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探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变性淀粉添加量及酵母添加量各因素对速食面筋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各因素对速食面筋品质影响的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120 min,酵母添加量为谷朊粉质量的1.5%,变性淀粉添加量为谷朊粉质量的2.25%时,速食面筋的感官品质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140 min,酵母添加量为谷朊粉质量的1.4%,变性淀粉添加量为谷朊粉质量的2%时,速食面筋的感官品质最佳;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120 min,酵母添加量为谷朊粉质量的1.5%,变性淀粉添加量为谷朊粉质量的2.25%时,速食面筋的质构最佳。  相似文献   

2.
谷朊粉和甘薯淀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比例甘薯淀粉和小麦粉的混合粉作为原料粉,研究了制作面条的质构特性和烹煮特性,并讨论了和面时间和谷朊粉添加量对添加甘薯淀粉面条(甘薯淀粉添加量为20%)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甘薯淀粉可以改善面条的品质,甘薯淀粉添加量过大则会对面条品质产生负面影响;适当延长和面时间有利于改善甘薯面条的品质,但和面时间不宜超过12min;适量添加谷朊粉可以改善甘薯面条的品质,当谷朊粉添加量为2.7%~3.7%时所制面条的品质与小麦粉所制面条的品质相近。  相似文献   

3.
以高筋小麦粉为原料,以玉米粉、谷朊粉、食盐等为辅料制备玉米面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玉米面条最佳工艺参数为:每100 g高筋粉中,玉米粉添加重为29 g,加水量为36 g,食盐为2 g,食用碱为0.5 g,谷朊粉为3.5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玉米面条具有玉米独特的黄色和清香味,表面光滑,软硬适中且有嚼劲,感官...  相似文献   

4.
杂粮面条工艺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筋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小米粉、玉米粉、谷朊粉、木薯淀粉制作杂粮面条。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面条烹煮品质的影响,再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小米粉添加量17%、玉米粉添加量14%、谷朊粉添加量4%、木薯淀粉添加12%,在此条件下,杂粮面条的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玉米粉及谷朊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玉米粉及谷朊粉对面条蛋白质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的添加,面条的质构及感官品质明显下降,添加一定量的谷朊粉后,玉米面条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红外光谱结果发现,随着玉米粉的添加,面条的β-折叠片层、β-折叠、α-螺旋及β-转角逐渐降低,且差异性显著,玉米粉添加量大于60%时,无序结构显著增大;添加谷朊粉,β-折叠片层、β-折叠结构增加,且在6%~8%存在显著性差异,α-螺旋、β-转角、分子间非平面弱氢键呈降低趋势,且α-螺旋存在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结果发现,添加玉米粉后,面筋网络遭到破坏,颗粒之间缝隙较大,连接不紧密;添加谷朊粉改良后,面筋蛋白含量有所增加,颗粒之间愈发紧密,面筋网络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藜麦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选择藜麦粉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加水量4个因素,以蒸煮品质、感官品质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藜麦面条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藜麦粉添加量10%、谷朊粉添加量2.5%、食盐添加量0.8%、加水量44%。在此条件下生产的面条表面光滑、口感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粉和小麦粉为原料制作氨基酸相对平衡的花色保健面条,研究燕麦粉添加量对鲜湿面质构和蒸煮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比较不同食品添加剂(食盐、黄原胶、花生蛋白和谷朊粉)对鲜湿燕麦面条品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制作燕麦面条时最佳燕麦粉添加量为30%;食盐和花生蛋白对燕麦面条品质的改良作用不明显,而添加0.8%黄原胶可以改善面条质构特性,但对面条蒸煮品质无影响;添加8%谷朊粉可以显著提高面条的硬度和拉伸特性,并且降低面条的蒸煮损失;将黄原胶和谷朊粉复合添加也可以明显改善燕麦面条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青稞面条延弹性改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稞粉与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面条部分质构特性和拉伸特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青稞粉、谷朊粉、黄原胶、食用盐添加量对青稞混粉面条品质的影响。以咀嚼性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青稞混粉配方。结果表明:当青稞粉添加量为30%、谷朊粉5%、黄原胶0.2%和食用盐1.32%时,面条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谷朊粉和淀粉为原料,经保温发酵后高温蒸制成烤麸。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烤麸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谷朊粉含量、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三因素对烤麸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烤麸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谷朊粉含量为95.4%,酵母添加量为1.36%,发酵时间114 m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烤麸感官得分为90.9分。  相似文献   

10.
面条是我国的传统主食,深受人们喜爱,但其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快,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本研究以低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原料米糠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部分替代小麦粉的混合粉为主料,以谷朊粉、魔芋粉和菊粉为辅料,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面条的配方,并分析面条的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低GI面条最佳配方为:米糠粉添加量17%,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10%,谷朊粉添加量6%,魔芋粉添加量6%,菊粉添加量4%。在此配方下制作的面条筋道爽滑,口感较好,感官评分较高,同时,其快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小麦粉面条(P <0.05);低GI面条GI值为49.35,与小麦粉面条GI值相比降低了32.83%,且小于55,为低GI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谷朊粉对面条的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面条微观结构的变化,结合感官评价,以得出最优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谷朊粉会降低面条的亮度;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随谷朊粉的添加而增大,分别从8746.22 g、0.79上升到10803.26 g、0.92,当谷朊粉的添加量≥1%时,面条的回复性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于1%和4%的谷朊粉添加量,2%的添加量使面条的弹性、胶着性、黏聚性下降;SEM图显示适当添加谷朊粉可以改善面条的均一性,而4%的添加量使面条内部结构出现断裂;另外,谷朊粉的添加量为1%时,感官评价最优。  相似文献   

12.
植物乳杆菌改性玉米粉制作玉米面条的工艺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改性玉米粉为原料,在谷朊粉添加量、沙蒿胶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对玉米面条穿刺功的测定与感官评价,确定发酵玉米粉制作玉米面条的最佳工艺配方。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分析,发酵改性玉米面条的最佳配方为:谷朊粉添加量6%,沙蒿胶添加量1.2%,黄原胶添加量0.6%。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发酵改性玉米面条最佳蒸煮时间为7 min,吸水率为159%,吸光度为0.119,有较低的浑浊度。而未改性玉米粉在此条件下无法和成面团。  相似文献   

13.
豆腐渣在面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波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6):83-88,109
豆腐渣是加工豆腐、豆浆等的副产物,含有36.2%的膳食纤维和17.8%的蛋白质,用豆腐渣粉替代部分小麦粉能够提高面条的营养价值。研究了豆腐渣粉、谷朊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魔芋粉、氯化钠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豆渣面条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75%、豆腐渣粉25%、谷朊粉3%、CMC0.4%、魔芋粉0.2%、氯化钠1%。按此配方制作的面条在感官品质、烹煮损失、吸水率等方面接近普通面条,为豆腐渣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面条配方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马铃薯面条的品质,在混合粉中添加面粉品质改良剂,以断条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谷朊粉、马铃薯淀粉、糯米粉、蛋清粉添加量对马铃薯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建立模型(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对马铃薯面条配方进行优化,以延展性为响应值,优化的结果为马铃薯全粉50%、小麦粉50%、谷朊粉添加量5.5%、马铃薯淀粉添加量5.22%、糯米粉添加量3.64%、蛋清粉添加量3.86%,在此条件下马铃薯面条的延展性为6.210 g/s,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近,模型建立合理,结果较为准确,可为马铃薯-小麦粉的鲜切面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豌豆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选取豌豆粉比例、加水量、谷朊粉添加量和β-环状糊精添加量4个因素,以蒸煮品质、质构品质和感官品质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豌豆面条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豌豆粉比例55%、加水量48%、谷朊粉添加量3%、β-环状糊精添加量0.25%为豌豆面条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豌豆面条的蒸煮损失率为0.077%,面条吸水率为137%,感官评分为81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发芽小麦粉碎回添的方式制备混合小麦粉。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不同阶段发芽小麦粉对面粉质量及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同时为了改善混合小麦粉的面团特性及烘焙品质,在混合小麦粉中添加了谷朊粉,研究了谷朊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发芽小麦复配谷朊粉面包制作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露白阶段(发芽18 h)、芽长1/4(发芽41 h)及1/2阶段(发芽65 h)的发芽小麦粉的添加量分别不大于30%、20%及15%时,其混合小麦粉的烘焙品质与正常小麦粉处于同一水平;面包的最佳生产工艺:发芽小麦(露白阶段)含量为15%,谷朊粉含量为3%,酵母添加量为1.2%,加水量为30%,其感官评价分值为91.4;发芽小麦可以粉碎回添的方式用于全麦面包的制备,扩展了收割与贮藏过程中发芽导致不适于制粉的小麦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玉米粉的食用品质,采用添加多种改良剂方法研究其对玉米饺子粉品质的影响.以改性玉米粉与小麦粉混合粉为原料,通过添加谷朊粉、瓜尔豆胶、田菁胶及海藻酸钠等改良剂的单因素试验,对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谷朊粉可增加面团吸水率,而瓜尔豆胶、田菁胶及海藻酸钠均使面团吸水率降低,同时面团改良剂可使面团...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面条制作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山药粉及芋头粉(预混粉)、谷朊粉、饮用水于小麦粉中制作山药芋头食养面条,以提高面条的营养价值和丰富面条的品种。以面条的蒸煮损失、感官评价及质构特性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各因素对面条蒸煮品质、感官品质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以优化山药芋头食养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小麦粉中添加20%的预混粉(山药粉13%+芋头粉7%)即80%的小麦粉和20%的预混粉,谷朊粉1%,水34%时,面条的蒸煮损失率为3.71%,质构特性表明该面条硬度适中,黏度较小,感官评分为88.16。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山药芋头食养面条具有淡淡的山药味和芋头味,与传统面条相比具有较好的蒸煮品质、感官品质及良好的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并优化紫薯全粉面条预混粉的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小麦粉、谷朊粉和食盐3个因素的添加量为变量,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以紫薯全粉面条预混粉制得面条的干物质损失率、断条率和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小麦粉添加量55%、谷朊粉6%、食盐1.4%时制得的紫薯面条品质最优,这时的紫薯全粉面条预混粉的比例最好,配制出的预混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纯玉米面粉为原料,混合一定比例的谷朊粉,按照常规面条制作方法,探讨谷朊粉添加量、和面时用水量、食盐添加量对纯玉米面条制作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行分析并确定纯玉米面条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上3个因素都可以对纯玉米面条的制作工艺有一定的影响。最优工艺条件为:谷朊粉添加量24%,加水量35%,食盐添加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