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多孔淀粉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介绍了一种新型有机吸附材料。用能作用于生淀粉的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生淀粉,形成一种中空的多孔淀粉。报导了应用该多孔淀粉吸附各种物质的实例以及改良方法。主要用作微胶囊芯材、吸附剂,吸附各种功能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多孔淀粉具有较大的比孔容和比表面积、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将多孔淀粉微胶囊化制备微胶囊多孔淀粉,可延长包埋物质的贮存稳定性且使用更方便,在食品、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胶囊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用玉米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取大蒜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法制取微胶囊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实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大蒜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麦芽糊精作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大蒜油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是:大蒜油∶玉米多孔淀粉为0.60∶1,麦芽糊精∶粉末大蒜油为0.25∶1,此时微胶囊产率为71.3%,包埋率为54%。通过储藏稳定性实验得出大蒜油微胶囊产品的包装及储藏条件是:采用避光隔氧的铝箔和PVC塑料复合材料,抽真空并且在低温情况下储存。  相似文献   

4.
多孔淀粉制备微胶囊化粉末花椒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多孔淀粉制备微胶囊化的粉末精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工艺简单,只需在常温常压下将多孔淀粉和花椒精油混合均匀即可,多孔淀粉对花椒精油的吸附量达0.92 g/g,包埋量达48%,高于其它包埋材料.微胶囊化后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且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对天然植物精油的包埋效果,以海藻酸钠和多孔淀粉为壁材,以牛至精油为芯材,采用锐孔法制备多孔淀粉/海藻酸钠牛至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精油微胶囊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精油微胶囊优化的制备条件为:精油淀粉比1∶3,海藻酸钠溶液浓度2.5%,氯化钙浓度1.5%,针头型号9号,在此条件下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25%,产率为44.27%,粒径为915μm。扫描电镜图像结果表明以多孔淀粉与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外观良好,表面呈交联多孔结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壁材海藻酸钠所制微胶囊外观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咖啡因-淀粉微胶囊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究以淀粉为壁材包埋水溶性咖啡因的可行性。以膨胀淀粉、多孔淀粉、颗粒态V型结晶淀粉为包埋壁材,对咖啡因进行吸附和包埋,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对微胶囊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态V型结晶淀粉制备的微胶囊对咖啡因的包埋量和包埋效率最高,分别为45.89 mg/g和65.27%;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膨胀淀粉和多孔淀粉制备的微胶囊与原淀粉形态相似,而V型结晶淀粉制备的微胶囊呈不规则块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淀粉和咖啡因之间未形成新的V型峰;紫外光谱结果显示,3种微胶囊均在275.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表明咖啡因的包埋成功。3种淀粉壁材主要通过淀粉大分子对咖啡因分子进行物理截留,而多孔淀粉的多孔结构对咖啡因分子的吸附和包埋贡献不显著。3种淀粉壁材均可用于包埋水溶性咖啡因,拓展了咖啡因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用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制备花椒辣椒油微胶囊,与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化产品相比,此工艺简单方便.试验以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花椒辣椒复合油制成的粉末作为芯材,再以β-环糊精为壁材包埋芯材.该方法制取花椒辣椒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花椒辣椒油(1∶1)∶玉米多孔淀粉为0.4∶1,壁材∶芯材为0.2:1.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通过考察其过氧化值及感官特性的变化,确定该工艺所制取的微胶囊可以食用并长期稳定储存.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明胶、β-环糊精、多孔淀粉为包埋材料,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鹿胎盘肽微胶囊,比较了各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明胶作为壁材.包埋率高于γ-环糊精,但从整体的包埋效果来看,以β-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溶解性非常好,产品无腥味,缓释作用强于以明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多孔淀粉-鹿胎盘多肽为芯材的微胶囊中,明胶作为壁材的包埋效果好于β-环糊精,其包埋率最大可达到55.33%,尽管两者的包埋率都较低,但缓释作用却表现得非常明显.微胶囊化的鹿胎盘多肽抗氧化性保持较好,不易吸潮,其中以多孔淀粉一鹿胎盘多肽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活性保持最好.贮藏9 d后.抑制率仍可达到47.56%.  相似文献   

9.
马嫄  段显萍  刘芸  龚丽 《食品科学》2013,34(4):99-103
为确保嗜酸乳杆菌抵抗机械挤压、胃酸等不适条件,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作用,以多孔淀粉为壁材微胶囊化嗜酸乳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pH值、振荡时间、多孔淀粉用量、温度4个因素对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8CFU/mL嗜酸乳杆菌悬液50mL、多孔淀粉用量5g、pH6.0、温度20℃、200r/min振荡5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微胶囊包埋嗜酸乳杆菌包埋率为67.12%;将其饲喂幼犬后,检测犬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可有效改善犬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0.
多孔淀粉包埋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含量高达75.8%,为防葡萄籽油氧化,以多孔淀粉为壁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对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建立微胶囊化回归数学模型,并对产品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包埋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技术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比率2.9∶1、包埋时间58min、包埋温度50℃,包埋率为30.31%,产品抗氧化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忠  缪铭  刘明丽  张海华 《食品科学》2006,27(10):128-132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探讨原淀粉被生淀粉酶水解后颗粒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为多孔淀粉工业化生产和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酶解前后的玉米淀粉颗粒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通过BET法测定的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大小均比原淀粉增大,淀粉颗粒表面呈蜂窝状,孔密度均一,结晶度提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但是吸热焓无显著变化。原淀粉通过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得到的多孔淀粉缓释载体,其颗粒结构及性质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多孔淀粉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形成;有效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性质十分重要。该文对淀粉不同处理方式对多孔淀粉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Rice starch was hydrolyzed by a mixture of glucoamylase and amylase to obtain porous starch as final product. The suitability of porous starch as an adsorbent was tested. It was found that porous starch was capable to adsorb a number of materials, i. e. liquids such as water, oils, and ethanol as well as gaseous flavor compounds. The adsorptive capacity of porous starch for coffee oil was saturated when contacting starch and coffee oil at 70 °C for 30 min, while the adsorbed coffee flavor could be released entirely when heating at 130 °C for 10 min. Compared with native starch, porous starch released the adsorbed coffee flavor more slowly: porous starch retained about 80% of coffee flavor when it was exposed to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 weeks.  相似文献   

14.
淀粉预处理方法对多孔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淀粉的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的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的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的形成。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的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的性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微孔淀粉特性及其制备生化反应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微孔淀粉的特性及制备方法,对中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反应罐进行设计。该设计根据微孔淀粉在制备过程末期因孔穴率增加而极易破碎的物理特性,提出新型非旋转系统的搅拌反应方式。此搅拌方式能较好的使淀粉乳保持均一体系,淀粉颗粒不沉淀,并与酶充分接触,形成漩涡小,柔和,产生的剪切力小,可保障制备微孔淀粉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6.
徐忠  刘明丽  张海华 《食品科学》2007,28(11):47-50
以玉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酯化交联多孔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布拉班德黏度仪、X-射线衍射等分析仪器对原淀粉、多孔淀粉和酯化交联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流变学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交联处理后的交联多孔淀粉仍是A型图谱,晶形未发生改变,交联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与原淀粉和多孔淀粉相比有较大提高,冻融稳定性、糊稳定性优于原淀粉和多孔淀粉,交联改性提高了多孔淀粉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改性淀粉的取代度(DS),增加其乳化特性和乳化稳定性,以复合酶酶解的多孔淀粉(PS)为主体,OSA为客体,在碱性体系中制备了取代度为0.0191-0.025 9的辛烯基琥珀酸酐多孔淀粉(OSA-PS),并对其结构特性进行研究。SEM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与客体OSA反应,获得更高取代度的OSA改性淀粉(5%OSA-PS为0.025 9);~(13)C NMR和FT-IR表明OSA与多孔淀粉形成了酯键;XRD表明酯化反应并没有改变淀粉的结晶类型,不同OSA水平改性多孔淀粉之间的相对结晶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酯化反应降低了样品热降解的初始温度及淀粉的热稳定性。OSA改性多孔淀粉可得到较大的取代度,增加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以海藻酸钠做壁材,制备乳酸菌微胶囊。通过测定微胶囊内所含活菌数,借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孔淀粉为4g,海藻酸钠浓度为2.1%,CaCl2浓度为3%时,每克微胶囊所含活菌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