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7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306篇
电工技术   290篇
综合类   551篇
化学工业   404篇
金属工艺   133篇
机械仪表   255篇
建筑科学   981篇
矿业工程   119篇
能源动力   402篇
轻工业   96篇
水利工程   696篇
石油天然气   467篇
武器工业   30篇
无线电   3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2篇
冶金工业   94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19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永胜  吕宝宏  王金珂  王冰 《水利学报》2021,52(11):1281-1294
针对常见泥石流防治结构被冲击破坏的问题,基于“柔性消能”理念,结合张弦梁结构和竖向预应力锚杆技术,提出一种既能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增加结构整体抗冲击能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又能减小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成本、便于现场施工组装和后期运营维护的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并阐述其技术原理。根据泥石流荷载分布和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受力特征,给出其简化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利用SAP2000建立新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整体受力,验证了构件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合Python语言和Qt De? signer软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计算软件,对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内力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结构抗冲击性能好,构件受力均匀;以后设计中应关注竖杆的剪切脆性破坏和立柱偏心受力情况,保证结构安全;变形协调仅使底层张弦梁与竖杆内力偏大,实际工程应用时,应着重验算底层构件,防止其破坏;文中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反映结构的受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可为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设计计算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同忻选煤厂采用重介质选煤技术,磁性介质的消耗较大,为此,相关技术人员针对介质回收系统设备进行了改造设计。改造后,设备运行稳定,介质消耗降低,提高了原煤的分选效率,创造了较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Numerical dissipation acts as artificial viscosity to make smoke viscous. Reducing numerical dissipation is able to recover visual details smeared out by the numerical dissipation.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suppress the numerical dissipation in smoke simula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methods of combating the numerical dissipation. We describe visual consequences of the numerical dissipation and explore sources that introduce the numerical dissipation into course of smoke simulation. Methods are investigated from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grid variation, high-order advection, sub-grid compensation, invariant conservation, and particle-based improvement, followed by discussion and comparison in terms of visual quality, computational overhead, ease of implementation, adaptivity, and scala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applicability to various application scenarios.  相似文献   
4.
针对ca油田多层状砂泥薄互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开展了热采和非热采条件下储层变化特征研究、钻井和固井过程入井液的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等系统保护油气层研究,了解各种变化的作用过程和原因,有效地预防现场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储层伤害,从而达到储层保护、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型的芯片间互连用CMOS/BiCMOS驱动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改善不同类型 IC芯片之间的电平匹配和驱动能力出发 ,设计了几例芯片间接口 (互连 )用 CMOS/Bi CMOS驱动电路 ,并提出了采用 0 .5 μm Bi CMOS工艺 ,制备所设计驱动器的技术要点和元器件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驱动器既具有双极型电路快速、大电流驱动能力的特点 ,又具备 CMOS电路低压、低功耗的长处 ,因而它们特别适用于低电源电压、低功耗高速数字通信电路和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CMOS技术的静态双沿顺序脉冲发生器结构。他是由以基于CMOS二选一选择器的电平型触发器构成的记忆单元和一个与门阵列组成的转译单元构成的。与门阵列的转译单元使顺序脉冲发生器在时钟上升沿和下降沿处均能输出移位脉冲,从而形成双沿触发的功能。仿真验证其功能正确,且根据分析该结构不仅能够节省芯片面积,还可以大大减小芯片的功耗。  相似文献   
7.
稠油油藏污染井产能模型及压裂增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稠油油藏压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方法和技术上,产能预测仍然使用达西流模型。笔者基于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考虑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出了稠油储层污染前后的垂直井产能预测模型,以及污染井压裂前后的产能模型。分析了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参数对产能模型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牛顿性越强,影响就越明显。计算表明,无论是稠油油藏还是普通油藏,压裂增产是很明显的,但经验公式增产更明显,这说明了对稠油油藏非牛顿因素的影响是存在的。稠油油藏污染井压裂增产模型为稠油油藏的污染井压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PCB制造常用的环氧树脂及其增强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同时,还介绍了代用树脂材料和代用增强材料的最新进展,如改性环氧树脂、无卤树脂、Thermount、PTFE、氰酸酯等,并就其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倪汉根  刘韩生  梁川 《水利学报》2001,32(8):0085-0090
讨论了兼有水流转向功能的一级非对称直线边壁窄缝的设计方法与水力特性,两边墙转向角之差即为水流转向角,两边墙转角相等时出口水流的水深和佛汝德数也分别相等。按在窄缝出口前形成完整幅射流的条件,讨论了兼有转向功能的非对称曲线边墙窄缝的设计方法与水力特性。比较了六种体型(三种对称、三种非对称)窄缝在八种工况对泄槽底板的冲击压强,实测结果表明,非对称性越强冲击压强越小。  相似文献   
10.
Fracture experiments with silicon specimens in recent years have shown the need for a new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rapidly propagating cracks in single crystals. Behaviour and phenomena have been revealed that fracture in these materials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e fracture of both amorphous and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We show that continuum mechanics is insufficient for analyzing crack propagation in single crystals since it is unable to consider atomistic‐scale phenomena. Accordingly, we describe basic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rapid crack propagation in silicon : (i) anisotropic velocity‐dependent R‐curve behaviour, as a key phenomenon dictating atomistic scale behaviour, (ii) crack deflection from one cleavage plane to another as a mesoscopic scale phenomenon in single‐crystal fracture, (iii) the Rayleigh surface wave speed as the limiting crack tip velocity is re‐examined, (vi) the lowest crack velocity in brittle crystals is examined, and finally (v)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rack path and preferred cleavage planes in single crystals is depi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