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牲糖质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蔗糖等寡糖。大豆中,水苏糖3.8%,棉了糖1.1%,蔗糖5%。由于人体没有大豆低聚糖的酶系,所以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大豆低聚糖。然而大豆低聚糖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  相似文献   

2.
添加淀粉和蛋白质对挂面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向小麦粉中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制作挂面并对挂面的弹性模量、抗弯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添加何种淀粉,挂面的弹性模量都会随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添加大豆分离蛋白能使挂面弹性模量明显上升,若添加量超过0.6%弹性模量会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添加3种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都会使挂面的抗弯能力下降.用断裂应力评价挂面抗弯能力比使用端部轴向位移量可靠度更高.综合考虑挂面的弹性模量及抗弯能力,挂面中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量分别不宜超过10%、5%、5%和0.8%.  相似文献   

3.
果汁饮料中大豆低聚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固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国产大豆低聚糖在果汁饮料中的应用,得出在果汁饮料中大豆低聚糖的添加量在不超过4%时,不影响果汁饮料的口感和质量,并具有保健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豆低聚糖,研究大豆糖蜜发酵液去蛋白、脱色和脱盐等工艺.用4% HCL调节发酵液pH值为3,搅拌时间10 min,离心转速6000 r/min,蛋白去除率55.50%.采用AB-8大孔树脂,在pH 3,液体流速1.5 BV/h,处理量4.5倍树脂床体积(BV)时,发酵液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90%以上.当001×7和D301型离子交换树脂联用时脱盐效果较好.纯化获得的大豆低聚糖为白色透亮粉末,味微甜,总糖占固含物的94.00%,功能性成分占固形物的86.52%.  相似文献   

5.
大豆低聚糖在酸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国产大豆低聚糖在酸奶中的应用 ,得出在酸奶中大豆低聚糖的添加量在2 %~2 5 %之间时 ,不影响酸奶的质量 ,并具有保健意义 ,酸奶在保藏七天时大豆低聚糖损失率仅为9 8%  相似文献   

6.
1大豆低聚糖成份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中提取的可溶性糖类的总称,主要成份有水苏糖、棉子糖、蔗糖等,并含有其他微量成份,还含有右旋肌醇甲醚、半乳糖右旋肌醇甲醚等。水苏糖、棉子糖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因为,是在蔗糖的葡萄糖一侧a-l·6结合2个或一个分子的半乳糖分子,所以,都是非还原性糖类。在这些成份中,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糖类是水苏糖、棉子糖等半乳低聚糖;半乳低聚精不仅在大豆中存在,而在其它植物中也有分布,特别是在豆科植物中含量较多;大豆中水苏糖含量约4%、棉子糖约1%、蔗糖约5%。2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大豆低…  相似文献   

7.
大豆低聚糖在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国产大豆低聚糖在冰淇淋中的应用。得出在冰淇淋中大豆低聚糖的添加量在低于4.0%时,不影响冰淇淋的口感和质量,并具有保健意义,大豆低聚糖保留量达到94.7%。  相似文献   

8.
大豆低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低聚糖为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糖类的总称,主要成分有水苏糖(四糖类)、棉子糖(三糖类)、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类。其中具有促进两歧杆菌增殖效果的糖类是水苏糖、棉子糖等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的工业生产方法大豆低聚糖以生产浓缩大豆蛋白时大量排出的大豆乳清为原料。现已确立采用图1所示的生产方法从大豆乳清中分离、精制大豆低聚糖并能批量生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从大豆糖蜜中分离大豆低聚糖的方法。大豆糖蜜经絮凝沉淀分离蛋白后得到大豆粗糖浆,再经脱色、浓缩得到高浓度大豆低聚糖浆。详细研究了MBBG-21A活性炭和YWD12E大孔树脂对大豆粗糖浆的脱色效果。实验表明,活性炭脱色最佳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1.5%,pH4.0,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60min;树脂脱色最佳条件为:pH4.0,脱色温度30℃,脱色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0.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豆,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广泛种植、食用的豆类作物。近年来,人们发现大豆除具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素之外,还含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具有特殊生物学作m的活性物质,如低聚糖、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维生素E等。一、大豆低聚糖(一)大豆低聚糖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含有的低分子可溶性糖类,在大豆种子中约占10%左右。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还有一些葡萄糖、果糖、右旋肌醇甲醚(pinitole)、半乳糖肌醇甲醚(galactopinitole)等。大豆中…  相似文献   

11.
大豆低聚糖的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低聚糖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 ,尤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 ,除大豆外、扁豆、豌豆、蚕豆、绿豆和花生等豆类作物中均有存在。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中提取的可溶性低聚糖的总称 ,主要成分有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它们在成熟大豆中的干基含量分别为 4%、1 %和 5 % ,水苏糖和棉子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属低聚糖 ,是在蔗糖的葡萄糖一侧以连接 1或 2个半乳糖 ,故又称为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中有使双歧杆菌增殖效果的是其中的水苏糖和棉子糖 ,在糖浆状产品中占 2 4 % ,在颗粒状产品中占 3 0 % ,糖浆的甜度是蔗糖的 70 % ,…  相似文献   

12.
大豆低聚糖在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国产大豆低聚糖在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得出在乳酸菌饮料中大豆低聚糖的添加量在低于4.0%时,不影响乳酸菌饮料的口感和质量,并具有保健意义,大豆低聚糖损失率低于10.0%。乳酸菌饮料最佳配方为,果汁4.0%、发酵脱脂乳6.0%、蔗糖12.0%、柠檬酸0.20%、大豆低聚糖4.0%、稳定剂(PGA∶CMC=1∶1)0.30%、L-Vc0.05%、香料0.10%、色素适量、水73.35%。  相似文献   

13.
醇沉法分离大豆糖蜜中大豆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糖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醇沉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条件,再利用饱和石灰水纯化大豆低聚糖粗提物,得到纯度较高的大豆低聚糖.结果表明:在液料比25:1,浸提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95%,浸提时间2 h条件下,低聚糖粗提物得率为55.0%,粗提物纯度为66.3%;在室温下,用饱和石灰水纯化大豆低聚糖粗提物后得到纯度为84%的大豆低聚糖.  相似文献   

14.
超滤法提取大豆低聚糖前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乳清是大豆蛋白生产厂的副产品 ,其中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主要包括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 ,棉子糖和水苏糖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本文对采用超滤技术提取大豆乳清中的大豆低聚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发现 ,未经前处理的大豆乳清直接进行超滤时 ,大豆低聚糖的截留率高 ,超滤速度慢 ,因此 ,必须对大豆乳清进行前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 ,最佳工艺参数为pH7,CaCl2 加入量为固形物的 2 0 % ,温度 10 0℃ ,时间 15min。对最佳前处理条件下得到的溶液进行超滤后 ,得到了较高纯度的大豆低聚糖溶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在大米粉中使用功能性低聚糖(大豆低聚糖),本实验研究了大豆低聚糖对大米粉老化性质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添加大豆低聚糖可以改善大米凝胶的质构特性。碘结合实验表明大豆低聚糖可以降低大米凝胶的结晶度,延缓凝胶老化。而傅里叶红外光谱证明了大豆低聚糖延缓大米凝胶老化是通过与淀粉链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阻止淀粉链的相互靠近、降低结晶度。因此,大豆低聚糖可用于抑制大米类食品的老化、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超滤法提取大豆低聚糖前处理的研究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乳清是大豆蛋白生产厂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主要包括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本文对采用超滤技术提取大豆乳清中的大豆低聚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未经前处理的大豆乳清直接进行超滤时,大豆低聚糖的截留率高,超滤速度慢,因此,必须对大豆乳清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最佳工艺参数为pH7,CaCl2加入量为固形物的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挂面的发展不断趋于优质化、多样化,各种营养健康的特色挂面占据了挂面的中高端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能够日益满足人们对营养均衡食品的需求。文章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挂面的研究现状,将大豆以不同的方式与面粉混合制成大豆挂面,增加挂面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为大豆挂面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从豆清水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并对成品大豆低聚糖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高温离心分离法脱除豆清水中的蛋白质,温度选择90℃,脱除率达85.12%.选择电渗析法进行脱盐处理,脱除率达85.8%.使用粉末活性炭进一步进行脱色,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0.3%,40℃下脱色35min,脱色率达83.71%,低聚糖保留率为80.41%.  相似文献   

19.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对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也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α-半乳糖苷酶是解决大豆制品食物不耐受的关键酶,但其活性不高、耐热性较差。文章使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固定化载体,研究了固定化后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 H、温度及水解大豆低聚糖的最适酶底比和重复使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游离酶的最适p H为4.0,最适温度为50℃,水解8.0 h时的大豆低聚糖水解率为79.28%,添加量为5 U/20 m L时,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为51.88%;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最适p H为7.0,温度为45℃,保存52 d后相对酶活为(88.10±0.0029)%,水解8.0 h后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达到100%,酶底比为5 U/20 m L时,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为96.86%,重复使用5次后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为59.70%;壳聚糖固定化酶的最适p H为4.0,温度为60℃,保存31 d后相对酶活为(58.85±0.00058)%,水解8.0 h后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达到100%,酶底比为5 U/20 m L时,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为97.93%,重复使用5次后大豆低聚糖的水解率为99.33%。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后的α-半乳糖苷酶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