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增林 《中国机械》2014,(2):249-249
通过对车钩缓冲装置吸能特性分析,确保了车钩缓冲装置在车辆发生撞击时达到了有效安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宪全  池茂儒  杨飞  郭文浩 《机械》2011,38(10):1-4
车钩缓冲装置传递车辆之间的纵向作用力并缓和车辆之间的冲击力,对于改善车辆受力状况和运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空气制动仿真系统与三维空间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联合仿真,将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进行编组,分析了列车分别由以下三种情况下连接的纵向车钩力:普通车钩、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组合、拉杆式车钩.对比三种编组,提出一种相...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典型现代有轨电车试验线路及车辆的基本情况。根据车辆的运行环境及性能要求,对几种地铁、轻轨车辆常用车钩缓冲装置的特点及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适用于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的车钩缓冲装置推荐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机械》2017,(1)
铁道车辆车钩缓冲装置主要由车钩、缓冲器、钩尾销、钩尾框和前后从板等组成。车钩缓冲系统的作用是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同时担任着传递并且缓和列车行进中出现的各种纵向冲击力。分别从钩体、钩舌、钩尾框、缓冲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车钩缓冲装置的常见故障,分析了各部位故障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对应故障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故障的成因分析中,制造工艺技术方面的缺陷或误差占有很大比例。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修,可以避免绝大部分车钩系统故障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方松 《机械》2016,(11):71-76
车钩缓冲装置是车辆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常见的车钩系统分为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和半永久牵引杆。从计划检修、重要部件检修和检修后的试验等方面阐述了三种车钩的检修。针对城轨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车钩系统的几种常见故障:车钩裂纹、车钩磨损、车钩钩耳故障、钩尾冲击座故障及车钩连挂解构故障,并给出了故障的处理措施。通过车钩系统检修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某些故障的前兆,预防故障的发生和防止事故的扩大,准确找出事故的原因,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规范,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根据调车冲击车辆受力特点及缓冲器工作机理,构建车辆冲击动力学模型和详细的摩擦式缓冲器模型,开发重载列车冲击仿真系统,分别研究了不同车辆编组连挂数量、不同车钩间隙、不同车辆总重、不同冲击速度及不同车体刚度对缓冲器容量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车冲击时,冲击车与被冲击车碰撞冲击面处缓冲器容量需求最多,且在0mm车钩间隙下3车冲3车时该值达到最大值,而后缓冲器容量需求不随车辆编组数量增加而增大;车钩间隙对缓冲器容量需求影响较大,随车钩间隙增大缓冲器容量需求呈非线性减小;车辆总重和调车冲击速度是影响缓冲器容量需求的主要因素,缓冲器容量需求分别与车辆总重和速度平方成正比;车体刚度对缓冲器容量需求影响较明显,在考虑车体刚度影响情况下,缓冲器容量需求比未考虑车体刚度影响平均小8.8%。表明缓冲器容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且至少满足0 mm间隙下3车冲3车的容量需求。为重载列车缓冲器容量的确定和新型缓冲器容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车时的车辆冲击是列车的一种非稳态运动形式,冲击发生时,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移、冲击力大小与车钩缓冲器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基于Visual Basic语言,采用中心差分法,假设缓冲器在无阻尼的条件下,由呼伦贝尔原理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编程求解微分方程组,从而得到调车作业时机车车辆之间在弹性冲击和刚性冲击阶段的瞬时纵向力、相对位移,进而得到冲击时车钩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移随时间的关系的规律,不同的冲击速度对纵向作用力幅值的影响,不同缓冲器的行程对作用力幅值的影响以及不产生刚性冲击所允许的最大冲击速度.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以达到寻找改善车辆受力状况和运动性能途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道交通是整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该对车钩缓冲系统常见故障充分掌握了解,时刻保持警钟长鸣。本文通过对铁道车辆车钩缓冲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其检修模式的具体方法与预防措施进行阐述,系统论述了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为我国铁道交通运输的运行质量与安全保障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阿根廷货车原装车钩缓冲装置的概况,对阿根廷货车换装中国13B型车钩缓冲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换装方案,并在阿根廷货车上进行了试装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车钩缓冲装置是列车运行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基础的部件。车钩的主要功能是将各个车辆相互连接并且传递牵引力,使其保持一定的间距,同时也能减少列车之间的纵向冲击力。本文将对16号车钩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首先根据16号车钩各部分结构尺寸,采用solidworks对16号车钩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设计,再利用solidworks对16号车钩各部分结构进行组装,最后生成16号车钩整体结构。将组装完成的模型导入simsolid软件,对其进行三维模型强度计算,根据16号车钩材料属性中屈服应力,最后来判断16号车钩是否达到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车钩缓冲系统是实现车辆连接,保证各车辆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的重要部件之一,可以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车辆之间的冲击力,进而保证行车稳定性与安全性。文章主要探究了17型车钩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关于17型车钩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调车工况的车辆纵向冲击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由车钩缓冲器和心盘组成的铁路货车纵向受力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建立铁路货车调车冲击的动力学模型,分别研究不同轴重车型、不同刚度阻尼、不同制动阻力状态及不同冲击模式对车辆纵向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我国铁路货车轴重的增大,车钩连挂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处承受的纵向惯性力也随之增大。阻抗特性呈凸型的缓冲器能吸收更多的车辆冲击能量,可适应更大的调车冲击需求。较小的车体底架结构刚度及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刚度有利于缓和车辆的纵向冲动。被撞车的制动阻力作用会使车辆速度衰减的更快,但也将引起更大的车钩和心盘冲击。冲击模式对车钩和心盘处的冲击影响差异很大,三重冲三重模式下的车钩力最大,三重冲一空模式下的心盘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D5A型凹底平车的空气制动装置、手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进行改装,使凹底平车达到用户要求,实现提速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14.
开发一种新型车钩连接装置,该车钩连接装置安装在公铁两用车上,通过与轨道车辆连挂,能够适用复杂的道路变化,安全、高效地牵引故障轨道车辆。详细介绍了该车钩连接装置的组成,并进行了小曲线半径和曲线超高等特殊路段的牵引通车试验。通过试验验证,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公铁两用车牵引轨道车辆的实际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70t级铁矿石漏斗车是为增加车辆载重、提高铁路货物运输能力而开发研制的新型重载漏斗车。该车结构继承K14K型车的优点,在车体、风手制动系统、车钩缓冲装置、卸碴系统、走行部等方面,均采用了目前国内铁道车辆的先进技术和新型高强度耐腐蚀材料(或TCS345不锈钢);该车具有车体强度高、车辆载重大、耐腐蚀性强、检修周期长等特点。文章对70t级铁矿石漏斗车采用的材料、车体结构、卸货系统、制动、缓冲装置、转向架,并与K14K型铁矿石漏斗车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列车碰撞过程中车钩缓冲装置的阻抗力对列车碰撞能量吸收的影响,建立了列车纵向碰撞的动力学模型。以最大平均加速度、最大瞬时加速度、车体最大塑性变形量为优化目标,以车钩的阻抗力为优化参数,通过NSGA-Ⅱ算法得到了最优解集合,随后建立针对优化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最优解。优化后列车的碰撞加速度相较优化前有所减小的原因是车辆两端界面力差值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重载铁路车辆的套缸式液气缓冲器,在相同的缓冲器外形结构尺寸约束下,套缸式液气缓冲器比前后缸式液气缓冲器具有更大的缓冲能力。推导了这种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的缓冲能量和能量吸收率计算公式,分析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内外缸之间的压力差、缓冲能量吸收率、内外缸强度、外缸初充气压力与节流孔径的关系,结合实际车辆连挂的要求,给出了套缸式液气缓冲器缓冲能量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密接式地铁车钩三维实体模型,忽略小的倒角和圆角,介绍了密接式车钩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受力部件;设置密接式车钩材料属性和不同的初始速度,装配后导入ADAMS中得到不同连挂速度下冲击力曲线和角加速度曲线,根据曲线得出连挂速度越大,冲击作用时间越短,最大冲击力越大、角加速越大;运用冲量传递的方法和动量定理分析了不同速度下产生最大冲击力的原因,得出了最大冲击力和连挂速度近似成线性关系的结论;并运用Hertz理论求得最大冲击力下产生的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19.
HXd1D电力机车主要由车体、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一整套电气设备组成。在机车高速运行中,包括走行部等部件会受到来自线路或车体的冲击、振动、摩擦和腐蚀。各零部件可能会出现表面磨耗、材质变形、老化而导致损坏。本文对HXd1D电力机车检车工艺进行分析,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日常检查方案,改进检查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辆连挂冲击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考虑车钩缓冲器非线性刚度和阻尼、车辆轮轨之间摩擦力的情况下,建立编组列车连挂冲击的非线性模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缓冲器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并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六车编组、二车编组列车的连挂冲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连挂碰撞时,冲击分界面处的缓冲器的冲击力、压缩行程最大;不同数量的车辆编组碰撞冲击时,最大冲击力不但存在差异,而且,缓冲器的压缩行程、吸收的能量也不相同;距离冲击分界面较远的车辆之间,可以配置容量较小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