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检测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的酸度、黏度、活菌总数及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变化,系统比较无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差异性。分别采用37 ℃和42 ℃发酵制备无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检测其发酵和贮存期间酸度、黏度及活菌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技术检测气味、滋味、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间无乳糖酸奶的酸度增速较普通酸奶快,黏度增加值大。发酵结束后,37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的乳酸菌数量是普通酸奶的3.50 倍;42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乳酸菌数量是普通酸奶的2.30 倍。37 ℃发酵酸奶以4094色号为主;42 ℃发酵酸奶以4095色号为主;贮存21 d,酸奶的主色号比例会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37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贮存1 d,鲜、甜、苦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贮存21 d,酸、甜、咸、鲜、苦味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42 ℃发酵的两种酸奶,贮存1 d时酸、甜、咸、苦味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存21 d时酸、甜、咸、鲜、苦味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37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在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乙醇、2-丁酮等气味成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2 ℃发酵的两种酸奶在乙醇及2-丁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 种酸奶在气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不同温度发酵的酸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相同温度发酵的无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市售UHT乳为研究对象,应用Arrhenius模型对脂肪酶进行分析,预测UHT乳的货架期.UHT乳分别在25、45℃环境下恒温储藏,并定期随机抽样,进行感官检验和脂肪酶含量测定.应用Arrhenius方法分析脂肪酶含量,来预测样品货架期,并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市售UHT乳为研究对象,应用Arrhenius模型通过对游离氨基氮的分析,预测UHT乳的货架期.UHT乳分别在25℃和45℃环境下恒温储藏,并定期随机抽样进行感官检验和游离氨基氮质量浓度测定.应Arrhenius方法分析用游离氨基氮质量浓度来预测样品货架期,并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4.
不同体细胞数(21.4×104mL-1,75.8×104mL-1,118.1×104mL-1和216.2×104mL-1)原料乳生产的4组UHT乳在37℃贮存84d,对其贮存期间的蛋白水解及脂肪水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组UHT乳贮存期间的蛋白水解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料乳体细胞数并未对蛋白水解造成影响;4组UHT乳贮存期间的脂肪水解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原料乳体细胞数与脂肪水解速率间存在极明显的正相关(R=0.9886,P<0.0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生鲜乳均质后进行120 ℃、15 s的热处理,随后进行无菌灌装。分别在4、25、37 ℃三个储藏温度下进行45 d的保藏实验,分析产品在储藏期间理化及风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 ℃保藏条件下超巴氏奶细菌蛋白酶酶活以及脂肪酶酶活变化不明显,蛋白酶活在37 ℃保藏条件下第25 d后急剧上升,第45 d达到最大值3.2 U/mL,25和37 ℃保藏温度下的脂肪酶活性均在储藏第10 d后急剧上升,并分别维持在6.25和6.75 U/mL左右。此外,在储藏期间,pH降低,粒径增大,Zeta电位先降低后增高,并随储藏温度增加,变化速度加快,不同储藏温度样品间差异明显。对于色泽,4 ℃保藏下超巴氏奶只在L*值上有明显变化,另外两个温度保藏下L*、a*以及b*值均有明显变化。电子鼻以及电子舌结果显示,4 ℃保藏条件下,保藏期间超巴氏奶气味和滋味无较大差异,而25和37 ℃气味及滋味均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超巴氏奶在4 ℃保藏温度下货架期可达45 d,而储藏在25和37 ℃温度下的超巴氏奶货架期无法达到45 d。  相似文献   

6.
选择市场上3种UHT乳通过25、37℃和45℃恒温进行贮存温度加速实验比较VA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VA在3个不同的贮存温度下随贮存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下降速率最高为45℃贮存,最高下降率达到82%,且随贮存温度升高下降越快;贮存中Vc含量变化在3种产品间无差异,且随贮存时间延长略下降,不同贮存温度间变化无差异。对于贮存中UHT乳的品质变化可以选择VA作为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热处理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合适无乳糖酸奶工艺的热处理温度,探究热处理对无乳糖酸奶在表观黏度、色度、滋味、气味、贮藏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影响并与普通酸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乳糖酸奶的表观黏度略高于普通酸奶;在滋味方面,无乳糖酸奶的苦味、咸味、甜味要低于普通酸奶,经过75℃、15 min热处理的无乳糖酸奶风味表现最为协调;在气味和色度方面,不同热处理的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无乳糖酸奶持水性与悬浮稳定性也随之增强。75℃、15 min为无乳糖酸奶的最佳热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乳中CLA含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UHT奶贮存过程中CLA含量的变化.方法:选用原料奶进行常规巴氏杀菌、煮沸和UHT热处理,分析样品的CLA含量,同时测定UHT奶贮存1、7、14、28d后CLA含量的变化.结果:原料奶中CLA含量最高,为5.306±0.097me/g脂肪酸,UHT奶中CLA含量最低,为4.772±0·180mg/g脂肪酸.下降10.06%.煮沸奶和UHT奶中CLA含量显著低于原料奶(P<0.05),而常规杀菌奶与原料奶无显著差异(P>0.05).在保质期内,UHT奶的CLA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煮沸和UHT热处理会影响奶中CLA含量,UHT奶贮存过程中对CLA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不同类型商品乳酸度的影响情况。选取超高温(UHT)灭菌乳、巴氏灭菌乳、乳饮料、酸牛奶各10盒,将每种类型的商品乳分成2组,开封后进行贮藏。一组放入0~4℃的冰箱冷藏,另一组放在常温下贮藏。分别在0, 1, 2, 3, 4, 5和6 d测定各组商品乳的酸度。结果表明,酸牛奶、UHT灭菌乳和巴氏灭菌乳放在常温下贮藏时酸度分别在第1,第3和第3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低温下贮藏时酸度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乳饮料在常温和低温下贮藏1 d后酸度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4种类型的商品乳放在低温下贮藏时更能保持酸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体细胞数与蛋白质、脂肪水解的关系及其对凝胶和脂肪上浮等劣变的影响。试验采集30,80万个/mL两组不同体细胞数的原料乳,制成UHT乳,20℃下做180 d的贮藏期试验,每隔30 d测定酶活、蛋白含量、游离脂肪酸、脂肪球粒径等指标。结果显示,经UHT处理,两组产品中纤维溶酶和脂肪酶基本丧失活性,贮藏期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各酪蛋白组分发生显著水解(P0.05),κ-酪蛋白和αS2-酪蛋白降幅高达90%以上,均未发生蛋白间的相互交联,体系的黏度并无显著变化(P0.05)。脂肪球粒径在第60天迅速增加,之后无明显变化;高体细胞数组脂肪球表面的蛋白膜崩解,脂肪球聚集,从贮藏期第120天开始出现脂肪上浮;而低体细胞数组脂肪球膜蛋白也发生水解,未出现脂肪上浮。本研究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UHT乳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脂肪上浮而非蛋白凝胶,将原料乳体细胞数控制在30万个/mL的水平,可以有效防止产品贮藏期内发生脂肪上浮,为UHT乳的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全脂鲜牛奶为研究对象,以产品感官品质得分、电子舌样品间的差别度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和电子鼻气味距离为指标,分析产品在4、15、23 ℃和30 ℃的贮藏温度下的变化情况。运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利用感官品质变化临界点计算电子舌差别度ED值随时间和电子鼻气味距离临界值,构建了电子舌以及电子鼻货架期的预测方程,预测全脂鲜牛奶货架期分别为16.2 d和15.7 d,预测误差分别为8.0%和4.7%。结果表明,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牛奶保质期加速实验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为牛奶货架期的判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了原因及控制措施,包括:复合塑料袋装UHT灭菌乳常见原料乳质量状况、加工设备技术水平、操作者本身、包装材料、贮运等因素,易出现颜色褐变、脂肪上浮、蛋白凝固、坏包(胀包、酸包、霉包、粘条包)、异味包(苦味、煤油味、腐败味、氧化味、涩味、辣味)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3 种乳糖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酶学特性,并应用于无乳糖原料奶的生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乳糖酶的成分及分子质量;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法测定乳糖酶活力;用电子鼻检测原料奶储存过程中气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酶A的等电点为4.0和5.0,酶B为5.0,酶C为3.0;酶A在40 ℃和pH 6.5时酶活最高,酶B在35 ℃和pH 6.5时酶活最大,酶C在45 ℃和pH 5.0时活力最高。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在4~10 ℃储存12 h,原料奶气味无显著性差异。在4~6 ℃条件下,添加6 000 U/g乳糖酶A在5~6 h内可将原料奶中乳糖水解至0.5%以下;添加6 000 U/g乳糖酶B在8~9 h将原料奶中乳糖水解至0.5%以下。因此,乳糖酶A和酶B为中性乳糖酶,乳糖酶C为酸性乳糖酶;生产无乳糖原料奶采用中性乳糖酶A较好。  相似文献   

14.
林进  杨瑞金  张文斌  华霄 《食品科学》2009,30(22):361-365
研究采用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即食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变化和货架寿命的指示指标,根据感官评定结果,确定TVB-N 值16.0mg/100g 为货架寿命终点。建立TVB-N 与贮藏时间(t)之间的一级动力学方程以及TVB-N 变化速率常数(k)与贮藏温度(T)之间的Arrhenius 方程,以预测在某一贮藏温度下即食南美白对虾的货架寿命理论值。求得Arrhenius 方程中TVB-N 变化反应的活化能Ea 为66.24kJ/mol,指前因子k0 为8.41 × 109。分别在15、37、42℃条件下下验证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得到货架寿命预测值相比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45%、- 4.72%、- 0.87%。进一步通过Arrhenius 方程外推法求得真空包装的即食南美白对虾在20℃和25℃条件下下保藏的理论货架寿命分别为151.8d 和96.5d。  相似文献   

15.
以河蟹边角料为原料,加工成河蟹调味汁。为了能够迅速、准确预测常温(25 ℃)环境下河蟹调味汁的货架期,将河蟹调味汁置于37、45、55 ℃下贮藏,以加速变质。以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指标建立一级动力学模型,货架期的预测值通过动力学模型和阿伦尼乌斯方程来确定。结果表明:阿伦尼乌斯方程中的活化能(Ea)为29.28 kJ/mol,指前因子(k0)为1.443×103,河蟹调味汁在25 ℃环境下的货架期为183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番茄制汁工艺条件,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方法以红熟且无破损的番茄等外果为主要原料,经去蒂、清洗、热烫去皮、破碎榨汁制成新鲜的番茄汁,研究在不同温度(5、27、37℃)贮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利用Arrhenius方程为基础,建立相关联动力学模型;研究感官评价、pH、番茄花青素含量、色差在不同储藏时间变化进行番茄汁货架期预测研究。结果 0.03%的黄原胶、0.10%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05%的琼脂片组成的复合稳定剂稳定效果最好,口感饱满可口、细腻爽滑,番茄香气清新浓郁。采用模糊权重法对番茄汁货架期间的多项品质指标不同的加权系数进行综合评定。品质综合评价的加权关联度=感官评分sensory×0.25+pH×0.25+番茄红色×0.25+色差×0.25。结论该模型可以用于番茄汁货架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nisin on the keeping quality of reduced heat-treated milk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ilk was subjected to a combination process involving reduced heat treatment (RHT) of 117 degrees C for 2 s and nisin (75 and 150 IU ml(-1)). Th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other quality aspects were compared with a RHT control (without nisin) and with a ultrahigh temperature (UHT) milk processed at 142 degrees C for 2 s. Nisin was found to inhibit microbial growth for products stored without refrigeration, and RHT-nisin samples stored at 30 degrees C showed very low spoilage rates during 150 days, although not low enough to satisfy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sterility. RHT-nisin sampl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and were preferred to the UHT control. Significant browning occurred during storage at 30 degrees C and above but was less in the RHT-nisin milk samples compared with the UHT milk. In RHT-nisin milk samples stored at 20 and 10 degrees C, no microbial activity could be detected in most samples after storage for 1 yea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mbination of RHT, nisin, and low storage temperatures against gram-positive spore-forming bacteria suggests potential for use of nisin in extended shelf lif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热杀菌(80 ℃,10 min)和超高压杀菌(550 MPa,10 min)的蓝莓果汁饮料产品贮藏期(54 d)品质的变化,并且预测了蓝莓果汁饮料的货架期。结果表明:蓝莓果汁饮料的贮藏期结束时,两种杀菌条件的蓝莓果汁饮料在不同贮藏温度(4、27和37 ℃)均未检测出微生物,说明杀菌彻底。蓝莓果汁饮料的pH和可溶性固形物在贮藏期间变化不大。超高压杀菌的蓝莓果汁饮料的品质较好,贮藏结束时蓝莓果汁饮料的抗坏血酸含量和总酚含量都较高。基于蓝莓果汁饮料的感官评分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了4~37 ℃范围内的品质劣变动力学模型及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精确度进行了评价。所建立的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货架期预测相对误差大多在10%之内。因此,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快速可靠地预测蓝莓果汁饮料的剩余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