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48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29篇
金属工艺   65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00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东  唐璇  雷雨  童凯  姜斌 《粮食与油脂》2023,(1):120-125
用球磨机制备超微抹茶粉,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并分析不同粒径抹茶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抹茶粉粒径的影响依次为球磨时间>球料质量比>装填量>研磨球质量比>转速>球径比;最佳粉碎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4.0 h、球料质量比20∶1、装填量4/9、转速380 r/min、(大、中、小)研磨球质量比10∶30∶60、球径比2∶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超微抹茶粉粒径D90为7.15μm;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抹茶粉比表面积、休止角和溶解度明显增大,茶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多,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在相同的粉碎时间内,随着粒径的减小,茶多酚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颗粒分离理论、铅锌尾矿分选处理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铅锌尾矿分选的反向流化结构旋流器,利用锥面反向流化作用,快速分离具有密度差异的铅锌尾矿。结果表明,轴向压力值在不同径向截面处对应的值不同,整体上随轴向距离的增大而降低,且在圆锥段获得最大压力值;轴向速度分布呈对称分布,不同轴向截面处的轴向速度增减趋势有区别,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锥段;随着反向流化速度的增加,PbO矿粒从主要集中分布于旋流器器壁逐渐扩散至整个旋流器流场范围内,大密度PbO颗粒在器壁富集量先增加后降低;当反向流化速度为0.01m/s、进料速度为4m/s时,PbO颗粒达到最大回收率86.7%和富集比22.5,铅锌尾矿颗粒间的分离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铅锌尾矿的回收利用提供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43.
分子模拟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测定分子微观结构、计算体系宏观性质,可以直观再现基于分子和原子水平的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化学反应过程,具有研究变量可控、效率高、周期短和安全性高等优点,现已逐渐应用于油气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系统总结了分子模拟技术在煤层气吸附机理、页岩气和页岩油吸附、有机质热成熟度评价分子地球化学指标构建、石油运移方向示踪分子地球化学指标建立、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中原油裂解机理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子模拟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深层-超深层有机质生烃机理、油气运移和成藏等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耿村矿的地质情况、采煤方法和工作面配置,确定了通过增加截割深度来实现冲击地压条件下的综放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采煤工序及其相应的设备改造方案;通过改造采煤机的滚筒、控制方式和控制设备,改造液压支架的推移千斤顶、顶梁、推移框架整体结构及牵引装置等,采煤机截割深度由630 mm增加至800 mm,实现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的配套使用,最终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45.
近场环境条件下核素在缓冲材料中的迁移扩散受控于温度场、渗流场、膨胀应力场和化学吸附场的耦合作用,其对核素的阻滞特性将影响到核素随地下水向处置库围岩迁移并返回生物圈的能力,开展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缓冲材料对铀的长期阻滞效应研究,对地质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混合物理论、连续介质理论、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溶质扩散的Fick定律,推导出饱和缓冲材料中核素迁移扩散的热-水-力-化耦合控制方程,并借助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直接全耦合求解优势,以自主研制的缓冲材料长期阻滞性能Mock-up实验装置为几何模型,采用内置接口和添加热-水-力-化耦合控制方程中的耦合项作为源项相结合方式,实现了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铀在饱和缓冲材料中迁移扩散行为的直接耦合分析,其长期阻滞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期阶段铀在缓冲材料中迁移扩散较缓慢,迁移距离随时间增幅在1 m左右;中后期阶段,随缓冲材料对铀的吸附容量逐渐趋于饱和后,其迁移距离较初期阶段增加更为明显,迁移距离随时间增幅为3 m左右。多因素耦合下核素在饱和缓冲材料中迁移扩散的热-水-力-化耦合控制方程构建、求解及长期阻滞性能模拟研究的方法,能够为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地下实验室开展1∶1工程尺度的工程屏障设计与安全性能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6.
二硒化钼(MoSe2)是一种先进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但其电催化性能还远不如金属铂(Pt)。将半导体与金属结合构建莫特-肖特基异质结是一种提高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热还原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了金属钴(Co)/半导体MoSe2莫特-肖特基异质结(Co/MoSe2@CNT)。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o/MoSe2莫特-肖特基异质结导致电子在界面处重新分布并形成一个内建电场,这不仅可以优化氢原子吸附的自由能,还可以提高析氢过程中电荷的传输效率。因此,Co/MoSe2@CNT获得了优异的析氢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的过电势仅为185 mV、Tafel斜率为69 mV dec-1。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来制备Co/MoSe2莫特-肖特基异质结,并突出了莫特-肖特基效应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未来开发出更高效的莫特-肖特基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47.
目的:针对目前白酒"探汽上甑"工艺在自动化酿造过程中存在探汽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探汽方法.方法:使用红外相机采集上甑蒸馏过程中酒醅表层图像获得酒蒸汽温度分布特征,按照上甑工艺特点将图像分类,结合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图像温度特征提取,通过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训练得到探汽模型.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探汽...  相似文献   
48.
李征  王媚  杨亚娇  赵金松 《酿酒》2023,(2):43-51
为充分比较并研究两个完全不同品系的葛根黄酮最佳水提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两个完全不同品种葛根——“赣葛2号”和花叶葛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对两种葛根超声辅助水提条件进行优化,同时研究比较不同黄酮质量浓度浸提液及两种葛根黄酮浸提液之间抗氧化活性变化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单因素试验条件下,花叶葛黄酮得率高于“赣葛2号”;超声功率350 W,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75 min、料液比1∶30 g/m L为“赣葛2号”超声辅助浸提黄酮最佳条件;超声功率350 W,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45 min、料液比1∶30 g/m L为花叶葛超声辅助浸提黄酮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两种葛根黄酮得率分别为3.66 mg/g、4.08 mg/g;两种葛根均表现出很好的·OH自由基抑制效果、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且随着质量浓度变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明显,综合比较,花叶葛抗氧化活性优于“赣葛2号”。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不同益生菌及其添加方式对米酒制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糯米为原料,通过外源添加鼠李糖乳杆菌BV-77、发酵乳杆菌TSF-331、唾液乳杆菌AP-32、约氏乳杆菌MH-68、嗜酸乳杆菌TYCA-06、干酪乳杆菌CS-773酿制益生菌米酒,对比只添加糖化酶、同时添加糖化酶和酵母以及添加方式(益生菌麸曲和益生菌菌粉)对米酒酒精度、还原糖、总酸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酵母对益生菌米酒的发酵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米酒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利用发酵乳杆菌菌粉同时添加用量为200 U/g的糖化酶和0.04%的酵母,在30℃发酵3 d的米酒发酵效果最佳,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7.20%vol和270.00 mg/mL,总酸含量达到最低,为8.40 mL/L,酿造出的米酒口感较为浓郁。结论:发酵乳杆菌是6种益生菌中最适宜酿造米酒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复配改善膨化玉米粉的风味及冲调性。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向膨化玉米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膨化小米粉、炒制红米粉、膨化大米粉和膨化黑米粉,从冲调结块率、黏度、感官评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等角度对复合粉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气相质谱技术分析不同样品的香味成分。结果:复合粉的配方为膨化玉米粉50.8%、膨化小米粉8.8%、炒制红米粉0.5%、膨化大米粉19.9%、膨化黑米粉20.0%。较单一膨化玉米粉而言,复合粉结块率降低为0.52%、黏度升高为2 880 mPa·s,感官评分87.84分,冲调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复配后的膨化玉米粉具有青香和更浓的坚果香,风味物质增多,其中醛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结论:复配后的膨化玉米粉冲调品质得到改善,挥发性风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