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7):115-121
添加不同比例的菊糖于面包粉中,对面包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菊糖能够明显影响面包粉的粉质和拉伸等流变特性。随着菊糖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显著下降,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减小;添加菊糖可增加面团的延伸度、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也显著降低,其淀粉老化速度得到延缓;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显著增加,面团的网络结构得到改善;但面团发酵体积显著减小,使得面包的比容减少,面包初始硬度显著性增加,在面包贮藏过程中,添加2.5%、5%、7.5%的菊糖面包硬度明显低于未添加菊糖的面包硬度,说明适宜添加量的菊糖能够改善面包内部结构,降低其贮藏过程中的硬度和老化速率,延长面包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运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大麦麸皮和小麦麸皮,研究了麸皮酸面团发酵时间和添加量对面包面团pH、总酸度值(TTA值)、面团流变发酵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面团中添加10% ~30%未发酵(发酵时间为0h)的大麦或者小麦麸皮酸面团,随添加量增加,面包面团的pH和TTA值均有所增加;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和添加量的增加,面包面团pH逐渐降低,TTA值逐渐增加.适当发酵时间(8或16h)和添加量(20%)的麸皮酸面团对面包面团发酵流变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发酵8h的大麦麸皮酸面团和发酵16h的小麦麸皮酸面团,当添加量为20%时,与空白组的面团最大膨胀高度(Hm)、气体泄漏时间(Tx)和保留系数(R)最相近.当酸面团发酵时间过长(24h)或添加量过多(30%)时,Hm、Tx和R值均降低.随未发酵麸皮酸面团添加量增加,面包比容减小,硬度增大,面包芯结构变得松散不致密,气孔增大.不论大麦麸皮酸面团还是小麦麸皮酸面团,当其发酵时间为8~16h,添加量为20%时,所制得的面包比容较大,硬度较小,气孔稠密度(CD)和气孔表面积分率(AF)均较大,感官评分高,最接近空白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萌芽程度不同的豌豆全粉(添加量均为5%)对小麦面团加工特性(水分分布、黏性、发酵流变特性、动态流变特性)及面包品质(面包芯质构、面包贮藏期硬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面团(WD)相比,添加未萌芽豌豆全粉(G0MD)的面团中不易流动水的比例升高,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降低,面团发酵产气量降低,面团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显著下降,面包在储藏期内(1~7 d)面包的硬度增加缓慢。与G0MD相比,添加萌芽豌豆全粉的面团中结合水比例增加,不易流动水比例降低,黏性显著降低,G′、G″均增加,面包老化速度变慢。因此,将萌芽豌豆全粉用于面包的制作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63-167
将黑米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了不同比例黑米粉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面包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黑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C1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弱化度呈上升趋势;此外黑米粉的添加降低了淀粉的回生值C5-C4,黑米粉添加量为15%时,C5-C4值降低了34.0%。焙烤制得的面包比容下降,感官品质下降,硬度增大,面包的弹性先增加后降低,在添加量为7.5%时弹性最大,添加量在5%~10%均大于对照样品。综合面包比容、色泽、质构与营养而言,黑米粉添加量7.5%时制作的面包品质良好。黑米粉的添加对面包的老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就木糖醇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糖醇可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适量添加可增加面团的拉伸能量、延伸度和拉伸阻力;添加木糖醇可显著减少小麦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峰值时间,有效降低淀粉老化速度;添加适量木糖醇可有效保持面包体积,降低面包的硬度,增加面包的含水量,改善面包的焙烤特性,延长其货架期.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木糖醇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6%.  相似文献   

6.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面团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对面团特性、面包烘焙特性及面包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MC-Na能使面团的吸水率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缩短,评价值降低,面团的拉伸能量、拉伸阻力、拉伸长度也降低;添加适量的CMC-Na可改善面包的焙烤特性,增加面包的体积,提高面包的含水量,改善面包的纹理结构,质地和口味等,延长面包的货架期;在本实验条件下,CMC-Na的添加量不宜超过6‰.  相似文献   

7.
研究豌豆膳食纤维的添加及其粒径对混合粉(膳食纤维-小麦粉)的粉质特性、面团发酵持气特性、面包质构及面包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加的豌豆膳食纤维的粒径减小,膳食纤维与小麦粉的混合粉的吸水率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增加,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降低;添加豌豆膳食纤维后,面团发酵的最大高度、最终高度显著降低,面团的稳定性和面团的持气性也明显下降;膳食纤维粒径在150 μm~180 μm时,面团的持气性最大;面包的硬度随着添加豌豆膳食纤维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豌豆膳食纤维粒径的减小,贮藏期内面包硬度呈增加趋势;添加6%豌豆膳食纤维可显著延缓面包的老化。  相似文献   

8.
李次力  缪铭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2):12-15,21
采用粉质仪、拉伸仪、质构仪等分析手段探讨脱毒处理后的亚麻籽粕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特性、拉伸特性)、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处理使有毒成分生氰糖苷含量显著降低(从257.85 mg/kg降到18.58 mg/kg);随着脱毒亚麻籽粕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增加;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评价值降低;面团的R5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长度、拉伸能量降低;复合小麦粉所制面包比容下降,感官评分及硬度、弹性等物性指标均无较大的变化。当添加量增大(超过5%时),需同时配合使用小麦粉改良剂。  相似文献   

9.
添加木糖代替面包配方中的蔗糖,采用直接发酵法制作木糖面包。采用粉质仪法、拉伸仪法测定添加木糖前后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研究木糖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添加量越高,面团的粉质指数越低,稳定和断裂时间越短,软化度和公差指数越高;添加木糖可使面团的吸水量减少,对形成时间无影响。随木糖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拉伸能量、拉伸阻力和拉伸比降低,而延伸度增加;但是随醒发时间的增加,木糖添加量与拉伸特性各指标间相关系数降低,木糖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效果减弱。配方中添加1.5%的蔗糖即可满足面包酵母生长需求。添加木糖对面包的规则度影响较小,但可使面包的体积和比容变小,感官品质变差;木糖添加量3.0%时面包硬度最小,超过3.0%时面包体积、比容和感官得分明显降低。添加木糖可提高面包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对酸度和酸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苜蓿对面粉流变学及烘焙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苜蓿按一定比例添加剂2种商业面粉(巨粮寺特一粉、金像面)中进行粉质,拉伸及烘焙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苜蓿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增加,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缩短,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量减小,面包比容下降,当巨粮寺特一粉在添加3%-5%苜蓿,金像面粉在添加7%-9%苜蓿时,烘焙品质接近对照,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碱溶酸沉法和盐析法提取蕨麻蛋白,分析了蕨麻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保水性、吸油性、起泡性、乳化性、凝胶形成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盐析法提取蕨麻蛋白得率高于碱溶酸沉法;蕨麻蛋白中精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蛋白中其他种类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1.4%;在不同pH的环境中,蕨麻蛋白的保水性差异较大;蕨麻蛋白的吸油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略有升高;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蕨麻蛋白的起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均明显升高;浓度高的蛋白质溶液具有较高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青海蕨麻中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甲醇提取蕨麻中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应用正变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级数、试样量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抗氧化试验表明该提取物可有效的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反应,通过与Vc和柠檬酸进行比较,其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二者,表明蕨麻提取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蕨麻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100℃,时间3.5h,蕨麻多糖提取率为8.78%。同时,采用改良苯酚- 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蕨麻中多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10.8~75.6μg/m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4C+0.0052,R2=0.9987,得到蕨麻多糖含量为9.26%,精密度为0.829%(n=6),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3%。此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蕨麻多糖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建刚  宋淑英 《食品科学》2010,31(6):255-257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Ni、Mn、Ti,Cu、B、Ba、Fe、Zn、Na、Ca、Mg 和K 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用HNO3-H2O2 为消解液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方法RSD 值均在5% 以下,加标回收率96.6%~113%;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各元素互不干扰,可实现多元素的同时测定;青海产蕨麻中微量元素含量较甘肃产蕨麻高,说明元素含量与蕨麻化学生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饲养Wistar大鼠诱导形成高脂血症模型,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考察金露梅三种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同时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金露梅茶组的HDL含量均升高,金露梅红茶组差异显著(P<0.05)。金露梅花茶、绿茶、红茶组大鼠TG、TC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LDL含量均下降,仅金露梅花茶差异显著(P<0. 05)。同时肠道菌群结果显示,金露梅茶干预后,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下调,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的丰度上调,属水平上,大鼠肠道内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明显上调,而毛螺菌科中未分类的属(unidentified_Lachnospiraceae)、瘤胃菌科中未分类的属(unidentified_Ruminococcaceae)丰度则明显下调。金露梅花茶、绿茶、红茶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其肠道菌群谱的作用,使其有向正常对照组恢复的趋势,推测金露梅茶可能经肠道菌群干预脂质代谢途径发挥降血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7.
测定不同贮藏期青海人工种植蕨麻和野生蕨麻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分析了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蕨麻和野生蕨麻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没有变化;蕨麻中直链淀粉含量比例较高;不同温度下蕨麻中淀粉和糖之间遵循"低温糖化"和"高温逆转"规律;蕨麻可干藏和鲜藏。  相似文献   

18.
安徽产10种委陵菜植物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与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分析后再用正交设计研究了4因素4水平的委陵菜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并用最佳条件提取了安徽产委陵菜属10种植物的总黄酮,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40%,固液比1g:100mL,提取3次的效果最佳。安徽产10种委陵菜植株全株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36%±0.466 8%~10.61%±0.898 4%,其中以三叶委陵菜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青海省境内不同生态区的金露梅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差异。结果表明:乐都县金露梅叶中总氨基酸(11.95%)、总黄酮(18.88 mg/g)、多酚(10.6%)、维生素C(5.25 mg/100 g)、儿茶素(1.16%)、单宁(13.60%)和芦丁(0.077%)的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以玉树金露梅叶中最高,达到16.9%;而总氨基酸(7.91%)、总黄酮(12.13%)、茶多酚(6.0%)、维生素C(4.17 mg/100 g)、儿茶素(0.20%)和芦丁(0.0129%)的含量在湟中县金露梅叶中最低。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地区金露梅叶成分含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指标(总黄酮、儿茶素、维生素C、蛋白质)代表金露梅叶的品质。金露梅叶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method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fluoresce detector (LC‐FLD) and on‐line mass spectrometry identification (MSI) using 2‐[2‐(7H‐dibenzo [a, g] carbazol‐7‐yl)‐ethoxy] ethyl chloroformate (DBCEC‐Cl) as pre‐column derivatisation reag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mino acids (AAs) in Potentilla anserina L. Separation of the derivatised AA exhibited a good baseline resolu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 gradient elution. All AA derivatives give excellent linear responses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9992.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each AA were 2.60–24.3 fmol. Eighteen AAs, involving seven essential AAs, were detected in Potentilla anserina L. Quantitative recoveries of the AAs from the Potentilla anserina L. were 84–107%,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values were <1.45%.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n this study was sensitive and precision enough to separate and quantify AA composition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 Good composition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AAs obtained from Potentilla anserina L. ro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