制玉米淀粉老化的效果,通过快速黏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质构分析、动态流变分析、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复配比例的油酸和麦芽糖醇混合物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老化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及结晶结构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油酸和麦芽糖醇混合物后,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回生值和老化速率降低,且当油酸和麦芽糖醇质量比为0.5∶1.5时,糊化温度最高(77.80 ℃),回生值最低(1 218 cP),老化速率比原淀粉降低了60%;油酸和麦芽糖醇混合物的添加能增大玉米淀粉的损耗角正切值和横向弛豫时间(T2),形成较弱的凝胶结构,降低玉米淀粉凝胶的硬度、短程有序度和相对结晶度;当油酸和麦芽糖醇为0.5∶1.5质量比复配时,混合物对延缓玉米淀粉老化存在协同作用。这可能与麦芽糖醇能抑制淀粉体系中水分子运动、油酸能与淀粉形成淀粉-脂质复合物从而有效抑制淀粉重结晶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玉米淀粉加工特性、提高淀粉基食品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压均质对玉米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LM)等手段研究高压均质处理对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揭示高压均质对玉米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对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结晶区产生很强的机械力化学作用,推断淀粉颗粒内部依次发生了聚集和团聚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机理。方法:采用12~18个碳链的脂肪酸与脱支/非脱支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分析复合物的热特性、结晶结构及有序结构等,探究脂肪酸链长及脱支/非脱支高直链玉米淀粉对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脱支处理的淀粉与脂肪酸的复合率随碳链的增长而降低,其中月桂酸复合率最高(15.00%);未脱支处理的淀粉与脂肪酸的复合率随碳链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其中软脂酸复合率(13.73%)最高。复合物的热特性、结晶结构、分子有序度等与其复合程度有关,淀粉和脂肪酸复合后,糊化峰值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升高,经复合后,淀粉由B型结晶结构转变为V型。结论:脂肪酸链长及淀粉脱支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及理化性质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Normal corn starch (NCS) was treated by both autoclaving‐cooling and cross‐linking to produce resistant starch (RS). The RS yield, crystalline structure, as well as oth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starch were investigated. The yield of RS was 12.2% by four autoclaving‐cooling cycles, and it could be further increased up to 31.0% by the subsequent cross‐linking using sodium trimetaphosphate/sodium tripolyphosphat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clearly illustrated that the granular structure of native starch was disrupted and a continuous network with irregular shape was formed after autoclaving‐cooling cycles. The subsequent chemical cross‐linking appeared to make the network structure more compact and dens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showed that B‐ and V‐types coexisted in all the modified corn starches, and all these modified starches exhibited very low viscosity which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regardles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成熟度渝甜糯玉米为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布拉班德黏度仪等考察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多角形颗粒的数量逐渐增多;渝甜糯淀粉为A-型结晶淀粉,其2θ在15.15°、17.50°、23.00°附近,随着成熟度增加,淀粉结晶晶粒的X衍射强度增大,淀粉结构由吡喃型α-型葡萄糖构成;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相变起始温度(To)、相变高峰温度(Tp)、相变终止温度(Tc)和相变热焓(ΔH)的影响不大,To在70.00~72.00℃范围内,Tp在74.90~76.80℃范围内,Tc在80.90~83.40℃范围内;布拉班德黏度曲线显示,授粉后25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最大,授粉后23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较好,以授粉后30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的冷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酸处理绿豆的粉末结构形态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和布拉班德粘度仪等仪器测定研究了酸热变性绿豆的粉末颗粒的形态、淀粉基团、热力学性质、晶体结构及糊粘度曲线.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酸处理后,样品颗粒表观破坏程度不一,柠檬酸与淀粉作用生成了柠檬酸淀粉酯.DSC显示,变性绿豆淀粉与原绿豆粉相比吸热峰前移,且吸热焓ΔH变大.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酸处理使淀粉的结晶结构减少.糊粘度曲线表明样品具有低粘度糊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改性玉米淀粉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乙醇溶剂法进行羟丙基醚化改性,再采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剂和一氯乙酸进行处理而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玉米原淀粉、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表明改性淀粉在1287 cm-1处出现羟丙基的吸收峰,同时在1328~1603 cm-1处出现了-COO-吸收峰,说明原淀粉已接入了羟丙基和羧甲基基团。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淀粉仍属A型衍射图,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复合变性前后淀粉的表观形貌变化,证实了淀粉其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讨论了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冻融稳定性、流变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葡萄籽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Grape Seed,EEGS)对玉米淀粉回生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测定其微观结构,红外光谱测定1047/1022的比值,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其结晶结构,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其热力学性质,并综合评价EEGS对玉米淀粉回生的抑制作用,同时测定EEGS对玉米淀粉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EGS的添加促使玉米淀粉表面微观结构趋于平滑,多孔结构减少。当EEGS的添加量为2.5%时,玉米淀粉的1047/1022的比值、相对结晶度、熔融焓值下降程度最大,玉米淀粉的回生受到明显抑制。此外,随着EEGS的添加量增加,玉米淀粉中RDS含量逐渐下降,而SDS和RS的含量随之增加。EEGS可作为玉米淀粉回生抑制剂、抗性淀粉生产的添加剂的潜在来源,在食品加工中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