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是一种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很强抑菌作用的肽,但其抑菌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从细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 方面研究其抑菌机理。通过大分子释放量和电导率研究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经胞内蛋白含量测定及胞内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抗菌肽P-1对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抗菌肽P-1对粉红单端孢DNA的凝胶阻滞作用及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竞争性结合作用,并通过DNA和RNA相对含量来研究粉红单端孢核酸合成是否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抗菌肽P-1可引起粉红单端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外泄;同时,菌体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尤其对分子质量在43.0~97.4 kDa之间的蛋白最为明显;抗菌肽P-1对DNA没有明显阻滞作用,但其能与EB竞争性结合DNA,使核酸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体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的正常表达,进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抑制大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TT法、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两种主要的大豆异黄酮棗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大豆异黄酮均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降低3H-TdR掺入量,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阻滞细胞的周期活动;但未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确认了大豆皂苷I与II及苷元B对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芘的抗突变作用。Ames试验中,除了最小剂量时大豆皂苷I与II未能显著抑制移码突变外,3个受试物均明显抑制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芘诱发的TA98和TA100回复突变。而且,除了最小剂量时大豆皂苷I与II未能显著抑制苯并芘与DNA的结合外,3个受试物均明显抑制人肝癌(HepG2)及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中突变剂与DNA加合物的形成。大体上,苷元B比大豆皂苷I与II更有效地抑制移码与碱基置换突变和加合物的形成。因此,3个食源活性成分不仅抑制基因突变同时也拮抗突变剂诱导的DNA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藻液对环磷酰胺诱变因子的抗诱变作用.方法:采用作为模型生物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变化和染色体畸变技术.结果:表明螺旋藻提取液可明显抑制环磷酰胺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形成,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用各剂量螺旋藻液处理后,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低于相应的阳性对照组.并且螺旋藻液低于1g/L时,抑制细胞中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形成与螺旋藻液的剂量呈明显的剂量关系.结论:适当剂量的螺旋藻液对环磷酰胺诱变因子的诱变作用呈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cn)、二羟异黄酮(Dai)、五羟黄酮(Que)和姜黄素(Cur)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以3、9、27、54pμmol/L的棺物雌激素与MCF-7细胞共培养24、48或72h,用四唑盐(MTT)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观察环境雌激素影响细胞增殖和DNA损伤程度.结果:Que和3μmol/L的Gen、Dai、Cur使MCF-7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但54μmol/L的Gen、Cur却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27、54μmol/L的Gen和Cur使DNA分子迁移长度(CTL)明显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Dai、Que对细胞中DNA分子迁移长度无影响.结论:27μmol/L和54μmol/L的Gen和Cur引起MCF-7细胞中DNA分子损伤,抑制细胞增殖.Que和Dai对细胞中DNA分子无损伤,Que和低浓度的Dai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对体外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R2C生长及孕酮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25、0.5、0.75、1、2、4、6 mmol/L的AA作用于R2C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获得IC25、IC50及IC75的AA作用浓度。用以上3 种浓度的AA处理R2C细胞24 h,观察细胞形态。AA作用于R2C细胞4 h后,通过彗星实验(Comet assay)检测细胞DNA的损伤程度;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AA处理R2C细胞4 h和24 h后的孕酮合成量。结果:AA能抑制R2C细胞活性,其IC25、IC50、IC75分别为1.140、1.925、3.250 mmol/L;3 种浓度的AA能不同程度地影响R2C细胞生长形态;作用4 h对R2C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各浓度组作用24 h后均能降低R2C细胞的孕酮合成量。结论:AA能影响R2C细胞增殖及孕酮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能够抑制与其亲源关系相同或相近的微生物,某些细菌素在食品加工和发酵过程中能抑制致病菌和腐败菌。乳酸菌被认为是一般公认安全,其细菌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抑菌谱广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备受关注,但商品化的乳酸菌细菌素十分有限,仅限于Nisin和Pediocin PA-1等少数几种,合成量低是细菌素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不同原料中筛选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方法、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六个方面,论述了增加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方法,以期为实现乳酸菌细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阿维菌素生产菌阿维链霉菌为研究对象,通过低能N+离子注入法对阿维链霉菌进行诱变选育。根据其存活率和突变率,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为:诱变能量为16 keV,诱变剂量为160×1014 ions/cm2。经过诱变后筛选获得高产突变菌株AVE-10-N102-26。该菌株发酵产阿维菌素B1a含量为3 012 μg/mL,较出发菌株AVE-10提高了25.7%;经多次传代试验结果证明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鼠及胎儿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鼠及其胎儿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雄性大鼠一次性接1/10LD50、1/5LD50和1/2LD50的百草枯不会引起雄性生殖细胞的突变;百草枯在1/10LD50、1/20LD50和1/40LD50的剂量下不能影响雄性大鼠精子活率的改变和精子畸形率的上升,却可以影响睾丸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或ALP)的活性,对睾丸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百草枯可导致大鼠胎儿特殊循环系统动脉管(DA)的收缩,对其存在毒性作用,并且动脉管内径与染毒剂量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低聚壳聚糖抑制肿瘤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低聚壳聚糖(6~9个单糖分子)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1)采用体外肿瘤细胞培养法进行低聚壳聚糖抑制肿瘤活性的体外观察。(2)用移植肿瘤试验(实体瘤,腹水瘤) 对低聚壳聚糖进行抑制肿瘤作用的整体观察。结果:低聚壳聚糖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小鼠连续喂服低聚壳聚糖30d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280mg/d/kg.bw) 和高剂量组(840mg/d/kg.bw)荷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p<0.01), 荷实体瘤小鼠瘤重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聚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 也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AFB1与乙肝病毒两者协同致癌作用比单因素乙肝病毒诱发肝癌高约30~60倍。AFB1进入体内后主要通过引发DNA损伤发挥毒性作用, 其中DNA-加合物是最常见的损伤形式, 而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在其致肝脏损伤中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FB1致肝脏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结出AFB1可能的致癌机制, 以期为防治黄曲霉毒素引起的肝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高产凝乳酶的菌株,以市售干酪为原料,从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凝乳活力的菌株XC-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N+注入法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诱变,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能量20 keV、剂量2.08×1015ions/cm2,获得1株特性优良的诱变菌株XCYB-6,其凝乳活力达到2 181.82 SU/mL,比出发菌株提高65.63%,蛋白水解活力为2.53 U/mL,凝乳活力与蛋白水解活力的比值高达862.38。传代(6代)实验表明,诱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确认了大豆皂苷Ⅰ与Ⅱ及苷元B对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芘的抗突变作用。Ames试验中,除了最小剂量时大豆皂苷Ⅰ与Ⅱ未能显著抑制移码突变外,3个受试物均明显抑制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芘诱发的TA98和TA100回复突变。而且,除了最小剂量时大豆皂苷Ⅰ与Ⅱ未能显著抑制苯并芘与DNA的结合外,3个受试物均明显抑制人肝癌(HepG2)及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中突变剂与DNA加合物的形成。大体上,苷元B比大豆皂苷Ⅰ与Ⅱ更有效地抑制移码与碱基置换突变和加合物的形成。因此,3个食源活性成分不仅抑制基因突变同时也拮抗突变剂诱导的DNA损害。  相似文献   

14.
葛根黄酮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不同方法提取葛根黄酮,并在CuSO4-Phen-VC-H2O2-DNA化学发光体系中测定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酮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能够明显抑制DNA损伤发光,并通过量效关系的研究确定在0.02~1000μg/ml范围内能有效抑制自由基对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乳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诱变选育出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和Co60-γ射线诱变协同的方法,对出发菌株D2-26进行诱变处理,并根据致死率与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确定了菌株的最佳诱变剂量,即采用15min紫外线照射,用剂量为2kGy的γ射线对黑曲霉D2-26进行诱变,获得1株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突变株(A.nigerUCO-3)。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发现,突变株菌落形态较原菌株略有改变,菌落呈整齐圆形年轮状,菌落背面只在接种处有明显的皱褶。突变株产乳糖酶能力显著提高,酶活力可达16.27U/mL。紫外线和Co60-γ射线的协同诱变效果好,突变株稳定性和产酶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建立解旋酶DNA恒温扩增(HDA)检测方法为目的,选择三种超级细菌NDM-1基因(metallo-beta-lactamase 1 gene)为目的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和优化了可快速检测该种基因的HDA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NDM-1基因检测具有特异性,最低检测限可达10fg/μL,灵敏度高于普通PCR。提示HDA是一种针对NDM-1的快速、灵敏、便捷的非PCR核酸扩增技术。  相似文献   

17.
γ射线与NaN3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高效利用γ射线与NaN3开展烟草饱和突变体库构建和诱变育种工作,研究了2种诱变剂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及其复合处理的适宜剂量和浓度组合.试验发现γ射线、NaN3和品种×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和M2代突变频率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总的来说,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的诱变效应都大于NaN3;M1代各性状的损伤效应都随γ射线和NaN3复合处理剂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复合处理都大于单一处理;复合处理较单一处理可以提高M2代的突变频率;建议烟草γ射线和NaN3复合处理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浓度)组合为300 Gy 3 mmol/L.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巯基化单链DNA(ssDNA)自组装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ssDNA修饰金电极(ssDNA/Au);在最优化条件下,与互补片段杂交制备了相应的双链DNA修饰金电极(dsDNA/Au),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价廉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新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方法表征了电子媒介体铁氰化钾和亚甲基蓝(MB)在ssDNA/Au和dsDNA/Au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一定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dsDNA/Au造成DNA损伤,使得MB电化学信号降低,实现了快速检测AFB1。在最优化条件(在4℃下,ssDNA在金电极上自组装14 h,与cDNA在37℃下杂交2 h,制备了dsDNA/Au电极;37℃下,AFB1溶液诱导损伤DNA 22 min后),该方法对AF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500 ng/mL,加标回收率在95.99%~104.57%。建立的AFB1诱导DNA损伤方法可以实现对AFB1快速、简便、准确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林霖  杨国栋  汪纪仓 《食品科学》2015,36(23):275-278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镉致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 只小鼠随机分成5 组:正常对照组,镉组,25、50、100 mg/(kg•d)虎杖苷保护组,于实验第1天,镉组及虎杖苷保护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2 mg/kg氯化镉(氯化镉质量浓度为0.2 mg/mL),制造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虎杖苷保护组小鼠同时经口灌胃给予25、50、100 mg/(kg•d)虎杖苷,连续灌胃1 周后处死小鼠,统计小鼠睾丸脏器系数;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虎杖苷对小鼠睾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镉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降低,睾丸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生精细胞明显减少,而虎杖苷保护组小鼠睾丸组织细胞损伤均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镉组小鼠睾丸组织SOD及GSH-Px活性均极显著降低,MDA及8-OHdG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镉组比较,50、100 mg/(kg•d)虎杖苷保护组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睾丸组织的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25、50、100 mg/(kg•d)虎杖苷保护组小鼠睾丸组织的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而MDA及8-OHdG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同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结论:虎杖苷能减轻镉致小鼠睾丸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对睾丸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DNA疫苗给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合适的助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提取分离灵芝菌托、菌柄、菌盖多糖,考察不同部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筛选免疫促进作用显著的灵芝菌盖多糖,考察其辅助HER2/neu质粒DNA疫苗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采用4T1荷瘤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DNA疫苗对照组以及灵芝多糖组进行研究。灵芝多糖组在进行DNA疫苗皮下注射免疫2次之前,采用30 mg/kg的灵芝多糖连续喂食3 d和21 d后测定小鼠瘤体大小和体质量,发现相比于DNA疫苗组和对照组,瘤体生长显著抑制,体质量增长稳定。T细胞表型及其亚型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多糖能够显著促进小鼠对HER2/neu质粒DNA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结果为DNA疫苗助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