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带鱼红外指纹图谱,为带鱼产地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分别构建国内外5个主产地的带鱼样品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带鱼产地鉴别应用研究。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实现5个产地带鱼的分类,计算各产地带鱼化学成分累积量综合得分,表明舟山渔场和印度洋产地带鱼化学成分含量相对更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产地带鱼分别聚类,且水文条件和地理环境较为接近的带鱼样品先聚为一类;两者试验结果可相互补充和印证。结论 应用FTIR建立带鱼产地指纹图谱,方法可靠、重复性较好,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适合对带鱼进行整体信息分析和质量控制。本研究为我国带鱼产地鉴别提供了参考,对于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子鼻技术快速检测带鱼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味是判断水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带鱼气味成分,并与pH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带鱼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4℃和0℃两个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带鱼气味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氮氧化合物、硫化物、有机硫化物及芳香成分等是带鱼品质恶化的主要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均可以区分不同新鲜度的带鱼;利用电子鼻技术得到带鱼的贮藏品质区分结果与TVBN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电子鼻技术可用于带鱼新鲜度的快速有效判定。  相似文献   
3.
蓝蔚青  谢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30-335
将微生物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PCR法相结合,研究了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菌相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冷藏对照组与保鲜剂处理组样品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16SrDNA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鉴定,并作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出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对照组样品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34.7%)、荧光假单胞菌(14.5%)、松鼠葡萄球菌(10.2%)、嗜水气单胞菌(8.2%)、弧菌(6.1%)、恶臭假单胞菌(6.1%)、绿色气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4.1%)、蜡样芽孢杆菌(4.0%)、铜绿假单胞菌(2.0%)、嗜冷杆菌(2.0%)、成团肠杆菌(2.0%)、约氏不动杆菌(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特定优势腐败微生物。假单胞菌属在带鱼冷藏过程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能够使冷藏带鱼的二级鲜度货架期延长9d,并使其贮藏期间的细菌菌相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细菌种类减少到9种。主要优势菌的比例明显减少,表明复合保鲜剂对带鱼体内腐败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PCR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冷藏带鱼主要细菌菌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细菌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样品在(4±1)℃贮藏,分别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对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对最终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直接提取DNA,作16SrDNA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于NCBI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得到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结果得出,冷藏带鱼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3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4.5%)、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0.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8.2%)、弧菌(Vibrio rumoiensis 6.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6.1%)、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 4.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4.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2.0%)、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2.0%)、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带鱼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在带鱼冷藏过程中的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不同体积分数CO_2对气调冷藏带鱼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1)℃冷藏条件下,采用40%CO2+10%O2+50%N2、60%CO2+10%O2+30%N2、80%CO2+10%O2+10%N2含不同体积分数CO2气调包装带鱼。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和汁液流失率为指标,研究不同体积分数CO2气调包装带鱼在冷藏条件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包装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延缓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高体积分数的CO2抑菌效果较为明显,但随CO2体积分数升高,鱼样汁液流失严重;在抑制鱼样脂肪氧化方面,气调包装效果不明显。80%CO2+10%O2+10%N2气调包装能够显著延长新鲜带鱼的保鲜期至14d以上。  相似文献   
6.
7.
单冻带鱼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娄永江  王杨  杨文鸽 《食品科学》2000,21(11):59-61
采用不同浸渍液浸渍带鱼段,冻结合冷藏于-18℃环境中,定期测定其K值,TVB-N值和TBA值。结果表明,5种保鲜剂配方均有保鲜作用,尤以 多酚与植酸的复合保鲜剂保鲜效果最佳。经8个月苎藏TBA高峰才到达,此时的K值及TVB-N值仅为30.9%和14.2mg/100g。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对冷藏带鱼品质及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带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10、0.15、0.20、0.25、0.30、0.40 g/100 mL)茶多酚将带鱼片浸渍30 min后于4 ℃冷藏,每隔3 d取样测定菌落总数以及酸价、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nitrogen,TVB-N)值等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色差、质构分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茶多酚对带鱼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带鱼的菌落总数、酸价、POV、TBA值、TMA值、TVB-N值以及颜色饱和度值都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感官评分及质构测得的各项参数一直降低。经茶多酚处理过的实验组各项指标相对空白对照组变化较为缓慢,且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0.20 g/100 mL时,保鲜效果最佳,能够抑制带鱼低温冷藏过程中的细菌生长,并有效减缓蛋白质、脂肪等氧化分解,不仅使带鱼货架期延长了3 d,而且使带鱼的色泽与营养在更长的保存时间内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微冻保鲜方法对带鱼品质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舟山东海带鱼为原料,分别于冷藏(4 ℃)、微冻贮藏(-3 ℃)和冻藏(-18 ℃)3 种低温条件下,研究贮藏30 d内带鱼的pH值、电导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等理化指标变化,结合带鱼感官评价,比较微冻保鲜方法与其他2 种不同低温保鲜方式对带鱼品质的影响,并观察其肌肉微观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 种低温保鲜方式下带鱼的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电导率、TBA值、TVB-N值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和感官评分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冻藏方式下带鱼品质保持较好,其次为微冻保鲜,冷藏条件下带鱼品质下降最快。观察其肌肉微观组织发现,短期贮藏以微冻组样品细胞完整性最好,而长期贮藏时冻藏方法维持其结构完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带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研究含肌肽类活性肽的带鱼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带鱼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酶法制备带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肽类活性肽的含量。结果 以肽粉得率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得到碱性蛋白酶为最佳反应用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肌肽及鹅肌肽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得到酶解最优条件:酶解时间5 h,超声时间21 min,酶解温度49℃。在此条件下,得出水解度21.90%、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52.03%、鹅肌肽含量0.66%和肌肽含量为0.15%,与回归理论模型基本符合。在最优酶解方案的基础上,将酶解液进一步分成不同组分,可得到肌肽类活性肽含量升高,抑制活性变大。结论 肌肽类活性肽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为工业化利用带鱼制备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提供理论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