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乙醇脱氢酶过表达基因工程菌株提高醋酸菌醋酸发酵产率。方法:PCR扩增沪酿1.01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CICC20001的乙醇脱氢酶亚基I(Alcohol dehydrogenase I,adh A)和乙醇脱氢酶亚基II(Cytochrome c subunit,adh B)基因,将其依次连接到质粒pBBR1MCS-4中,构建重组质粒pBBR-adh A-adh B,并将该重组质粒导入沪酿1.01,成功获得过表达乙醇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并对基因工程菌与原始菌的微观形态以及发酵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醇脱氢酶过表达基因工程菌的醋酸发酵产率和酒精耐受性都有所提高。结论:乙醇脱氢酶的过表达不仅提高了醋酸菌的产酸率,其酒精耐受性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沪酿1.01号醋酸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琼脂葡萄糖乙醇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考察底酸(乙酸)浓度对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作底酸可以缩短醋酸菌发酵时间,最佳底酸(乙酸)浓度为2%,醋酸菌产酸量24h最高可达21.56g/L,但乙酸浓度过高会反馈抑制醋酸菌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3.
底酸(乙酸)浓度对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沪酿1.01号醋酸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琼脂葡萄糖乙醇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考察底酸(乙酸)浓度对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作底酸可以缩短醋酸菌发酵时间,最佳底酸(乙酸)浓度为2%,醋酸菌产酸量24 h最高可达21.56 g/L,但乙酸浓度过高会反馈抑制醋酸菌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4.
选用自然发酵的苹果醋醪液为样品,以恶臭醋酸杆菌AS1.41为对照菌株。采用钙平板分离初筛、革兰氏染色与产醋酸定性试验初步鉴定、乙醇氧化试验法复筛等方法从中分离筛选出5株醋酸菌。再经过产酸量试验、耐盐性试验、耐酒精性试验等一系列试验后,确定了2株产酸量高且稳定的优势醋酸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以及dna K功能基因序列分析。最终鉴定这2株菌分别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B103和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B104。其中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B103的产酸量达到35.6g/L,耐酒精浓度为7%,耐盐浓度为0.3%。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B104的产酸量达到33.2g/L,耐酒精浓度为7%,耐盐浓度为0.3%。  相似文献   

5.
以10种酵素样品为菌源,经分离纯化、产酸定性和定量试验,获得1株高产酸量醋酸菌LMY-1,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rDNA鉴定,确定其为芝庇侬醋酸杆菌(Acetobacter cibinongensis);以苹果、梨、黄瓜作为果蔬培养基,研究菌株LMY-1的产酸特性。结果表明,菌株LMY-1的最适产酸温度为30℃;菌株LMY-1在乙醇含量为4mL/100mL时,产酸量最高(22.72 g/L),比对照菌株CICC7015(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subsp.pasteurianus)(19.05g/L)产酸量高;在底酸浓度为1~5 mL/100 mL时,菌株LMY-1和菌株CICC7015的产酸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均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相同条件下,菌株LMY-1产酸速率优于菌株CICC7015;两菌株均产2种有机酸,分别是乙酸和草酸,且乙酸量远高于草酸量。菌株LMY-1更适宜于果蔬酵素的酿造。  相似文献   

6.
梁丛颖  周偏  张琳  蔡坤  刘四新  李从发 《食品科学》2019,40(12):131-136
为分析诺丽自然发酵汁中醋酸菌的多样性,丰富诺丽中醋酸菌种属信息,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诺丽自然发酵汁中的醋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发酵阶段诺丽自然发酵汁的67 个分离菌株中鉴定出了24 株醋酸菌,分别为Acetobacter fabarum(9 株)、Acetobacter syzygii(7 株)、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 株)、Acetobacter tropicalis(1 株)、Acetobacter lambici(1 株)和Gluconobacter japonicus(4 株),其中A. syzygii和A. fabarum为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在发酵性能方面,A. tropicalis N21性能最优,产酸量可达28.92 g/L,在40 ℃高温中仍能良好生长且产酸量为14.85 g/L,乙醇体积分数为7%时,产酸量略有下降,但依然可达23.60 g/L,其耐高温和耐乙醇能力均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高产酸且耐受性较好的醋酸菌,以广西民间酿醋作坊的醋醅为菌种来源进行醋酸菌的筛选,分离获得一株产酸量高且具有一定耐热和耐乙醇性能的醋酸菌。经分子生物学16S rDNA鉴定,确定了菌株为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 strain)。其优良发酵性能具体表现为:在30℃、180 r/min、6%(V/V)乙醇浓度下发酵72 h产酸量可达39.9 g/L;分别能耐受36℃的温度条件、2%(V/V)的乙酸含量,对较高浓度的乙醇(9%)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发酵果醋的优良醋酸菌,对苹果、草莓、香瓜、芒果、杏、樱桃、百香果7种天然发酵水果中的菌株进行分离,并采用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对筛选鉴定的菌株进行耐乙醇、耐温、耐酸的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29株菌落较大的菌株,经6 d发酵,筛选出产酸量大于30 g/L的菌株8株,并成功鉴定出8株醋酸菌。其中N8、Y21、A12、T11、C7为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Y11和M8为塞内加尔醋杆菌(Acetobacter senegalensi),S21为可可豆醋酸杆菌(Acetobacter fabarum)。N8、A12、T11、Y21在乙醇浓度为4%时,产酸量比其他菌株和醋酸菌AS1.41(商业菌株)高,最高可达到36.36 g/L。当温度为39℃时,这4株醋酸菌的产酸量也能达到10 g/L以上,能够耐受40 g/L的乙酸含量。结果表明N8、A12、T11、Y21具有良好的发酵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晒制麸醋醋醅中的醋酸菌采用传统可培养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在不同p H、发酵温度、供氧量条件下的产酸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经16Sr DNA鉴定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通过对其产酸特性进行研究,该菌株的最适产酸条件为:最适初始p H 5.0,最适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50 r/min,总酸含量可达2.888 4 g/100 m L。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苹果醋液态深层发酵的需要,从果渣、泥土中选育出生长良好、遗传稳定的较优醋酸菌株,实现高效率、高产量的苹果醋中试生产。经初筛、复筛、产酸试验、遗传稳定性试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优选菌株Y010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在苹果醋发酵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与产酸量、产酸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醋酸发酵48 h时酶活较高,达到4.62 U/mL,产酸速率最大达到0.51 g/(L·h),发酵120 h总酸含量最高达到53.12 g/L,其ADH酶活与产酸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传统固态发酵醋醅中分离得到的1株耐受12%vol乙醇的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ZJ-25为出发菌株,以产酸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3%、酵母粉3%、乙醇5.5%、乙酸0.12%。在此最佳培养基条件下,菌株ZJ-25的产酸量由常规培养基条件下的32.5 g/L提高至44.3 g/L。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自然发酵葡萄醋中醋酸杆菌的生长特性,采用分离纯化培养、定性试验等方法,从葡萄醋中筛选出优势菌株SP001,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P001被鉴定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其最大产酸量为2.31 g/100 mL,酒精转化率为73.29%。  相似文献   

13.
从工业醋醅中分离出5株耐乙醇、耐高温的产醋酸菌株,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初步认定其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通过对其耐乙醇、耐高温发酵特性的研究,发现菌株FY4可耐受体积分数为12%的乙醇和43 ℃高温,在30 ℃和体积分数10%乙醇条件下产酸量达到最高,为61.2 g/L。在10 L发酵罐试验中,菌株FY4的产酸量始终高于醋酸菌AS1.41,在37 ℃和体积分数10%乙醇条件下,菌株FY4产酸量达到42.2 g/L,而在此条件下工业菌株AS1.41几乎停止产酸。结果表明菌株FY4具有高耐受性,可产生大量的醋酸,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手段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分离醋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RIC)分型及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0株醋酸菌,经鉴定18株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株为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经ERIC分型,18株巴氏醋杆菌属于5个分型(Ⅰ~Ⅴ型),2株醋化醋杆菌属于2个分型(Ⅰ和Ⅱ型)。经发酵特性研究,巴氏醋杆菌、醋化醋杆菌中Ⅱ型菌株的温度耐受性均优于Ⅰ型;巴氏醋杆菌Ⅰ型菌株产酸、产乙偶姻能力优于其他型的菌株。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的1株性能优良的菌株,为巴氏醋杆菌SAV-CP 1884,其可耐受高温45 ℃、酒精度10%vol及pH 3,乙酸产量高达9.87 g/L、乙偶姻产量为0.86 mg/mL。  相似文献   

15.
赵馨仪  范冰倩  郑宇  宋佳 《中国酿造》2021,40(1):128-132
以山西老陈醋醋醅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得到耐醇耐酸的产酸菌。结果表明,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得到7株产酸菌,经鉴定,菌株SAV-1、SAV-2、SAV-5和SAV-9为醋酸菌,菌株SAV-6、SAV-7和SAV-8为乳酸菌。筛选获得3株具有高产酸、高醇酸耐受性的优良菌株,分别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SAV-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AV-7和SAV-8。其中菌株SAV-1摇瓶发酵96 h后产酸水平为3.06 g/100 mL,且能够耐受体积分数为13%的乙醇和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菌株SAV-7和SAV-8菌株摇瓶发酵96 h后产酸水平分别为2.05 g/100 mL、1.73 g/100 mL,且均能够耐受9%的乙醇和2%的乙酸,是潜在的食醋生产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王储炎  范涛  胡庆国  许晨晨  陈晨 《食品科学》2015,36(23):233-240
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5 ℃,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相似文献   

17.
草莓残次果生产草莓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草莓残次果切分榨汁后的草莓汁为主要原料,采用液态发酵工艺,通过测定残糖量、维生素C含量、酒精度和醋酸含量等指标确定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菌种是酿酒酵母2号,糖度12,接种量4%,27℃发酵3d;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菌种是巴氏醋杆菌AS1.41与巴氏醋杆菌7015(1:1)的混合菌种,接种量8%,33℃发酵5d。风味调配实验为原醋10%、蔗糖10%、柠檬酸0.15%,研制的草莓醋具有草莓果香并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产酸且条件耐受性较好的产酸微生物,采用纯培养方式对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的产酸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共获得54株产酸菌。对分离得到的22株醋酸菌和32株乳酸菌进行了产酸能力测试及环境耐受性分析,筛选出的醋酸菌经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后为巴氏醋杆菌,产酸能力为(35.5±0.48)g/L,能耐受42℃高温、体积分数10%的乙醇和5.0 g/100mL的乙酸,且遗传性能较稳定;筛选出来的优势乳酸菌经鉴定后为戊糖片球菌,其产酸能力为(9.56±0.23)g/L,能耐受50℃高温和体积分数12%的乙醇。参与发酵的酿造微生物经过长期的高温、高酒精度和高酸驯化,分离得到功能菌种,具有耐受性好、致病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