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轻工业   5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超声水提法和超声结合酶法提取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探讨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加酶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其功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水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100W,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为10.02%;超声结合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料液比1:25、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100W,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3.86%,比超声水提法提取率提高了38.2%。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对.OH和O-2.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2.58mg/mL和0.42mg/mL,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率可达40%以上;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59%,膨胀力为2.86mL/g。  相似文献   
2.
花生粕酶水解液中黄曲霉毒素B1脱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粕为原料,经酶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水解液,采用石灰水、聚乙烯吡咯烷酮、二氧化氯、次氯酸钠、亚硫酸钠和氨水脱除花生粕酶水解液中的黄曲霉素B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表明:6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的脱除黄曲霉毒素的效果,采用石灰水处理花生粕酶水解液8h脱莓效果最好,脱毒率为95.76%,因此,石灰水是本实验中脱除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佳脱毒剂。  相似文献   
3.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水提法和超声结合酶法提取花生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探讨了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加酶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其功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水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50 W,花生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为12.56%;超声结合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超声时间15 min,加酶量2%,超声功率175 W,花生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5.84%,比超声水提法提取率提高了26.11%。花生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对·O2-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为0.33 mg/mL;花生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404%,膨胀力为2.70 mL/g。  相似文献   
4.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工艺制备复合L-氨基酸,将氯化镁与复合L-氨基酸螯合制备复合L-氨基酸镁。结果表明:豆粕酶水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5、pH8.5、加10%胰蛋白酶与8%植物蛋白酶、酶解时间4h,所得豆粕水解度为37.80%。复合氨基酸与氯化镁螯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配位摩尔比3∶1、pH8.0、温度80℃、时间50min,此条件下螯合率为45.82%。经红外光谱分析,复合L-氨基酸与氯化镁之间存在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硒化复合L-氨基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工艺制备复合L-氨基酸,将复合L-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制备硒化复合L-氨基酸。结果表明,豆粕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5、pH8.5、加酶量10%胰蛋白酶与8%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均为4h,所得豆粕水解率为39.61%。复合L-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pH9.0、摩尔配比2:1、时间2h。此条件下螯合率为43.28%,经红外光谱分析复合L-氨基酸与亚硒酸钠之间存在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UV+氯化锂复合诱变灵芝原生质体,对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UV+EMS最佳诱变条件为UV照射10s,EMS质量分数为0.06%,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2.95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了49.75%;UV+氯化锂最佳诱变条件为UV照射20s,氯化锂质量分数为0.02%,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3.11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了57.87%;2种诱变方式中,最佳诱变条件下,UV+氯化锂复合诱变所获得的胞外多糖产量较UV+EMS复合诱变的高5.42%。诱变株FE3第3、5代胞外多糖产量较原发菌株分别提高了40.10%、25.38%,诱变株FL10第3、5代胞外多糖产量较原发菌株分别提高了51.78%、30.96%,都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双酶法提取大豆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双酶法提取大豆多糖,探讨了酶种类、双酶组合、酶解时间、pH、固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6.0,酶解时间为6h,固液比1∶20,加酶量为酸性蛋白酶10%+风味酶8%,大豆多糖提取率为9.28%.大豆多糖对·OH、·O2-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o分别为0.083mg/mL和0.078mg/mL.说明从大豆粕中提取的大豆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添加到乳制品、饮料、面包、饼干等食品中,既增加了产品的保健功能,同时又提高了大豆粕的附加值,为大豆粕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徐州沛县河口镇秦庄村牛蒡种植基地取得的土壤样本中,筛选出产菊粉酶的菌株,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40株产菊粉酶的各类菌株进行酶活的测定.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及摇瓶复筛,获得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霉菌3株,为C122803、D081506和D081513.这三株菌株的酶活分别达到1.411u/mL、1.895u/mL、1.792u/mL,且其I/S值各达到1.1821、1.6806、1.3483.其中D081506的I/S值最大.对这三株菌株进行初步的微生物分类鉴定,符合黑曲霉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黑曲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3种不同加工工艺牛蒡茶中特征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测定其组成,经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活性值比较,筛选确定牛蒡茶共有的特征性风味物质,探讨3种加工工艺牛蒡茶的主体风味物质。结果表明:3种加工工艺牛蒡茶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酮类12种,醛类19种,酯类12种,醇类7种,烷烃类15种,酸类7种,吡嗪类9种,其他(呋喃、烯)类17种,以醛类化合物为主。经主成分分析,贡献较大的风味物质有64种,其中2-乙基-6-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啶、戊醛、2-丁基-2-辛烯醇等10种成分具有较高活性值,是牛蒡茶的特征性风味物质,赋予其烘烤、苹果、杏仁且略带泥土清香的风味。2,5-二甲基吡嗪、1-(2-呋喃基)-乙酮和异戊醛分别是3种加工工艺牛蒡茶的主体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杏鲍菇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酸性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加酶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性纤维素酶1.5%、酸性蛋白酶3.0%、时间25min、功率200W、料液比1∶35,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2.52%±0.22%。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OH、·O2-和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H 0.6mg/m L清除率为76.22%,·O2-0.7mg/m L清除率为74.18%,DPPH 0.6mg/m L清除率为76.15%,其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0.7mg/m L清除率为62.70%,但其清除能力均低于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