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牦牛肉的“膻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制样,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对熟牦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出72种化合物,其中酯类4种、羰基化合物31种、醇类6种、烃类13种、醚类1种,酚类2种、杂环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6种、未知化合物2种。通过嗅闻仪检测表明:异丁酸、丁酸、1-戊烯-3-酮、2,3-戊二酮4种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牦牛肉腥膻味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动物源性成分定量检测,打击市场上的"掺杂使假"行为,本实验从初始取样量、裂解时间、沉淀时间和RNA酶作用四方面对CTAB法提取肉类DNA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方法的快速、高效性,最终确定初始取样量应该小于0.05g,裂解时间和沉淀时间均为0.5h,不需添加RNA酶。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2)和稳定性(标准差为0.18),是一种快速、准确、规范的肉类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尼辛对常温条件下“月盛斋”酱牛肉货架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切片的酱牛内分别浸入4种防腐液(A液为2%醋酸,B液为A液+2%尼辛,C液为B液+1%壳聚糖,D液为C+5%山梨酸)中30~40秒,取出沥干2~3分钟,真空包装,贮藏在30℃,观察不同防腐液对酱牛肉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B、C、D3种防腐液均可明显降低肉表面的杂菌(P<0.05)。延长酱牛肉的货架期、其中尤以D液抑茵效果最好(P<0.05)。分析不同防腐液处理的肉上腐败菌系表明;4种防腐液对牛肉的优势腐败菌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但不能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乔晓玲 《中国食品》2011,(11):50-53
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达到均衡膳食。而大城市现代化营养配餐是指以产业化的方式生产营养配餐,通过安全、  相似文献   
5.
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应用与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蛋白已经广泛用于各类肉制品加工中。大豆蛋白对肉制品的保水性、质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豆腥味、致敏等不利影响。文中对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手动起动器的操作机构的功能尺寸链进行设计,得到了操作机构的骨架模型。基于功能尺寸链骨架构建手动起动器的操作机构的模型。最后,分析和验证了其电气性能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功能尺寸链作为骨架建立的设计模型,可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参数,为操作机构设计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对食品物料微观结构、细胞活性、酶活性的影响,从冻干食品品质与玻璃态的变化的关系介绍了冻干食品的特性,并探讨了降低真空冷冻干燥能耗的途径及冻干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多重PCR同时检测食品中4 种细菌与常见霉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以及霉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正调节蛋白基因(hilA)、大肠杆菌O157:H7鞭毛基因(flic)、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毒力调控蛋白基因(prfA)及霉菌18S?rRNA基因V5区分别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并对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获得特异性良好的PCR扩增产物。而后在37?℃对人工污染致病菌的香肠、面包和豆腐进行增菌培养,5?种致病微生物在20?h内的检出限均可达到100?CFU/25?g。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4?种细菌与常见霉菌的同时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鼻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鲜牛肉及不同解冻温度处理牛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味活度值计算与分析,牛肉的主体特征风味主要由醛、醇、酮及烯烃类化合物构成;与新鲜牛肉相比,冻结、解冻处理后的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降低;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牛肉中的醇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醛类物质含量先升高后又下降,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有升高的趋势;15 ℃解冻牛肉样品的烯烃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胺类物质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开始出现,且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将低价肉类原料掺入高价肉制品是一种典型的肉类掺假方式,为准确鉴别牛肉及牛肉制品的真伪,建立一种基于双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的牛源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14 种动物的Beta-actin单拷贝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与动物源性成分通用引物、探针并建立双重ddPCR体系,推导出牛源性成分质量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之间的计算公式,对牛源性成分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得到牛源性成分质量M牛(mg)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浓度C牛(copies/μL)之间的计算公式为M牛=0.033C牛+2.37,对已知牛肉质量的混合肉样品与不同部位的牛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肉定量检测值与实际质量基本一致。同时拷贝数相对含量可辅助判断肉制品中是否存在非牛源性的其他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发现,存在目标肉样含量不达标以及不同程度的动物源性成分等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可为牛肉制品掺假量化判定和混合源性产品分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