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菌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酿酒酵母PT为出发菌株,采用梯度浓度筛选的方法对其进行驯化,得到1株生物量较高和对亚硒酸钠抗性较高的菌株GB-1.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当致死率达91.85%时,获得多株突变株.通过多次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生物量富硒酵母UV-PT.采用响应面法对富硒酵母UV-PT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借助于SAS软件,首先利用Plae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富硒的3个主要因素,即转速、温度、初始pH值.在此基础上,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转速为203r/min,发酵温度为30.3℃,初始PH值为4.52.结果表明,优化后富硒酵母的生物量和含硒量分别为10.62g/L、1003.26ug/g,硒总含量为10654.62ug/L,为出发菌株的1.62倍.  相似文献   

2.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富硒酵母进行了选育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摇瓶培养时富硒酵母的最适发酵条件:温度30℃,10%接种量,转速200r/min,发酵培养基最适初始硒浓度为25μg/ml,初始pH为4.0,发酵培养时间48h,经测定成品硒酵母生物量达到10g/L,硒含量超过1500μg/g,硒总含量超过15000μg/L,其中有机硒含量超过9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株耐硒酵母进行UV和60Co逐级诱变,获得一株产量高的突变株Y7,发酵液的硒总含量达19mg/L,是出发菌株的1.58倍,经多次传代试验,证明其稳定性良好。通过单因素、L16(37)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表明富硒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是:蔗糖6%,牛肉膏1%,蛋白胨1%,K2HPO4 0.15%,亚硒酸钠35μg/L;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为4.0,温度32℃,装液量60mL/250mL摇瓶,转速200r/min,10%(v/v)接种量,培养48h。富硒酵母的硒总含量达23mg/L以上,是出发菌株的1.92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能耐受较高亚硒酸钠质量浓度和具有富硒能力的益生菌菌株,对7株酵母菌和12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在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0~80μg/m L的平板上生长,乳酸菌YQRS菌株和酵母菌FJYJM3菌株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硒能力。对它们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表明YQRS菌株在亚硒酸钠添加量为15μg/m L、添加硒的时间为对数期前期时,富硒效果最好,菌体生物量为2.66 g/L,总硒含量能达到2 300.26μg/L。而FJYJM3菌株在亚硒酸钠添加量为20μg/m L,添加硒的时间为对数期前期时,富硒效果最显著,生物量能达到4.86 g/L,总硒含量能达到5 790.99μg/L。  相似文献   

5.
以富硒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Y2为发酵菌种,利用5 L发酵罐培养富硒酵母。以富硒酵母生长及硒转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比较溶氧反馈补料与拟指数补料两种方式对富硒酵母生长、硒转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富硒酵母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5.0,发酵温度30 ℃,接种量8%,硒添加量30 mg/L,发酵时间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富硒酵母生物量为9.8 g/L,硒转化率为77.5%。在拟指数补料方式下,培养周期为34 h,富硒酵母得率为0.252 g/g,硒含量为1 920.5 μg/g,硒的转化率为82.7%;在溶氧反馈补料方式下,培养周期为46 h,富硒酵母得率为0.317 g/g,硒含量为1 759.5 μg/g,硒转化率为90.1%。结果显示,拟指数补料培养周期短,生产强度、酵母硒含量较高,是适宜补料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是从大曲中筛选一株高产β-苯乙醇酵母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筛选高产β-苯乙醇酵母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细胞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优化L-苯丙氨酸浓度、酵母浸粉浓度、温度和初始p H等发酵条件,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其产β-苯乙醇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浓香型大曲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β-苯乙醇的酵母,命名为Y1511,经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该菌株在豆芽汁培养基中能产近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最终获得该酵母发酵产苯乙醇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80 g/L、硫酸镁0.5 g/L、磷酸二氢钾5 g/L、L-苯丙氨酸10 g/L、酵母浸粉5.5 g/L,初始p H5,在26℃培养,苯乙醇产量达到3.25 g/L。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大曲来源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产苯乙醇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5株优良的发酵酵母菌中筛选出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好的产朊假丝酵母,采用耐酸驯化和梯度浓度的耐硒驯化增加菌株的抗性。研究表明,产朊假丝酵母Ⅰ的富硒能力更好。在此基础上,经复合诱变、亚硒酸钠抗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生物量和含硒量都较高的菌株D-5,再将突变株D-5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出1株高生物量和高含硒量的菌株U-16,其菌株生物量为5.86 g/L,总硒量为1 575.40 μg/g,有机硒量为1 500.90 μg/g,其有机硒占胞内总硒比重的95.26%。与出发菌株相比,筛选菌株的生物量提高了67.90%,有机硒量增加了95.95%。  相似文献   

8.
试验所用酵母菌种是经过诱变在实验室保存的富硒酵母的菌种,经过活化,对富硒酵母的营养条件优化进行优化,选取了3个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以富硒酵母生物量和其富硒能力为响应值,经过优化后富硒酵母的培养基组成及比例为:碳源选用蔗糖,浓度为6.07%,氮源选用等比例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作为复合氮源,浓度为2.03%,无机盐选用硫酸亚铁,浓度为0.137%。经培养验证,最终获得的酵母生物量为17.534 2 g/L,富硒能力为1 420μg/g。比原始菌株生物量提高23.4%,富硒能力提高41.3%。  相似文献   

9.
以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NJD为研究对象,生物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值、装液量和摇瓶转速等发酵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CNJD菌体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6 h,发酵温度55 ℃,接种量2%,初始pH值 5.0,摇床转速180 r/min,装液量50 mL/250 mL;最优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蔗糖48.59 g/L,氯化钙1.70 g/L,硫酸锰0.33 g/L,酵母浸粉10.00 g/L,氯化钠1.50 g/L,胰蛋白胨10.00 g/L。在此优化工艺下,凝结芽孢杆菌CNJD的生物量达到7.86×1010 CFU/mL。  相似文献   

10.
富硒产朊假丝酵母的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环境条件对产朊假丝酵母细胞生长和富硒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获得了较优的产朊假丝酵母生物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环境条件组合:发酵培养基中初始亚硒酸钠浓度10 mg/L,摇床转速200 r/min,装液量40 ml/500 ml,温度27℃,初始pH值6.0.在此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11 g/L,最终硒有机转化率为90.2%.  相似文献   

11.
以地瓜生粉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碳源,运用紫外线照射培养出的酵母菌,使其发生突变,经过初筛、复筛、驯化,培养出一株高产酒精的突变酵母菌S604(紫外线照射时间为60s,筛选4轮),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化培养基,在最优化培养基上培养突变菌株,测得其产酒精量比FCC2129 高。  相似文献   

12.
以浓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中分离酵母菌,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初筛,通过发酵力、产酒能力、耐高温、耐酒精能力实验进行复筛,筛选一株优良的功能性酵母菌,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液态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浓香型大曲中共分离出9株酵母菌,其中菌株NDY-06性能最突出,可耐受42 ℃的高温,16%vol的酒精度,且具有一定的发酵产酒能力;该菌株被鉴定为产香酵母Zygosaccharomyces cidri,从其液态发酵产物中共检测到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13种,酸类物质7种,吡嗪类物质3种,对白酒香气成分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樱桃酒酿造用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杏酒品质,该研究以西南地区特色凯特杏为原料,以感官品评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杏酒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杏酒最佳发酵条件为采用D254酵母,发酵温度25 ℃、杏浆与水体积比4.4∶1、酵母接种量1.2 g/L、初始糖度21 °Bx、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酿造的杏酒呈金黄色、澄清透明,杏果香和醇香协调,酒体柔和,典型性强,并测得其酒精度为12.27%vol,还原糖含量为5.12 g/L,总酸含量为8.87 g/L,感官评分为85.45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共检测出29种风味物质,主要为醇类和酯类等。  相似文献   

14.
豉香型白酒产于我国珠三角,具有突出的豉香味而得名,但豉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偏低。所以本课题对豉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对该产酯酵母进行了理化性能测定,并在生产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猕猴桃果酒专用酵母的高效筛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猕猴桃果酒专用酵母的筛选方法,提高果酒品质,以雅安红阳猕猴桃为原料,从自然糖度(150 g/L)和添加白砂糖达到高糖度(350 g/L)的两组猕猴桃汁发酵液中筛选酵母,对其发酵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微生物质谱检测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经一级筛选,各分离出3株菌株,编号分别为ZR-1、ZR-2、ZR-3及GT-1、GT-2、GT-3,其中菌株ZR-1及ZR-3被鉴定为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hera apiculate),其他菌株均被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GT-2发酵力最持久,产酒精力最强,发酵液中酒精度达9.5%vol,且对150 mg/L的SO2和pH=3.0的酸性环境的耐受性最强;菌株GT-1对12%vol酒精耐受性最强,原酒感官评分最高。说明以高糖启动自然发酵,从中筛选酵母简便且准确度高,可作为猕猴桃果酒专用酵母的高效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Co60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酒精酵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较高产酒精酵母制备成原生质体,经Co^60诱变后,采用四级筛选,得到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其遗传性状稳定。以玉米粉糖化醪为基质发酵72h,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为17~%(v/v),残还原糖为0.0137%。Co-158菌;洙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34%,比ADY提高了24.48%,残还原糖含量亦远远低于出发菌株和ADY。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酸度的发酵工业废水当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2株耐酸酵母菌株A1和A2,并对筛选出的酵母菌进行耐酸性和发酵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1在pH≤3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发酵代谢能力,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8.
以呼市周边各旗县果园的果实和土壤中筛选出的具有乙醇耐受力酵母菌株HJ-1为实验菌株,猕猴桃为原料,探究了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通过紫外诱变处理后经TTC法筛选、杜氏小管筛选等四级筛选,挑选正向突变酵母菌株,并应用于猕猴桃果酒发酵。后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等因素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经紫外诱变最终筛得一株高乙醇耐受力正向突变菌株HJ-1E,其乙醇耐受力可达18% vol,产酒精能力为11.9% vol。猕猴桃果酒生产的最佳工艺为菌株接种量3.5%,初始pH5.7,SO2添加量70 mg/L,发酵温度为21℃。诱变所得正向突变菌株HJ-1E在此发酵条件下生产的猕猴桃果酒果香浓郁,酒体醇厚,酒精度为13.3% vol,为猕猴桃果酒的酿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过抗性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从25株酵母菌中筛选到一株能以甘蔗糖蜜为碳源的生物量较高及富铁能力较强的菌株R4—5。利用^60Co辐射诱变,选育出一株正突变菌株R4—5—27,在同等发酵条件下,生物量达到10.25mg/L,铁含量7.43mg/g,总铁含量为76.1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9。连续10次传代,其产量性状无大变化,表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极有潜力改良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20.
以从内蒙古各旗县果园的果实和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00株酵母菌为出发菌株,经四级筛选最终得到一株酒精耐受力为16%vol的菌株K1-2,并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5.5,最适生长温度为28 ℃,最高可耐受600 mg/L的SO2,在葡萄糖含量为60%的条件下仍可生长。发酵5 d后糖醇转化率可达68.45%,产酒精度为6.4%vol,表明该菌株是一株具有良好酒精耐受性与发酵性能的酵母菌株,除拥有较高的耐SO2与耐高糖能力以外,还具备较强的产酒精能力,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