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采用聚合物包覆颜料可以阻止颜料粒子之间的聚集,提高颜料的耐候性,增强使用性能.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实现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对偶氮结构有机颜料的表面包覆.研究了颜料P.Y.65、P.Y.73、P.Y.14、P.Y.83在水中和单体中超声乳化后的分散性能.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颜料在水中的分散粒径减小;超声30 min时,颜料P.Y.14、83的分散粒径比颜料P.Y.65、P.Y.73的小.颜料在苯乙烯中的分散粒径较小.颜料P.Y.83分散于单体中形成的分散液稳定性较好,而颜料P.Y.65/单体分散液的稳定性最差.聚合物对颜料P.Y.83的包覆率和包覆效率均高于颜料P.Y.65,聚丙烯酸酯(PMA、PBA)对颜料的包覆率高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PBMA).  相似文献   

2.
正专利名称:具有多种操作模式的电动工具公开(公告)号:CN103481251A公开(公告)日:2014.01.01申请(专利权)人:布莱克和戴克公司地址:美国特拉华州发明(设计)人:S.洛夫拉斯、M.A.马图西、J.麦克罗伯茨、D.米勒、C.J.默里、W.K.恩格、S.J.菲利普斯、J.普雷斯特里、F.秦、O.瑟吉延科、C.W.舒克、K.斯通斯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被配置为接收输入,该输入指示来自工具操作者的用于电子离合器的离合器设置,其中离合  相似文献   

3.
甘肃肃南牧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份甘肃肃南牧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为原料进行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25株乳酸菌.对其中23株产乳酸的菌株利用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实验进行鉴定.经鉴定得出23株分属为4个属,11个种.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L.)]11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6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3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株.具体来说,L.plantarum 6株、L.fermentum 2株、L.brevis 1株、L.minor 2株、L.lactis subsp.lactis 3株、L.lactis subsp.cermoris 3株、L.mesenteroides 1株、L.lactis 2株、E.faecium 1株、E.faecalis 1株、E.durans 1株.L.plantarum占分离菌株的26.1%,是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4.
服饰配件     
拷贝自然Copy nature自然外观的皮草、毛皮、动物图案和羽毛,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氛围中。风景主题、树皮、瀑布和树叶。拉链或纽扣则装饰有龟甲壳图案、磨损的皮革标签或是粗犷的金色印花饰边。A.TEXCART(意大利) B.SIMONA B.(意大利) C.RECA GROUP(意大利) D.LARTIGIANA BOTTONI(意大利)+V.STUDIO(意大利) 1.Cavalli 2.Schwarm byRaR.3.Isabel Marant 4.AF vd Vorst 5.Cavalli 6.Akris 7.Duinen by Jean Brusselmans,1937,布上油画.8.Dries van Noten 9.Deviant art,羽毛10.Celine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的4个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测定果实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水分含量、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出油率。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单品种油样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4种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为0. 81~4. 6 g、水分含量为53. 19%~68. 03%、果形指数为1. 12~1. 73,各品种间果实性状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豆果的干基含油率在第4成熟度达到最大值,为41. 00%;皮瓜尔、柯尼卡和小苹果干基含油率在第5成熟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 56%、43. 03%和48. 17%。豆果的最适采收期在第4成熟度,而皮瓜尔、柯尼卡和小苹果的最适采收期在第5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的4个单品种橄榄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别为油酸62. 73%~76. 03%、亚油酸4. 12%~13. 47%、棕榈酸12. 91%~16. 79%、硬脂酸0. 42%~5. 27%,油酸/亚油酸和MUFA/PUFA比值的均值及其变化范围分别为柯尼卡16. 57(14. 96~17. 27)和14. 35(13. 65~14. 85)、皮瓜尔13. 60(11. 64~14. 68)和11. 98(10. 72~12. 86)、小苹果12. 47(7. 41~17. 84)和11. 47(7. 05~16. 17)、豆果6. 31(4. 66~8. 37)和6. 21(4. 66~7. 97),该比值存在品种间差异,可作为单品种橄榄油鉴别的依据;橄榄油脂肪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烯酸、花生烯酸对橄榄油品质的影响最大,4个单品种橄榄油中柯尼卡的品质最好,其次为皮瓜尔、小苹果和豆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对牦牛酥油中油脂和磷脂得率的影响,并进行脂肪酸组成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白色和黄色牦牛酥油中,利用正己烷提取的油脂和磷脂得率最高,油脂得率分别为84. 32%和88. 86%,磷脂得率分别为11. 28%和12. 27%。白酥油检出3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22种,不饱和脂肪酸11种,支链脂肪酸6种。黄酥油中检出3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20种,不饱和脂肪酸12种,支链脂肪酸6种。白酥油和黄酥油中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4. 92%和73. 25%,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5. 09%和26. 75%,支链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 06%和5. 28%。对5种溶剂提取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发现正己烷提取的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白酥油磷脂和黄酥油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10. 78%和22. 54%。通过脂质组学分析,白酥油、黄酥油、白酥油磷脂和黄酥油磷脂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出6种脂质:30种PE,含量分别为33. 35%、35. 49%、34. 53%和30. 26%; 17种PC,含量分别为21. 77%、20. 53%、19. 81%和12. 86%; 3种PG,含量分别为1. 05%、1. 32%、0. 67%和2. 33%; 6种Hex2Cer,含量分别为6. 45%、4. 62%、4. 99%和2. 94%; 5种PS,含量分别为30. 66%、33. 53%、24. 04%和42. 71%; 7种PI,含量分别为6. 72%、4. 51%、15. 95%和8. 90%。  相似文献   

7.
酱香白酒堆积发酵过程酒醅中酵母菌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L培养基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堆积发酵过程酒醅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形态学初筛和PCR产物扩增及26S rDNA定性鉴定分析,并对其中所获取的部分优选菌株的发酵性能及其发酵代谢风味成分贡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堆积酒醅中共分离鉴定出S.cerevisiae,Z.bailii,R.mucilaginosa,K.exigua,I.orientalis,Pmembranaciens,S.pombe,D.hansenii,G.geotrichum等属种酵母;1#、3#、4#、8#、9#菌株对温度的耐受性较强,l#、2#、3#和8#具有较好的耐酒精特性;6#、2#和4#对酸环境的耐受性比较强;1#、4#、6#、11#、12#和13#菌发酵启酵快,CO2释放总量大,发酵残糖低;S.cerevisiae、K.exigua,I.orientalis、Z.bailii、G.geotrichum、Sch.pombe,K.exigua的几类酵母对酒体风味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8.
张春蓉 《中国造纸》2020,39(5):81-86
水彩纸作为水彩画专门用纸,其浸润性对水彩画面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将水彩纸在105℃恒温箱中进行72 h老化处理,分析老化前后水彩纸与质量分数为0 (蒸馏水)、0. 02%、0. 04%、0. 06%水彩颜料溶液在纸张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变化趋势,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老化前后水彩纸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与0、0. 02%、0. 04%、0. 06%水彩颜料溶液的平均瞬时接触角测试老化前水彩纸分别为117. 607°、120. 086°、122. 864°、122. 275°;老化后水彩纸分别为115. 737°、119. 045°、114. 279°、115. 147°。老化实验前后水彩纸浸润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均具有疏水性。老化后水彩纸与0. 04%和0. 06%水彩颜料溶液的接触角变化较大,相比老化前,平均瞬时接触角分别下降8. 585°、7. 128°。分析发现,老化对水彩纸的浸润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植物运动型饮料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以红景天、龙眼、桑叶、大枣为主要原料,柠檬酸、蔗糖、明胶等为辅料的植物运动型饮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比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景天0. 6%,龙眼0. 5%、桑叶0. 5%、大枣3%,蔗糖6%、柠檬酸0. 03%、明胶0. 2%.  相似文献   

10.
广西仓储烟叶霉变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查清广西各烟叶仓库中引起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烟叶霉变调查.并在广西钟山、富川、柳州、南宁、武鸣的烟仓采集霉变烟叶标本,经分离、致霉性测定,选取发生普遍的9株曲霉,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研究.鉴定结果分别为: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var. repens)、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谢瓦散囊菌(E. chevalieri)、菌核曲霉(A. sclerotiorum)、中文名称不详 (A. elegans)、米曲霉原变种(A. oryzae var. oryzae)、黑曲霉(A. niger)、孔曲霉(A. ostianus)和聚多曲霉(A. sydowii).  相似文献   

11.
膳食纤维酸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丢酒糟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生产发酵型酸乳;以发酵酸乳、膳食纤维、低聚异麦芽糖等调配益生元酸乳饮料。讨论了膳食纤维的提纯工艺、酸乳的发酵条件,通过试验,使酒糟的纤维得以利用,同时生产出了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究不同柚子海绵层可溶性膳食纤维 (SDF) 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6种柚子 (西柚,琯溪蜜柚,文旦柚,坪山柚,梁平柚,沙田柚) 海绵层SDF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制备柚子海绵层SDF酸奶,未添加柚子海绵层SDF的酸奶为对照组,解析储藏过程中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储藏15天后,琯溪蜜柚海绵层SDF (GSDF) 酸奶的乳杆菌活菌数 (9.34*10^7 CFU/mL) 和可滴定酸度最高 (107.3 °T),西柚海绵层SDF (XSDF) 酸奶的持水力 (67.8 g/g) 和嗜热链球菌活菌数最高。坪山柚海绵层SDF (PSDF) 酸奶的黏度比其他样品组更高,且其蛋白质下降程度最低。此外,添加柚子海绵层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酸奶的颜色也有较大影响,梁平柚 ( LSDF) 与沙田柚 (SSDF) 海绵层SDF酸奶色泽影响较小,其他柚子海绵层SDF对酸奶的色泽变化影响较大。结论 添加PSDF,XSDF和GSDF能提高酸奶的黏度,有益活菌数,持水力,是良好的功能性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以甜玉米为原料与酸奶调配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甜玉米酸奶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制作出的产品风味口感和稳定性均较好.实验对饮料配方及稳定性等关键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探讨.经多次实验和感官鉴评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酸奶30%,甜玉米汁15%,蔗糖8%,柠檬酸0.02%.单一的稳定剂稳定效果很差,选用复合稳定剂.最佳参数组合:果胶0.15%,CMC0.3%,单甘酯0.04%,黄原胶0.02%,甜玉米酸乳饮料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乳品饮料的市场趋势及其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 《食品工程》2008,(3):26-27,55
概述了功能性乳品饮料的市场发展趋势,强调了三个主要的趋势:营养健康、感官和便携性。并介绍了几种有市场潜力的酸奶饮料,像瑞士乳杆菌发酵乳、果肉酸奶、蔬菜酸奶、活性乳酸饮料、高纤维酸奶、营养强化型酸奶和益生菌发酵乳等。  相似文献   

15.
浓缩型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纯 《饮料工业》2002,5(1):33-34
介绍了以天然发酵脱脂酸奶,浓缩天然果汁,50%糖浆和适量果酸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含有的高浓度蔗糖与果酸产生的渗透压,粘度和低pH值,研制出货价期长,物理稳定性好,饮用前需稀释5倍的浓缩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种豆渣膳食纤维蓝莓饮料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豆渣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粗壮脉纹孢菌(1:1,V:V)为发酵菌种,利用混合发酵法提取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dietaryfiber,SDF)。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脱脂奶粉和白砂糖添加量以及发酵温度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添加新鲜蓝莓汁,以膳食纤维含量、稳定剂选择、感官评价、理化性质等指标研究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的工艺。结果制备SDF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2h,菌种接种量4%,脱脂奶粉3%,白砂糖0.5%,发酵温度32℃。膳食纤维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豆渣纤维4%,白砂糖9%,柠檬酸0.15%,复配稳定剂0.1%(0.033%黄原胶+0.067%羧甲基纤维素钠盐)、食用香精0.01%、维生素C 0.02%。结论该膳食纤维蓝莓饮料风味独特、口感极佳、营养成分丰富、性质稳定,是一款适合多种人群、具有较好品质和市场的功能性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7.
对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发酵型草莓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饮料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发酵型草莓乳酸菌饮料是以牛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成酸奶后,添加草莓汁、甜味剂、稳定剂、有机酸、水等调配成的产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添加酸乳35%、稳定剂0.5%、草莓汁10%时,饮料的综合品质最佳;同时优化了稳定剂的配比,当耐酸CMC-Na、阿拉伯胶、果胶的添加量分别为0.2%、0.2%、0.1%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啤酒糟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啤酒糟为原料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与脱脂轧混合,接入乳酸菌发酵。经调配、均质等工艺过程,制成一种功能性乳酸发酵纤维饮料,为啤酒精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余保宁 《食品与机械》2006,22(6):133-135
通过研究低聚木糖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确认了低聚木糖在人体双歧杆菌增殖中是最好的益生元之一;从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螯合剂等配方工艺方面对此乳酸菌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低聚木糖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最佳稳定配方。  相似文献   

20.
红薯膳食纤维饮品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薯渣为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利用食用菌生物降解与转化红薯渣形成发酵液,以此发酵液为主要原料,经过均质、调配等工艺,制成浅黄白色、黏度适中、状态均匀的膳食纤维饮品,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纤维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