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银杏叶黄酮醇甙灌注色谱(Perfusion chromatography)测定方法。该方法采用外标定量法,使用YWG-C18反相柱,确定了较好的测定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5%磷酸水溶液(60/40,v/v),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360nm。槲皮素浓试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的范围为10~180ug/ml。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0.67%。实验表明,黄酮醇甙水解经放置后,槲皮素含量下降,山奈酚含量上升,异鼠李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总黄酮醇甙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五加皮保健酒中栀子甙的含量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的测定。在甲醇:0.02mol·L~(-1)醋酸铵=35:65(V/V)为流动相,C_(18)柱分离,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 的条件下,栀子甙在5.0~80.0μg/m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1%;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杆菌发酵栀子黄废液产栀子蓝色素的摇瓶发酵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室分离筛选到一株杆菌,可以利用栀子黄废液为原料,以液态发酵的方式转化生成栀子蓝色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到栀子蓝高产配方和培养条件为:废液5%,谷氨酸单钠6%,NaNO30.3%,KH2PO41.4%;起始pH7.0,接种量4%(v/v),摇瓶装量25ml/250ml,培养温度40℃,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周期为36h。  相似文献   

4.
液态发酵产栀子蓝色素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室分离筛选到一株丝状真菌,可以利用栀子黄生产过程中吸附柱上洗脱液为原料,以液态发酵的方式转化为栀子蓝色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到栀子蓝高产配方和培养条件为:蛋白胨4%,大豆浸出物1%,洗脱液7%;培养温度31℃,pH8.0,接种量5%(V/V),摇瓶装置120ml/500ml,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周期96h。每升发酵液可获得色价高于50(E1cm^1Y5)的栀子蓝色素12g以上。  相似文献   

5.
芦荟金银花蜂蜜复合功能营养口服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芦荟、金银花、蜂蜜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功能营养口服液。对加工过程的护色、酶解和稳定剂选择等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葡糖酸内酯为最佳护色剂,添加量为0.05mg/ml;β-环糊精为最佳稳定剂,其添加量为0.1%;使用α-淀粉酶和果胶酶进行酶解,得到芦荟汁的流动性好;通过正交实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复合营养口服液的最佳配方:芦荟汁(v/v)20%,金银花汁(v/v)10%,蜂蜜(v/v)1.00/01元贞糖0.3mg/ml。产品具有芦荟和金银花的天然风味。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对羟基肉桂酸,并做为标样利用HPLC法测定了草浆黑液中对羟基肉桂酸的含量。方法: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一0.3%冰醋酸水溶液(20:80,v/v),检测波长:310 nm;流速为:1.00 ml/min;柱温:25℃。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标样的保留时间在11.294 min左右,黑液样品的保留时间为11.255 min,对羟基肉桂酸在0.0 656~1.64 mg/ml(r=0.9998,n=6)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24%,RSD 0.92%。HPLC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定量分析准确,可用于草浆黑液中对羟基肉桂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栀子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 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栀子酸和栀子苷238 nm,绿原酸328 nm,西红花苷Ⅰ 440 nm。采用400倍40%甲醇超声提取40 min能将4种成分有效提取出来。结果表明栀子以中成熟和成熟时采收最佳,干燥前有必要进行杀青处理,120 s蒸法杀青和30 s煮法杀青效果相当且最佳;不同干燥方法样中,50℃热风干燥效果最佳;杀青后切制干燥样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不切制干燥样;室温避光储存一年半后的不同处理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西红花苷Ⅰ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栀子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方法以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 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评价栀子质量,为栀子的采收、加工、储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无梗五加果实为原料,对其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及Sevage法脱蛋白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水提醇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0℃,料液比1:70,浸提时间3h,5倍醇沉;Sevage法脱蛋白最佳工艺参数为:粗多糖溶液/sevag试剂(v/v)为4:1、氯仿:正丁醇(v/v)为3:1。  相似文献   

9.
唐淑芬 《饮料工业》2010,13(11):12-15
以苹果皮为原料进行苹果皮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饮料中苹果皮、柠檬酸、稳定剂、抗氧化剂、葡萄糖的用量进行探讨,得到苹果皮膳食纤维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苹果皮25%(w/v)、VC0.014%(w/v)、葡萄糖10%(w/v)、柠檬酸0.015%(w/v),同时还探讨了苹果皮膳食纤维饮料的稳定性以及色、香、味的保持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竹叶青酒中栀子苷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50mm)色谱柱,以乙腈-水(10∶90,V/V)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8nm)对竹叶青中的栀子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4~960mg/ml范围内竹叶青酒中栀子苷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86,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达到99.43%。该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且分析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栀子黄色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食用着色剂,应用广泛,其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苯甲酸。为了研究栀子黄色素中苯甲酸的来源及其本底含量,本文通过研究栀子黄色素的原料栀子鲜果、加工过程中各阶段中间产品、产品辅料和加工助剂、栀子黄色素终产品中的苯甲酸含量,确定出栀子黄色素产品中的苯甲酸为内源性本底天然苯甲酸;通过对栀子黄色素进行了放射性(C14)天然属性的鉴别,确定栀子黄色素中的苯甲酸为天然属性,无人为外加的化学合成苯甲酸。我国目前栀子黄色素产品中所含的内源性天然苯甲酸含量均在1.28~56.2 mg/kg范围,低于化学合成苯甲酸防腐剂在食品中最大使用量,范围为200~2000 mg/kg(以苯甲酸计),安全性更高,无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12.
已二醇二丙烯酸酯对真丝的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对真丝的接枝共聚反应,分析了接枝率的影响素,并测试了改性真丝的主要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乳液和乙醇/水为溶剂的2种体系都能在真丝上获得较高接枝率。对于乙醇/水体系v(乙醇):v(H2O)=1:1,接枝单体20~30g/L,2%甲酸4ml,引发剂APS 0.5g/L,65~70℃接枝60min的接枝率高。改性后真丝的断裂强度、延伸度、吸湿性能都可获得改善,对酸、碱的溶解性提高,但染色性能提高不明显,对泛黄性改善一般。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杜仲叶桃叶珊瑚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杜仲叶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桃叶珊瑚甙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杜仲叶桃叶珊瑚甙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杜仲叶桃叶珊瑚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3,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浸提3次,杜仲叶桃叶珊瑚甙的实际提取率可达1.808%。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模型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以栀子苷提取率、果冻感官评分作为指标,针对栀子苷的提取工艺和栀子苷保健果冻制备工艺进行双优化,以期制得一款色泽诱人、口感光滑细腻,且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果冻。结果表明,栀子苷最佳提取工艺的条件为:提取时间3.00 h,提取温度75.00℃,栀子粉末与乙酸乙酯的料液比1∶5.00(g/mL),提取率为5.81%。综合感官评分得出栀子苷保健果冻的最优配方为:琼脂粉与水的料液比1∶52.00(g/mL),栀子苷提取液添加量5.00%,木糖醇添加量8.00%。该条件下制得的栀子苷保健果冻呈半透明淡黄色、质地均匀、口感光滑细腻,具有栀子特有的香气。  相似文献   

15.
淋饭酒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饭酒母是生产淋饭酒的酒母,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商品酒质量,淋饭酒母发酵期一般为15d,成熟酒母酒精含量在16%(v/v)左右,酸度0.4g/100ml以下,口感老嫩适中,爽口无异杂味,在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1)选择优质酒药,通过小试确定,以2.5-5kg粳糯米试饭,发酵40h左右,窝水达8分满,鲜甜清爽为好;(2)麦曲质量高,有正常曲香味,白色菌丝茂密均匀,无霉烂夹心,老嫩适中为好;(3)选择优质原料粳糯米,水分控制在14%以下,精白度高;(4)浸米控制得当;一般在36-48h以内,(5)蒸饭熟而不糊;(6)淋水品温均匀,淋水量为投料的2.5-3倍,回水1倍左右,淋水后品温31摄氏度左右:(7)发酵缸清洁保温;(8)拌药均匀,不倒窝,用药量为投料的0.2%,搭窝品温27-29摄氏度;(9)放曲、水标准,经36-48h发酵后,甜酒液满窝70-80%,须加曲加水,加曲量为原料的15%,加水量为原料的3倍;(10)开耙灌坛适时,保持品温不超过32摄氏度,用灌坛方法保持缓慢发酵。  相似文献   

16.
以发酵液的外观口感及其中的活菌数为评价产品的指标,考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以豆奶、胡萝卜汁为底料生产活菌饮品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底料配比为豆奶50%(v/v)、胡萝卜汁50%(v/v),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组织为培养温度为37℃,发酵时间10h,接种量5%,蜂蜜添加量2%。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栀子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标准(GB/T5009.149—2003)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栀子黄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溶液中栀了黄色素含量的分析,用吸光度法作对照。结果表明:国标中以栀子苷为对照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栀子黄色素不够合理。为建立成熟的定性、定量栀子黄色素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对螺旋藻藻蓝蛋白(C-PC)进行微囊,通过试验确定了制备藻酸钠壳聚糖C-PC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74%,转速600r/min,搅拌时间30min,针头距离凝胶浴液面10cm,滴加速度30滴/min,海藻酸钠浓度2.5%(w/v),壳聚糖浓度0.6%(w/v),C-PC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4(w/w),CaCl2浓度2.0%(w/v)。  相似文献   

19.
TLC法测定烟叶中茄尼醇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烟叶茄尼醇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分析方法;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剂,石油醚-乙酸乙酯(4:1,v/v)为展开剂,香草醛-硫酸-乙醇液显色,在620nm处进行扫描测定,茄尼醇质量在2.04ug~7.68u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349.94S-193.94,r=0.9954,RSD为6.86%(C为茄尼醇浓度ug/ml,S为峰面积)。并对烟的烟叶、嫩芽、茎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TLC法测定烟叶中茄尼醇的含量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烟叶中茄尼醇含量达0.822%。  相似文献   

20.
香菇嘌呤的提取、纯化和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香菇嘌呤的提取,纯化和酯化工艺,以100g干香菇柄为原料,以75%(v/v)乙醇水溶液为萃取剂,在固液比1:8-1:10,温度83-85℃的条件下回流2h,可得家度约为200-220mg/100ml的香菇嘌呤初提液75ml左右;初提液用阴阳离子双重离子交换层析,可得浓度1.9%左右的香菇嘌呤纯纯化液3ml,进一步干燥可得纯度为85%左右的香菇嘌呤粉剂,纯化液用300倍的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70℃酯化4h,酯化率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