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1.
张博  冯帆  辛广  李铁纯 《食品科学》2010,31(20):410-412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南果梨籽、果皮和果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经峰面积归一法并通过G1701BA 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部位脂肪酸成分组成。结果表明:南果梨籽含14 种脂肪酸,分别为癸酸(0.05%)、棕榈油(0.29%)、14- 甲基十五烷酸(0.38%)、棕榈酸(9.08%)﹑ 14- 甲基十七碳酸(0.12%)、亚油酸(55.64%)、油酸(27.18%)、硬脂酸(2.23%)、花生烯酸(0.77%)、花生酸(1.85%)、二十一碳酸(0.19%)、山嵛酸(0.38%)、二十三碳酸(0.06%)和木焦油(0.15%),占检出总量的98.37%;果皮含4 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6.79%)﹑亚油酸(9.65%)﹑油酸(33.73%)、硬脂酸(1.51%),占检出总量的51.68%;果肉含3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4.59%)﹑亚油酸(22.81%)﹑油酸(15.87%),占检出总量的43.27%。其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为主。  相似文献   
12.
辛广  张博  李书倩  冯帆  王楠楠  梁攀  李铁纯 《食品科学》2010,31(18):308-3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对照韭花酱及加入3种不同水果(苹果、梨、菠萝)韭花酱的香气成分。在温度20℃、萃取时间30min 的条件下,对3 种水果韭花酱香气成分测定。结果:从苹果韭花酱、梨韭花酱、菠萝韭花酱中分别鉴定出7、7、11 种香气成分;4 种韭花酱的共有成分为甲硫醇、二甲基二硫醚、一硫二丙烯、二甲基三硫醚,其中苹果韭花酱中特有成分为1- 甲硫基-1- 丙烯-(E),菠萝韭花酱中特有成分为丁酸甲基酯、2-甲基-丁酸-甲基酯、甲基酯己酸、甲基丙基二硫醚、二噻烷。  相似文献   
13.
陈华  辛广  张兰杰  张博 《质谱学报》2007,28(3):152-157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没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34种和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05%和67.95%,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乙酸辛酯和辛醇。  相似文献   
14.
辛广  刘长江  侯冬岩  李铁纯 《食品科学》2004,25(10):223-225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南果梨果肉挥发油物质,测得南果梨果肉中挥发油的产率为0.17%,用GC/MS法从南果梨果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26 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29.4%),依兰烯(23.47%),α-金合欢烯(8.4%),9-十八烯酸乙酯(6.13%),2,6-二甲基-6-(4-甲基-3-丙烯基)双环[3.1.1]庚烷-2-烯(4.4%),亚油酸乙酯(2.41%),加入其他成分,共占总检出量的86.56%。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化法分解灵芝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生物锗的含量,方法简便,快捷,回收率在96.15%~98.96%。  相似文献   
16.
南果梨中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南果梨多酚氧化酶的底物专一性和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结果表明,最适底物为绿原酸。同时研究了不同抑制剂对南果梨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丽娟  辛广  张捷莉 《食品科学》2005,26(9):391-39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对产自福建地区的橄榄中的橄榄肉和橄榄仁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橄榄肉、橄榄仁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6%、1.5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出橄榄肉中有10种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66.05%;鉴定出橄榄仁中有32种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8.94%。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橄榄肉中主要含有丁化羟基甲苯(38.09%)、石竹烯(6.82%)等:橄榄仁中主要含有石竹烯(36.25%)、α-石竹烯(8.13%)等。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软枣猕猴桃中内源激素脱落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软枣猕猴桃果实中内源激素脱落酸:80%的甲醇做提取液;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乙腈∶1.8%乙酸=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手动进样,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回收率在90.8%至98.7%之间。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在570~1848nm光谱区域内,建立了软枣猕猴桃总酚定量数学模型。实验将贮藏分三个阶段(采收阶段,贮藏12d,贮藏24d)进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建模方法得到软枣猕猴桃总酚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数处理和反相多元离散校正处理所建软枣猕猴桃总酚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定标集样本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为0.8939,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1.6734mg/100g;预测集样本的相关系数(RP)为0.862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6.7690mg/100g。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软枣猕猴桃总酚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模型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果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山楂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实验结果:回归方程ΔA=88.795C-0.206 0;相关系数r=0.999 4;黄酮质量浓度在0~40.6 μg/mL范围内,分别在波长λ1=463 nm、λ2 =417 nm、λ3 =382 nm测吸光度时,则ΔA与质量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回收率为96.86%~102.46%;变异系数小于0.136%.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好,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