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137-143
为了提高花椒的干燥速率和干燥品质,寻求花椒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温度X1(50、60、70℃)、真空度X2(-0.06、-0.04、-0.02 MPa)、装载量X3(30、40、50 g)对花椒干燥特性的影响程度和各因子的合理范围,在此基础上选取干燥速率(Y1)、总色差(Y2)、开口率(Y3)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元二次回归旋转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分别建立3个指标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单目标优化。利用响应面分析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后利用加权评分法将3个模型综合为一个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优化参数组合为:X1=62.18℃、X2=-0.054 MPa、X3=37.23 g,此时干燥速率(Y1)为0.056 2 g/min,总色差(Y2)为1.315 2,开口率(Y3)为98%,与单目标优化结果接近,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2.
对尿素包合分离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包合温度(℃)、包合时间(h)、m1(混合脂肪酸)∶m2(尿素)、V(95%乙醇)∶m2(尿素)四个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核桃油中亚油酸最佳工艺参数为:包合温度-10℃、包合时间24h、m1(混合脂肪酸)∶m2(尿素)为0.3、V(95%乙醇)∶m2(尿素)为4。在此条件下,经过一次尿素包合,亚油酸的纯度可由原来的52.1%上升到80.20%。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105-110
为了提高油菜籽的干燥速率,降低其单位能耗,采用真空干燥技术对油菜籽干燥工艺进行考察。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油菜籽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选取真空度(X_1),物料厚度(X_2),温度(X_3)作为试验因子分别考察其对干燥速率(Y_1)、能耗(Y_2)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因子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排序为:温度(X_3)真空度(X_1)物料厚度(X_2);对单位能耗的影响主次为,真空度(X_1)温度(X_3)物料厚度(X_2);真空度和物料厚度的交互作用对油菜籽干燥速率的影响极其显著,当物料厚度在0.92~1.23 cm,真空度在-0.07~0.045 MPa时油菜籽干燥速率最高。通过软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X_1=-0.066 MPa,X_2=1.5 cm,X_3=36.0℃,此时干燥速率为0.423 g/min,单位能耗为85.197 k J/kg,与单目标优化所得最优值接近,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4.
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目标,采用谷物类为培养基对蛹虫草CM-03、CM-04和CM-11三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三株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分别为CM-03:1.4 g·L~(-1)小麦、2.8 g·L~(-1)玉米、0.3 g·L~(-1)大豆、0.1 g·L~(-1)MgSO_4·7H_2O、0.1 g·L~(-1)KH_2PO_4、0.05 mg·L~(-1)VB_1、pH自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94.8±15.4)μg/g;CM-04:1.2 g·L~(-1)大米、0.6 g·L~(-1)玉米、0.3 g·L~(-1)大豆,0.1 g·L~(-1)MgSO_4·7H_2O、0.1 g·L~(-1)KH_2PO_4、0.05 mg·L~(-1)VB_1、pH自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708.5±25.8)μg/g;CM-11:1.7 g·L~(-1)小麦、2.6 g·L~(-1)玉米、0.3 g·L~(-1)大豆,0.1 g·L~(-1)MgSO_4·7H_2O、0.1 g·L~(-1)KH_2PO_4、0.05 mg·L~(-1)VB_1、pH自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700.5±19.1)μg/g。同时,使用乙醇提取法对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石英砂研磨破壁,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水浴提取温度80℃,提取级数2级,提取率达到92.8%。  相似文献   

5.
李培恒  王利萍  陈光  王孟泽  韩非  兰淑仙 《印染》2023,(2):22-24+41
采用低温弱碱氧漂前处理工艺,以TF-1791作为低温练漂剂,通过优化工艺可显著提升腈/棉/氨针织物的白度。优化的工艺条件为:w(TF-1791)2%(omf),w(TF-1291A)2%(omf),w(30%H_(2)O_(2))12%(omf),pH=8,浴比1∶8,工艺温度80℃,工艺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6.
马钤  郭川川  胡涛 《中国酿造》2023,42(2):163-168
为了提升辣椒籽综合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籽精油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辣椒籽精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辣椒籽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30 L/h。在此优化条件下,辣椒籽精油得率可达7.04%。GC-MS检测结果表明,从辣椒籽精油中鉴定出54种化合物,包括烯烃类(16种,53.04%)、醇类(15种,29.83%)、酯类(9种,9.95%)、酮类(4种,2.5%)、酚类(2种,0.37%)、醛类(2种,0.25%)、酸类(2种,0.18%)、烷烃类(2种,0.11%)、芳香烃类(1种、0.25%)、萜类(1种,2.54%)。  相似文献   

7.
张辉 《酿酒科技》2011,(5):27-3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Q-1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秸秆粉6.0 g、麦麸6.0 g(、NH4)2SO4 1.5 g、KH2PO4 1.6 g、Mg-SO4.7H2O 0.8 g、含水量73.9%、起始pH3.93、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34.1℃和96 h。优化后,菌株产CMC酶活力最高为317.103 U/g,比未优化的酶活力最高值(65.507 U/g)提高了3.84倍。  相似文献   

8.
对啤酒生产过程中工艺、物流、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写实,找出其中的七种浪费现象,然后进行优化是精益生产普遍采取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设备维修写实、优化与精益生产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1设备维修写实是对维修实际过程的描述,内容包括:1)维修部件的名称,设备故障现象。2)维修的准备工作:(1)备件、工具的准备;(2)关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3)解体零部件前需要关的阀门或放掉容器  相似文献   

9.
以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BO-10)和五氧化二磷(P2O5)为原料,通过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1-苯基-1-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BOP-10),采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采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酯化时间4.5 h、酯化温度65℃、n(BO-10)∶n(P_2O_5)=3.0∶1,水解时间1.5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品的总酯率在95%以上,HLB值、表面张力、起泡稳定性、乳化性等和目前广泛使用的烯丙基聚醚磷酸单酯(HT-AP4P)都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白建红  崔淑玲 《印染》2014,40(15):13-17
十二、十六和十八烷基磷酸酯可作为抗静电剂组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脂肪醇与五氧化二磷的配料比、酯化温度、酯化时间和水解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十八烷基磷酸酯的优化合成工艺为:n(十八醇)∶n(P2O5)=2.5∶1,酯化温度80~85℃,酯化时间6 h,水解温度75℃;十六烷基磷酸酯的优化合成工艺为:n(十六醇)∶n(P2O5)=2.5∶1,酯化温度为70℃,酯化时间4~5 h,水解温度75℃;十二烷基磷酸酯的优化合成工艺为:n(十二醇)∶n(P2O5)=2.3∶1,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5 h,水解温度75℃。磷酸酯中单酯含量越高,抗静电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用于鲜切胡萝卜杀菌的条件。运用统计软件Design-Expert8.0.5b中的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以DMDC浓度、料液比、杀菌时间为自变量,以杀灭的细菌总数的死亡数量级(Y1)和杀灭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死亡数量级(Y2)为响应值,建立了DMDC杀菌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利用模型的响应面对影响DMDC杀菌的关键环节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验得到优化后的杀菌条件参数为:DMDC浓度200mg/L、料液比1:3、杀菌时间2min,得到杀灭细菌和杀灭霉菌和酵母的优化实验结果为:Y1=3.515,Y2=2.632。  相似文献   

12.
《印染》2015,(15)
以硼酸和丙三醇为原料,采用含带水剂和不含带水剂两种体系合成了硼酸双甘酯(DGB),考察了n(C3H8O3)∶n(H3BO3)、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硼酸转化率的影响。以三氯氧磷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二乙二醇基磷酰氯(DDYP)。采用交叉组合试验,研究了n(C3H8O3)∶n(H3BO3)、n(POCl3)∶n(C2H6O2)、n(DGB)∶n(DDYP)对DGB-DDYP阻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带水剂体系硼酸的转化率较高,DGB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n(C3H8O3)∶n(H3BO3)=3∶1、反应时间4.0 h,反应温度120℃,硼酸转化率可达90.5%。DGB-DDYP的优化合成配比为:n(C3H8O3)∶n(H3BO3)=2∶1、n(POCl3)∶n(C2H6O2)=2∶1、n(DGB)∶n(DDYP)=1∶2,损毁炭长为11.5 cm。  相似文献   

13.
木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黑曲霉AN497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A3经离子注入后选育出高产木聚糖酶突变株AN497,通过摇瓶液态发酵产酶培养基的L16 ( 4 4)正交实验 ,得到了优化的培养基配方 (g/L) :玉米芯粉 80 ,蔗糖 6,复合氮源 (NH4 )SO4 +NaNO3(质量比为 1∶2 ) 1 2 ,吐温 2 0 3 ,用无氮的Mandels氏无机盐溶液配制。同时对产酶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了试验 ,发酵 84h达产酶高峰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 646IU/mL ,比培养基未优化前 ( 5 84 8IU/mL)提高了 1 0 5 %。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嗜酸乳杆菌乳清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1)低成本培养基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从玉米粉培养基、酵母浸出液培养基、乳清粉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中筛选嗜酸乳杆菌基础培养基。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重要因子,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因素水平,最后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优化得到乳清培养基为乳清粉12.99%(w/v)、葡萄糖2.75%(w/v)、NH4H2PO4 0.52%(w/v)。采用优化的培养基,以4%接种量接种La-1菌种子液,37℃培养22h,菌体密度为1.93×109 cfu/mL。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HQ-1产纤维素酶固体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HQ-1产纤维素酶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滤纸酶活力作为响应值.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碳源为玉米秸秆粉/麦麸(1/1)及其最适含量为12.0g;最适氮源为(NH4)2SO4及其最适含量为1.5g.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滤纸酶活力的显著因素:含水量、培养温度和起始pH值.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酶活力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秸秆粉6.0g、麦麸6.0g、(NH4) 2SO4 1.5g、KH2PO41.6g、MgSO4· 7H2O 0.8g、含水量73.5%、起始pH值为3.91、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33.9℃和96h.经过优化,滤纸酶活力最高为59.432U/g,比未优化的酶活力最高值(13.511U/g)提高了3.40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多功能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选取反应温度(X1)、反应时间(X2)、G02含量(X3)、纳米ZnO含量(X4)作为影响因素,转化率作为响应值(Y),通过软件设计得到优化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结果整理分析拟合,得到回归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分析以及最佳工艺验证得到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  相似文献   

17.
对浓缩天然生育酚前处理中的甲酯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响应面分析手段,得到脂肪酸转化率(Y1)对三个试验因子原料比例(X1),反应温度(X2)及催化剂用量(X3)的多元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0.979 9;进而根据拟和方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甲酯化优化条件:原料比例0.8∶1(V/W);反应温度60℃;催化剂加入量4.5%;其中温度为显著因素。验证试验结果为:脂肪酸转化率为97.5%,生育酚保留率为96.99%,甾醇脱除率为64.58%。  相似文献   

18.
以青稞和燕麦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青稞-燕麦)甜醅制作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最终优化(青稞-燕麦)甜醅制作的原料配方为:青稞500 g、燕麦500 g、安琪酒曲7 g、白糖(A)3 g、白醋(B)1 g、食盐(C)2 g、白酒(D)1 g及最佳发酵时间48 h。其中4个因素对(青稞-燕麦)甜醅感官评分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C>D>A>B,最优工艺组合A_(2)B_(1)C_(1)D_(2)所制出的甜醅口感评定分高、营养丰富,产品符合相关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突变枯草芽孢杆菌BSG1(Bacillus subtilis BSG1)的蛋白酶分泌能力,从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菌株的培养条件等方面,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BSG1产蛋白酶的条件。优化出的最佳培养基(质量浓度)为:大豆粉2%,玉米粉1%,硫酸镁0.6%。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7.0,摇瓶装液量150/500mL,接种量5%,摇床转速为280r/min,35℃发酵24 h。在这一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BSG1分泌的蛋白酶酶活达到2 469.12 U/mL,为发酵条件优化前(2 175.81 U/mL)的1.13倍。通过优化,不但提高了菌株的蛋白酶产量,更优化出了价格低廉的农产品作为碳氮源,取代了比较昂贵的生化试剂,这将会极大的降低菌株发酵生产蛋白酶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Q-1产β-葡萄糖苷酶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秸秆粉6.0 g、麦麸6.0 g、(NH4)2SO41.5 g、KH2PO41.6 g、MgSO4.7H2O 0.8 g、含水量73.4%、起始pH3.91、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33.7℃和96 h。优化后,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最高为8.244μkat/g,比未优化的酶比活力最高值(1.700μkat/g)提高了3.8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