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肋烟烟碱含量的化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研究了化学物质2,4-D、吲哚类物质、丙二酸和乙烯利及其混配剂对白肋烟烟碱合成、烟叶产量、产值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吲哚类物质及吲哚类物质和丙二酸的混配剂能显著降低白肋烟烟碱含量,改善评吸质量;与对照相比,上部叶烟碱下降0.89~3.42个百分点,降幅达12.95%~49.78%;中部叶烟碱下降1.77~3.81个百分点,降幅达24.25%~52.19%;2,4-D和丙二酸的混配剂及丙二酸单用能降低烟碱含量,但幅度不大。所有处理对烟叶产值、产量无明显不利影响。通过这一研究,基本确定了降低白肋烟烟碱含量、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化学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微生物以及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烟田烟株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以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烟田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施用饼肥+腐殖酸的烟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烟株生长中、后期的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氨基酸肥的烟田,烟株生长前期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有机肥没有增加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不同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每公顷增加产量87.45~299.95 kg,增加产值912.13~2717.88元,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0~3.9个百分点,其中又以饼肥+腐殖酸和氨基酸处理最优.有机肥明显改善了中部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总糖含量增加1.91~3.83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增加2.43~4.79个百分点、钾含量增加0.17~0.41个百分点,降低上部初烤烟叶的烟碱含量0.12~0.34个百分点、氯含量0.1~0.37个百分点,协调了糖碱比、氮碱比,提高了钾氯比值.  相似文献   

3.
控释肥对烤烟光合特性和产质量与氮钾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求研制优质、高效、环保的烟草控释肥料所需的参考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和烟草专用复合肥对烤烟光合特性、产量与质量及氮钾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氮量由90 kg/hm2提高到150 kg/hm2时,烤烟产量和产值均显著增加,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略有下降,各叶位烤后烟叶全钾含量提高或显著提高,烟碱含量显著提高,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2)与烟草专用复合肥相比,控释肥可提高烤烟旺长期以后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旺长期烟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但对蒸腾速率无明显影响;(3)与烟草专用复合肥比较,控释肥能使烤烟产量提高3%~7%,产值提高9%~16%,各叶位烤后烟叶全钾含量提高或显著提高,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降低。(4)控释肥有利于提高烤烟氮肥、钾肥利用率,在施氮9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1.1和8.7个百分点,施钾180 kg/hm2和300 kg/hm2条件下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4和8.6个百分点。可见,控释肥可改善烤烟中后期光合特性,增加产量与产值,改善烤后烟叶品质,提高氮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保护植烟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烟叶质量,确保烟叶安全性,对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菜枯、清江源和金丰叶生物有机肥可促进烟株中上部叶开片,增强烟株抗病性,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产量分别提高361.35、218.85和17.55 kg/hm2,产值分别增加7744.95、4838.40和2257.80元/hm2,改善初烤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综合品质,降低下部叶烟碱含量。清江源生物有机肥在恩施烟区烟叶生产中使用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及质量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翠碧1号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速度加快,烟株株型明显增大,烤烟伸根期明显缩短;推迟移栽期至2月15日,烤后烟叶产量、产值显著上升;但推迟到3月份移栽出现下降,对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影响不显著。随移栽期的推迟,烤后烟叶相同等级的烟碱和总氮呈下降的趋势,还原糖/烟碱比值和总氮/烟碱比值呈上升的趋势,对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和两糖比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变化。随移栽期推迟,烟叶风格特征由清香转变为浓香,评吸质量变差。适当早栽可以显著改善烟叶评吸品质,但应改进栽培技术保证烟叶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研究低烟碱品种结合低烟碱栽培模式对烟碱的降低效果及其他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质量的影响。  方法  在河南省许昌市,以常规品种中烟100、低烟碱品种ITB687和超低烟碱品种NC926为材料,设置当地常规栽培模式(LCCP)和低烟碱栽培模式(LNCP)进行栽培试验。  结果  (1)不同品种在LCCP下农艺性状差异较小,而LNCP模式对其生长后期影响较大,叶片长宽比增加,上部叶面积和单叶重显著下降。(2)在LCCP下3个品种的生物碱含量差异极大,NC926上部叶和中部叶调制后烟碱含量分别为0.28%、0.21%。LNCP显著降低烟叶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但低烟碱品种在LNCP下烟碱降幅相对较小,其中NC926上部叶调制后烟碱含量降低38.03%,中部叶无显著差异;高烟碱品种采用LNCP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其中中烟100上部叶和中部叶调制后烟碱含量分别降低44.11%、30.01%。(3)在LCCP下不同品种同一部位烤后烟的还原糖、总糖、总氮含量均表现为中烟100 > ITB697 > NC926,LNCP下烟叶总氮含量降低,上部叶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但中部叶还原糖、总糖含量降低。(4)在LCCP下不同品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以及经济性状无显著差异,LNCP下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减少,香气质变差,香气量、浓度、劲头和刺激性减小,余味变淡,同时烟叶经济性状变差。  结论  通过遗传育种途径可选择性大幅降低生物碱含量,采用低烟碱栽培模式虽可使烟碱含量进一步降低,但对烟叶质量和效益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烤烟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与留叶数对烤烟产量、效益及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亩施氮量3.50~5.73kg、单株留叶数16~18片,烟叶亩产量可达150~200kg,亩产值400元以上,烟碱含量2.5%~3.0%,还原糖含量15%~17%。主因素效应以施氮量对产量、产值、还原糖的影响最大,留叶数次之,二因素对烟碱的主效应大小相近。  相似文献   

8.
烤烟新品种云烟97的氮肥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促进烤烟新品种云烟97的推广应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不施肥、6 g/株、8 g/株、10 g/株)对云烟97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不仅影响烟株各部位氮素的含量,也影响氮素在烟株各部位的分配和转运。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中部叶和下部叶氮的分配率降低,相同部位烟叶氮和烟碱含量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呈下降趋势。氮量、烟叶部位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均有影响。综合考虑产量、产值因素以及烟叶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在试验区域内,确定云烟97的最适施氮量为8 g/株。  相似文献   

9.
黄腐酸对烟草产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烟草品种 NC89和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在豫西旱地烟田研究了黄腐酸(ful-vic acid,FA)作为抗旱剂对烤烟产量、产值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 FA,无论在烟苗移栽时灌根,还是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洒,对于提高烟株抗旱性,抑制病害发生,增加烤烟产量和产值,改善内在品质,都有良好作用。其中以20ppm 每株灌根300ml,结合500ppm 叶面喷洒效果最好,亩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1.45~28.11%和26.89~31.52%;中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糖含量降低;促进上部烟叶成熟,总氮量下降,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提高烟叶品质,对白肋烟B37不同转化率株系采用打顶和打顶后涂抹仿生型信号分子(BSM)两种方式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烟株烟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生物碱含量,并分析了生物碱比例和烟碱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打顶使不同转化率株系的烟叶SOD活性增加且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大,BSM处理也增加了SOD活性,但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较小.打顶使烟株的MDA含量增加,但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较小;BSM处理后烟叶MDA含量下降,高转化率株系烟叶MDA含量下降幅度较大.BSM处理后烟叶4种生物碱含量及总生物碱含量总体上有所降低,其中降烟碱的降低幅度最大.BSM对非转化株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比例影响较小,而对高转化株系B37-38的作用最大,其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比例分别提高了15.52和10.40百分点;B37-38上部叶和中部叶降烟碱比例分别降低了15.16和10.03百分点.从非转化株系至高转化株系随着烟碱转化率的提高,BSM处理其降烟碱的比例降低幅度增加,BSM对高转化率株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栽培技术措施调节白肋烟氮碱比提高其可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白肋烟的施氮量、打顶时期、留叶数及收获时期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施用量与烟碱合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打顶时期、留叶数和收获时期对烟碱含量高低和氮碱比的影响非常大.实施施氮187.5~225 kg/hm2、盛花打顶、留叶22~24片、打顶后20 d砍收的配套技术措施,可使烟叶烟碱含量适宜、化学成分协调、可用性提高,产量、产值也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延边烤烟存在烟叶糖含量偏高,烟碱含量较低的生产现状,通过田间试验以吉烟9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断根措施对烤烟根系生长及烟叶糖、烟碱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能明显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提高烟株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增加烟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断根降低了上、下部烟叶的糖含量,提高了烟叶烟碱含量,增加了中、上部烟叶钾含量,且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总的来看,团棵期轻度断根处理的烟株生长后期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烟叶烟碱、钾含量,适度降低了烟叶糖含量,烟叶糖碱比更加协调,进而提高了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密封降氧对醇化环境及库存白肋烟品质的影响,以自然醇化42个月的湖北恩施成品白肋烟为材料,运用新型气调法,设置T1(1.5%~2%)和T2(7.5%~8%)2个低氧处理及1个常规处理CK,对其温、湿度及烟叶内在品质进行周期性对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对温度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相对湿度的变幅和变异系数。CK处理烟叶外观质量缓慢下降,而T1和T2处理则缓慢上升;T1、T2处理在12个月后,均显著提升了总糖含量,处理6个月后均显著提升了烟碱、钾、氯含量(除T1处理第12个月外);T1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总分在周期内呈现缓慢上升趋势,T2处理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CK处理呈现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趋势;其中T1处理显著降低了烟叶NNN、NAT含量及TSNAs总量,而T2、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两低氧气调处理均对库存白肋烟的品质提升具有一定效果,且以T1处理综合提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川白1号是以MSB21为母本、达所2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白肋烟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田间生长势强,群体整齐一致,有效叶数较多;抗TMV,中抗至中感黑胫病;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品种鄂烟1号,原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较好,内在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感官质量较好,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兼顾,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摘 要: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有机肥对烟田烟株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以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烟田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施用饼肥+腐殖酸的烟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烟株生长中、后期的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氨基酸肥的烟田,烟株生长前期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有机肥没有增加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不同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每公顷增产87.45-299.95 kg,增产值912.13 -2717.88 元,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35-5.26%,以饼肥+腐殖酸和氨基酸处理最优。有机肥明显改善了中部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总糖含量增加1.91-3.83%、还原糖含量增加2.43-4.79%、钾含量增加0.17-0.41%,降低上部初烤烟叶的烟碱含量0.12-0.34%、氯含量0.1-0.37%,协调了糖碱比、氮碱比,提高了钾氯比值。   相似文献   

16.
白肋烟品种鄂烟3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STN86为母本、LAB21为父本于1998年育成了白肋烟雄性不育杂交种鄂烟3号,并于1999~2004年进行了品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式筒型,打顶株高127.1cm,可采收叶22~24片,叶形椭圆,叶色黄绿,着叶均匀,田间生长旺盛。大田生育期90d左右,抗病性较强、适宜种植范围较广,平均产量2380.2kg/hm2,均价5.26元/kg,上等烟20.47%,产值12462.18元/hm2,均高于对照(鄂烟1号)。其原烟近红黄色,弹性强,光泽鲜明,结构疏松,厚薄适中,外观质量优于对照。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白肋烟香型风格较显著,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浓度较浓,劲头适中,评吸质量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白肋烟烟碱的田间积累动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两个海拔高度,设计7项试验,进行了白肋烟烟碱积累的动态研究。回归分析表明,打顶时上部叶烟碱含量平均为l%,然后急剧上升。烟碱含量的日平均增量,在打顶后第一个10d为0.175%,第二个10d为0.163%,第三个10d为0.133%,30d后日增量急降。打顶至斩株期间烟碱平均日增量为0.15%,二次曲线方程Y=0.20XT-0.0015XT2+0.97可以用作描述白肋烟打顶后烟碱积累的数学模型。海拔高度增加,烟碱积累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生产模式对混合型膨胀烟丝综合质量的影响。  方法  设计了不加料、不烘焙白肋烟烟片处理线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生产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切片、松散回潮工序白肋烟和烤烟烟片分组加工技术,并对膨胀工序热风温度进行了优化设置。  结果  经对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较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的质量指标有以下变化:(1)膨胀烟丝的结构变化不显著、填充值显著升高。(2)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总烟碱、总氮、总挥发碱、总氯含量显著升高,总钾含量变化不显著。(3)烟气烟碱、焦油、一氧化碳量显著降低;HCN、NNK、B[a]P、苯酚、巴豆醛等释放量以及卷烟危害评价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与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相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不会对卷烟感官品质造成不利影响,降焦减害效果则更加明显,且能大大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  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丝,再经回潮加料,制成成品白肋烟膨胀烟丝,对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处理的试验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1)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整丝率、填充值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2)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3)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NNN、NAT、NNK含量显著低于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4)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烟气特种成分CO、NNK、NH3、苯酚、巴豆醛释放量均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且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达10.07%。(5)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感官质量得分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  结论  对于白肋烟膨胀烟丝而言,不进行烘焙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卷烟减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