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6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431篇
电工技术   554篇
综合类   1403篇
化学工业   778篇
金属工艺   330篇
机械仪表   703篇
建筑科学   513篇
矿业工程   178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2640篇
水利工程   87篇
石油天然气   158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7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1篇
冶金工业   252篇
原子能技术   157篇
自动化技术   229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构成白鲢鱼肉土腥味的水溶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鲢鱼的呈味成分,并通过感官减除试验对其所特有的土腥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ATP及其关联物和无机离子是白鲢鱼肉的主要呈味物质。其中组氨酸、牛磺酸、赖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IMP、Na+、K+含量较大,这些物质是构成白鲢鱼肉特有风味的主要因素。感官减除试验的结果表明:His、Tau、Lys、Ser、Val、Met、Phe、IMP、Na+、K+是构成土腥味的主要成分,Gly、Ala、Ile、ATP、ADP和PO43-是次要因素,仅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02.
苹果酒的香气(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苹果的香气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物质构成,这些香气物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苹果中固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和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的代谢产物。苹果原料中主要是一类香气物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二类香气物质。影响香气物质生成量的因素有:原料、酵母菌种、发酵工艺、苹果酸一乳酸发酵。(孙悟)  相似文献   
903.
针对目前热动元件产品性能的测试还停留在全程人工测试的阶段,为提高热动元件产品的检测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监控测试系统。该系统硬件以STC单片机作为处理中心,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光栅测微传感器构建了系统的测试节点,以采集热动元件所处的测试温度和相应推杆位移;利用RS485总线技术构建了系统的网络通信架构,实现了多个产品同时测试。上位机软件基于.Net平台,数据库采用SQL2000,利用开源控件Zedgraph实时绘制出热动元件所处的测试温度和相应推杆位移在测试过程中的变化曲线,方便了测试人员对测试现场的掌控和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经过实际应用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实现了对热动元件产品的有效管理和性能参数的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实时描绘的曲线变化灵敏,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904.
藠头中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藠头似(Allium chinense)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活性物质洗脱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V/V):用藠头活性物质洗脱液处理白色念珠菌可导致细胞内OD260nm物质泄漏,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藠头活性物质洗脱液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培养基的酸化,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也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通过红光图谱发现,藠头活性物质破坏了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1-3)-D葡聚糖的糖苷键而改变了细胞壁结构。  相似文献   
905.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是在物联网基础上兴起的文化建设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发展模式。自助图书馆机械手作为图书传输的执行部件,具有借书传输、还书传输、自动分拣的功能,是自助服务效率和安全传输的关键。论文首先介绍了机械手图书传输的实现方式和机械手图书夹持装置的结构.然后对机械手进行了运动规划。在此基础上,基于单片机、运动控制卡和PC机对机械手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市场反馈表明该机械手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传输的安全性和自助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906.
针对现有进口还书机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问题,根据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人工办理还书工作的现状,利用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原理设计的图书馆用智能还书机,克服了还书机高价位、普及难、通用性差的不足,实现了还书的自助性和自主性及随机性。现场试验及试运行证实该设计方案可靠,对图书馆实现智能管理、延伸服务空间时间具有实用性,对智能还书机的研发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07.
刘文慧  王颉 《酿酒科技》2006,(12):93-96
以草莓为原料,采用分别添加白砂糖、白砂糖和草莓浓缩汁以及草莓浓缩汁3种方法调整糖度;分别加入安琪活性干酵母、丹宝利活性干酵母和Y1酵母酿造草莓酒。结果表明,用白砂糖和草莓浓缩汁将草莓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整到17%,接种Y1酵母茵种发酵所得的草莓酒香型独特。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草莓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其主要香气成分为:正丙醇1.484mg/L,正丁醇0.106mg/L,异丁醇15.426mg/L,异戊醇28.834mg/L,13-苯乙醇6.842mg/L。乙酸乙酯0.309mg/L,乙酸异戊酯0.872mgm,己酸乙酯0.394mg/L。乳酸乙酯0.466mg/L。  相似文献   
908.
苹果酒香味成分与感官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苹果酒的主要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酒质量属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酚类、酯类是影响苹果酒质量的主要风味物质。优质苹果酒的酚类、酯类指标是:咖啡酸含量大于12·5mg/L,香豆酸0·5~2·0mg/L,总酚含量在600~800mg/L之间;丁酸乙酯0·3~1·4mg/L,乳酸乙酯100~900mg/L,9-癸烯酸乙酯0·1~1·1mg/L,总酯30~500mg/L。  相似文献   
909.
为筛选优异葡萄种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保存的302 份葡萄种质果实开展葡萄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特性分析,并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组分特征及含量规律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表明:在302 份葡萄样品中,93.8%的样品酒石酸含量高于苹果酸,5.12%的样品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相当(两者之差不大于2%),另有7.37%的样品苹果酸含量高于酒石酸;栽培品种葡萄的酒石酸质量浓度大于苹果酸;野生种葡萄(除刺葡萄株系外)中,桑叶葡萄、腺枝葡萄、华东葡萄、河岸葡萄等果实中苹果酸质量浓度高于酒石酸,其质量浓度是酒石酸的1.2~1.7 倍。对比不同用途葡萄中有机酸质量浓度发现,酿酒葡萄的有机酸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葡萄,鲜食葡萄的pH值(3.776)显著高于其他用途葡萄。此外,对不同种群葡萄果实中有机酸质量浓度比较表明,东亚种群葡萄果实的有机酸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种群,尤其是酒石酸的质量浓度(8.325 mg/mL)显著高于其他种群。样品间酒石酸、总酸和酸度值变异系数较小;样品间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差异大;除pH值与草酸外,酒石酸与其他有机酸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总酸质量浓度与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质量浓度、可滴定酸含量、酸度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野生种葡萄有机酸质量浓度远高于栽培种葡萄,尤其是中国特有的东亚种群山葡萄N43-3的有机酸质量浓度最高,因此可以当作有机酸质量浓度较高的优特异种质进行选育及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葡萄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0.
果腔顶空法分析厚皮甜瓜"银帝"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果腔顶空法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银帝”厚皮甜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该法共分离出82种化合物,初步定性60种,其中以酯类为主体,主要包括乙酸乙酯、丙酸-2-丁烯酯、羟氨基甲酸乙酯、丁二酸甲酯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果腔顶空法无需溶剂、简便、快速,减化了传统风味物质测定方法的样品前处理环节, 使所测挥发性风味成分更接近于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