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氢杨梅素在猪油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二氢杨梅素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新型食品用天然抗氧化剂。旨在研究二氢杨梅素及其增效剂对其在猪油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丙二醛吸光值和过氧化物值来评价抗氧化效果,确定纯度为95%的二氢杨梅素在猪油体系中的最优添加量为0.04%;当添加量为0.02%时,L-抗坏血酸、柠檬酸和EDTA可有效地提高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脂溶性二氢杨梅素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  李俊生  车春波  刘宁 《食品科学》2011,32(20):69-71
为改善二氢杨梅素的脂溶性,采用化学修饰法制备了二氢杨梅素癸酸酯。考察该产品的溶解性及不同酯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癸酰氯修饰的二氢杨梅素在油溶性基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当酯化度为3时,其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在相同质量分数时二氢杨梅素癸酸酯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二氢杨梅素和BHT,0.05%二氢杨梅素癸酸酯的抗氧化性能与TBHQ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二氢杨梅素进行酯化改性,考察二氢杨梅素酯化衍生物结构与抗氧活性间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改变乙酸酐与二氢杨梅素投料比,合成不同酯化程度的二氢杨梅素酯,并用猪油体系测定其抗氧活性.结果:用磷酸作催化剂,可有效地合成二氢杨梅素酯,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通过对二氢杨梅素酯化改性,明显地提高了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月桂酰氯对二氢杨梅素进行不同程度的酯化修饰,探讨不同程度的酯化修饰对二氢杨梅素溶解性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氢杨梅素相比,二氢杨梅素酯化物在油中的溶解度提高20~300 倍,并且随着酯化程度加大,二氢杨梅素酯化物在油中溶解度增加。二氢杨梅素酯化物在极性溶剂中清除DPPH 自由基和H2O2 的能力比二氢杨梅素低,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随着酯化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铁离子- 抗坏血酸诱导的卵磷脂过氧化反应体系中,二氢杨梅素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二氢杨梅素,且不受酯化程度的影响,表明二氢杨梅素及其酯化物在卵磷酯脂质体中的抗氧化活性受溶解性和羟基数目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氢杨梅素(DMY)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为了提升其对脂质的抗氧化效果,前期研究了DMY的酯化修饰问题。本试验基于火麻油,研究二氢杨梅素酯化物(DMYL)的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将酯化物按照酯化度与添加量不同分别添加到冷榨火麻油中进行抗氧化试验,酯化度为3的酯化物(DMYL3)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添加0.05%的DMYL3,4℃(冰箱冷藏)下保质期可达到89个月,室温25℃下的保质期超过20个月,这结果远高于DMY(室温25℃)保质期5.5个月;同合成抗氧化剂TBHQ与BHT相比,添加0.02%(国家标准最大量)的BHT, 25℃室温下为1.6个月;添加0.02%的TBHQ, 25℃室温下为4.8个月。说明酯化度为3的DMYL对火麻油的抗氧化效果远远优于TBHQ与BHT。  相似文献   

6.
二氢杨梅素-铁螯合产物的抗氧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活性优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螯合金属离子,从而消除其对自由基氧化的催化作用。本文测定二氢杨梅素—铁螯合物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通过与原物质活性的比较,发现此制备过程对其抗氧化活性影响很小,认为此螯合产物作为铁强化因子在油脂体系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水提重结晶法从藤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二氢杨梅素样品,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晶形态,并采用细胞内抗氧化能力评价法(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 assay,CAA)对二氢杨梅素的细胞内抗氧化能力(CAA)进行研究,同时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环境,测定了二氢杨梅素体外结合胆酸盐的能力。结果表明:利用多次重结晶法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分离纯化,可得到高纯度的二氢杨梅素样品,得率为43%。细胞内抗氧化试验中二氢杨梅素的EC50值为6.17±0.08μmol/L,CAA值为74.90±0.90μmol QE/100μmol,表明其具有很强的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二氢杨梅素对胆酸钠(SC),甘氨胆酸钠(SGC),牛磺胆酸钠(STC)都有较强的结合作用,结合量分别为1.24±0.02、0.97±0.06、1.06±0.002μmol/m L,由结果可知,二氢杨霉素对游离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油溶性二氢杨梅素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硫化巴比妥酸法(TBA法)和过氧化值法(POV法)测定了二氢杨梅素(DMY)对猪油和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提取纯度的增加,DMY对油脂的抗氧化性增强。在猪油上,三种纯度的DMY的抗氧化作用均优于同浓度的TBHQ;在植物油上,DMY在前期的抗氧化效果优于TBHQ,后期与TBHQ相近,DMY作为天然抗氧剂可以应用于油脂及高油食品的保藏上。  相似文献   

9.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对乳酸菌生长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初步探索了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a)、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三种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添加量在100~1 000 μg/mL时,对三种乳酸菌均有显著促进其生长并提高其菌液活菌数量的作用(P<0.05);当二氢杨梅素添加量>1 000 μg/mL时,对三种菌的生长和菌液中活菌的数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对二氢杨梅素最为敏感。在发酵后的菌液分析中,未明显观察到二氢杨梅素含量的降低,说明二氢杨梅素通过对生长环境进行调节影响乳酸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二氢杨梅素生物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提供的方法,研究了从显齿蛇葡萄茎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功效。实验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毒性很小,其大鼠口服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5.0g/kg。二氢杨梅素小鼠灌胃30d后能有效地阻止乙醇导致的肝脏GSH耗竭和MDA升高,能降低TG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等,该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还能够有效地预防乙醇性肝损伤。因此,二氢杨梅素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有效成分的非晶化配位可能会产生新的或更好的药物活性。本实验研究二氢杨梅素(DMY)与Cu配位的优化工艺条件、配位前后DMY的晶体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DMY与Cu配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反应时间60min、pH 9.5;配位后DMY的UV-Vis光谱最大吸收峰由292nm红移至332nm;经理论化学计算和FT-IR光谱证实,DMY的4位羰基和5位羟基O原子参与配位;配合物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提高,这可能和配位后DMY出现的非晶化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测定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反应前后胰蛋白酶催化活力、荧光光谱的变化和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的变化。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在37℃下反应10min后,酶催化活力及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都有明显减弱。同时,二氢杨梅素可使胰蛋白酶发生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是2.3180×1012(mol/L)-1S-1,结合位点数n为0.6819。  相似文献   

13.
二氢杨梅素在猕猴桃籽油中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大,抗氧化作用增强;抗坏血酸、柠檬酸、多聚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增效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最适增效剂;0.2μg/mL的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强于同浓度的BHT和茶多酚。二氢杨梅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减缓猕猴桃籽油的氧化程度、推迟氧化诱导期,从而延长猕猴桃籽油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4.
该文探讨藤茶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DMY)对明胶酶酶活性和酶蛋白表达量的影响。通过收集不同质量浓度DMY处理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条件化培养液上清液,取等蛋白质含量各处理组样本液,进行相同条件的明胶酶谱实验,以此检测DMY对明胶酶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收集未经过DMY处理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等量体积上样进行明胶酶谱实验的SDS-PAGE电泳部分,移除凝胶中SDS后置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DMY的孵育液中进行孵育,以此检测DMY对明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80μg/mL的DMY对明胶酶活性未见明显影响,但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明胶酶蛋白的表达。这表明DMY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明胶酶酶蛋白的表达量,而不是通过抑制该酶活性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生姜中姜酚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精馏技术从生姜中提取有效成分姜酚,研究了姜酚的溶解性、紫外吸收光谱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姜酚易溶于醚、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该物质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姜酚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相同添加量时,其抗氧化能力优于Vc、VE及合成抗氧化剂PG、BHA、BHT;与Vc、VE复合使用时,二者对姜酚的抗氧化性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氢杨梅树皮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植物油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二氢杨梅树皮素(DMY)的抗油脂氧化的能力;pH、溶剂、铁离子到其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MY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的能力,抗氧化效果优于儿茶素、大豆异黄酮、翟根异黄酮,与TBHO的抗氧化效果相近;在0~0.1%的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强。DMY掘氧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为4~5;乙醇溶的DMY抗氧化作用优于水溶的DMY的抗氧化作用。铁离子对DMY抗氧化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以通过提高DMY浓度得到改善;因此,DMY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二氢杨梅素对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和潜在的抗真菌机制。首先,通过抑菌实验证明,二氢杨梅素对黄曲霉孢子和菌丝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4 mg/mL。通过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CW)和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证明,二氢杨梅素处理后黄曲霉细胞壁和细胞膜受损。与对照组相比,1/2 MIC和MIC组黄曲霉细胞内容物释放量(OD260 nm)分别增加了3.14 倍和5.93 倍,细胞外相对电导率和pH值均升高,MIC的二氢杨梅素对黄曲霉的呼吸抑制率达25.82%。这些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通过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干扰呼吸代谢发挥抗菌活性。此外,二氢杨梅素在MIC时能够完全抑制黄曲霉在花生和玉米籽粒上的萌发,因此,二氢杨梅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天然化合物应用于粮食及农产品储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