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测定红树莓果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测定红树莓果汁中18种挥发性成分, DPPH抗氧化试验表明红树莓果汁自由基清除效率具有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2.34%时,抗氧化活性最高,为82.51%。试验发现,红树莓果汁具有天然抑菌活性,其对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地参发酵酒的挥发性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地参发酵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4种抗氧化体系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地参发酵酒中总酚含量为128.9 mg/L;共检出6类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香气成分24种,占比70.58%,主要为醇类和酯类物质,其次是抗氧化成分酚类和酰胺类;相对含量较高的为苯乙醇和异戊醇,分别占比总挥发性物质的31.01%和27.11%。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还原力与地参发酵酒用量呈正相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分别为98.50%, 90.30%和97.00%,抗坏血酸当量分别为0.986, 0.814, 0.373和0.510 mg/mL。综上,地参发酵酒中香气成分丰富,抗氧化活性强,保健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3.
张忠 《中国油脂》2020,45(9):23-29
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法和PF还原法测定了不同提取工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直压冷榨法,直压热榨法和红外热榨法)制得的翅果油、翅果油中极性和非极性部分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对翅果油中的微量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翅果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外,不同翅果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不同,5种提取工艺所得翅果油的极性部分抗氧化活性最强,全油次之,非极性部分抗氧化活性最弱。在翅果油的极性部分中,红外热榨法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1 080.35μmolTE/100 g,直压冷榨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38 272.82μmolTE/100 g,有机溶剂提取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2 000.76μmolTE/100 g,红外热榨的Fe3+还原能力最强,为2 771.89μmolTE/100 g。翅果油中微量生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翅果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羽扇豆醇是翅果油中重要的抗氧化基础物质。  相似文献   

4.
考察芦蒿中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性能。芦蒿的秸秆、花、叶、茎经过粉碎,烘干,石油醚脱色后,用60%的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活性成分,通过定性定量试验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照抗坏血酸探讨了芦蒿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能力,螯合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结果表明:芦蒿各部位提取物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由强到弱排序为叶提取物>花提取物>茎提取物>秸秆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排序分别为超氧阴离子、DPPH、羟自由基。芦蒿各部位提取物均具有还原性,抗氧化及清除不同自由基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室温贮藏凌枣(Zizyphus jujube Mill.cv.Lingzao)为对照,比较研究了0℃与4℃低温对于凌枣抗氧化能力及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对凌枣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抗氧化活性系数与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与4℃低温均有利于减缓凌枣贮藏期间各类抗氧化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但0℃贮藏凌枣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所测定的凌枣各抗氧化成分含量指标中,抗坏血酸含量与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最强(R=0.761),说明抗坏血酸是凌枣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主要功效成分之一;而凌枣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与上述抗氧化成分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几种中药浸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琳  赵谋明 《食品科技》2004,(11):89-92
研究了山楂、白蒺藜及枸杞乙醇和水浸提物在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并比较了几种浸提物对OH·自由基和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3种中药在PUFA体系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山楂和白蒺藜具有一定的清除OH·的能力;3种中药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测定南疆阿拉尔地产12种植物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类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明确三种主要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光度分析法测定抗氧化成分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植物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中清除能力较强的植物为灰绿藜(IC50=77.29±4.80μg/mL)、紫花苜蓿(IC50=85.27±6.10μg/mL)和车轴草(IC50=94.16±4.62μg/mL)。就活性成分而言,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极显著,多酚的清除能力显著,黄酮的清除能力不显著。供试样品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剂量依赖性。不同属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药用真菌桑黄为研究对象,应用甲醇为溶剂提取其有效成分,进一步采用微孔读板法评价桑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多功能读板器,在已有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满足微量检测的需要,采用96-微孔板法快速评价不同浓度的桑黄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通过微孔读板法快速评价桑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果表明,桑黄提取物对三种自由基(·OH、O_2~-·和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且不同桑黄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结论:采用修改后适合微量检测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应用微孔读板法能够快速评价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物质,该方法快速可行,适合高通量筛选和评价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以葫芦巴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配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系统分析葫芦巴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葫芦巴叶挥发性提取物为液态,呈黄色,得率为0.37%,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且略带刺激性;GC-MS共检出23种化合物,包括腈类、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醚类等。其中,含量最多的为苄基腈(42.914%),其次为(+)-4-蒈烯(11.749%)、桉叶醇(8.774%)、麝香草酚(5.321%)、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4.582%)和香豆素(3.773%)等;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均呈量效关系,但总体上,其抗氧化能力较阳性对照VC小。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6,(2):30-32
对金荞麦叶茶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对每种成分建立了体外抗氧化模型追踪生物活性成分。用聚酰胺层析柱分离金荞麦叶茶水提取物,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得到5种初步分离提取物。并对5种提取物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来评价其清除的能力。5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金荞麦叶茶提取物的初步分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金荞麦叶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健  薛山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3,34(7):86-9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紫苏不同部位(叶、花蕾、梗和籽)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精油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紫苏叶精油得率相对最高,达到8.21‰。从紫苏叶、花蕾、梗和籽精油中依次鉴定出40、53、29和26种组分,分别占各自精油总量的99.85%、99.25%、96.73%和97.51%。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显著,共有组分仅5种,分别是2-己酰呋喃、4-(2-甲基环己烯)-2-丁烯醛、石竹烯、芳樟醇和石竹素,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均是2-己酰呋喃。紫苏不同部位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紫苏叶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紫苏籽精油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天然香料锡兰香茅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调味香料锡兰香茅利用水蒸气提取挥发油过程中,挥发油在前10 min呈无色透明状,10~120 min呈黄色。GC/MS分析显示其成分有较大差异。本实验从总体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等三个方面测定所得挥发油抗氧化能力,并与合成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PG)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精油总抗氧化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略低于PG;但清除超氧阴离子方面,锡兰香茅挥发油强于PG,表明锡兰香茅挥发油具有良好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一枝蒿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和β-胡萝卜素漂白体系来评价新疆一枝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9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9.82%,其主要成分为乙酸二氢香芹酯(31.54%)、2-羟基-3-(1-丙烯基)-1,4-萘醌(27.28%)等。抗氧化实验中,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在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中的IC50为0.195mg/mL,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当于强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的70%~80%;在β-胡萝卜素漂白体系中的IC50为0.579mg/mL,抗脂质氧化能力相当于强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85%~90%。表明新疆一枝蒿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Fei Que  Chenggang Zhu  Guangfa Xie 《LWT》2006,39(2):111-117
Yellow wine (YW) has been claimed to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oxidation activity in vivo. In this stud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YW and its concentrate and volatile compounds (VC) was determined in terms of total antioxidant, reducing capacity,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metal chelating 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These variou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synthetic antioxidant, such as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and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The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also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W and its concentrate exhibited similar strong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inhibition percentage of 100 μl of YW and its concentrate on peroxidation of 2.5 ml of linoleic acid emulsion was 97.99% and 95.74%, and both of them also had effective reducing capacit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but had very low metal chelating activity on ferrous. However, the VC in YW had littl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tive antioxidants were nonvolatile and resided in the concentrate after evaporation. Phenolic compounds may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oxidant function. However,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antioxidant component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Orbitrap-MS)对不同来源的辣椒精油、姜黄精油、香茅精油和小茴香精油的成分进行确定,通过谱库比对的正/反向匹配度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共同确证未知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运用电子鼻技术对植物精油进行快速鉴别,测定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辣椒精油鉴定出3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辣椒碱类化合物;姜黄精油鉴定出9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姜烯、长叶烯等倍半萜化合物;香茅精油鉴定出13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茅醇、丁香烯等;小茴香精油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电子鼻可对不同来源精油进行快速区分,经电子鼻雷达图分析表明W1W、W2W和W5S三个传感器对区别不同来源的精油挥发性成分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检测结果,抗氧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姜黄精油,香茅精油,辣椒精油,小茴香精油,以来源三的姜黄精油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以及FRAP值分别为1020.99 μL/L、464 μL/L、44.72 μmol Trolox/mL。GC-Orbitrap-MS分析技术可对植物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分析,为植物精油在食品行业中的深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比鱼腥草根和叶的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70%乙醇制备鱼腥草根醇提物、叶醇提物,通过测定还原能力和对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亚硝酸盐(NO2-)的清除作用,评价鱼腥草根、叶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醇提物中多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鱼腥草根、叶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有差异,其中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根醇提物。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鱼腥草根醇提物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叶醇提物。鱼腥草根、叶醇提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活性成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六种不同的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包括细胞内活性氧清除能力(CAA)、总抗氧化活性(TA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SAR)、清除羟自由基(SHR)、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SDR)活性以及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ILLP)对白苏叶乙醇提取物(WPEE)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与抗坏血酸(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六种评价方法均证实WPEE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中TAA、SSAR和SDR活性顺序均为:VC > F2 > WPEE > F1(F1和F2为WPEE的组分1和2),但SHR及ILLP活性顺序为F2 > WPEE > VC > F1。此外,WPEE在浓度1~500 μg/mL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是无毒性的,且具有良好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六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其评价的是抗氧化活性的不同方面;但除了ILLP与SSAR几乎没有相关性外,其他4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抗氧化活性大小与WPEE的浓度正相关,说明WPEE是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广谱型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分析比较了西藏地区不同海拔高度(2500~2800,3500~4000 m以及4300 m以上)的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组分、流变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组分、流变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海拔2500~2800 m的牦牛酥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最高;海拔4300 m以上的牦牛酥油的气味纯正,风味品质最佳;海拔3500~4000 m的牦牛酥油具有最好的流动性。不同海拔的牦牛酥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海拔2500~2800 m的牦牛酥油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66.99 mmol/100 g Trolox)、羟基自由(26.71 mmol/100 g Trolox)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22.85%),以及铁离子螯合抗氧化能力(1.41%)。  相似文献   

19.
彭颖  黄晴  李珂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2):43-49,56
为了研究新鲜小根蒜经发酵后,其挥发性物质变化情况及有机硫化物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GC-MS方法检测了新鲜小根蒜及其发酵产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比了分离纯化后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机硫化物组分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共检测到了3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醛、醇、酯、酸及有机硫化物组成,其中新鲜小根蒜含有27种,发酵小根蒜中仅含有23种。小根蒜发酵后挥发性物质消失了16种,主要有1,3-二噻烷、丙醛、丙烯基甲基硫醚、戊醛、己醛、二甲基四硫醚、甲基丙烯基二硫醚等;新增12种,主要有乙酸、2-丁醇、1,2-丙二醛等;10种挥发性物质减少,主要有甲醇、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硫醚类物质。将新鲜小根蒜及其发酵产品中的有机硫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后的各组分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e2+螯合能力、·OH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4个方面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新鲜小根蒜分离纯化液的第2个组分,其·OH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较强。而发酵小根蒜分离纯化液的第1个组分,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鲍雨婷  孙玥  李雪玲  梁进 《食品科学》2023,44(4):107-114
为探究将滁菊粉应用至面包加工中,对面团特性以及面包风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 2混合试验仪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检测及分析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测定面包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面包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滁菊粉的加入显著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同时降低了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回生值,与对照面包相比,滁菊面包的风味物质含量更加丰富,其中d-樟脑为滁菊的特征风味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抗氧化活性方面,滁菊面包的总黄酮含量为260.47 mg/100 g,明显高于对照面包,且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综上可知,面包中添加滁菊粉能够丰富面包的风味成分同时提高面包的抗氧化活性,为滁菊在面包类焙烤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