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鲶鱼体表黏液提取物(CEME)的抑菌活性;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探讨CEME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EME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抗菌性,最小抑菌浓度在0.078~0.625 mg/m L;CEME能有效减缓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速率;使用扫描电镜发现CEME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细胞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有效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CEME还导致腐败希瓦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体内小分子物质以及部分大分子物质向外泄漏;应用SDS-PAGE方法发现CEME处理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总蛋白和细菌膜蛋白均有一定的影响,它能够抑制菌体某些蛋白的合成,导致胞内蛋白含量下降和缺失。  相似文献   

2.
采用牛津杯法验证一段体外合成的来源于鲶鱼黏液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并以腐败希瓦氏菌和大肠杆菌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抗菌肽对腐败希瓦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3%和0.03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抗菌肽对腐败希瓦氏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胞膜、细胞壁造成明显的损伤,并严重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此外,抗菌肽还导致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明显增强,使得胞内物质发生泄漏。用圆二色谱鉴定该抗菌肽在2.5%SDS溶液中呈现典型的α-螺旋结构。结论:鲶鱼体表黏液抗菌肽以桶板模型机制发挥抑菌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DL3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传统东北酸菜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DL3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拮抗作用。通过分析腐败希瓦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紫外吸收物质、蛋白质合成等指标,探究植物乳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为8.0 mg/mL。在腐败希瓦氏菌培养6 h后加入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受试菌稳定期的细胞量仅为对照组的一半,细胞数量下降1.16 lg(CFU/mL);培养20 h,添加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的腐败希瓦氏菌电导率为34.3 ms/cm,对照组为33.1 ms/cm,且试验组OD260nm值比对照组高出11.95%,表明胞内核酸物质泄出。SDS-PAGE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处理的腐败希瓦氏菌中蛋白质条带数量减少,颜色变浅。扫描电镜显示腐败希瓦氏菌细胞壁被破坏,细胞质泄露。植物乳杆菌DL3通过影响受试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导致胞内核酸外泄,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腐败希瓦氏菌菌体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桉叶精油对水产品中4种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通过滤纸片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DIZ)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植物精油(桉叶精油、薄荷精油、茶树精油、丁香精油)对水产品中4种常见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进一步以腐败希瓦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导率、核酸含量、细胞内ATP含量分析植物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桉叶精油对大肠杆菌、腐败希瓦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33、27.87、38.88、39.61 mm,对大肠杆菌、腐败希瓦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00、1.25、0.75、0.63 μL/mL,在4种植物精油中显示出最强的抗菌活性。桉叶精油改变了腐败希瓦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内容物的泄露及细胞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本实验将为桉叶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抑菌物质应用于水产品行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制量,研究葡萄柚种子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柠檬提取物、百里酚和茶多酚5种生物保鲜剂对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百里酚、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百里酚对两种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尤其是对腐败希瓦氏菌抑菌效果显著。茶多酚对两种菌的抑菌效果相当,而葡萄籽提取物则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更好,总体上百里酚的抑菌效果较好。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析百里酚对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百里酚处理组的菌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组大,百里酚的抑菌机理可能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破坏细胞膜外膜完整性,破坏磷脂双层。  相似文献   

6.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供试菌,研究了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了柠檬烯抑菌活性,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膜电位的测定,诠释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L/L;柠檬烯可以破坏细胞的正常形态,提高菌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柠檬烯也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菌体的膜电位,干扰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柠檬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方式,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导致细菌细胞死亡。这说明柠檬烯可以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其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及完整性,从而有效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植酸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植酸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以虾体优势腐败菌一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利用植酸溶液处理后,通过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细菌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测定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植酸对腐败希瓦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体积分数)为0.2%。同对照组相比,植酸能够影响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胞破损。细胞壁和细胞膜遭到破坏,AKP及电导率均增大,初步阐述了植酸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肉桂精油对成团泛菌及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来评估肉桂精油对其的抑菌活性,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探究肉桂精油对成团泛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形态影响,以及通过测定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膜电位来共同阐释肉桂精油对两种菌活性抑制的机理。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成团泛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成团泛菌的抑制作用;肉桂精油改变细胞的形态、增加膜的通透性、破坏了膜的完整性、并造成了细胞内容物的泄露、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是鱼类的主要致腐菌.为探索酿酒黄水对鱼类的保鲜作用,测定了酿酒黄水对2种致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处理前后2种致腐菌的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及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研究结果显示,3.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壳寡糖(COS)对黑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揭示COS对腐败真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COS能够显著抑制腐败真菌的生长,对供试菌的MIC范围在15.6~31.2 mg/mL。经COS处理后,腐败真菌细胞膜产生凹陷褶,细胞通透性增大,细胞成分大量泄漏,细胞膜受损;COS还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几丁质的产生,增强几丁质酶活性,同时使可溶性蛋白质大量外渗。结论 :COS主要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代谢3个方面对腐败真菌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天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11.
王明  张家涛  周斌  丁洁  徐赵萌  孙彤 《食品科学》2021,42(13):10-16
目的:探讨丁香酚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优势腐败菌的抗菌性能和作用机制。方法:以腐败希瓦氏菌为抗菌对象,测定丁香酚、麝香草酚、乳酸、溶菌酶(食品级,18 U/mg)、溶菌酶(生物级,20 000 U/mg)及丁香酚/麝香草酚、丁香酚/乳酸、丁香酚/溶菌酶(食品级)和丁香酚/溶菌酶(生物级)的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丁香酚及其复合保鲜剂处理前后菌体的微观形态变化,同时测定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通透性、损伤程度及菌体内Na+、K+-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ase)活力。结果:丁香酚对腐败希瓦氏菌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可使菌体形态发生扭曲、皱缩、塌陷,细胞壁膜溶解。丁香酚对菌体细胞膜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膜完整性变差、膜通透性增大,Na+、K+-ATPase和AKPase活性降低;丁香酚与麝香草酚、乳酸、食品级溶菌酶和生物级溶菌酶复配后,呈现出协同抗菌作用,使菌体结构损伤更加严重,细胞膜完整性更差,通透性更大,Na+、K+-ATPase和AK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研究可为水产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新型保鲜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巍  牟德华  李丹丹 《食品科学》2018,39(3):110-116
采用抑菌圈法对不同聚合度的山楂果胶寡糖进行选择,测定了实验样品对5 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绘制了供试菌的生长曲线来评定样品的抑菌效果;并 从菌体形态、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等方面阐述果胶寡糖抑菌的机理。结果表明:平均聚合度为3的果胶寡糖对 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尤其是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 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 显,其MIC值分别为1.250、0.625、0.625 g/L。随着加入果胶寡糖质量浓度的增大,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升 高,同时菌悬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增大,由此表明果胶寡糖的抑菌性能是由于其破坏了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 性,致使内容物外漏进而影响其代谢活性,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山楂果胶寡糖可以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 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茶槲寄生“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的抑菌作用及正丁醇萃取相(NVB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DIZ)的大小,对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来评价“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大肠杆菌(E.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4种食源性腐败菌的抑制性;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胞膜通透性、胞壁完整性和酶活性等实验,研究了NVBEs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S. aureus、E. coli、S. typhimurium和L. monocytogenes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NVBEs抑菌活性较好,对S. aureus抑制效果最好,DIZ为9.84±0.57 mm,MIC为3.52 mg/mL,MBC为7.04 mg/mL。抑菌机理结果表明:NVBEs可增加S. aureus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体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内含物如核酸和蛋白质等外泄;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使菌体细胞形态结构出现异常;影响菌体酶的代谢活动,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探讨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和减毒作用,揭示原儿茶酸抑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核酸与蛋白质泄漏量、丙二醛(MDA)含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副溶血弧菌形态的变化,来评估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s)下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合成的影响,研究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毒力衰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原儿茶酸的MIC为2 mg/mL,经MIC浓度原儿茶酸处理后,副溶血弧菌发生严重内陷和破裂,上清液中核酸、蛋白质、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65倍、1.94倍和10.05倍。此外,原儿茶酸在浓度为1/4 MIC时对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酶、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40.57%、19.79%和26.04%,在浓度为1/2 MIC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2.85%、28.38%和34.69%。原儿茶酸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在亚抑菌浓度下便可有效减弱副溶血弧菌毒力。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评价茶皂素对酿酒酵母、鲁氏接合酵母及白色假丝酵母三种食源性腐败酵母的抑菌能力,并筛选出机理研究指示菌;进而通过考察时间-杀菌曲线、生物膜抑制率、菌体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完整性、遗传物质以及蛋白泄露和胞内总蛋白等指标,阐述茶皂素抑菌机理。抑菌能力试验结果显示茶皂素对三种腐败酵母均有抑菌作用,其中酿酒酵母抑菌直径为16.00 mm,MIC和MBC分别为0.05、0.10 mg/mL,抑菌效果最为显著。以酿酒酵母为指示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可使菌体直接进入衰竭期;可显著抑制生物膜形成;可致菌体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塌陷扭曲;能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大量泄露,还可干扰DNA正常合成,阻滞蛋白质合成表达。因此,茶皂素有望成为食品加工中针对食源性腐败酵母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该研究也可为拓展天然防腐剂在高渗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γ射线辐照和肉桂精油联合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抑制效果,分析联合作用对S.putrefaciens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辐照D_(10)(菌落总数降低到原始数量的10%所需要的辐照剂量)随着肉桂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S.putrefaciens对辐照的相对敏感度随肉桂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和肉桂精油联合对S.putrefaciens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S.putrefaciens细胞形态、胞内外ATP、胞内p H值、膜蛋白以及膜脂肪酸等均具有显著破坏作用。联合作用处理S.putrefaciens的膜蛋白40 k D亚基减少,18 k D亚基增加,且使S.putrefaciens主要膜脂肪酸C_(14∶0)、C_(16∶0)、C_(16∶1)、C_(17∶1)、C_(18∶1)显著减少(P0.05),其机理可能在于γ射线辐照增加了肉桂精油对S.putrefaciens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导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种茶叶中茶多酚的抑菌活性及对菌株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西湖龙井、铁观音和普洱茶为材料提取茶多酚,以滤纸片法测定茶多酚的抑菌圈直径,二倍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其抑菌效果。通过DNA渗透性实验、DNA损伤实验评价茶多酚对细胞膜完整性及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绿茶(西湖龙井)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8.12±3.22) mg/g,青茶(铁观音)次之为(37.36±2.64) mg/g,黑茶(普洱茶)最低为(31.61±1.92) mg/g。绿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80±0.06) cm,MIC值为0.125 mg/mL、MBC值为0.25 mg/mL。随着茶多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加,260 nm下的细菌渗透性物质逐渐增多,并且基因组DNA的损伤程度逐渐增大。结论:3种茶叶中绿茶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并通过增强细菌细胞膜渗透性,进而对DNA产生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纸片抑菌法分析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蒲公英脂溶性成分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紫外核酸物质测定、倒置荧光显微镜染色观察、电子显微镜细菌形态分析细胞膜完整性。结果:当蒲公英脂溶性成分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圈直径为11.3 mm;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最小抑菌浓度为8 mg/mL;紫外核酸物质测定、荧光染色观察及电镜细胞形态分析均显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细胞膜有明显破坏作用。结论:蒲公英脂溶性成分对沙门氏菌有很好抑菌活性,初步确定其抑菌作用与对菌体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荧光假单胞菌是导致冷藏食品腐败变质常见的嗜冷菌,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对延长冷藏食品货架期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时间-抑菌曲线考察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从细胞膜电势、细胞膜渗透性和完整性、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质表达和DNA结构等方面研究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1.25 mg/mL;苯乳酸可导致细胞膜电势消散,且消散程度呈剂量依赖性;苯乳酸可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显著泄漏(P<0.05),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MIC苯乳酸处理菌体0.5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碘化丙啶沾染率为57.6%,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部分菌体破裂,表明苯乳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蛋白质表达无明显影响;凝胶阻滞电泳与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苯乳酸可以破坏DNA结构。结论:苯乳酸可以通过损伤细胞膜和破坏DNA发挥双靶位抑菌作用,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机制的阐释结果可为冷藏食品中嗜冷菌的控制以及苯乳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