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0M^3标准型通风发酵罐进行液态深层米醋发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以30M^3标准型风发酵罐配合ND三级空气过滤装置为主体发酵设备进行液态深层发酵制醋的研究,分析了该罐较之自吸式发酵罐在保持纯种发酵、发酵条件和节能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研究证实:在此罐中采用半连续侵害工艺制醋,平均产酸达6.31%,酒精转酸率98.1%,生酸速度0.124%/h,主料出醋水平达12.20kg醋/kg米(折合含醋酸3.5%成品汁),并可保证长期纯种发酵。  相似文献   

2.
1.罐法生产黄酒,是大罐发酵新的一种型式。该法前酵、后酵不分开,是在一个罐内完成了整个的发酵过程,直至榨酒为止。这种生产方法,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酿酒工艺。这种一罐法黄酒生产是我厂在一九八一年对传统黄酒生产的技术改造而试验成功的,现年产量黄酒3000吨,可供常年生产,每罐容积为16立方米,选用立式共22只发酵罐,每只罐都有夹  相似文献   

3.
经过反复试验、计算,为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制醋的企业提供了醋酸发酵醪中乙醇残量的测定方法。此方法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定时对发酵醪中乙醇残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醋酸发酵最佳结束期,抑制醋酸菌过度氧化,防止产品丢失。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前人研究用表面静止法发酵酿制枣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四个单因素对其醋酸发酵产酸含量的影响,得出结论:醋酸发酵温度为35℃,添加含量为6.67%酸度为2.4 g/dL的猕猴桃醪液,膜面积与醪液体积比为0.2 cm2 /mL,调整进入醋酸发酵时酒精度至9%,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海红果浓缩汁发酵工艺全年生产海红果白兰地和海红果醋,可解决海红果采收期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海红果白兰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下脚料,为此,以海红果浓缩汁为原料对适于海红果白兰地酒、海红果醋联合生产的海红果醋发酵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醋酸菌接种量、SO_2添加量、发酵温度以及转速对海红果醋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产酸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海红果醋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醋酸菌接种量10.1%,SO_2添加量28.8 mg/kg,温度31.9℃,转速123r/min为海红果醋适宜发酵条件。在此优化条件下,海红果醋的醋酸含量为48.9g/L。  相似文献   

6.
液体深层发酵酿醋工艺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在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这一工艺的许多基础性研究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但是指目前在提高产品质量风味方面进展不快,而且也包括设计一套发酵系统所必需的工程计算依据非常缺乏.本文就醋酸发酵过程中的热量计算作了初步探讨,以便为确定发酵过程中冷却水的用置,冷却设备的传热面积等发酵罐的设计问题提供依据. 一、计算原理和方法在醋酸发酵中,热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醋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基质完全氧化而产  相似文献   

7.
以大米为原料,利用液态深层发酵制醋设备生产液态红曲米醋。工艺上采用了大米粉碎浓醪调浆、α-淀粉酶高温液化、红曲糖化、液态纯种酒精发酵及液态纯种醋酸发酵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试验L_9(3~4)和正交试验L_9(3~3),确定了红曲米酒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2.0,红曲添加量12%,酒精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天;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发酵酸度4.5g/dL,初始发酵酒精度4.0%(V/V),发酵温度32℃。在上述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红曲米醋呈红棕色,有光泽,具有红曲米醋特有的香气,体态澄清,发酵总酸8.0~8.5g/dL,氨基酸态氮达到0.388g/L,不挥发酸达到0.589g/L。  相似文献   

8.
海宁裕丰传统玫瑰醋优势醋酸菌分离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海宁裕丰玫瑰醋醋醪为实验材料,从醋醪中分离培养出3株发酵性能高且菌种活力稳定的优势醋酸菌菌株As4,Af6,Ad2。利用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细菌学鉴定,最后将其确定为醋酸杆菌属中的醋化醋杆菌Ad2、巴氏醋杆菌As4和恶臭醋杆菌Af6。其中醋化醋杆菌Ad2菌株醋酸产量在分离菌株中最高,且在实验室条件下32h内总产酸可达1.02g/mol,是可进一步诱变提高其产酸率并用于生产的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9.
选育适应菠萝蜜果醋发酵的菌种,提升菠萝蜜果醋的醋酸含量和品质,为菠萝蜜果醋发酵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自然发酵的菠萝蜜果醋醋醪中醋酸菌进行选育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菠萝蜜果醋醋醪中分离鉴定出5株醋酸菌,分别为Aa723和Aa941(都为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a847(A. fabarum)、Aa747(A. tropicalis)以及Aa844(A. aceti)。其中菌株Aa941发酵性能最佳,在连续发酵96 h后,其最大产酸量为38.70 g/L(温度31℃,乙醇体积分数4%),最大醇酸转换率为74.85%(温度30℃、乙醇体积分数6%)。另外,该菌株在乙醇体积分数为8%时(温度30℃)产酸量和醇酸转换率分别为25.11 g/L和74.10%,在37℃时(乙醇体积分数4%)生长良好,产酸量和醇酸转换率分别为19.79 g/L和65.10%,其耐乙醇和耐高温性能优于商业菌种As1.41。醋酸菌Aa941能将菠萝蜜果酒发酵成具有菠萝蜜特征香气的果醋,可作为菠萝蜜果醋发酵的菌种。  相似文献   

10.
以百色当地台农一号芒果为原料,以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为醋酸发酵菌种,研究了固定化醋酸发酵中发酵载体对芒果醋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法固定醋酸菌发酵产酸速度快,产酸量大;以聚氨酯和甘蔗渣作为固定化载体,芒果醋醋酸转化率在醋酸发酵第7天时分别达到92%和90%,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固定化载体发酵芒果醋;以甘蔗渣和聚氨酯作为固定化材料,芒果醋中乳酸和琥珀酸含量相对较高;以甘蔗渣作为载体的芒果醋感官评价总得分最高;海藻酸钠包埋醋酸菌发酵芒果醋总酚含量为(1.64±0.08)mg GAE/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8.67±0.34)μmol Trolox/L,高于游离(对照)醋酸菌发酵及吸附固定化醋酸菌发酵制得的芒果醋。以聚氨酯、刨花和花生壳作为载体材料,分批次连续固定化发酵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成熟桃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酿造原浆桃醋,对"两步法"酿造桃醋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桃打浆后接种0.05%的果酒酵母带皮渣酒精发酵,在20℃恒温发酵80 h,发酵液酒度为6.07%。醋酸发酵使用自吸式液态深层发酵罐,接种10%活化的醋酸菌菌种,发酵温度34℃,经60 h醋酸发酵,桃醋酸度为3.54%。桃醋发酵液中检出9种有机酸,包括草酸、甲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乳酸、醋酸、柠檬酸、富马酸和琥珀酸,9种有机酸在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阶段均发生显著变化,对发酵液的酸度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酒精发酵阶段,乳酸大量积累;苹果酸、柠檬酸被消耗显著降低。醋酸发酵阶段酒精大量转化醋酸,醋酸含量显著上升;而其它大部分,如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显著降低。试验确定的发酵方法适用于桃醋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互助县生产的青稞为原料,应用液态发酵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青稞醋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从而确定了青稞醋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青稞粉糖化后,采用初始pH为4.5,混合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8%、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56h的条件进行酒精发酵;然后调整酒醪酒精度至6%,添加11%的醋酸菌,在摇床转速为180r/min和发酵温度为33℃的条件下,发酵10天。  相似文献   

13.
自吸式发酵罐(Self-AspiratingFermentator)为在酿醋工业中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西德开始应用,并在1969年首先取得了美国专利.随后欧美国家广泛采用该酿醋罐酿制食醋.据1981年统计全世界共有此种酿醋罐440个,每年生产含醋酸10%的食醋767百万升,采用该方法酿制食酷的国家已多达50余个[7]液体深层发醋法制醋工艺从即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石家庄、济南、天津、上海等地开始逐步推广和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当时醋酸发酵设备采用的是空气搅拌标准罐。1976年,上海醋厂、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的协助下,根…  相似文献   

14.
国际酿醋的科技进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食醋是一种国际性的调味食品,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食醋的产量按折算成10%醋酸含量的食醋约为260万吨(26亿升),其中我国约产200万吨左右(3.5%HAC),折合10%HAC为70万吨。就酿醋技术而言,我国生产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古老传统的固态发酵法以及静置发酵法;还有一部分工厂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后来进一步研究自吸式发酵罐用于醋酸发酵成功。至今我国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生产食酷的产量约占我国生产总量的6%左右。从生产工艺上比较,虽然国外有的我们也有了,但从整个酿造科技水平和进展速度来看,我们还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杏皮渣醋醋酸发酵产量,对杏皮渣醋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均匀设计对杏皮渣醋醋酸发酵阶段中初始pH值、初始酒精度、装瓶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4.24,初始酒精度为6.53%(V/V),装瓶量为30%,接种量为12.92%,发酵时间为25天,发酵温度为30.1℃,杏皮渣醋的产酸量可达到8.11%。在最优条件的基础上简化操作,在pH自然,接种量为13%,装瓶量为30%的条件下,采用静止发酵法30℃发酵24天,产酸量达到7.49g/dL,占预测值的92.36%。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株MF1001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特性及利用该菌株进行甘蔗糖蜜高浓度酒精发酵的结果,结果表明,20°Bx糖蜜对菌株的酒精发酵没影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pH4.0的发酵效果明显优于pH3.80。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用20°Bx糖蜜培养基培养菌株,制备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与55°Bx的糖蜜培养基1:1混合进行中试发酵,发酵48~52h的醪液酒精含量达到了13.3~13.4%(V/V)。发酵结束时醪液可发酵残糖含量为0.64~1.02%。将该菌株用于5万吨规模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生产,全年生产的成熟醪酒精含量维持在12.5%(V/V)以上,发酵效率维持在91~93%,生产吨酒精的废液排放维持在8吨左右,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拐枣醋半固态-液态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拐枣营养丰富,特别是含糖量很高,是一种极好的发酵食品原料。以拐枣为原料,通过加水打浆、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工序酿造果醋,对"两步法"酿造拐枣醋的加工方法进行研究,确定了拐枣醋加工合理的原料预处理方法、适宜的发酵方式和工艺参数。拐枣原料加水1.5倍打浆,直接进入发酵工序;酒精发酵采用带皮渣半固态发酵方式,接种0.1%的果酒酵母,发酵温度16℃左右,发酵时间80 h,发酵液酒精度为8.13%。醋酸发酵采用液态深层-分割留种发酵法,使用自制自吸式液态深层果醋发酵罐,接种10%活化的醋酸菌菌种,发酵温度34℃,第一轮发酵72 h,总酸度可达5.42%;分割留种发酵采用相同的发酵条件,仅需30 h即可完成醋酸发酵。实验确定的拐枣醋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直接用于拐枣醋的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段变量式发酵启动工艺,有效地防止了醋酸生产菌老化,缩短了启动时间;通过对酒醪清混液发酵方式实验比较,证实混液中的固形物对醋酸发酵传氧效率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合科学的分割发酵工艺设计和连续分割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醋酸平均发酵强度由原来0.12 g/dL·h提高到0.19 g/dL·h,发酵时间平均缩短4 h,高酸度醋连续发酵酸度达到9 g/dL食醋,平均生产强度为0.18 g/dL·h,比国内现有生产水平提高20%.  相似文献   

19.
对产琼胶酶菌株海洋弧菌NTi进行7 L罐发酵工艺优化以及20 L和200 L发酵的中试放大试验。通过测定发酵过程琼胶酶活力及生物量考察p H、转速、温度、额外添加碳源、不同补料方式对菌株海洋弧菌NTi产琼胶酶的影响,确定该菌株7 L罐发酵最佳工艺为p H 7.5或自然发酵,转速700 r/min,发酵温度27℃,以琼脂为唯一碳源,所产琼胶酶活力最高达3.37 U/m L。将小试发酵工艺放大至20 L和200 L发酵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 L和200 L罐上发酵产酶规律与7 L罐基本一致,且其琼胶酶产量进一步提高,其中20 L罐琼胶酶活力最高达3.66 U/m L,200 L罐琼胶酶活力最高达3.73 U/m L,分别比7 L罐提高了8.5%,10.5%,中试放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提高酒精生产能力的新途径不外乎:采用高浓度酵母进行发酵,以提高发酵速度;酵母渣迥流;提高醪液浓度;开发塔式发酵罐;和开发塔氏固定酵母连续发酵等。1980年,印度的 M·C 玛的雅发表了酵母渣迥流的试验室试验。同年,澳洲介绍了他们将于1980年底建成第一座年产2000吨95%酒精塔式连续发酵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