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法对缢蛏多糖进行了提取,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超声功率440W,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缢蛏粗多糖提取率为8.31%.对比了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对缢蛏粗多糖脱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在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两个方面的综合指标较理想,三氯乙酸法处理3次后,蛋白质脱除率达到69.75%,缢蛏多糖损失率为26.68%.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缢蛏壳肉分离效率。方法:采用参数法对振动筛分装置主要参数进行设计,以连云港双头蛏为试验对象,以振动频率、振幅、筛面倾角为试验因素,以筛分效率和肉中带壳比率为主控目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频率、振幅、筛面倾角与筛分效率和肉中带壳比率相匹配的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得到了缢蛏壳肉分离筛分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匹配。结果:当出料比率控制为1.2 kg/s、开壳比率控制为97%,振动频率设定为21.6 Hz、振幅设定为3.6 mm、筛面倾角度设定为9°时,缢蛏筛分效率为97.60%,肉中带壳比率为4.52%。结论:所设计的缢蛏振动筛分装置筛分效率高、适应性好,可满足初步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缢蛏多糖(Sinonovacula constricta polysaccharides,SCP)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缢蛏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红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缢蛏多糖进行光谱分析和单糖组成分析,初步研究了缢蛏多糖的结构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提取缢蛏多...  相似文献   

4.
选用目前大宗养殖的缢蛏为原料,采用净化、分离、调配、干燥、焙烤、包装、杀菌等工艺,运用单因素分析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各个工艺环节的操作参数,并探讨净化、调配、干燥、焙烤等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测定评价产品质量的感官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所研制出的湿基含水量40%~45%(w/w)养殖缢蛏调味半干制品食用方便,咸淡、质地等口感适中,并且保留缢蛏独特的鲜味.  相似文献   

5.
缢蛏冰藏保活期间呈味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冰藏期间缢蛏存活率及其呈味物质的变化,为缢蛏冰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析缢蛏冰藏保活期间ATP及其关联物、游离氨基酸组成、糖原和甜菜碱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缢蛏冰藏13 d后的存活率达80%;冰藏第8天缢蛏肉ATP含量达最大值1.89 μmol/g,AMP含量较高且变化平缓,而IMP含量较低.缢蛏糖原初始含量较高,冰藏1d内迅速降至9.86mg/g,随后变化缓慢;游离氨基酸以Ala、Ser、Glu和Arg为主.结论:冰藏期间糖原、甜菜碱、游离氨基酸、AMP对缢蛏鲜美的风味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长街缢蛏原种并分析其特征性的挥发性物质。方法:通过使用电子鼻建立长街缢蛏的风味指纹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联合使用来检测新鲜、100℃和150℃条件下长街缢蛏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电子鼻建立的气味指纹模型能够准确判断样品是否属于长街缢蛏原种。电子鼻结果在新鲜、100℃和150℃条件下,长街缢蛏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进一步分析3个温度下长街缢蛏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所含挥发性物质种类数分别为40,46,33,其中以烃类、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为主。结论:由电子鼻建立的指纹模型能准确鉴定长街缢蛏的原种,气-质联用仪能够确定长街缢蛏原种指纹性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图谱及核磁共振成像持水性分析,比较100℃加热、500 MPa超高压与未处理生鲜缢蛏的蛋白质变性程度。分别使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对缢蛏肉匀浆进行酶解实验,探讨加热和超高压处理对水解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加热更容易使缢蛏蛋白质脱水、变性,超高压处理可以使蛋白质适度变性并维持较高的含水量。对酶解而言,缢蛏蛋白变性程度越大,其水解度越低,生鲜缢蛏原料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相似文献   

8.
对缢蛏加工制品——缢蛏酱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危害分析,找到并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CL),建立了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纠偏及验证程序并保持相应的HACCP控制记录,制定出HACCP计划表,初步建立了缢蛏酱安全加工的HACCP质量管理体系。旨在为保障缢蛏酱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缢蛏超高压保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压处理对缢蛏的保鲜工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在不同压强、不同加压温度、不同保压时间下,超高压后缢蛏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2项指标的变化,继而确定缢蛏超高压保鲜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后缢蛏在4℃保藏过程中感官、营养成分等品质的变化影响。结果发现:500 MPa、20℃、15 min为缢蛏最优的超高压保鲜工艺条件,经此最优超高压条件处理后的缢蛏样品菌落总数明显下降,挥发性盐基氮维持在较低水平,缢蛏的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缢蛏进行酶解制备多肽,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鲜缢蛏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p H7、酶添加量1200 U/g、料液比(m∶v)为1∶2.5、温度40℃、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多肽含量为(79.2±0.7)mg/g。  相似文献   

11.
螠蛏的营养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螠蛏作为一种海洋双贝壳类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成为了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的开发热点.对蜢蛏的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贝壳煅烧粉对致病菌的杀菌及抑菌效果。方法:将贻贝、文蛤、溢蛏3种贝壳高温煅烧1000℃,2 h,并配制成1%、0.1%、0.01%浓度的煅烧粉悬浊液,作用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利用菌液杀菌以及培养基扩散抑菌方法,检测3种贝壳煅烧粉对不同致病菌的杀菌及抑菌效果。结果:3种贝壳煅烧粉对4种菌均具有杀菌作用,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作用明显大于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最强为缢蛏及文蛤贝壳煅烧粉对副溶血弧菌,分别作用5 min后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培养基扩散法的抑菌实验表明,3种贝壳煅烧粉对4种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最强为缢蛏贝壳煅烧粉在0.1 g/mL浓度下作用于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达16.42 mm;在各浓度阶段,贻贝和文蛤贝壳煅烧粉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性明显强于于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结论:贝壳煅烧粉对食源性致病菌杀菌及抑菌作用明显,可用作抑菌剂。  相似文献   

13.
张辉  李丽娜  刘红英 《食品科学》2012,33(14):286-289
缢蛏肉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进行冷藏(0~2℃)试验,观察其感官指标的变化,测定其在此过程中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挥发性盐基氮(TVBN)、Ca2+-ATPase值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冷藏过程中,螠蛏肉使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几种复合生物保鲜剂配方中C组(溶菌酶0.05%、Nisin 0.02%、甘氨酸7%、山梨酸钾0.07%等)保鲜效果最好,可以较长的延长缢蛏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4.
冉云  张思嘉  陈蓉  冉照收  徐继林  廖凯 《食品科学》2019,40(10):206-213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在海水中暂养0、8、24 h后的缢蛏风味物质随暂养时间的变化情况。从缢蛏肌肉、消化腺、整体不同部分共检测到风味物质128 种,包括醛类(33 种)、酮类(12 种)、醇类(10 种)、芳香类(17 种)、烃类(16 种)、酯类(22 种)、呋喃类(5 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3 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暂养净化对缢蛏肌肉的风味改变不大,缢蛏整体的风味变化主要是由消化腺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引起。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说明暂养8 h的缢蛏整体在保留原有独特风味的同时,由于不良气味强度下降使得缢蛏更加适口;通过短时间暂养缢蛏消化腺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下降明显,但暂养时间过长时,许多成分的含量又呈现回升趋势。因此暂养的最佳时间为8 h,可使缢蛏在保留其特有风味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腥味、泥土味等不良气味,使感官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不同群体缢蛏营养成分的多元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缢蛏的总蛋白、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灰分、呈味核苷酸、甜菜碱、游离总糖、肌球蛋白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其中,脂肪酸、游离总糖、外套膜中呈味核苷酸及肌球蛋白含量均呈现出春季含量明显高于秋季的规律(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蛋白、脂肪、灰分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p<0.05),甜菜碱含量无显著差异。春季的长街种群优势主要体现在甜菜碱、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的含量;秋季的长街种群缢蛏优势主要体现在游离总糖、脂肪、肌球蛋白明显高于当季的其他种群(p<0.05)。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缢蛏营养的多样性,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养殖缢蛏,滩涂养殖方式的缢蛏品质上明显优于围塘养殖缢蛏,聚类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各样品最终可以聚为两类,即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投喂了6种养殖常用饵料微藻的缢蛏稚贝进行肉质风味的检测分析,研究不同的微藻饵料对缢蛏稚贝肉质风味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饵料微藻投喂组的缢蛏稚贝中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差异。共检测到71种化合物,其中醛、酮、烃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化合物种类的60.56%,其中,醛类占总化合物种类的22.54%、酮类占21.12%、烃类占16.90%;此外,还有一些醇类、醚酯类等化合物,但其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不高。3-甲基-正丁醛以相对含量61.37%~77.28%存在于假微型海链藻、威氏海链藻和角毛藻这3种硅藻饵料投喂组中,认为3-甲基-正丁醛是影响硅藻投喂缢蛏稚贝风味的主要物质;此外,二甲基硫含有特殊气味,在球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投喂组中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9.39%和51.53%。  相似文献   

17.
鲜活缢蛏肉质细菌菌群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宁海县的鲜活缢蛏肉质进行了细菌菌群分析,从肉质中共分离到53株需氧性细菌,革兰氏阴性菌52株,占98.1%,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27株,占50.9%,其次是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5株、黄杆菌属(Flavobocterium)4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3株,此外还有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1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1株、噬胞菌属(Cytophaga)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株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uus)1株,另有9株细菌在传代中失去了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生物活性肽是近年来国内的研究热点,海水养殖贝类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成为生物活性肽研究的原料之一。为探究蛋白在消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建立一个有效的体外模拟消化系统,本文以新鲜缢蛏为实验原料,去壳后洗净,搅成肉糜,分别模拟在胃液和肠液下的胃消化、十二指肠消化和小肠消化过程,研究了缢蛏在消化过程中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能力、水解度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缢蛏抗氧化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在0-10小时消化过程中,经胃肠消化后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力、水解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消化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在胃消化后显著升高。通过对比胃消化阶段和肠消化阶段的各项指标发现,肠消化阶段的·OH清除率、DPPH·清除率、还原力、水解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胃消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冰温保活对缢蛏品质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并以保活期终点鉴定得到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缢蛏初始菌相中,优势菌为弓形杆菌(Arcobacter?spp.)、拟杆菌科未分类属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6.2%、8.4%和7.2%。保活期终点时,假单胞菌数目明显增多,成为优势腐败菌,所占比例为26.2%。次优势菌为弧菌科未分类属、嗜冷单胞菌(Psychromonas spp.)、弓形杆菌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7.8%、14.4%、13.0%和11.8%。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有效拟合低温(-1.5~15.0℃)条件下假单胞菌的生长,所得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偏差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温度与延滞时间λ的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3和0.970,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Gompertz模型可对-1.5~15.0℃温度范围内假单胞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浙江省不同养殖区常见海水贝类中的无机砷含量,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贝类中无机砷的含量,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三门湾、乐清湾、沿浦湾、南麂岛、嵊泗列岛5个养殖区采集缢蛏、贻贝、泥蚶、血蚶、牡蛎、文蛤、青蛤等7种海水贝类201个样品,测定无机砷含量范围为0.015~2.7 mg/kg,其中三门湾地区10个缢蛏样品超过安全限量0.5 mg/kg,缢蛏平均污染指数Pi为0.56,其他品种样品无机砷含量全部符合安全限量要求,平均污染指数Pi均小于0.4。结论浙江省海水贝类中无机砷污染指数总体状况属于微污染一轻污染水平,但部分地区缢蛏存在一定生物质量安全隐患,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