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铅银渣还原焙烧挥发铅、锌,考察了升温制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焦粉用量、添加剂用量等对铅锌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下恒温焙烧60 min,控制焦粉用量40%、添加剂氧化钙用量4%,铅、锌挥发率分别高达98.85%和97.6%,挥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高酸氧化浸出工艺对湿法炼锌粗镉生产过程产出的制镉碱渣进行处理。通过“电解液+锰粉氧化浸出”与“电解液直接浸出”制镉碱渣小试工艺试验对比,获得高温高酸氧化浸出的工艺参数为:浸出温度85~90 ℃、浸出时间8 h以上、液固质量比~4 g/g,锌、镉高温高酸氧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6.88%、95.35%。通过工业化实践,将某锌冶炼厂长期堆存的制镉碱渣有效处理,实现锌、镉等有价金属的回收,提高金属回收率,同时避免含隔渣长期堆存带来的环保风险,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溅渣护炉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对炉寿命的影响原因,提出了有色金属工业应用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代硫酸钠为含铼污酸的沉淀剂,考察了硫代硫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铼和铜沉淀率的影响。在硫代硫酸钠用量1.15%、140 min、70℃的最优条件下,可有效实现污酸中铼和铜的深度沉淀,其沉淀率均为99%以上。表明本工艺实现污酸中铜、铼等有价成分提取分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梯度透析法除去铜电解液样品中的高酸、高铜背景,处理后的样品可直接使用凝胶色谱法检测聚丙烯酰胺浓度,并对方法的线性、回收率、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AM浓度和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2,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9.5%~91.3%,相对标准偏差为4.8%~6.5%,该方法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铜电解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碳酸铵溶液处理含铜烟灰, 研究了碳酸铵浓度、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浸出条件为: 碳酸铵浓度2 mol/L、液固比4∶1、温度60 ℃、时间8 h, 在此条件下铜浸出率可以达到85%左右; 铅、铋、金、银等有价金属进一步富集, 可以在炼铅系统进一步回收。  相似文献   
7.
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利用活化能的相对变化量和钙镁离子各因素最佳值的差异,研究磁场强度、离子浓度、流速和温度对循环冷却水Ca~(2+)和Mg~(2+)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ΔE/E0达到最佳值的磁处理因素按其主次顺序依次是离子浓度为600 mg/L、流速为0.8 m/s、温度为30℃、磁场强度为0.25 T。Ca~(2+)的最佳值依次是离子浓度为900 mg/L、温度为35℃、流速为0.2 m/s、磁场强度为0.5 T。Mg~(2+)的最佳值依次是离子浓度为900 mg/L、流速为0.8 m/s、温度为30℃、磁场强度为0.5 T。另外,负离子可削弱氢键,减小活化能,降低除垢效率。Ca~(2+)和Mg~(2+)与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以及二者结合生成水垢的反应程度不同,致使二者在温度和水速的最佳值出现差异,为了提高除垢效率应以Ca~(2+)的磁处理因素的最佳值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对含砷银铜精矿利用的技术方案,简述了对这一精矿进行的低温焙烧、化学除砷、浸铜以及浸银等实验研究以及取得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软锰矿还原酸浸、净化制备电解液过程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生产出了超过国家标准的电解金属锰片。  相似文献   
10.
袁轩  鲁兴武 《甘肃冶金》2013,35(4):108-110
本文介绍了对240kA预焙槽含氟烟气净化系统工艺进行的改造技术,通过改造治理了铝电解含氟烟气污染大的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