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arx Kluyveromyces)发酵麦麸,通过生化分析、流变特性测试及微观结构观察(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其对面包面团生物化学特征和烘焙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中富含多种天然酶,主要包括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水解酶在面包制作过程中持续作用,促进木聚糖溶解和酚类化合物释放,赋予面包较高的营养价值;与仅添加木聚糖酶的麦麸面包面团相比,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面包面团具有更好的持气性及连续的面筋网络结构,面包全质构特性和比容显著提升。研究结果显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可以作为一种天然面包功能配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制得富含天然酶的功能配料,分析麦麸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比较制作的麦麸面包(B1)、发酵麦麸面包(B2)、木聚糖酶麦麸面包(B3)和复合麦麸面包(B4)的膳食纤维组成及烘焙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具有较强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生产能力,其酶活为6.98 U/g;在48 h麦麸发酵过程中,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不断提高,其酶活分别增加至6.06和21.70 U/g,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也持续降解至38.30 g/100 g。面团搅拌、醒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且添加发酵麦麸的面包效果最明显。相比未发酵麦麸面包,添加发酵麦麸的面包体积、弹性及持水力都显著提升(p<0.05),气孔结构更加细腻。制作的4种面包中总膳食纤维(TDF)和阿拉伯木聚糖(AX)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发酵麦麸及木聚糖酶都能促进面包中IDF和AX溶解。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的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展开分析研究。单因素实验发现,YPD作为基础培养基有利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增殖;培养基成分响应面分析和培养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成分为蔗糖67.37 g/L,酵母浸粉29.7 g/L,玉米浆15.61 g/L,KH_2PO_44.13 g/L,MgSO_40.3 g/L,初始pH为6.0、发酵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160 r/min时,发酵培养18 h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生物量最大,为(9.34±0.12)g/L。进一步进行乳饮品发酵实验,优化培养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与乳源培养基培养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菌种的生物量和乳饮品的口感风味上无明显差异。因此,优化后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条件适宜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的高密度发酵。  相似文献   

4.
将食窦魏斯氏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进行混菌发酵,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研究两菌种的共生作用,分析发酵24h后纤维素酶活力以及胞外多糖(EPS)产量,比较混菌发酵全麦面包与单菌发酵全麦面包烘焙与风味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菌发酵酸面团的菌落总数[乳酸菌9.51lg(CFU/g),酵母菌8.21lg(CFU/g)],混菌发酵酸面团体系(MBF)中的乳酸菌与酵母菌菌落数分别达到9.61,8.09lg (CFU/g),说明两株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相比于单一乳酸菌发酵,含有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混菌发酵酸面团中纤维素酶活力增加,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13.59U/g,提高了128.40%。发酵24h后,体系中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从0.77g/100g上升至1.89g/100g。此外,相比于其他两组单菌发酵的全麦酸面团,混菌发酵全麦酸面团产EPS能力最高,为7.54g/kg。相比未添加酸面团的全麦面包,含有混菌发酵全麦酸面团的面包(MBB)比容、弹性显著提高(P0.05),面包芯硬度下降,混菌发酵全麦面包比容显著增加。风味特性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全麦面包的风味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乳酸菌发酵,赋予全麦面包更浓郁的酒香和果香,感官评定证实其整体可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发酵产β-葡聚糖为原料,研究β-葡聚糖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其抑菌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光照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下,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不稳定,在pH 5~7范围内稳定。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保存率不断下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对细菌、霉菌和酿酒酵母都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其抗菌谱较宽。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对DPPH·,·OH和O_2~-·都有较强清除能力,随着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浓度的增加,其清除能力逐渐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VC。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4月19日,加拿大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收到一份食品添加剂的申请,要求批准由乳酸克鲁维酵母CIN(yeast Kluyveromyceslactis CIN)提取的凝乳酶B的使用,乳酸克鲁维酵母CIN来自乳制品如奶酪、夸克(一种新鲜奶酪)和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开菲尔和酸奶油中。其他生物来源的凝乳酶B,包括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marxianusvar),(DS1182)(p KS105)乳酸菌,已经在加拿大被允许用于各种乳制品生产中的食品酶。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复合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复合乳酸饮料的最佳条件,即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和乳酸菌以质量比1︰20混合发酵,奶粉添加量为9.7%,接种量为6.8%,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5.2 h。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雾调质、研磨和筛选分离出小麦麸皮中的麦麸细粉,分析其营养成分,并通过流变特性测试及烘焙应用试验,研究其对面粉营养成分及面团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所得麦麸细粉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5.8%和33.6%,且富含钾、钙、铁等多种矿物质。随着麦麸细粉在面包专用粉中添加比例的增加,面包专用粉的灰分和湿面筋含量呈递增趋势;面筋指数、糊化黏度逐渐降低,面团吸水率、弱化度逐渐增加;稳定时间、延展性呈减小趋势;面包的搅拌时间、发酵时间延长,比容和品质评分降低。添加10%麦麸细粉的面包烘焙性能和感官品质较好,且营养价值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为原料,研究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产β-葡聚糖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产β-葡聚糖的培养基最佳配比,即葡萄糖用量为3.0%,酵母膏用量为2.5%,蛋白胨用量为1.0%,吐温-80用量为0.3%。以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产β-葡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为5.2%,装瓶量31.3%,p H为5.1,发酵温度为31.9℃,β-葡聚糖得率达到6.03%。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塔城地区自然发酵牛乳为原料,对发酵酸奶中酵母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酸牛奶中分离得到3株酵母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2株属于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1株属于酵母属Saccharomyces,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11.
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物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特性,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关注度逐年提升。简述了麦麸膳食纤维和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组成和功能,介绍了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化学–酶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对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如对面条、馒头和面包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和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范维  张咚咚  张彧  姜铁民  陈历俊 《食品科学》2015,36(15):128-13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乳酸菌单独发酵和向其中添加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这两种发酵乳中乳糖代谢主要产物及关键酶活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添加酵母菌对乳糖无氧代谢产生乳酸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酵母菌后乳糖降解速率明显加快(P<0.05),贮藏期间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可以对积累的半乳糖进行利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的添加使β-半乳糖苷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有显著提高(P<0.05),糖酵解途径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增加(P<0.05);含有酵母菌的发酵乳pH值下降(滴定酸度上升)较乳酸菌单菌发酵快(P<0.05),这与添加酵母菌后发酵乳中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有关;丙酮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该研究揭示了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添加对乳糖酵解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对混菌发酵及贮藏过程中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与乳酸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进而对整个过程中微生物优势菌群及其稳定性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及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组成比较稳定,优势菌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发酵过程中,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添加对乳酸菌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效果显著,贮藏期间该作用转变为抑制;整个过程乳酸菌的存在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深入探讨乳酸菌与酵母菌共同发酵机理及新型发酵乳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巴西蘑菇固体发酵技术制备麦麸膳食纤维,动态分析不同发酵基质含水量对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影响,为应用巴西蘑菇固体发酵制备麦麸膳食纤维的技术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发酵麦麸作为功能配料用于高膳食纤维面包面团制作,采用化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及离子色谱法分析麦麸发酵、面包制作过程及面包中阿拉伯木聚糖溶解性和酚类化合物释放。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麦麸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游离酚及阿魏酸含量逐渐增加。发酵处理后,麦麸中游离阿拉伯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显著提高,分支度显著下降(P<0.05)。面包搅拌、醒发及烘焙过程中,阿拉伯木聚糖不断溶解,酚类化合物持续释放;富含发酵麦麸的面包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分支度更高。模拟肠、胃消化后,富含发酵麦麸的面包中游离酚和阿魏酸含量更高,且吸收效果好。此外,发酵麦麸显著提高了面包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产β-D-半乳糖苷酶的水解性质和转移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对比发现温度、pH、金属离子以及葡萄糖和半乳糖浓度对该酶的两种性质有不同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酶的动力学特性,以ONPG为底物,测得马克斯克鲁维酵母β-D-半乳糖苷酶的Km为0.51mmol/L,Vmax为0.532μmol/(mg protein·min)。以乳糖为底物,Km为0.56mmol/L,Vmax为0.31μmol/(mg protein·min)。这对研究生产低聚半乳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分离自我国传统酸面团的区域特色乳酸菌--旧金山乳杆菌分别发酵小麦粉和小麦麸皮基质制成(小麦/麦麸)酸面团,研究了两种不同发酵基质的酸面团及其添加量对酵母面团体系面包烘焙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粉制作的空白组面包相比,小麦酸面团可以明显改善面包的比容和感官品质;添加未发酵麦麸制作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品质低于空白组,但引入麦麸酸面团(10%、20%、30%)后面包比容和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相对应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小麦酸面团和麦麸酸面团以及小麦麸皮均可以改善面包的老化特性,在相同贮藏期内,酸面团面包和麦麸面包的硬度增加量、水分迁移量和老化焓值都低于空白组,并且添加麦麸酸面团的面包其硬度和老化焓值都低于相对应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发猕猴桃风味面包。方法:分析猕猴桃发酵过程中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有机酸和风味化合物变化,测定面团理化性质、面包膳食纤维和总氨基酸含量变化、烘焙及风味特性。结果:经15.5 h发酵,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55.13 U/L,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经GC-TOF/MS共检出110种风味物质,发酵后,酸类、酯类、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含量增加,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减少。猕猴桃中检出α-当归内酯、乙酸糠酯和泛酸内酯。与未发酵组相比,发酵猕猴桃面包的α-淀粉酶和蛋白酶酶活分别提高了14.86%,18.63%,硬度降低了11.58%,可溶性膳食纤维、总氨基酸含量和比容分别增加了12.54%,41.02%,18.59%。此外,滋味值(除苦味与涩味外)增加,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分别增加了45.10%和27.78%,其整体可接受度更高。结论:利用戊糖片球菌J8发酵猕猴桃能改善面包风味和烘焙特性。  相似文献   

19.
将黑豆及麦麸作为发酵基质,分别以高产植酸酶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L-19及产β-葡萄糖苷酶的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J-28作为发酵剂制作酸面团面包.探究菌株的生长、酸化及产酶特性,分析体系中植酸与膳食纤维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采用半固态酶解法,利用木聚糖酶对麦麸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12 h、木聚糖酶添加量1 000 U/g麦麸、液料比1.46∶1(mL/g),在最佳工艺下测定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6.01%,可溶性膳食纤维在总膳食纤维中的占比从8.1%提高到16.6%,麦麸膳食纤维从填充型转变为高品质型。将原麦麸和改性麦麸加入高筋粉中制成面包并对比,发现加入改性麦麸的面包的比容提高,质构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