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制备加载化疗药物的纳米微粒,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探讨体外对人原代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为用于临床肿瘤微血管介入栓塞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盐酸吉西他滨-复方甘草酸苷共聚物为药物载体,加载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制备载药纳米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微粒粒径分布及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透析袋扩散法作体外释放动力学试验,体外考察纳米药物稳定性及释药性能。CCK-8法检测纳米药物在体外对人原代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果 本法制备的载药纳米微粒外观呈圆球形,平均粒径(62.83±5.19) nm,平均电位-17.9 mV;载药率、包封率分别为3.16%、66.27%;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对人原代肝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本法制备的载药纳米微粒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及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使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局部进展胰腺癌,观察该技术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IRE消融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并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术后(30±7) d客观疗效。结果 共12例患者接受治疗,IRE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有穿刺点疼痛(5例,占41.7%)、恶心呕吐(3例,占25.0%)、咳嗽、术后低血糖、低钾血症、胃壁和十二指肠水肿各2例,占16.7%、胃瀦留、发热及胸闷气促各1例,8.3%,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治疗相关性大出血、胆漏或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7 d血液淀粉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7) d评价效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2例,肿瘤缓解率(CR+PR)为83.3%。结论 IRE消融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胰腺癌,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利用市售的充放电仪器设备,根据阶跃电流测试原理来测定动力蓄电池欧姆内阻,其误差达到士5%.同时观察到:(1)电池的荷电态在30%以上时,电池欧姆内阻是不变的;(2)电池大电流放电时,其电压降的80%是由电池欧姆内阻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2/3次冷冻-复温循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消融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2/3次冷冻-复温循环、瘤体直径≤5 cm晚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014年12月到2017年6月,99例患者合计接受冷冻治疗NSCLC 107次。随访7.2~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根据mRECST标准,3次循环冷冻治疗组术后3、6、12个月获得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8%、69.2%、60.0%和98.1%、94.2%、86.0%。2次循环冷冻治疗组术后3、6、12个月获得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0%、64.4%、52.3%和93.6%、88.9%、72.7%。根据不同瘤体直径,3次循环冷冻治疗组与2次循环冷冻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和17.1%(P=0.038 4,<3 cm),25.0%和28.6%(P=0.995 7,3~5 cm)。疾病缓解率分别为65.4%和59.4%(<3 cm),54.2%和43.5%(3~5 cm)。术后30 d不良反应均为1级或2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循环次数与气胸或胸腔积液发生率无关(P>0.05)。结论 对瘤体直径<3 cm的晚期NSCLC,3次冷冻-复温循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近期局部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靠近胆囊0.5 cm处不可逆电穿孔肝脏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3只作为实验动物,在靠近胆囊0.5 cm处肝脏进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并于7 d后观察消融区域的肝脏病理反应和胆囊损伤情况。结果 3只动物均成功完成消融。消融7 d后,肝脏面原消融区平均直径3.00 cm黄色坏死灶,肝膈面形成1个平均直径1.67 cm类圆形黄色坏死灶。2只实验兔消融部位和腹壁、1只肝叶和膈肌发生小片段浅度粘连。2只肠系膜则与胆囊消融灶区发生严重粘连。光镜下可见肝大片坏死且消失,仅有部分凝固性坏死肝组织残留,外围有少量斑点状钙化,炎性肉芽组织和小胆管显著增生。肝门静脉血管平滑肌损伤不明显,肌层小范围纤维素样变性、胆囊黏膜上皮大部分坏死,胆囊外结缔组织水肿、胆总管部分黏膜上皮坏死,部分上皮仍存在,肌层完好。结论 消融部位肝脏组织完全坏死,消融灶和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胆囊出现损伤,但无胆囊漏发生。因此,对于靠近胆囊的肝脏肿瘤而言,不可逆电穿孔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介绍现行分合闸线圈直流电阻测试方法,总结了其不足与操作隐患。基于对断路器分合闸电气回路的分析,考虑回路中不控整流桥及时间继电器的作用,得到了其在流过不同方向电流时的等效电路。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插排外部接线的分合闸线圈直流电阻快速测试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评估胰腺癌冷冻术后肿瘤坏死及肿瘤残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冷冻治疗的26例胰腺癌患者行T1WI、T2WI常规MRI平扫、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胰腺癌冷冻前后MRI信号改变。测量并比较正常胰腺、术前肿瘤组织及术后残存、坏死组织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评价肿瘤组织ADC值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不同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及分期表现ADC值的差异。结果 26例患者中16例肿瘤完全坏死,冷冻坏死的胰腺肿瘤组织在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无强化。活性肿瘤组织残留9例(其中7例肿瘤直径>5.0 cm),残留率为34.6%。ADC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术前胰腺肿瘤组织(1.022±0.126)×10-3 mm2/s、术后残存肿瘤组织(1.130±0.155)×10-3 mm2/s、正常胰腺组织(1.924±0.124)×10-3 mm2/s及术后坏死组织(2.312±0.214)×10-3 mm2/s。术前胰腺肿瘤组织ADC值与术后残存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与正常胰腺组织、术后坏死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肿瘤ADC值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R=-0.43,P=0.027 2),与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无关(P=0.738 8,P=0.089 5)。结论 DWI能有效鉴别胰腺癌冷冻治疗后的病灶坏死及残存,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序贯平差基本原理,当监测网秩亏时,给出了一种基于虚拟观测值权阵的计算方法,为变形监测等分期完成的测量工程提供了可取的数据处理方法;然后,分析了重心基准自由网平差、拟稳平差模型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计算比较,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徐克成  桂长清 《电池》2011,41(6):315-318
小容量锂离子单体电池的比能量达140 Wh/kg,外推法预测的循环寿命达1 000次,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组与之相比差很多.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对充电终止电压敏感,终止电压相差2.4%就会引起电池组循环寿命很大的变化;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差异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解决上述差异的关键不是组装技术,而是要加强锂离子电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