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生产出发酵时间短及活菌数高的马铃薯发酵饮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为试验菌种,以发酵时间和发酵活菌数为评价指标,进行单菌种和复合菌种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的菌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接种量5%、各菌种间接种比例均为1:1、发酵温度为40℃的条件下,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3菌种复合发酵效果最佳,发酵时间为9.5 h,发酵结束时滴定酸度为44.33°T,活菌数达到9.30×10~8 cfu/mL。  相似文献   

2.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为试验菌种,对脱脂羊奶为发酵基质的益生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菌发酵和复配菌种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益生菌复配组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配益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益生菌复配组合为干酪乳杆菌(L. casei)和长双歧杆菌(B. longum),接种比例为3∶1,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54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基质中的最大活菌数为9.59×10~8 CFU/m L,滴定酸度达到198.56°T。  相似文献   

3.
多菌种发酵生产保健型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等九种乳酸菌进行复配,用正交实验,对多菌株混和发酵条件作了初步探讨,从风味、活菌数数量上确定混和菌种的最佳组合,为生产保健作用更好的新型酸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选用双歧杆菌分别与不同来源的酸奶菌种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制作的发酵乳在保存期内所含双歧杆菌活菌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双歧杆菌接种量不大(体积分数2%)的情况下,可在发酵乳中获得可观的双歧杆菌。在10天内,双歧杆菌活菌数达108cfu/ml,随着时间的延长,至15天,双歧杆菌活菌数仍可达107-8cfu/ml。  相似文献   

5.
均匀设计法改良双歧杆菌大豆酸奶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温发酵工艺提高利用乳酸菌系和双歧杆菌发酵大豆所制备的酸奶中的活菌数量。采用平行试验法确定大豆干粉和果葡糖浆的用量,利用计算机分析,考察程序变温和发酵时间对大豆酸奶活菌数的影响,并用均匀设计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干粉5.3%,果葡糖浆4%,乳酸菌系(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接种量0.03%(以菌种干粉/总固形物计),双歧杆菌接种量0.15%(以菌种干粉/总固形物计),第1阶段发酵为温度42℃,发酵2.5 h,第2阶段为温度36℃,发酵3 h,终产品中活菌数达到6.5×106个/mL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乳的配方,并测定其活菌数.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组合为胡萝卜汁添加量为20%,蔗糖添加量为6%,果胶添加量为1‰,混合发酵剂菌种比例(St∶Lb∶Bi)为1∶1∶2.该产品在4℃冷藏15d,乳酸菌数和双歧杆菌的活菌数分别为3.8×107 mL-1和2.2×106 mL-1,高于标准的...  相似文献   

7.
以添加干酪乳杆菌的益生菌酸乳代替传统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酸乳,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酸乳生产工艺的菌种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实验,以发酵过程中及后熟24h后的pH、酸度变化,并结合后熟酸乳的质构测定、感官评分和活菌数为综合指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本实验最终确定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干酪乳杆菌=2∶1,接种量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为9h,在此生产条件下得到酸乳的感官评分为93.65分,硬度、稠度、凝聚性和粘度分别为138.975g、3448.022g·s、99.018g和299.117g·s,后熟24h后的酸度和活菌数也分别达到122°T和3.13×1011cfu/mL.该实验方法所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真实可靠,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嗜酸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乳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其发酵乳的合适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1%脱脂乳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7%的啤酒能显著提高嗜酸乳杆菌的产酸速率及活菌总数。该菌株耐盐和耐胆酸盐能力分别达到6 0%和1.5%,同化胆固醇达80%,证明是一株性能优良的益生菌株。在此基础上确定嗜酸乳杆菌发酵乳的加工工艺:①采用乳糖部分水解的牛乳(水解率40%)为原料,接种质量分数为3%的嗜酸乳杆菌;②采用混合菌种(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3%+0.5%+0.5%)为发酵剂,按常规酸乳工艺生产。产品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109mL-1以上,5d后其活菌数仍有6×108mL-1,且产品口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9.
选取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3 种益生菌,对沙芥进行发酵处理,以发酵活菌数和酸度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复合菌的配比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4∶4∶3(质量比),最佳发酵工艺: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14 h、菌种接种量4%;基于此发酵工艺条件,测得沙芥发酵饮料所含活菌数达6.03×108 CFU/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并保证其中的活菌数量,利用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共生作用进行组合发酵生产乳酸菌羊奶饮料。通过研究原料乳不同的杀菌工艺对产品色泽和风味的影响,确定最佳杀菌工艺参数为115℃,15 min;此外还对乳酸菌饮料的工艺条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5%干酪乳杆菌的基础上添加2%的嗜热链球菌进行组合发酵,最佳的发酵时间为25 h,与干酪乳杆菌单独发酵所需72 h相比发酵时间明显缩短;添加质量分数0.0125%的高酯果胶、0.03%的蔗糖酯、0.03%的CMC时制作的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好、酸甜适中、活菌数最高达4.7×108m L-1。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基础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I系统中Derwent专利数据库所收录的基础专利,并辅助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出版的中国专利数据库,对已公开的3种利益生菌的发明专利,接专利申请人/专利公开年份以及4位IPC号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益生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干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分析了主要申请公司、申请国家在上述3种益生菌领域中的研发情况。同时介绍了达3种益生菌在中国发明专利中申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常用抗生素对益生菌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9种抗生素对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3种益生菌存活率影响都较小的抗生素有3种,占所研究抗生素总量的1/3。对产朊假丝酵母有影响的抗生素有1种,占所研究抗生素总量的1/9;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影响的抗生素有6种,占所研究抗生素总量的2/3;对嗜酸乳杆菌有影响的抗生素有6种,占所研究抗生素总量的2/3。以上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受到抗生素影响的几率较大,产朊假丝酵母受抗生素影响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2%葡萄糖和2%菊粉分别作为对照,测定在无葡萄糖的MRS培养基中添加2%平菇多糖,0.5%和2%富硒平菇多糖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后活菌数、pH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24 h后,平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都促进了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两种益生菌的增殖,其中0.5%富硒平菇多糖效果更好;2%富硒平菇多糖对发酵48 h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优于菊粉,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与菊粉相当。平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促进了副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代谢生成短链有机酸的含量,其中2%富硒平菇多糖的促进作用更强,两种益生菌发酵后的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葡萄糖2%)提高了340%、32.5%、43.4%、51.4%和122.7%、186.5%、183.3%、412.5%。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芽孢乳酸菌和益生菌死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对保健产品的介绍,说明了植物乳杆菌有预防沙门氏菌、增强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肠道免疫力和促进双岐杆菌生长的作用,芽孢乳酸菌耐酸、耐热性强,在肠道中可发芽增殖,抑制感染,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作用,益生菌死菌体有不受抗生素影响、抑制肠道中沙门杆菌、促进肠道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Soy product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lately as carriers for probiotics.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nhancing the growth of probiotics in soymilk via supplementation with prebiotics. RESULTS: Lactobacillus sp. FTDC 2113,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FTDC 8033,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TCC 4356, Lactobacillus casei ATCC 393, Bifidobacterium FTDC 8943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FTDC 8643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viability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in prebiotic‐supplemented soymilk. In the presence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 inulin, mannitol, maltodextrin and pectin, all strains showed viability exceeding 7 log10 colony‐forming units mL?1 after 24 h. Their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on supplementation with maltodextrin, pectin, mannitol and FOS. Additionally, supplementation with FOS, mannitol and maltodextrin increased (P < 0.05) the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Supplementation with FOS and maltodextrin also increased the α‐galactosidase activity of probiotics, leading to enhanced hydrolysis and utilisation of soy oligosaccharides. Finally, prebiotic supplementation enhanced the utilisation of simpler sugars such as fructose and glucose in soymilk. CONCLUSION: Supplementation with prebiotics enhances the potential of soymilk as a carrier for probiotics. Copyright © 200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来源的蛋白水解物进行筛选,向乳中添加筛选出的蛋白水解物可以明显的促进某些益生菌的生长和产酸,但是对传统乳酸菌影响不显著。确定最适添加量为0.5%。当益生菌同传统乳酸菌进行混合发酵时,添加蛋白水解物可以显著提高益生菌活菌数。在进一步的14d保藏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相比可以提高大多数益生菌的存活率,保证了益生菌产品具有正常的生理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豆乳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和两歧双岐杆菌对豆乳进行单菌种发酵和混合发酵,并对发酵豆乳与未发酵豆乳的蛋白质、小肽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乳相比,植物乳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豆乳蛋白质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蛋白质分子量单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后分子量为200KD和80KD的蛋白质基本被全部降解,小分子量蛋白条带均有所增加;小肽含量分别增加了19.4%、 22.16%和27.12%;氨基酸总含量分别增加了8.22%、 10.61%和9.95%。  相似文献   

18.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进行益生菌发酵葡萄汁工艺研究。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2-16为发酵菌种,活细胞数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嗜酸乳杆菌活菌数和感官品质影响显著,益生菌发酵葡萄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5,接种量2.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6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葡萄汁饮料活菌数对数值为8.87,感官评分为88.3分,酸度为90.1 °T,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从中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出的9株乳杆菌的功能及其益生菌潜力。 方法:从中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乳杆菌菌株,测试了它们的益生菌潜力,如溶血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 结果:所有分离的乳杆菌均可耐受低pH值(pH 2.0、2.5和3.0)和高胆盐条件(0.3%,0.5%和1%)。 测试了分离的乳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均没有抗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分离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具有抗性。 所有乳杆菌对HT-29细胞具有优异的粘附能力,其值介于10.4%-39.0%之间,并且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50.4%-80.4%)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活性(清除率17.5%-44.4%)。 另外,所有分离的乳杆菌均可以极大降低胆固醇含量(19.1-65.8 μg / mL),且没有任何溶血性。结论:从中国乳制品中分离出的乳杆菌具有作为各种产品中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两株乳杆菌益生特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健康个体口腔中分离得到了两株乳酸菌,经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O-69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O-160,并对两株植物乳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抑菌试验表明,两株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两株菌对于人工消化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HO-69生长的最高胆汁质量分数为0.4%,HO-160为0.3%;两菌均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与酸碱电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