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电工技术   413篇
综合类   271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324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122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85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6篇
冶金工业   18篇
自动化技术   3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郭云英 《山西建筑》2014,(31):254-255
简述了建筑企业常用的投标报价方式,介绍了不平衡报价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策略,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多角度分析了不平衡报价法的运用价值,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投标报价优势。  相似文献   
72.
秦文丽 《山西建筑》2014,(20):266-267
对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措施,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国内建设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73.
针对现有充电服务难以定量定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充电服务费定价模型。首先分析了充电服务网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定位及多主体关系,然后综合考虑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电动汽车规模、科学水平、充电桩数量、建设成本等多维因素,量化多维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建立充电服务费定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充电服务费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充电服务费价格的影响。仿真结果发现:在算例场景设置条件下,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的变化曲线呈现V型,前期阶段充电服务费价格逐渐降低至最低,主要受到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中间阶段充电服务费缓慢增加,原因是政府补贴的不断衰减、充电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增充电设施增加了建设成本;后期充电服务费变化逐渐稳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成为影响充电服务费最主要的因素,充电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充电服务费的定价。本文为充电服务定价问题给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宏观动力学定量分析模型,为未来充电服务网运营与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针对水雷软件的发展趋势和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水雷软件定价的必要性和军用软件的成本构成;重点分析比较了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和垄断定价三种水雷软件定价方式,认为边际成本定价方式是我军进行军用软件定价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5.
为提升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的实时电价所提升的社会福利普及到电力系统每位参与者,给出了一种更为关注收益均衡的建模方法。根据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机制,将发电厂、电网公司和用户纳入其中,以电网公司收益提升为目标,建立实时电价多层互动模型,并与现有的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互动模型较之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模型,更好地平衡了各参与者间的收益,并且电网公司的收益具有显著提升,各时段用电负荷也呈现减少趋势,进一步说明了互动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Background: The increasing penetration of a massive number of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PEV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ors (DGs) into current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mposes obvious challenges o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mal temporal-spatial scheduling strategy of PEV charging demand in the presence of DGs. The solution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reliable and secure operation of the a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e randomness introduced by PEVs and DGs can be managed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scheduling of the PEV charging demand, as the PEVs can be considered as mobile energy storage units. Results: As a result, the charging demands of PEVs are optimally schedul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which can improve the DG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reduce the charging cost under real-time pricing (RTP). Conclusions: The proposed scheduling strategy is evalu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imulation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benefits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  相似文献   
77.
在分析我国已建成的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没有充分发挥预期效果的原因的基础上,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综合管廊的发展,笔者首先针对已有定价模型的不足,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通过专家调查和文献分析,确定了管线横截面积、管线年度经营收益、节约的管线建设成本、节约的管线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5个分摊因素。进而根据入廊费和年运营维护费确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区分入廊费用分摊因子和年运营维护费用分摊因子,构建了一个更公平合理的定价模型。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各入廊管线单位负担费用均低于传统直埋方式产生费用的结论,且费用分摊更为合理,说明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需要巨大的建设投资和后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在分析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地下综合管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PPP融资模式,即基于URM(使用者付费模式)的建设期补偿模式和运营期补偿模式,予以解决前期投资需求问题。继而选取了运营期补偿模式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支撑,设计了一种激励相容的入廊定价机制,予以解决运营收费问题。该机制的实现,不但可以维护管线单位和消费大众的利益,还可以在满足投资方利润的基础上激励投资方真实申报成本,降低管廊运营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79.
李杰  张亚炎 《山西建筑》2013,(34):235-236
针对传统DCF法在房地产项目评估中的局限性,经比较提出了实物期权的方法,通过修正B-S期权定价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为房地产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0.
Under‐pricing in construction tender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nd is commonly explained by the need of cash flows and penetration strategy. However, these explanations involve profit cutting and therefore are not plausible in explaining a long‐term persistent phenomenon of under‐pricing. A real options model is proposed and using the binomial lattice method a real‐life construction project tender was analysed to examine how management flexibility and uncertainty provide real options value. When uncertainties of cost items in a tender exist and choices are available to defer and switch modes of construction, then a valuable option is available to the bidders. It amounts to about 4% of the lump sum tendered in our case. The under‐priced portion is the options value which the bidder is willing to pay for the flexibility and the uncertainty. These findings enable contractors to be more competitive and to estimate construction costs more accurately in devising their bi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