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麦汁煮沸时添加酒花的目的是:①酒花苦味物质的溶解和异构,赋予麦汁和啤酒以典型的苦味感;②酒花多酚物质的溶出,以促进煮沸过程中蛋白质的凝聚,并参与啤酒口味的形成;③赋予啤酒典型的酒花香气。  相似文献   

2.
简介酒花是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除提供苦味物质外,酒花香气在啤酒风味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酒花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香花和苦花这种分类比较普遍,主要是来自长期的酿造经验。酒花球果粉碎后进行感官评价是选择酒花时最常用的方法。在麦汁煮沸过程中,酒花香气物质发生显著变化,大部分的非极性或是高挥发性物质几乎不存在麦汁中,煮沸后保留的是极性的或者难挥发的香味物质。因此用酒花本身的香气来评价酒花对啤酒的贡献可能并不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国产酒花在啤酒酿造中的酿造价值,将7种中国本土种植和培育的啤酒花(卡斯卡特、D1号、拿盖特、柯密特、青岛大花、哥伦布、哈拉道)在模拟啤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并在关键酿造节点取样,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酒花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品评综合评估其酿造价值。结果表明,7种国产酒花香气成分均能满足啤酒酿造要求,除哥伦布为高α-酸酒花,青岛大花为苦型酒花外,其余品种均为苦香兼优型酒花,该类酒花既可煮沸时添加也可用于后期酒花干投,其中,卡斯卡特酒花与D1号酒花干投样品中月桂烯含量分别为0.458 μg/L、0.324 μg/L,远高于一般酒花,非常适合印度淡色艾尔啤酒(IPA)酿造。  相似文献   

4.
张志军 《啤酒科技》2010,(11):60-61,66
对于酿造者而言,原料的采购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只是麦芽,酒花的供应也取决于收获的年份,某些年份供应量就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优化酒花添加方案来应对,但对于使用传统酒花制品的酿造者而言,可选择的方案较少。面对酒花短缺,应急措施之一就是使用异构化酒花制品。IKE-异构化酒花浸膏,是可用来取代CO2酒花浸膏的产品之一。为了得到可靠的数据,进行了大量商业规模的酿造试验,并对酒花制品、麦汁和啤酒样品进行分析。用特异性的HPLC和非特异性的UV-光谱法来测定苦味物质含量。对于酒花香味物质,特别是对啤酒风味有重要影响的里那醇,用GC—FID法来分析麦汁和啤酒样品。为了了解仅一酸和异仅一酸的溶解程度,以及麦汁煮沸过程中香味物质的蒸发情况,样品取自麦汁煮沸的不同阶段。由经过培训的品评小组对啤酒样品进行评价。实验证明,异构化酒花浸膏-IKE是一种合适的酒花制品,可以降低酒花的添加成本,且不影响啤酒的感官特性。  相似文献   

5.
啤酒酿造过程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建立的啤酒中酒花物质的检测方法,跟踪了啤酒酿造过程中源自酒花的5种萜烯醇类香气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初步为啤酒厂酒花配方及工艺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糖化过程中不同酒花配方、不同煮沸方式及酒花添加工艺对冷麦汁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含量影响的研究,发现冷麦汁中的萜烯醇类化合物主要受最后一次添加酒花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影响,最后一次酒花在煮终回旋前添加较煮终前10 min添加,更利于萜烯醇类化合物在冷麦汁中的保留,这与国外的late-hopping工艺相一致;与煮终前10 min最后一次添加相比,在煮终回旋前最后一次添加酒花能使冷麦汁中里那醇含量提高209.4%,α-萜品醇为91.2%,香叶醇为31.4%,橙花醇175.0%。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萜烯醇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发现5种萜烯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它们之间可能被酵母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王克全  王佐民 《食品科学》1989,10(11):24-27
传统的啤酒生产工序、是在糖化麦汁煮沸过程中,分几个批次将酒花按比例加入麦汁中,来溶出苦味物质和香味物质、以及凝固蛋白质等等。由于酒花呈香物质(酒花油)极易挥发、即使在麦汁煮沸终了时添加呈香酒花,也会使80%以上的香味物质挥发掉,再经过发酵过程、最终残,留在啤酒中的酒花油、仅剩添加量的...  相似文献   

7.
一、添加自花油的必要性对于淡色啤酒来讲,其香气主要是由酒花而未的香气并伴有由发酵产生的酒精、酯、羰基化合物的香气。良好的啤酒必须有良好的香气。在啤酒的品评规则中,酒花香味则作为淡色啤酒的四个主要贡量指标列入啤酒质量的品评中(占15分),占有很大的比重。没有良好的酒花香气.则这种啤酒给人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在啤;百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则采取苦型后花与香型酒花相结合添加的方式来保证在授予啤酒清爽苦味的同时也笑予啤酒一定的活花香气。但如果酒花的添加时间过早,则会导致酒花中的酒花油组分.在麦对煮沸时,大部…  相似文献   

8.
酒酒花添加可赋予啤酒特有的风味,使酒体丰满协调。萜类物质对酒花风味的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萜烯醇类物质(如里那醇、香叶醇、β-香茅醇、α-萜品醇、橙花醇等)是影响酒花香气的关键性成分,其在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微小变化对啤酒的品质及感官评价影响很大。啤酒中的萜烯醇类物质不仅与酒花品种有关,还与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有关,甚至在储存时期也有变化。了解酒花中的萜烯醇类香气化合物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与控制和稳定啤酒的风味质量密切相关。该文就酒花中萜烯醇类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酒花香气成分的检测及富含典型酒花香气啤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萜类物质是贡献啤酒酒花香气的重要成分。本研究在100L中试规模,原麦汁浓度为14°P,苦味质为20BU的条件下,从不同酒花添加工艺、添加量和品种三方面分析了啤酒中8种单萜类酒花香气物质的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评,发现在发酵罐中添加l%o香花的效果最好,啤酒风格因酒花品种不同而有异。8种酒花香气物质中里那醇、香叶醇、口.香茅醇和α-萜品醇最为重要,其啤酒中的含量与酒花中里那醇和香叶醇含量密切相关,前三者与前人研究-致,但本研究发现“α-萜品醇”也是重要香气物质之-。但啤酒中的酒花香气物质含量高,酒花香味不-定强,这可能与其构型有关,因此,又研究了三种酒花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酒花香气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包括(R)-(-)-里那醇、(S)-(+)-里那醇、(-)-α-萜品醇、(十)-α-萜品醇、(R]-(+)-卢-香茅醇、(S)-(-)-卢-香茅醇的含量。研究发现酒花品种的差异会引起同分异构体含量及比例的显著差异,加上其阈值的变化。进-步验证了同分异构体对啤酒中酒花香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憬 《啤酒科技》2005,(3):63-65,67
以香味萃取稀释分析法为基础,评价添加酒花和不添加酒花麦汁中的重要香味物质。脂类过氧化产物的减少和Strecker醛类的减少是造成不添加酒花麦汁在煮沸过程中香味物质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早期添加酒花的麦汁在煮沸阶段会发生酒花香味损失,并且没有新的香味活性物质产生。在回旋沉淀槽中加入酒花,会提高R-里那醇和月桂烯的修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里那醇在麦汁煮沸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富含多种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果蔬为主要原料,利用具有高效脱除胆固醇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217-1、217-3和217-8菌株发酵制备酵素,并对酵素中总糖、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抑制自由基氧化反应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得酵素与未经发酵的原溶液相比,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含量提高了29.3%,黄酮含量提高了38.9%,核黄素含量提高了7.3%,原花青素含量提高了8.8%,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了100%。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果蔬经过发酵所得的酵素营养成分和综合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在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细胞增殖,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皮肤早衰、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潜能。  相似文献   

12.
菊芋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农产品,研究表明菊芋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菊芋中菊糖、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及菊芋的主要生理活性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菊芋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一种复方海藻粥的润肠通便作用。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将芋头、海带、无花果、低聚果糖、大枣、牛磺酸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海藻粥。实验中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便秘模型对照组、高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和低剂量实验组。连续给药7d后,测量小鼠的首粒黑便时间、6h内排便粒数、6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和小肠碳墨推进率。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实验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6h内排便粒数、6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5),首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高、中、低剂量实验组均明显提高了小鼠的小肠推进率(p<0.01),分别为16%、10%、6%。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6h内排便粒数、6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复方海藻粥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润肠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海参及其加工废液基本化学成分分析及蛋白质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参及其废液的成分进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参及其废液的氨基酸营养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干重样品中,海参中蛋白质、多糖、总皂苷的含量都高于废液,粗脂肪含量低于废液。氨基酸分析表明,2种样品中都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每克蛋白中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的含量、总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的含量及比值(EAA/TAA),废液都高于海参。采用模糊识别法、氨基酸评分(amino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 calscore,CS)、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RC)及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SRC)对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废液的蛋白质品质高于海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精酿啤酒原浆为对象,研究糖化工艺中搅拌频率对其理化、感官、微生物多样性三方面性质的影响。分别设定搅拌频率为10min1次、15min1次、30min1次,其余工艺和参数不变,对3种搅拌频率下酿造出来的精酿啤酒原浆分别进行总酸含量、双乙酰含量、实际发酵度及酒精度的测定;参考GB/T4927-2008《啤酒》浓色啤酒感官要求,结合双盲法对啤酒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采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的不同。结果表明,搅拌频率对啤酒原浆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每隔10min搅拌一次和每隔15min搅拌一次,差异不显著。3种搅拌频率下的精酿啤酒原浆的感官品质都较好,无显著差异。3种样品微生物种类上没有差异,微生物物种含量有差异,但占比排名一致。膜璞毕赤酵母(Pichiamembranifaciens)所占比例均为最大,其次依次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bisiae)、海洋嗜杀酵母(Wickerhamomycesanomalus)等。糖化搅拌频率对原浆理化性质有影响,对感官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可以将搅拌频率设置为每隔15min搅拌一次。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茜草植物染料染色莫代尔纤维的可纺性,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去除染色后纤维表面附着颗粒物,通过试验探讨超声波功率密度、温度、时间对颗粒物去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纤维表面颗粒附着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纤维表面颗粒物的去除影响最大,功率密度影响最小;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对工业化处理有预测作用;超声波去除纤维表面颗粒物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密度 0.67 W/cm2,超声波处理温度43 ℃,超声波处理时间22 min。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绿色防控是一项解决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烟草在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综述了潍坊烟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烟区以"健康烟"栽培理念为核心,减少农事操作,集成并优化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重点,科学化防为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烟草行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SFR-3A为出发菌株,构建获得一株具有正反向筛选标记的菌株SFR-3A-ZMS;并通过该菌株和菌株SFR-4进行基因组重排,实现高抗逆性D-核糖高产菌株SFRCP-100的快速高效选育。在酵母浸粉、玉米浆及硫酸铵添加量分别为7.5 g/L、3 g/L及7 g/L的优化氮源条件下,5 L发酵罐中D-核糖产量达到38.2 g/L,其转化率和整体生产效率分别达到35%和0.73 g/(L·h)。本实验成功添加正反向筛选标记,提高了基因组重排技术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优良菌株选育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马铃薯挤压米品质,以碎米为主要原料,添加马铃薯全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螺杆转速、机筒温度、水分含量3个因素,以米汤固形物、质构品质、感官评分、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等为考察目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极差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140 r/min,机筒温度115℃、水分含量29%。该条件下,马铃薯挤压米口感醇香,有马铃薯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20.
以高产槐糖脂假丝酵母菌(Candida bombicola)SF260为生产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槐糖脂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进一步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槐糖脂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60 g/L,转基因大豆油80 g/L,酵母粉3 g/L,Na2HPO4·12H2O 3 g/L,KH2PO4 1 g/L,槐糖脂产量达88.79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7.22%。菌株SF260在5 L发酵罐内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在发酵液中葡萄糖、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浓度分别降至10 g/L后,采用连续流加补料的方式控制葡萄糖、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浓度为10~15 g/L,如果pH降至3.5以下,控制pH为3.5,转速400 r/min,发酵时间204 h。在此优化条件下,槐糖脂产量可达331.26 g/L,发酵强度达1.62 g/(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