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生态需水、水权框架、模拟模型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展望了未来流域水资源发展方向。指出在未来应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集成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识别跨界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及其成因,可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特征出发,剖析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表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的成因及影响机理,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冲突优化对策。这些对策主要包括:制定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完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实现水资源有效调度与监管;编制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于跨界流域视角剖析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过程,可为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不断恶化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开展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是当前流域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务院近期批复实施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全面分析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现状,梳理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思路和布局,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方案,明确了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环境管理体水资源与水体制保障。文从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入手,通过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制现状,剖析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存在的体制障碍,提出加强海河流域环境综合管理的机构改革建议,为实现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根据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特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判指标,包括流域水资源承载指标、压力指标及承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评判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江流域作为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流域,主要任务是建立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管理指标体系、水资源监控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与评估体系,为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汉江流域试点目前初步确定了"三条红线"管理指标,构建了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体系,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方案,拟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汉江流域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开发的水资源调度通用软件基础上,针对石羊河流域实际工程需求,开展了流域水资源调度模型与系统定制、模型集成与应用系统二次开发工作,建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系统。系统运行效果表明,所构建的水资源调度系统能够满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的日常业务需求;同时也表明水资源调度通用软件通过定制和二次开发,能够快速、高效构建出满足流域水资源调度需求的水资源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8.
潭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潭江流域水资源调查中发现,目前潭江流域面临着流域发展对资源需求增加与水质下降双重问题,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优先保护与水资源持续利用已成为潭江流域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潭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形势与其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不相匹配,保障供水安全是流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据国务院近期批复实施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全面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梳理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勾画了"二纵六横"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明确了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在综合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看法的基础上,对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水资源管理的区别,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理论框架。最后,应用理论框架,对国外2个典型流域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实践与经验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1.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交换中心;利用先进的3S(GIS/RS/GPS)和IT技术,建设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共享平台,实现海河流域水利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遥感监测ET为管理措施、水功能区为管理单元、水权为管理核心、模型为支撑工具、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为控制手段,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促进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流域管理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水资源流域管理模式实施中产生的相关影响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是水资源管理的最优模式。针对流域管理中产生的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的相互冲突、水功能区划分、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系统管理以及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能等问题,从现代管理学、系统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我国水资源科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介绍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的性质及其在评价中的实际意义。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涉及水量、水质、生态与体制等多因子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反映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突出影响,弥补了线性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可靠。该模型可在不同流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水资源冲突风险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信息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随着松辽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松辽委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项目、嫩江右侧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亚行贷款项目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等方面建设的完成,在水利信息采集、收集、传输、存储、决策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管理自动化和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松辽委行使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能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促进了流域管理现代化,使流域水行政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详细阐述了松辽委信息化的建设进展和已经实现的信息资源整合,并对松辽委下一步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水土资源是维持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时空变化直接影响绿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文章旨在通过水足迹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特征及其相互影响.1990-2015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足迹增加了225.2亿m3,人工绿洲增加了1.30万km2,天然绿洲减少了0.16万km2...  相似文献   

16.
爱河是丹东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流域内水资源丰富。通过流域水资源平衡分析,其水资源利用率很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将会大大增加,从爱河流域调水是经济可行的。规划于2025年前后在爱河流域分别建设张家堡、龙湾、三湾水利枢纽,使爱河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9.6%。  相似文献   

17.
汛期洪水是太子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汛期水资源已经成为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太子河流域汛期水资源的特性。对汛期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江门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05—2030)》是江门市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规划以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以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水利综合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为重点,形成与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体系,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从从实际入手,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流域出发,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以科技进步,促进水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面向新世纪,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走向流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