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59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循环形变对超细晶铜室温拉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循环形变处理对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ECAP)制备的超细晶铜(UFG—Cu)室温拉伸行为的影响.与制备态相比,循环形变处理后UFG—Cu的塑性变形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流变应力的平台区,在此区域没有应变硬化和颈缩发生,均匀延伸率由制备态的约2%提高到约6%.探讨了该阶段变形的机制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32.
对均匀弥散分布着γ氢化物的低氢含量的工业纯钛进行循环疲劳试验.发现滑移带能够穿过氢化物的共格界面,使氢化物发生塑性剪切变形.由于位错周围的氢气团能够在位错的拖拽下,随同位错一起运动.所以位错的运动能够促使氢原子沿滑移带扩散.滑移带穿过氢化物的过程伴随有氢原子沿滑移带的扩散,材料中原有的氢化物在滑移带的冲击下,由于局部的氢原子浓度太低,而重新溶解.同时位错也会带着氢气团在氢化物处塞集,引起氢原子的局部富集;并导致应变诱发氢化物的产生.研究表明这个可逆相变过程由位错运动诱发的氢原子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一个较宽的塑性应幅范围内研究了「001」多滑移取向铜单向循环形变行为。结果表明,「001」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明显不同于「001」和「111」多滑移取向的铜单晶体。「011」晶体具有产低的初始硬化速率,即使在较高的塑性应变幅下,初始硬化速率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4.
本文在塑性分切应变幅(γpl)为1.3×10-4-7.2×10-3范围内研究了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当γpl<2×10-3,晶体的初始硬化速率θ0.2较低,几乎与应变幅大小无关。当γpl>2×10-3,θ0.2随γpl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在5×10-4<γpl<4×10-3范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平台,平台区的范围与单滑移晶体相比明显缩短,但平台区对应的饱和应力相近.和晶体虽然同处于标准取向三角形的001/边上.但其循环形变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可归结为各个滑移系相对于晶体轴的几何位置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滑移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35.
高密度脉冲电流对Cu单晶体驻留滑移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驻留滑移带(PSB)的「123」取向的疲劳Cu单晶体,进行了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结果表明,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产生的热压应力改善了PSB-基体界面的应力集中状态,使驻留滑移带局部消失,理论计算同时表明,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能提高Cu单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6.
用电阻法测量了固溶后Ti-49.6Ni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马氏体逆相变具有明显的相变温度点;在降温过程中没有发生R相变。在该热处理制度下材料疲劳后,在升温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逆相变温度点;在降温过程中出现R相变。电阻-温度曲线特征发生明显规律性变化,提出一种解释这一现象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37.
高周疲劳条件下高强钢临界夹杂物尺寸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Murakami的“夹杂物等效投影面积模型”估算了在高周疲劳条件下一定硬度(或强度)高强钢的“临界夹杂物尺寸”.估算结果表明,随着钢硬度(或强度)的增加,“临界夹杂物尺寸”逐渐减小;“临界夹杂物尺寸”也受构件表面机加工粗糙度的影响,表面越光洁,这个尺寸也越小.从本文几种钢的实验数据以及其它已发表的数据都可以间接证明,估算的临界尺寸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8.
一种铜三晶体及双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维平  李守新 《金属学报》1999,35(2):211-216
对取自同一块晶体的铜三晶(Tc)和双晶(BC)试样进行了恒塑性应变幅控制对称拉压疲劳实验,轴向塑性应变幅范围1.0×10(-4)≤ ≤ 4×10(-3)。结果表明,在低应变幅下,三晶及双晶试样的初始循环硬化曲线几乎重合。在较高应变幅下,三晶试样的硬化曲线高于双晶试样的硬化曲线且随着应变幅的增加差距增大。三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明显高于双晶的CSS曲线。不论对TC还是BC试样,当 1<1.5×10(-3)时,轴向饱和应力随着的增加而缓慢上升,而当>1.5×10(-3)时,轴向饱和应力则随着Epl的增加快速上升。两曲线都无明显的平台区出现.表面形貌观察表明,在低应变幅下,三晶交点(TJ)对各晶粒的主滑移有阻碍作用,在高应变幅下,在三晶交点附近,由于各晶粒的应变不相容性而产生的内应力导致了多滑移系统的启动.上述力学结果同表面形貌观察相一致。另外,在>7.0×10(-4)情况下,三晶交点处产生了微孔洞  相似文献   
39.
计算了DD8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在同相(IP)和反相(OP)热机械疲劳(TMF)后γ/γ'相界面上产生的位错网的内 应力.结果表明:IP TMF条件下, γ/γ'相界面上产生的位错网可以释放掉大部分错配应力,同时因位错网的存在导致了γ' 沉淀相发生了明显的筏化现象. OP条件下产生的层错未造成基体内应力分布的不同,因此未发生γ'沉淀相的筏化.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