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8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122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158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68篇
轻工业   149篇
无线电   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87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lanning》2013,(2):167-168
目的:探讨肝癌的中医自报告量表的制订,为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肝癌患者自报告量表建立初步的理论模型。方法:比较中外各种癌症量表,分析各量表的不足及优势,研究肝癌疾病特点、证候因素,借鉴中医学"七情理论"的指导,从人自身特点和从属的社会属性出发,构建肝癌患者自报告量表的初步理论模型。结果:肝癌患者自报告量表理论模型有疾病特征、证候、七情、社会活动和治疗满意度5个方面。结论:肝癌患者自报告量表理论模型为肝癌患者自报告量表的研制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2.
《Planning》2016,(17):66-6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CC)病理预后因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HCC患者114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肿瘤组织Ki-67、AFP、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浸润(MVI)、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及复发的关系。结果:造影后肿瘤增大明显、动脉相肿瘤不均匀增强、动脉相不规则增强、门脉相低增强、门脉相消退快、门脉消退明显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P<0.05);造影后肿瘤增大明显、动脉相不规则增强、动脉相有杂乱扭曲血管、门脉相消退快者MVI阳性发生率高(P<0.05);动脉相肿瘤不均匀增强、动脉相不规则增强、门脉相低增强、门脉相消退快、门脉消退明显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低(P<0.05);动脉相肿瘤不均匀增强者,复发时间早(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动脉相肿瘤不均匀增强、门脉相低增强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独立相关(P<0.05),动脉相肿瘤不均匀增强与免疫组化Ki-67独立相关(P<0.05),动脉相不规则增强与MVI独立相关(P<0.05)。结论:HCC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及参数在HCC手术切除后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能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组织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复发时间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3.
《现代科学仪器》2012,(4):140-140
日本东京大学医院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液中,有一种酶的功能会显著增强,利用这种酶为标志物进行相关肿瘤的检查,可大幅提高检测准确率,从而有助人们更早发现肝细胞癌,以展开治疗。  相似文献   
24.
《Planning》2015,(31):98-99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营养均以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对照组给予常规进食,观察组给予早期不同时间(术后第1~7天)进食,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指标(AL、AST、STB)和营养指标(ALB、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7天肝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疾病病情给予不同类型的食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提高患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5.
饮酒的害处不只在损肝酒精在肝脏中演化成的乙醛是一种"肝毒性"物质,它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形成脂肪肝,若不纠正则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并有可能导致肝癌。若原患有慢性乙肝、丙肝,则酒精更容易起到"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将人肝癌H22细胞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药物组(100 mg/L)、辐射组(2 Gy)及联合组(100 mg/L药物 + 2 Gy照射),采用CCK-8法、单细胞凝胶电泳、γ-H2AX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及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研究当归红芪超滤物(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nd Radix Hedysari, RAS-RH)对重离子12C6+辐射引起人肝癌H22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和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在0~72 h和给药剂量为5~200 mg/L范围内,RAS-RH对人肝癌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20%抑制浓度IC20为(117.6±2.15)mg/L;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联合组头部DNA含量低于辐射组,而尾部DNA含量、尾距TM、Olive尾距OTM均高于辐射组;γ-H2AX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RAS-RH不增加重离子12C6+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但在2—12 h,DNA双链断裂的γ-H2AX foci修复作用被RAS-RH抑制,DNA损伤持续存在;Western Blotting显示RAS-RH通过下调Ku70/80及Rad51的蛋白表达,抑制γ-H2AX的聚集。以上结果说明RAS-RH对人肝癌H22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下调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Ku70/80及Rad5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一种聚乙烯醇(PVA)和胶原(COL)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氨基硅烷对PVA海绵表面进行了氨基化修饰后,通过戊二醛溶液交联牛Ⅰ型胶原(COL),最后通过赖氨酸溶液封闭,获得一种PVA/COL复合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细胞实验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COL修饰的PVA孔隙率为21.33%,平均孔径为168.68 ?m且均匀分布,支架材料接触角为20.03°。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C3A细胞在复合材料上黏附良好,优于PVA组;CCK-8增殖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在复合材料上呈增殖生长趋势,与对照组PVA相比差异显著(P?0.01)。将PVA和COL复合制备得到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US)、CT、MRI及DSA在评估肝癌介入综合治疗术后肿瘤活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1年2月—2014年10月63例75个病灶经病理或临床治疗确诊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介入综合治疗后3~5周后均行US、CT、MRI检查,并再次行DSA进行诊疗,以DSA造影检查阳性结果为金标准,再对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3例75个病灶经介入综合治疗后3~5周后均行US、CT、MRI及DSA检查,其中有25个病灶经DSA证实活性病灶;US病灶检出74个(98.7%),25例活性病灶检出12个(48.0%);CT增强病灶检出75个(100%),活性病灶检出18个(72.0%);MRI病灶检出率75个(100.0%),活性病灶检出率22(88.0%);US、CT、MRI三者联合,病灶检出75个,活性病灶检出24(96.0%)。结论 MRI在肝癌介入综合治疗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价值明显优于US、CT。三者联合可以互补,可以帮助更多地了解关于病灶的信息,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肝癌患者共行424次TACE治疗,根据是否发生CIN分为两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31例患者(7.3%)发生CIN。单因素分析表明,伴高血压、糖尿病、白细胞数低、低血红蛋白,高肌酐值、eGFR、TACE次数、腹水是术后 CIN 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白细胞数低、高肌酐值、低血红蛋白、多TACE次数可作为TACE术后 CIN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IN是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贫血、白细胞数低、高肌酐值、多TACE次数为TACE术后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Planning》2016,(3)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五苓散辅助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西医抗病毒(病毒感染者)、保肝、降酶、退黄、扩管等基础治疗,采用易善复、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加味茵陈五苓散。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67.9%,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χ~2=13.797,P=0.001),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辅助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疗效优于传统保肝退黄方,且服用安全、价格低廉,适宜于基层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