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叶黄素酯为皂化反应原料,应用薄层分析法计算皂化率,采用响应面法对万寿菊花中叶黄素酯皂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叶黄素酯皂化的适宜操作条件,并研究了其皂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皂化最佳工艺为叶黄素酯2.0 g,C2H5OH用量为31.3 m L,皂化温度为60℃,KOH固体用量为2.1 g,皂化时间为4 h,叶黄素酯的平均皂化率为78.4%;皂化反应总级数为2级,对叶黄素酯为2级,对KOH反应级数为0,建立叶黄素酯皂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碱性乙醇对其进行皂化处理并分离不皂化物。以不皂化物中角鲨烯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料液比对角鲨烯含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皂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 min,碱浓度1.6 mol/L,料液比1∶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正己烷提取3次,角鲨烯含量和收率分别为10.34%和77.59%。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硅胶吸附脱除注射用大豆油氢过氧化物的研究。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筛选硅胶种类,优化吸附工艺参数,并对吸附脱除氢过氧化物后的注射用大豆油的其他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选用粒度为70~200μm的进口硅胶,硅胶添加量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 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注射用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价、皂化值、碱性杂质、不皂化物等指标均符合注射用大豆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皂化工艺对生育酚含量及其异构体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皂化工艺对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脂肪酸进行脱除,研究不同相中皂化过程对生育酚含 量影响,分析生育酚各异构体在皂化过程中损失。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油为原料,通过作图法和稳态近似法确定了油脂的热聚合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及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亚油酸酯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c18:2/18:0=11.46e^-0.0137t;大豆油热聚合反应为一级连串反应,动力学方程为:cC=11.46(1-e^-0.0137t),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0.0137.  相似文献   

6.
大豆油脚浸出油制备生物柴油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大豆油脚浸出油与甲醇在催化剂KOH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生物柴油(BDF)。用气相色谱法跟踪研究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物生物柴油浓度的影响,正交实验得到大豆油脚浸出油制备生物柴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催化剂用量1%、醇油摩尔比6∶1、反应时间45 min,生物柴油含量为96.8%。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符合0#柴油标准(GB 252-1994)。考察了大豆油脚浸出油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由实验数据绘制的动力学曲线呈现出酯交换反应在开始阶段为二级反应,并逐步转变为一级反应,反应后期为零级反应。由动力学实验数据求出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47.71 kJ/mol,频率因子为6.01×107L/(mol.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反复煎炸大豆油的新用途,将其引离食品市场.方法:对大豆油和反复煎炸大豆油的感官性能、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羰基价进行理化检验;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反复煎炸前后大豆油组分及变化情况;皂化反复煎炸大豆油制备O/W乳化剂,通过测定乳化剂的皂化率、表面张力和krafft点评价该乳化剂品质,用制得的乳化剂和反复煎炸大豆油制备O/W乳状液,由乳状液的黏度和稳定性评价乳化效果,结合有关研究判断O/W乳化剂和乳状液的应用价值.结果:反复煎炸大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羰基价和感官性能均不符合大豆油国家标准,不宜继续加工食品,但仍含有大量脂肪酸,具有资源价值.在96℃、反复煎炸大豆油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7:1、反应时间130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O/W乳化剂具有较高表面活性和较强乳化能力,其乳化反复煎炸大豆油的效果明显好于大豆油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乳化剂.用该乳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O/W乳状液,反复煎炸大豆油乳状液性能优于大豆油乳状液.结论:用反复煎炸大豆油制备O/W乳化剂和乳状液,可消除其食用危害并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油为原料,考察了固定床反应器内K/Mg O-Al_2O_3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反应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油与甲醇的固定床酯交换反应在甲醇过量时可当作单步反应处理,反应速率方程为rA=-d CA/dt=kAC0.4A,活化能E为28.081 4 k J/mol,指前因子A为5.933 6×103L/(mol·h)。采用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4%以内,进一步验证了动力学方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氧化动力学规律,考察了5种常见煎炸油在西式快餐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并对煎炸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的茴香胺值、全氧化值的生成速率及碘值降低幅度最小,相比其他4种煎炸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大豆油和菜籽油中亚麻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稻米油中亚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大豆油中亚油酸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及葵花籽油中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相应的决定系数R2在0.886~0.987之间,均大于0.85,模型拟合程度均较好。表明所构建煎炸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废食用大豆油的新用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食用大豆油为原料,在它与氯化钙和氢氧化钠之比为30:5:3(v/m)、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75℃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皂化反应,制得乳化剂。利用该乳化剂和废食用大豆油制备W/O乳状液,测定乳状液流变性、滤失性、稳定性及抗高、低温能力等性能,以此评价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并与新大豆油和柴油配制的乳状液比较。结果表明,用废食用大豆油制得的乳化剂乳化效果好于新大豆油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乳化剂,用废食用大豆油制备的乳状液具有优良的悬浮性和流变性,滤失量低。可在-20~120℃范围内稳定,性能优于柴油基W/O乳状液,具有开发乳化钻井液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王博  鞠兴荣  周润松  何荣  季圣阳 《食品科学》2018,39(18):249-254
以大豆油和月桂酸作为反应底物,采用Lipozyme RM IM催化合成中长碳链(middle-long-middle,MLM)型结构脂质。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方法研究不同底物(月桂酸∶大豆油)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酶添加量对合成结构脂质中月桂酸插入率的影响,并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LM型结构脂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所得结构脂质的月桂酸插入率为29.26%,该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6∶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4?h、脂肪酶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3%。理化性质研究表明,与原大豆油相比,MLM型结构脂质碘值(97.38?g/100?g)、黏度(70.39?cP)均降低,皂化值(以KOH计)(229.58?mg/g)、结晶开始温度(4.89?℃)和熔融开始温度(-19.87?℃)均显著提高(P<0.05),而烟点(231.24?℃)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合成的MLM型结构脂质,提高了原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抗肥胖、降血脂的优质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大豆油中豆甾醇氧化物的定性分析方法。模拟植物油中豆甾醇的氧化条件,对大豆油进行氧化,氧化大豆油经冷皂化、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法纯化、衍生化后,以豆甾醇标准品制备的豆甾醇氧化物为标准对照,利用GC-MS定性分析大豆油中6种豆甾醇氧化物。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大豆油中的豆甾醇氧化物,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应用于植物油中甾醇氧化物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棕榈油为原料,对其非均相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及皂化处理方式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反应温度、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KOH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转移催化剂CTAB催化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搅拌处理方式最佳;单因素优化的最优皂化条件为反应温度70℃,超声波功率320 W,反应时间80 min,催化剂CTAB添加量0.5g(以每克油计),KOH添加量1.75 g(以每克油计).在最优条件下皂化率达到89.32%,是常规搅拌(无催化剂,无超声波作用)下皂化率的4.7倍,大大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功能性成分叶黄素为指标,利用分子蒸馏和皂化反应两种方法,对小球藻进行亚临界CO2萃取后获得的精油进行纯化研究,探索新的小球藻精油叶黄素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利用分子蒸馏-皂化反应技术的联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叶黄素浓度最高可达到(230.56±0.23)mg/g。试验结果为高纯度叶黄素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胚芽油为原料,对其中亚油酸进行酯化衍生化,实现亚油酸的富集。分别考察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酸化程度对水解反应和H2SO4-甲醇溶液体积分数、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比(95%乙醇-玉米胚芽油,mL/g)为2:1,KOH用量为玉米胚芽油皂化当量的1.1倍、80℃水浴回流100min时,水解反应最完全,酸值最大为207.85mg KOH/g,所得脂肪酸在催化剂5% H2SO4-甲醇溶液用量为5mL/g、70℃水浴30min条件下甲酯化反应最完全,气相色谱检测甲酯化程度为100%。经尿素包合进行富集得到纯度为96.98%的亚油酸。  相似文献   

16.
大豆油高温煎炸质变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油经高温间断煎炸,取样进行感官分析和理化指标测定,研究各理化指标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油脂在间断煎炸13 h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羰基值是食用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最易超出的指标;油样运动黏度、过氧化值、羰基值以及极性组分含量与煎炸时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方程关系;运动黏度、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和极性组分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超声波强化条件下制备亚油酸的最佳工艺及脲包法富集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皂化时间、超声波功率、加碱量和皂化温度条件对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油酸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皂化时间25 min、超声波功率140 W、加碱量95 mL、皂化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与正交试验模型结果理论值基本一致。脲包法富集亚油酸的最佳条件是尿素与油脂用量比为3∶1(g/g)、溶剂(95%乙醇)与油脂液料比16∶1(mL/g)、富集温度5℃、富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进行富集效果验证实验,滤液中亚油酸的碘值172.8,得率7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