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涂布平板法、对峙培养法及琼脂扩散法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对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314株菌株,其中,4株菌株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且菌株56#拮抗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32.14±0.72) mm。菌株56#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对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株广谱抗菌的海洋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9,(7):4-5
从南大西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对黄曲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并进行鉴定。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出205株菌株,通过初筛得到6株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用琼脂扩散法复筛,最终得到1株拮抗效果最好的菌株,为2.6.2-1号菌株,其抑菌圈直径为29.05±2.72mm。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鉴定,证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2.6.2-1号菌株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鲍曼不动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株广谱抗菌的海洋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南极团结湖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南极微生物,采用双层平板法和琼脂扩散法从中筛选铜绿假单胞菌的拮抗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抑菌谱。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出64株南极微生物,8株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NO.TJ31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2.3±0.7) mm,经鉴定,其为弗氏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frigidaeris),菌株NO.TJ3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副溶血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涂布平板法、对峙培养法及琼脂扩散法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一株菌株,通过对其菌株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以及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了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97株菌株,其中21株菌株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1株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编号为105号,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9.3±1.0) mm。该菌株被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抗菌谱较为广泛,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广东湛江海域采集到的海泥中分离真菌并通过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筛选获得强活性菌株GW08072。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分析及ITS rDNA序列比对等方法对菌株GW08072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分离到89株真菌,经复筛重复实验得到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菌株6株,经复筛得到的GW08072具有较强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经过遗传稳定性跟踪研究发现该菌抗性能够稳定遗传,经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从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筛选一株能高效抑制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海洋放线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产抑菌活性 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对黄曲霉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B11,并鉴定其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菌株B1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9 ℃、发 酵时间11 d、接种量5%。 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抑菌圈直径达到(2.9±0.15)cm,抑菌圈直径比优化前(1.4±0.15)cm增大51.72%。  相似文献   

7.
杨胜远  韦锦  李云  姚虹  黄月丹 《食品科学》2010,31(21):208-212
从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 株产广谱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K6,其抗菌活性物质对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匍枝根霉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对霉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通过形态特征、16SrDNA 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K6 与B. amyloliquefaciens 位于同一簇群,同源性达99%,将其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诱变及抗菌物质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和鉴定产生广谱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并对抗菌物质分离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化学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抗菌能力强、遗传稳定的高产菌株。分别用甲醇提取、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1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抗菌物质鉴定。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出67 株芽孢杆菌。其中8 株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菌株XF32表现出显著广谱抑制活性,并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XF3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7 种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对酿酒酵母、黑曲霉、深绿木霉和尖孢镰刀菌有抗真菌活性。经诱变筛选得到突变菌株XF32-2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得到单一的抗菌成分。MALDI-TOF-MS分析表明抗菌物质为Fengycin系脂肽化合物。采用复合诱变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衣芽孢杆菌脂肽的产量。成功分离得到对多种病原细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Fengycin类脂肽,同时该菌株在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方面也有明显效果。XF32-22菌株在食品保鲜和农业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为原料,李斯特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从中筛选抑菌特性较高的乳酸 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 同时,对菌株所产的抑菌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并研究pH、温度及NaCl对其抑 菌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中共分离出28株乳酸菌,其中7株对李斯特菌具有抑菌活性,且菌株C15的 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为6.17 mm。 菌株C15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al lactis),初步判定其所产的抑菌物质成分为蛋白类 或多肽类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经80 ℃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留54.35%; 经10%NaC(l 1 mol/L)处理2 h后,抑菌活性保留86.76%。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具有较强抑制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特性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能力,从筛菌样品中筛选能力较强的乳酸菌,通过溶血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并进行了耐酸耐胆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中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抑菌能力最强,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为18.23 mm,发酵上清液经过3倍浓缩后抑菌圈直径可达21.58 mm。菌株HCS02-001无溶血性,无致病性,在pH 2.0条件下培养17 h活菌数对数值为7.97,存活率为85.52%,在1.5%胆盐条件下培养17 h活菌数对数值为8.48,存活率为90.99%。结果显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有较强的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特性,初步判定其具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以健康黔北黑猪肠道黏膜内容物为原料,采用厌氧罐培养法分离出肠道细菌,结合抑菌试验筛选出其中具有强抑菌活性菌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耐受性及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等指示菌具有强抑制作用,其发酵上清液对3种指示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约为44.7 mm、23.1 mm和31.8 mm;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物质耐高温,120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胰蛋白酶处理后,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减小(P<0.05),而过氧化氢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活性肽;菌株经pH 2、0.3%猪胆盐或人工胃肠液处理6 h后存活率分别为0.06%、0.61%、40.80%和25.65%,显示出良好的益生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1株分离自新疆楼兰葡萄酒厂野生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LFA418的嗜杀特征及其粗毒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albicans LFA418具有致死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贝酵母(Saccharomyces bayanus)、Lachancea thermotolerans和葡萄牙假丝酵母(Candida lusitaniae)的嗜杀性。接种体积分数7%C.albicans LFA418到YEPD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32 h,可以获得最大产量的嗜杀毒素;利用截留分子质量为8 000 D的透析袋制备的粗毒素,在温度分别-20、4℃时pH 4.2~4.6和pH 4.2时温度4~20℃具有嗜杀活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花生原产地土壤源拮抗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1-1-2为研究对象,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acillus subtilis 21-1-2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培养温度为36 ℃、初始pH值6.7、转速188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Bacillus subtilis 21-1-2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7.42 mm,是优化前(14.36 mm)的1.9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天然牦牛乳曲拉中蕴含着大量的乳酸菌,为丰富食品发酵的有益菌种资源,本试验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方法 以西藏牦牛乳曲拉为分离基质,MRS(De Man Rogosa Sharpe)加上1%CaCO3为选择鉴别培养基,运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序列、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抑菌试验探究其抑菌活性。结果 分离菌株NWMCC0322被鉴定为短乳杆菌,其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多烯类药物中敏。NWMCC0322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12.0±0.6 mm,其次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1.3±0.3 mm,大肠杆菌11.0±0.5 mm。结论 该短乳杆菌对食品污染常见菌株具有抑菌效果,在食品发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酸菜和大弹涂鱼肠道中分离可产抑制阪崎肠杆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对抑菌物质的特性和抑菌机制进行研究,为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抑菌圈试验从分离所得的多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抑制阪崎肠杆菌活性的菌株并鉴定,排除酸及过氧化氢的影响后,分析其抑菌产物的特性。分离纯化抑菌物质,并初步探讨抑菌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一株抑菌效果最好的乳酸菌SA3,经鉴定为发酵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其上清液对阪崎肠杆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6.94 mm。上清液具有蛋白特性和热稳定性,以乙酸乙酯粗提出的抑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氏菌等致病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为乳酸菌所产抑菌物质可破坏阪崎肠杆菌的细胞壁及内容物。结论 本研究分离到的发酵黏液乳杆菌SA3有望应用于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生物防腐。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印度洋沉积物中分离纯化海洋微生物,首先采用滤纸片法对丁香假单胞菌拮抗菌株进行初筛,然后采用牛津杯法进行复筛,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研究其抑菌谱。结果表明,从印度洋沉积物中共分离纯化出115株微生物,经过初筛得到33株丁香假单胞菌拮抗菌株,再经过复筛后,筛选出一株对丁香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编号为NO.4.1.3-1,其抑菌圈直径达(12.63±0.06) mm。该菌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除屎肠球菌外,该菌对8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