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92篇
  免费   14974篇
  国内免费   9723篇
电工技术   11372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2135篇
化学工业   17889篇
金属工艺   9035篇
机械仪表   9417篇
建筑科学   10895篇
矿业工程   4719篇
能源动力   3980篇
轻工业   11011篇
水利工程   3840篇
石油天然气   5977篇
武器工业   1831篇
无线电   156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109篇
冶金工业   5214篇
原子能技术   2436篇
自动化技术   20711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1850篇
  2022年   3888篇
  2021年   5585篇
  2020年   4159篇
  2019年   3280篇
  2018年   3580篇
  2017年   4060篇
  2016年   3766篇
  2015年   5811篇
  2014年   7339篇
  2013年   8740篇
  2012年   10552篇
  2011年   11411篇
  2010年   10740篇
  2009年   10358篇
  2008年   10441篇
  2007年   10235篇
  2006年   9312篇
  2005年   7519篇
  2004年   5587篇
  2003年   4202篇
  2002年   3970篇
  2001年   3448篇
  2000年   2687篇
  1999年   1690篇
  1998年   922篇
  1997年   770篇
  1996年   631篇
  1995年   547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4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夏敏浩  赵万剑  王骏 《中州煤炭》2022,(7):189-194,200
为了提高配电网差异化节能降耗效果,解决现有潜力评估方法存在的应用性能差的问题,提出碳中和背景下配电网差异化节能降耗潜力优化评估方法。根据配电网的空间结构,构建相应的等值电路模型。在该模型下,从设备损耗和运行附加损耗2个方面计算配电网的损耗量。根据损耗量计算结果,确定配电网差异化碳中和节能降耗方式。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设置潜力评估指标,通过指标数据处理、指标权重求解等步骤,得出配电网差异化节能降耗潜力的综合量化评估结果。将设计潜力评估方法应用到配电网的差异化节能降耗改造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网的实际线损量、降低区域损耗费用,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因流动加速腐蚀(FAC)引起的锅炉结垢加速、汽水系统管道厚度减小甚至爆裂现象,对超临界机组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管壁内表面粗糙度、蒸汽含汽率、pH值、溶氧量对FAC的影响,以及温度与pH值、温度与流速、pH值与溶解氧量、溶解氧量与氢电导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结合实际电厂的运行数据验证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减小工质流速、管壁粗糙度和氢电导率,增大给水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可以使FAC的腐蚀速率减小,超临界加氧处理时pH值应在8.9~9.2之间,溶解氧量范围为45~100μg/L,氢电导率的期望值在0.1μS/cm以下。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十分复杂,本文只给出了大致范围和趋势,并未给出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class of fast diffusion p-Laplace equation with logarithmic non-linearity in a bounded smooth domain with homogeneous Dirichlet boundary condition. By using energy estimates and some ordinary differential inequalities, we study the conditions on extinction and non-extinction of global solu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extend and complete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is equation.

  相似文献   
4.
甫沙4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柯东构造带上,北部和东部分别发育有柯克亚和柯东1井油气田。为研究甫沙4井原油来源与充注过程,对原油样品和连续抽提后的含油砂样各组分(游离态、束缚态、包裹体)进行GC、GC?MS和 GC?IRMS分析,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油样进行油—油对比。结果表明:甫沙4井晚期充注原油组分具有C29?32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高,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反“L”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低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二叠系普司格组(P2?3p)烃源岩的主体原油(I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早期充注的原油组分具有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较低,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V”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高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的II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甫沙4井经历3个阶段成藏过程:①在上新世,二叠系烃源岩于生油晚期阶段生成的I类原油运移至柯克亚构造带或柯东构造带深部形成油藏;②在更新世早期,侏罗系烃源岩于生油早—中期生成的II类原油运移至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③在第四纪,强烈的构造作用使深部I类原油沿断裂调整进入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最终造成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II类原油先充注,I类原油后充注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5.
6.
7.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 Organic corrosion inhibitors have become competent alternatives to hazardous chrome conversion coatings due to their rapid adsorption over metal surfaces in...  相似文献   
8.
Zhang  Qi  Wang  Yujing  Zhang  Xueling  Song  Jun  Li  Yinlei  Wu  Xuehong  Yuan  Kunji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22,57(14):7208-7224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Form-stabl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PCMs) prepared by micro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porous matrix adsorption method need for compression molding after...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的主要肠道代谢物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THC)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THC(0、0.5、1、10 μmol/L)提前与健康人纯化血小板共同孵育40 min,然后加入凝血酶激活血小板2 min,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的表达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4,PF4)和趋化因子配体-5(chemokine ligand 5,CCL5)水平,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释放ATP水平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小板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血小板悬液中加入0.05%二甲基亚砜)相比,THC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的表达,抑制PF4、CCL5和ATP的释放,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下调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效应,其中10 μmol/L的浓度下作用效果显著(P<0.01、P<0.001)。PI3K的特异性激动剂740 Y-P可部分逆转THC对PF4和CCL5释放和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THC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THC可下调PI3K/Akt介导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