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籽粒硬度与胚乳显微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用了8个籽粒角质率不同的小麦品种(系)进行籽粒硬度和胚乳横断面显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不同的小麦品种其胚乳结构存在差异:硬度值较大的硬质品种胚乳蛋白质较多。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紧密;而硬度值较小的软质小麦品种胚乳蛋白质较少。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松散。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用种植在山东省8个地区的2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籽粒硬度、粒重和粒径变异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硬度、粒重和粒径的变幅分别为56.03、14.97和0.53,品种间差异均显著;在随机效应中,品种和试点互作效应以及试点效应是影响小麦籽粒硬度和粒重的主要随机效应,随机机误效应甚微,随机效应对品种粒径的变异影响不明显;小麦籽粒硬度、粒重和粒径的稳定性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品种稳定性好,对环境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彩色小麦的理化特性及麸皮粉的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的理化特性、营养组成及小麦皮层和胚乳中淀粉粒的结构形态和类型,为进一步了解彩色小麦的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为彩色小麦的营养加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国标方法,对彩色小麦的理化指标和营养组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分析彩色小麦的皮层和胚乳中淀粉粒的结构形态和类型。结果彩色小麦在千粒重、容重等物理特性方面低于普通小麦,且彩色小麦籽粒的长宽比大,没有普通小麦籽粒饱满。在营养组分方面,绿麦3104、紫麦3202、黑麦320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普麦烟农19高29.5%、24.4%、21.3%;湿面筋含量分别比普麦烟农19高29.6%、19.0%、17.0%;粗脂肪含量分别比普麦烟农19高31%、10.4%、22.2%。通过扫描电镜对小麦皮层结构分析发现彩色小麦糊粉层中含有大量的糊粉颗粒,集中了小麦籽粒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干法制备的麸皮粉,随着碾磨道数的增加,其灰分含量呈升高趋势,出粉率和白度呈降低趋势。结论彩色小麦在营养组成方面与普通小麦相比有很大优势,麸皮粉的品质特性与普通小麦相似,但彩色小麦的胚乳淀粉粒的形态和类型与普通小麦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硬度与淀粉粒蛋白关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籽粒硬度与淀粉粒蛋白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小麦硬度、小麦淀粉粒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小麦籽粒硬度遗传控制、小麦淀粉粒表性特征对食品质构的影响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客观评价小麦籽粒的硬度、了解小麦淀粉粒蛋白在面团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从而帮助育种工作者和谷物生产者更有效地为小麦加工利用提供理想水平的小麦原料、为小麦品质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制粉是利用机械力作用将小麦胚乳与皮层和胚逐步分离后,再将其胚乳研磨成粉的过程。小麦籽粒中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在制粉过程中,受制粉系统、机械力作用、筛理分级等因素的影响,胚乳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不同粒度级的小麦粉营养组分含量及分布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同时,随着胚乳的破碎,细胞壁破裂、淀粉与蛋白分离,营养组分和酶的作用位点更多的暴露,从而提高营养组分的消化性和生物利用率。本文综述了制粉过程的相关因素对小麦粉营养品质影响机理研究现状,以了解小麦制粉过程中各营养素的变化和损失,为后续制粉过程中充分保留营养素、提高营养素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质与制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制粉工艺和设备与小麦物理、化学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大量的磨粉实践和研究表明 ,小麦的硬度、水分、容重、千粒重对制粉工艺影响最大。制粉的目的是利用机械作用 ,把麸皮和胚乳分开 ,再进一步研磨成粉 ,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评价小麦研磨特性时 ,应该考虑与小麦籽粒特性直接有关的3个主要因素 :a)胚乳含量 ;b)麸皮的剥离性能 ;c)研磨和筛理特性。1胚乳含量对出品率的影响小麦胚乳的含量 ,是小麦出粉率多少的理论依据 ,小麦胚乳的数量约占85 % ,它还取决于小麦籽粒大小、形状和容重。一般来说 ,千粒重大的小麦出粉率高 ,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兰州拉面对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的要求,依据黄淮冬麦区70个冬小麦品种制作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评价总分"和"产品感官评价总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小麦品种分类,比较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主要籽粒质量性状的差异和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籽粒质量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优质兰州拉面对小麦品种籽粒质量性状要求为:容重≥790 g/L,籽粒色泽b*值21~22,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13.0%~14.0%,湿面筋质量分数28%~30%,小麦粉破损淀粉含量18.0~22.0 UCDc,峰值黏度≥490 BU,衰减值≤80 BU。研究结果可以为小麦育种家培育兰州拉面专用小麦品种,拉面专用粉生产原粮选择,餐饮业拉面面粉选择,拉面专用粉的标准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在河套地区种植的10个不同麦区主推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小麦籽粒、小麦粉和面团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其中有4个品种的6项指标都达到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中强筋小麦品种要求。小麦籽粒的面筋含量、沉降值与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形变能量与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水分含量、形成时间、最大拉伸阻力、能量、最大拉伸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提取出4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原变量92.899%的小麦品质特性综合信息,可为河套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培育及不同品种小麦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制麦过程中大麦的籽粒较硬会限制胚乳中水分和酶的运输,被视为影响胚乳溶解的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大麦的籽粒硬度、吸水性与其胚乳成分的关系.分析了2003~2004年间的一系列大麦,用单一谷物分析仪分析籽粒硬度,浸麦期的吸水性以及胚乳的化学成分:(1→3;1→4)-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总氮.2003年和2004年大麦样品的胚乳中(1→3;1→4)-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都与籽粒硬度显著相关(2003年: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3和0.601,p<0.01.2004.年: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4和0.501,p<0.01).2003年和2004年样品中籽粒硬度均与吸水性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3和-0.752,p<0.01).胚乳中β-葡聚糖含量同样与两年大麦样品的吸水性显著相关(2003:相关系数r为-0.752,p<0.01;2004:相关系数r为-0.551,p<0.01).仅2003年大麦胚乳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麦粒吸水性显著相关(2003:相关系数r为-0.523,p<0.01;2004:相关系数r为-0.551,p<0.01).两年样品胚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与籽粒硬度无关.这些结论表明胚乳细胞壁成分可能对大麦籽粒硬度和吸水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给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利用提供参考,以2016年安徽省小麦产业体系收获的33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检测其籽粒品质、面团特性、面包烘焙品质、面粉白度、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结果表明,33个供试品种(系)间的籽粒品质、烘焙品质、白度、LOX活性等品质性状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面包表皮质地和形状与LOX活性及b值呈显著正相关;面包芯色泽与面团的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显著负相关;平滑度与a值、b值和LOX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L值及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纹理结构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面包总分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扬麦23、涡麦182、周麦28、安科157和宿4095等面包评分较高的小麦品种。讨论了安徽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及其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精确地鉴别小麦品种,实现小麦品种快速、无损、有效、稳定的鉴别。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6个小麦品种籽粒光谱和图像信息,提取小麦籽粒胚、胚乳、胚和胚乳混合部位的光谱,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特征波长,基于全波长和特征波长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SVM)和K最邻近(KNN)模型,筛选出最佳的籽粒部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光谱信息、形态特征及二者结合信息对小麦品种的鉴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34个特征波长光谱信息结合形态特征建立的LDA模型效果最佳,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1.3%和86.0%。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小麦品种鉴别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参与控制细胞伸长、茎和花粉管的生长及抗氧化胁迫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于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前期叶面喷施GABA,研究GABA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 GABA处理,小麦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2%和4.4%;GABA处理能增加小麦籽粒中K、P、Ca、Fe、Mn和Zn等元素含量。此外,GABA处理能提高小麦籽粒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总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增加了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了醇溶蛋白含量,从而改变面粉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外源喷施GABA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为大田环境下改善小麦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制麦过程中大麦的籽粒较硬会限制胚乳中水分和酶的运输,被视为影响胚乳溶解的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大麦的籽粒硬度、吸水性与其胚乳成分的关系。分析了2003~2004年间的一系列大麦,用单一谷物分析仪分析籽粒硬度,浸麦期的吸水性以及胚乳的化学成分:(1→3;1→4)-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总氮。2003年和2004年大麦样品的胚乳中(1→3;1→4)-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都与籽粒硬度显著相关(2003年: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3和0.601,p<0.01。2004年: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4和0.501,p<0.01)。2003年和2004年样品中籽粒硬度均与吸水性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3和-0.752,p<0.01)。胚乳中β-葡聚糖含量同样与两年大麦样品的吸水性显著相关(2003:相关系数r为-0.752,p<0.01;2004:相关系数r为-0.551,p<0.01)。仅2003年大麦胚乳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麦粒吸水性显著相关(2003:相关系数r为-0.523,p<0.01;2004:相关系数r为-0.551,p<0.01)。两年样品胚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与籽粒硬度无关。这些结论表...  相似文献   

14.
小麦麸皮中的植酸含量与小麦籽粒的大小及品种有关大粒小麦的麸皮中的植酸可高达25%。种植条件对小麦麸皮中的植酸含量也有影响。作者对15个软麦品种在三个不同的地点进行了种植试验,这些小麦麸皮的植酸含量与它们的出粉率呈显著相关(0.53),与麸皮的破碎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呕吐毒素,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的相关因素,研究小麦不同粒型及籽粒不同部位DON的污染特性、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染病、破损,籽粒粒径及虫蛀类型对DON污染均有影响,DON含量与不完善粒含量呈显著的弱正相关,与赤霉病粒含量呈显著的强正相关。相同品种的小麦样品,小麦不同粒型和籽粒不同部位,DON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赤霉病粒显著高于未染病粒,破损粒显著高于完整粒,小颗粒显著高于大颗粒,籽粒胚部显著高于胚乳,粒面DON含量占35.2%~52.1%。胚乳结构越靠近外层,DON污染越严重,越靠近籽粒中心,DON污染越轻,制粉后外层麸皮DON含量较高,而可食用的小麦粉含量较低。小麦通过分级、分选、水洗和制粉加工可有效降低DON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以来源于不同年度、不同麦区的227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小麦出粉率的遗传变异和分布特点及其与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27个小麦品种(系)出粉率平均为64.74%,变幅为50.15%~72.65%,变异系数为6.56%;年度间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7**),说明出粉率主要受基因控制;将参试材料按原产地及麦区分别归类分析得出,来源于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系)的出粉率最高,平均为67.15%,显著高于其他麦区(P<0.05),来源于西南冬麦区小麦品种(系)的出粉率最低,平均为61.74%,显著低于其他麦区(P<0.05),来源于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品种(系)和国外引进品种间出粉率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出粉率与籽粒硬度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419**),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r=-0.063).  相似文献   

17.
小麦的种植与加工是小麦产业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对小麦的地理分布、种植历史、农艺学、小麦籽粒及小麦制粉等进行论述,为从事小麦生产、加工、储藏和经营等粮食产业链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调质(也称润麦)是小麦在制粉之前加入水分、降低籽粒硬度以适合研磨的过程,是小麦加工的关键和决定环节,调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出率、电耗)和面粉质量。近百年的工业实践证明,调质处理能有效的调整小麦的物理、生化、制粉工艺特性,能够增加小麦皮层的韧性,降低胚乳的硬度及麦皮与胚乳的结合力,使之处于适合制粉的状态。这样,既保证了麸皮在制粉过程中的完整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刮尽胚乳以提高出粉率,降低小麦加工的电耗,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9.
小麦调质(也称润麦)是小麦在制粉之前加入水分、降低籽粒硬度以适合研磨的过程,是小麦加工的关键和决定环节,调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出率、电耗)和面粉质量。近百年的工业实践证明,调质处理能有效的调整小麦的物理、生化、制粉工艺特性,能够增加小麦皮层的韧性,降低胚乳的硬度及麦皮与胚乳的结合力,使之处于适合制粉的状态。这样,既保证了麸皮在制粉过程中的完整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刮尽胚乳以提高出粉率,降低小麦加工的电耗,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0.
软质小麦与硬质小麦的籽粒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电镜观察三个小麦品种(2软质1硬质)的籽粒结构结果表明,硬质小麦淀粉粒较小,胚乳中淀粉与蛋白质基质密结,导致磨粉时破损淀粉粒较多,胚乳也易于与麸皮分离,出粉率高,麸星较少。而软质麦淀粉粒较大,淀粉粒与基质蛋白质结合不牢固,磨粉时易于分离,淀粉粒破碎少,且麸星较多,总出粉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