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91篇
金属工艺   31篇
机械仪表   49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9篇
轻工业   665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0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微冻及冰温结合气调包装对羊肉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微冻、冰温结合气调包装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于羊肉保鲜新方法。以羊肉为原料,比较-3℃微冻、-1℃冰温气调包装(75%O2+25%CO2)与两个温度条件下普通包装的羊肉在贮藏过程中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值、微生物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等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1℃冰温相比,-3℃微冻能很好地控制羊肉微生物菌落总数和TVB-N值,延缓p H值的升高,但汁液流失率为-1℃冰温贮藏的4~5倍。相同温度条件下,与普通包装相比,气调包装能使羊肉保持良好的色泽,抑制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增加,延长羊肉的保鲜期10 d。综合来看,-3℃微冻气调包装对于宰后羊肉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可以使羊肉有效保鲜时间达40 d,此时羊肉微生物菌落总数为5.79(lg(CFU/g)),符合国家安全鲜肉标准(≤6(lg(CFU/g));TVB-N值为14.47 mg/100 g,符合国家一级鲜肉的标准(≤15 mg/100 g);p H值为5.84,符合国家一级鲜肉的标准(p H 5.18~6.12)。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电子拉伸试验机考察了不同预变形量热-机械循环处理对FeMnSiCr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并利用光学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经热-机械循环处理后母相γ及应力诱发ε马氏体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在预变形量为4%、5%、和6%的情况下,经2次循环训练后具有最高的应变恢复率;适当的热-机械循环处理能促进母相γ中形成大量按一定取向分布的晶体缺陷,为择优取向ε马氏体的成长打开通道,显著降低ε马氏体的几何尺寸,提高其逆相变的晶体学可逆性;若热-机械循环次数过多,母相γ中会形成位错缠结,阻碍γ→ε相变过程中层错扩展,从而不利于形状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993.
针对锈蚀输电铁塔在防护过程中存在着除锈等级不高、涂层与基体表面附着力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可用于锈蚀热镀锌钢表面的转化-稳定型低表面处理涂料,分析了各组分的作用,研究了磷酸锌、鳞片状锌粉、锈蚀转化剂用量及涂膜厚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对所制备的涂料进行实验室性能测试和户外应用试验,低表面处理涂料防腐蚀性能和施工性能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94.
冰温贮藏作为第3代物理保鲜技术,己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冰温贮藏技术的主要冰温库的设计构造却少有研究。在对影响冰温库温度波动的众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供冷方式、库体结构及控制方式是最重要的3个因素,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在冰温库中实际运用这些技术,效果很好,在空库的条件下,库温波动只有0.3℃。这些研究工作为冰温技术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分析由高精度差分膨胀仪所记录的Fe-9Cr合金试样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试样在奥氏体(γ)→铁素体(α)转变过程中的相关动力学信息;并进一步利用等时转变动力学模型拟合了Fe-9Cr试样中铁素体转变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试验曲线。根据动力学参数的拟合结果得出:晶核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母相中单个原子的热激活跃迁,而晶核的长大则是以原子的集体热激活跃迁为主。  相似文献   
996.
李新平  臧润清  董杰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265-269,277
为研究叶菜类蔬菜在真空预冷过程中温度场、水及水蒸气浓度场变化规律,利用Comsol软件建立真空预冷模型,模型包括多孔介质的扩散与传热耦合过程,由五部分联立求解。通过对结构简单的肉制类火腿的模拟,验证了真空预冷模型可靠性,进一步验证模型对叶菜类蔬菜的适用性。模拟与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肉制类表面最大温差3.1 ℃,中心最大温差4.3 ℃,整体趋势相同,模型具有可靠性;叶菜类中菠菜最大温差在3 ℃以内,菠菜、小白菜、菜心、芥兰温度变化趋势与模拟一致,模型适用于叶菜类蔬菜。预测表明:叶脉影响叶菜类蔬菜的参数分布,沿叶脉处温度、水及水蒸气浓度均较低,模拟对真空预冷中各参数设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畜禽肉中胆固醇及胆固醇氧化物、水分、丙二醛指标变化,考察了反复冻融对畜禽肉品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质谱(GC-MS/MS)测定方法,对反复冻融7次(新鲜肉记为冻融0次)后鸡肉、猪肉和牛肉中胆固醇及5种胆固醇氧化物(25-羟基胆固醇、7β-羟基胆固醇、20α-羟基胆固醇、5α,6α-环氧化胆固醇、7-酮基胆固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牛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尤为明显(减少量为32.47 μg/g)。在反复冻融的过程中,胆固醇氧化物的含量先逐渐增加,后趋于平稳,其中鸡腿肉中7β-羟基胆固醇含量增加最多(增加量为0.601 μg/g)。同时,通过对畜禽肉中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进行考察,鸡胸肉中的水分减少最多(减少量为14.472 g/100 g),牛肉中的丙二醛增加量最多(增量为1.004 μg/g)。反复冻融会导致畜禽肉胆固醇氧化增加,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植物源增殖性底物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ICC6005)生物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解析发酵菌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变化,本研究通过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在TJA培养基中添加各种增殖性底物确定其生物量的水平,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胞内胞外蛋白质进行纯化鉴定。结果显示,三种植物源增殖性底物最优浓度分别为番茄汁5%、土豆汁3%、苹果汁2%,发酵液活菌数达2.31×1010 CFU/mL;由R值分析得出,影响L. acidophilus CICC6005菌株生长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番茄汁、土豆汁和苹果汁。发酵液中表达全蛋白质的图谱显示,L.acidophilus CICC6005菌株在该营养条件下表达蛋白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并根据标准曲线得出各峰的蛋白分子量大小,即胞内蛋白的分子量为59、17 ku;胞外蛋白的分子量为66、35 ku,其表达量分别为2.144、0.744、2.394、4.644 mg/mL。综上,在TJA基础培养基上,适宜浓度的植物源增殖性底物对L. acidophilus CICC6005菌株的增殖以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纯化鉴定出该菌表达的两种主要蛋白质,对进一步其益生功能具有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彭博  李炳娟  关文强  林琼 《食品科学》2019,40(2):126-132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调控褐变的机理,以采后贮藏第1、7、14天的双孢蘑菇菌盖为材料,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双孢蘑菇菌盖RNA进行测序分析。共获得168?607?212?个高质量的clean reads;贮藏第7天和第1天相比筛选出727?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贮藏第14天和第1天相比筛选出1?524?个DEGs;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Pathway富集分析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归类于180?个代谢途径;从已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得到PPO1、PPO3、PPO5、LAC1和LAC4五个多酚氧化酶相关基因。研究结果为双孢蘑菇功能相关基因挖掘和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普洱茶的减肥机理和保健功效,本研究以正常体质量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膳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只):肥胖对照组,西布曲明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普洱茶处理组,每天灌胃给药,每周测体质量,连续给药42 d后禁食24 h,眼底取血,测定血清中的葡萄糖、胰岛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普洱茶处理组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大鼠体质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4.80%、26.59%和27.62%(P<0.05);LDL-C浓度显著下降了7.11%、9.11%和25.74%(P<0.05),葡萄糖浓度极显著下降了57.3%、67.1%、72.7%(P<0.01),胰岛素含量下降了8.6%、17.2%、41.7%,瘦素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了68.6%、66.8%和64.6%(P<0.01),VEGF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了45.3%、44.6%、40.5%(P<0.01),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了25.0%、27.8%、33.3%(P<0.01);HDL-C浓度显著升高了20.4%、22.2%、25.0%(P<0.05);脂联素质量浓度显著增加了5.9%、7.6%和9.7%(P<0.05),IL-1α质量浓度升高,IL-1β质量浓度降低,调节了IL-1α/IL-1β的比例,因此,普洱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具有减轻体质量和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