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地域浓香型大曲及其曲房空气细菌群落的相关性,该文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图谱分析法对四川绵阳、泸州地区不同发酵阶段的浓香型大曲及其曲房空气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大曲及其曲房空气细菌群落PLFA种类数变化相反,且各阶段大曲高于对应曲房空气。两地大曲及其曲房空气细菌生物量均在后火期达到最大值,变化趋势呈先升高后降低。通过相对丰度比较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大曲优势菌群主要为嗜热解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曲房空气优势菌群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且绵阳地区大曲与曲房空气细菌群落在发酵0 d、低温期、储藏期组成相似,泸州地区大曲与曲房空气在整个发酵阶段组成相似。综上研究表明,曲房空气微生物对浓香型大曲具有重要影响且主要在发酵前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使用稻草的传统曲房和不用稻草的控温控湿曲房所生产的酱香型高温大曲的微生物组成差异,本文采用Illumina平台对传统曲房大曲、控温控湿曲房大曲及生产用稻草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曲房大曲与控温控湿曲房大曲共同拥有着多种优势微生物。两种大曲优势细菌均为Virgibacillus、Kroppenstedtia和Scopulibacillus属的细菌(该三属的细菌在传统曲房和控温控温曲房大曲中分别占88.04%和87.28%),但比例有所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为0.5725;该两种大曲优势真菌均为Thermoascus、Thermomyces和Rasamsonia属的真菌(该三属的真菌在传统曲房和控温控温曲房大曲中分别占98.56%和98.57%),且比例也较相似,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05。另外,生产用稻草微生物组成非常丰富,细菌以Bacillus、Pantoea、Saccharopolyspora、Methylobacterium、Staphylococcus为主,真菌以Aspergillus、Mycosphaerella、Saitozyma、Wallemia、Papiliotrema为主。通过两种大曲及稻草微生物的组成对比发现,稻草在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也具有接种的作用,但并非起决定性的影响,酱香型大曲发酵微生物主要还是来自曲母、原料和制曲条件及环境。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温和高温大曲及其曲房空气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环境因素和大曲细菌群落组成,初步验证环境因素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中温大曲及空气得到33细菌属,其细菌种类数与发酵温度变化呈相反趋势;从高温大曲及空气得到31个细菌属,其细菌种类数在整个发酵过程呈减少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中温大曲及曲房空气细菌群落组成在发酵前期基本相似,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组成在整个发酵过程都比较相似,与空气细菌群落组成在发酵前期较为相似。冗余分析显示,淀粉、水分、酸度、大曲品温等6个因素对大曲群落物种分布的解释率为57.41%,经Monte Carlo置换检验发现,淀粉含量、水分、酸度是影响大曲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大曲发酵过程曲和空气的细菌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为今后大曲生产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碳不饱和脂肪酸。堆积的时间和温度对生物量的含量影响显著。同时,细菌是整个堆积过程的优势微生物菌群,革兰氏阴性菌是细菌中的优势菌群。而厌氧菌和好氧菌在不同的样品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温季节楼盘式制曲工艺下大曲在培菌期内微生物变化趋势及大曲品温、曲房室温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楼层的增高,大曲发酵顶温的最高值逐渐下降;不同楼层之间,大曲细菌菌群、芽孢杆菌菌群、酵母菌菌群、霉菌菌群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大曲微生物的分布受到立体空间、大曲品温、室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楼层的增高,微生物总体更加丰富,主要富集不耐热的酵母和霉菌菌群,而一楼主要富集耐热的芽孢杆菌菌群。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大曲培曲的智能化,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曲曲房环境参数模型,解析大曲发酵过程中曲房环境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实测温度数据的分析,大曲发酵经过了上缓、中挺、后缓落三个阶段,其中上缓期和中挺期对大曲发酵质量的影响更大。对上缓期和中挺期的曲房环境温度进行模拟仿真,并与实测的曲房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仿真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上缓期与中挺期的稻草导热系数分别为0.001 2~0.001 6 J/(m·s·K)与0.001 8 J/(m·s·K)。保证了仿真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为曲房环境参数的智能化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原料是前提,大曲是基础,工艺是关键;其中,大曲作为"糖化、发酵、生香"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微生物制品,是传统固态发酵大曲酒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制曲工艺过程的实质是通过培菌制曲过程不同阶段控制温度、湿度、空气、微生物种类等因素以实现有益酿酒微生物在曲料上的生长繁衍,促进微生物酶的代谢与积累。结合金种子酒业中高温大曲培菌制曲的生产实践,并以成品曲的感官及理化指标为依据,分析与探讨了中高温大曲培菌制曲过程中的原料选择与粉碎,加水拌料与成型制坯,入房培菌及其管理,排潮、翻曲与合房拢堆等关键控制点,以及对成品大曲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定期采集河南贾湖酒业中高温大曲制备过程中的样品,研究大曲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发酵阶段的细菌和真菌组成均发生动态变化。大曲样品从入房到出房,细菌和真菌数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都在曲温达到顶温时(大曲JH3)达到最高值。发酵前期主要有假丝酵母属(Candida)、根霉属(Rhizop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当曲温达到顶温时,横梗霉属(Lichtheimiaceae)成为优势菌群,发酵后期以毛霉属(Mucor)和曲霉属为主。入房和出房大曲中细菌组成变化不大,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整个过程中的优势菌属。当曲温达到顶温时,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成为明显优势菌群,相对丰度达到60.67%。  相似文献   

9.
通过智能曲房测温仪监测高温大曲发酵过程曲堆各位点温度,分析不同取样位点间顶温、挺温时间和大曲理化间的差异,选取对曲房微生物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取样位点。结果表明,不同位点间顶温和挺温时间的变化情况相似,都在2bB最高,在3cA最低,但特级曲比例与这两者不同,在1a B最高,在2bB最低,同时理化因素高的位点大曲质量却较低。结合最适的顶温、酸度、糖化力的位点分析发现,最适取样位点为1aC、2aC、3bC。  相似文献   

10.
唐玉明  沈才洪 《酿酒》1999,(1):51-53
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制曲车间不同环境场地间空气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差异。结果表明:除曲药库房与发酵房之间的微生物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环境场地间的微生物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环境场地优势微生物种群不同,远离曲房的远环境和制曲场,其霉菌和细菌数量远大于酵母菌;库房和润麦房,细菌>酵母菌>霉菌;发酵房内不同曲层高度,其空气微生物优势种群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热风干燥大曲在贮存期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热风干燥对大曲在贮存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热风干燥大曲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细菌丰富度呈先增后减,而细菌群落多样性随着贮存时间在增加。大曲中Firmicutes(厚壁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Weissella(魏斯氏菌属)为绝对优势菌属。热风干燥大曲于曲库贮存能促进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细菌的生长,而对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于实验室贮存对Kroppenstedtia属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实验室贮存能使热风干燥大曲的Pae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seudogracilibacillus(假纤细芽孢杆菌属)、Kroppenstedtia和Melghirimyces(迈勒吉尔霉菌属)细菌的丰度进一步提升。随着大曲贮存时间的增加,于曲库贮存的热风干燥大曲细菌数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可培养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将得到的优势功能细菌进行高粱汁液态发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从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共分离出8种菌株,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Pedobacter suwonensis、血红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anguinis)、Massilia sp.、Delftia sp.和 Sphingobacterium sp.;经产酶试验筛选得到3株优势功能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均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和蛋白水解能力;3株菌的生长曲线表明液体培养4 h达到对数生长期,在高粱汁液态发酵48 h后,优势代谢产物为3-羟基-2-丁酮,且四甲基吡嗪含量也较高,并代谢产生少量高级醇、酚类、酯类等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13.
大曲发酵房上中下层空气微生物及曲药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泸州老窖架式大曲发酵房为对象,利用多元方差分析法探讨了发酵房上中下层空气微生物及曲药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曲块入房前的空发酵房下层空气的霉菌数量低于中上层,上层的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中下层;各层均以酵母菌和霉菌占优势,放线菌数量较少。曲药发酵前期发酵房下层空气的细菌和酵母数量显著高于中层,中层又显著高于上层,霉菌数量差异不明显;空气微生物以酵母菌略占优势。曲药发酵后期各层空气微生物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发酵房上中下层曲药微生物及理化分析结果,只有酵母菌、细菌和酸度为显著性状,上层的酵母菌和细菌数量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而酸度则显著高于中下层。曲药培菌期间,环境微生物对曲药质量的影响可能主要受酵母菌和细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Illumin公司Miseq 2×300 bp测序平台对浓香型白酒中温曲和高温曲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以丰度0.01%为阈值,中温曲中细菌共得到7个门,高温曲15个门,中温曲共得到19个属,高温曲26个属。首次从中温曲中检测出的类群有Pediococcus(小球菌属),Pantoea(泛菌属),Melghirimyces。高温曲中检测出的类群有Streptophyta,Brevibacterium(短杆菌属),Thermus(栖热菌属),Saccharopolyspora,Citr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Streptococcus(链球菌),Brevundimonas(短波单胞菌属),Allobacillus。此外研究发现高温曲中的细菌较中温曲的细菌相比Bacillus(芽孢杆菌属)和Thermoactinomyces(高温放线菌属)显著上升,而Kroppenstedtia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显著下降,可能是与张弓酒独特的制曲工艺有关。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浓香型白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方法,为建立浓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信息数据库,优化大曲发酵工艺和提升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fermentative high‐temperature Daqu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roasted sesame‐like flavour liquor brewing process. A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 of 16S rDNA clone librar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bacterial divers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a Daqu fermen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s of bacteria specie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prolonged fermentation time. The first dominant bacterium, Pantoea sp. (73.68%), in the raw material was only detec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ermentation stage (8 days) in small quantities. The second dominant bacterium, Weissella sp. (16.99%) and the third, Lactobacillus sp. (4.57%), were both detected in the beginning fermentation sample (3.22, 11.29%), in the ripening fermentation sample (24 days; 6.89, 25.11%) and in the drying stage (49 days; 3.74, 7.47%). In the beginning fermentation, Thermoactinomyces sp. (47.57%) was detected as the first predominant bacterium, and it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ripening fermentation stage (4.93%) and in the drying stage (15.68%).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Daqu fermentation process affected 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 of Daqu. A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from the Daqu fermentation process will benefit studies on the aroma production mechanisms from these bacteria. Copyright © 2015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6.
大曲中耐热细菌菌群富含多种酶系,对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高温富集方法从大曲中分离目的耐热细菌菌群,制作成麸曲并应用在小曲白酒酿造过程中,初步探究了三种高温条件下大曲耐热细菌菌群在小曲酒中的功能。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并考察了含水量对麸曲中的细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曲中以Bacillus为主的耐热细菌菌群被成功复刻至麸曲中,并占主导地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富集温度的升高,耐热细菌占比越大;水分含量在55%时,麸曲中细菌生物量最高可达8.52×1010 CFU/g。通过小曲酒酿造试验发现,酿造出的最优小曲酒相较于对照组,出酒率提高3.7%,高级醇含量降低27.27%,酯含量增加23.07%,说明在小曲酒酿造过程中使用大曲耐热细菌菌群,可以提高小曲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同时采用PLFA(Phospholipid fatty acid)谱图分析法和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法分析大曲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真菌类微生物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发酵第7天各种微生物含量达到极限值,随后呈下降的趋势.通过贮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