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Schaal烘箱耐热试验法,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野葡萄多酚、牡丹籽多酚、生育酚、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和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等8种天然抗氧化剂及2种增效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国家允许添加量范围内,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弱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其中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效果较为理想,与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效果接近。维生素C与柠檬酸是抗氧化剂的良好增效剂,协同抗氧化作用显著,且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柠檬酸。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抗氧化剂,复合添加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维生素C、0.01%牡丹籽多酚+0.01%苹果多酚+0.02%维生素C和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柠檬酸均能显著减缓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可使牡丹籽油的贮藏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精炼栀子果油的抗氧化效果,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与精炼栀子果油结合前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对油脂Pf值的影响;通过D-optimal设计分析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在160℃条件下,考察添加了TBHQ和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茴香胺值和主要脂肪酸变化规律。结果 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与精炼栀子果油结合后能更好的发挥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油脂Pf值,茶多酚在提高油脂Pf值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为茶多酚0.1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15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5 g/Kg+迷迭香提取物0.18 g/Kg;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对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抑制效果均好于TBHQ,对茴香胺值抑制效果与TBHQ相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在精炼栀子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良好,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3种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以及2种增效剂(V_C和柠檬酸)对栀子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迷迭香提取物的效果最佳;柠檬酸和V_C对迷迭香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且V_C对迷迭香提取物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柠檬酸;添加0.06%迷迭香提取物+0.02%V_C复合抗氧化剂的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添加0.005%TBHQ的栀子果油。  相似文献   

4.
牡丹籽油优势抗氧化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牡丹籽油及其他5种植物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牡丹籽油酸值(KOH)(2.034 mg/g)、过氧化值(0.286 mmol/kg)均在国标限值以内,碘值(I)185.8 g/100 g,说明其为干性油,皂化值(KOH)(188.1 mg/g)符合国家规定注射用油标准,较其他5种植物油品质好。选用迷迭香提取物、α-生育酚、TBHQ 3种抗氧化剂,并选择柠檬酸作为抗氧化增效剂,以不同比例组合加入牡丹籽油中,采用Rancimat法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OSI)以确定优势抗氧化剂,结合温度外推法推测牡丹籽油货架期。最终遴选0.02%TBHQ+0.01%柠檬酸为优势抗氧化剂,推得20℃下添加此抗氧化剂的牡丹籽油货架期为3 737 h,约是未加抗氧化剂牡丹籽油的27倍,显著提高了牡丹籽油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天然抗氧化剂对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筛选最佳的抗氧化剂。结果表明:茶叶籽油的酸值(KOH)为0.216 1 mg/g,过氧化值为0.266 4mmol/kg,色泽为Y0.5 R0(25.4 mm罗维朋比色槽),外观透明、澄清,无异味;茶叶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油酸(63.580%)、亚油酸(26.460%)和棕榈酸(8.697%)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茶叶籽油适合用作化妆品基础油;采用Schaal烘箱法,以BHT为阳性对照,当添加量均为0.02%时,天然抗氧化剂在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迷迭香萃取物茶多酚≈BHTVC棕榈酯辅酶Q空白≈VE;迷迭香萃取物添加量为0.02%,茶叶籽油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且0.01%的柠檬酸对0.02%迷迭香萃取物在茶叶籽油抗氧化后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超临界CO2萃取的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为评价指标,考察茶多酚(TP)、二氢杨梅素(DMY)、迷迭香、V E4种天然抗氧化剂及2种增效剂(抗坏血酸V C和柠檬酸CA)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牡丹籽油体系中,0.02%茶多酚(TP)、0.02%二氢杨梅素(DMY)抗氧化效果较为理想;柠檬酸(CA)和抗坏血酸(V C)是TP及TP+DMY复合抗氧化剂的良好增效剂,协同抗氧化作用显著,且V C的效果优于CA;添加0.01%TP+0.01%DMY+0.01%V C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减缓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可使牡丹籽油在20℃时的预期储存时间由1.4个月延至12个月。  相似文献   

7.
对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在核桃油和葡萄籽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和4种油溶性天然抗氧化剂相互之间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 D-最优设计进行试验,测定添加了各种抗氧化剂的核桃油和葡萄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并进行感官评价。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将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核桃油和葡萄籽油的感官评价结果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优化出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复配配方。该配方在核桃油和葡萄籽油中分别为:茶多酚棕榈酸酯0.40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 g/kg,迷迭香提取物0.15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39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4 g/kg,迷迭香提取物0.11 g/kg。  相似文献   

8.
手撕牛肉是四川特色食品之一,有色泽鲜红、肉质紧实、嚼劲十足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油脂氧化加速它的酸败,导致货架期缩短,经济效益严重降低。本文对手撕牛肉中油脂的氧化进行研究,以酸价和羰基价为手撕牛肉酸败的指标,研究了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等天然抗氧化剂对手撕牛肉的抗氧化效果,探究最佳复配抗氧化配方。结果表明: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对手撕牛肉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效果依次为:茶多酚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较适添加范围分别为:茶多酚0.15~0.225g/kg,迷迭香提取物0.15~0.225g/kg,维生素E 0.1~0.15g/kg;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复配使用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最佳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茶多酚0.09g/kg,迷迭香提取物0.09 g/kg,维生素E0.09g/kg。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适合稻米油煎炸的天然抗氧化剂,对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两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添加量进行了选择,并测定了稻米油在30 h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营养物质以及危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的最佳添加量均为200 mg/kg,其氧化诱导时间均高于未添加天然抗氧化剂组(1.50 h);煎炸过程中,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稻米油酸值(KOH)增幅最小(30 h, 0.64 mg/g),极性组分含量达到煎炸油废弃标准(27%)的时间最长(23 h);添加茶多酚的稻米油过氧化值最高值较小(6.12 mmol/kg);煎炸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稻米油α-生育酚(18 h, 17.66%)和谷维素(24 h, 93.24%)的保留率最高;茶多酚可有效减少反式脂肪酸的生成,但迷迭香提取物抑制BaP生成的效果较好;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可显著提升稻米油脂肪酸的稳定性;两种天然抗氧化剂对稻米油煎炸过程中3-MCPD酯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煎炸效果和成本,迷迭香提取物对提升稻米油煎炸性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牡丹籽油乳液的氧化稳定性,将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抗坏血酸)进行复配,测定不同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乳液的抗氧化作用,并分析了不同复配抗氧化剂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贮藏30 d时,添加和未添加抗氧化剂牡丹籽油乳液的粒径相较于0 d 均略有增加,200 mg/kg TBHQ与800 mg/kg抗坏血酸复配时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且抗氧化作用最强;TBHQ与抗坏血酸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抗氧化作用,与生育酚表现出拮抗作用;TBHQ与生育酚之间拮抗作用的原因主要是TBHQ减少了生育酚在牡丹籽油乳液中油水界面的含量,而TBHQ与抗坏血酸之间协同作用主要是由于抗坏血酸增加了TBHQ在牡丹籽油乳液中油水界面的含量。综上,TBHQ与抗坏血酸复配能提高牡丹籽油乳液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盐焗鸭腿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脂肪氧化、酸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鸭腿的颜色、风味和品质,从而制约着盐焗鸭腿工艺的发展。目前使用的抗氧化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性,不符合现代人们的健康理念。本文以传统的盐焗鸭腿为研究对象,根据盐焗鸭腿工业化生产的工艺特点,对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E的抗氧化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复配抗氧化剂对盐焗鸭腿的抗氧化剂规律。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大小依次为: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三种不同的复合天然抗氧化剂组合的抗氧化大小依次为:0.15g/kg维生素C+0.05g/kg迷迭香>0.1g/kg维生素C+0.1g/kg迷迭香>0.05g/kg维生素C+0.15g/kg迷迭香。实验结果表明,在盐焗鸭腿生产工艺中,0.15g/kg维生素C与0.05g/kg迷迭香提取物复配时,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青刺果油为试材,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4种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2种增效剂(维生素C、柠檬酸)及其复配后对青刺果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与TBHQ作对比。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对青刺果油的抗氧化强弱顺序为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C、柠檬酸对迷迭香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且柠檬酸的协同效果强于维生素C;单一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及其各复配抗氧化剂对青刺果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优于TBHQ;添加0.04%迷迭香提取物+0.02%茶多酚棕榈酸酯+0.02%柠檬酸的青刺果油贮藏稳定性最高,可使青刺果油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由128 d延长至784 d。  相似文献   

13.
混合生育酚、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被广泛用于人造奶油中,以保护奶油中的油脂发生氧化。本研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BHA和BHT的混合物以及混合生育酚被分别添加到人造奶油中,和不含抗氧化剂的无抗参照一起,在35℃加速储存条件下进行氧化指标的跟踪检测,包括过氧化值(PV)和茴香胺值(p-AV)。检测结果显示,在人造奶油中的抗氧化效果顺序为: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BHA/BHT混合生育酚无抗参照。茶多酚棕榈酸酯和迷迭香提取物是对人造奶油更加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造奶油的存储稳定性并且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花生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食用油的抗氧化作用,选用茶多酚、大豆磷脂、迷迭香提取物3种天然抗氧化剂以及大豆磷脂与没食子酸复配、迷迭香提取物与没食子酸复配的联合天然抗氧化剂,采用烘箱加热进行加速试验,研究它们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量过氧化值(POV)评价油脂氧化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大豆磷脂、迷迭香提取物均能增强花生油的氧化稳定性,它们抗氧化活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迷迭香、茶多酚、大豆磷脂。并以此基础上复配的复合抗氧化剂均比单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更好,其中以0.07%迷迭香提取物与0.04%没食子酸复配的复合抗氧化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牡丹籽油为原料,以过氧化值为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探讨茶多酚添加量、抗氧化剂种类及贮存温度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推导出货架期模型,并对牡丹籽油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茶多酚在GB 2760—2014规定的添加量范围内对牡丹籽油的抗氧化作用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大;添加0. 02%(以牡丹籽油质量计)的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依次为TBHQ BHT茶多酚,但对酸价的影响均不大;根据货架期模型可预测添加0. 02%茶多酚的牡丹籽油室温(25℃)下货架期为645. 30 h。  相似文献   

16.
比较肉豆蔻、丁香、肉桂、生姜、甘草、月桂、白芷、牛至、茴香、迷迭香十种香辛料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然后筛选出四种香辛料提取物,与生育酚(VE)两两复配,考察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对猪油体系氧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猪油体系中,同等条件下香辛料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优于香辛料水提取物;不同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BHT生姜甘草迷迭香丁香白芷肉豆蔻月桂桂皮牛至茴香;以生姜、甘草、迷迭香、丁香乙醇提取物以及VE两两复配试验发现,天然抗氧化剂复配具有增效效果,其中迷迭香-生姜效果更优于BHT单独作用效果;抗氧化效果较好的三种复配天然抗氧化剂组合为:迷迭香-生姜BHT甘草-迷迭香VE-迷迭香。  相似文献   

17.
分别利用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和植酸钠等天然抗氧化剂对冷却獭兔肉进行抗氧化及保鲜。结果表明:0.3g/kg茶多酚(TP),0.3g/kg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及0.2g/kg植酸钠均可有效抑制冷鲜兔肉脂肪氧化,延缓氧化酸败异味的产生,从而有效延长冷鲜兔肉货架期,在(4±0.5)℃条件下达到9d左右;而空白对照组兔肉货架期仅为6d。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脂肪酸甲脂法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91.73%,其中油酸含量为22.83%,亚油酸含量为26.69%,亚麻酸含量为42.21%。通过加速氧化的方法对不同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抗氧化剂显著抑制牡丹籽油中亚麻酸的氧化速度,抑制牡丹籽油过氧化值的效果顺序为TBHQV_E茶多酚,抑制油脂茴香胺值的效果顺序为V_ETBHQ茶多酚,抑制脂肪酸败值的效果顺序为TBHQ茶多酚V_E。由于茶多酚、V_E为天然抗氧化剂,且抗氧化效果与TBHQ相比相差不大,因此,选用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V_E代替传统的抗氧化剂TBHQ,在牡丹籽油的长期储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用鸡肉和猪肉灌制的法兰克福香肠中使用的三种天然抗氧化系统(生育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与迷迭香提取物的混合物)及BHA/BHT的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冷藏堆积及真空包装样品(在黑暗中贮放18天)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表明:天然生育酚在延缓脂肪氧化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与未加抗氧化剂的对照比较),其效果与BHA/BHT相当。在所有的散装法兰克福香肠中,除了加有BHA/BHT的以外,其余的在贮放18天后均不能食用。对色度的测定表明,所有的处理对颜色的稳定性都无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3种抗氧化剂对红松籽油的氧化抑制效果。方法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红松籽油,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在加速氧化条件下研究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棕榈酸酯、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三种抗氧化剂对红松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3种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延缓红松籽油氧化酸败进程,抑制效果与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基本呈正相关;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为0.15 g/kg)抑制红松籽油酸价上升的能力最强,而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为0.60 g/kg)在延缓过氧化物的产生表现出更大优势。结论选择添加0.15 g/kg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以更好地用于食用红松籽油的抗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