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晶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w(P)=12.3%的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w(P)=12.3%的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的DSC曲线具有4个放热峰:镀层在260℃热处理时仍保持非晶结构;在270、290、300和320℃热处理后,析出亚稳相Ni12P5和Ni5P2;在360℃热处理后,亚稳相Ni12P5减少,亚稳相Ni5P2消失,析出Ni3P和Ni;镀层经420℃热处理后,亚稳相Ni12P5和Ni5P2完全消失,晶化产物为Ni3P和Ni.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获得了Ni-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Cr-P非晶态合金膜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Cr-P为非晶态镀层,200℃热处理开始晶化,到400℃时Ni3P晶化比较完全,800℃时Ni3P完全分解,生成含Ni、Cr、Fe的合金膜的Cr2Ni3和FeNi2P相。其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500~600℃之间显微硬度略有下降,600~700℃又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700℃后显微硬度略有下降;合金膜的耐腐性在热处理温度200~400℃间变化较小,500℃热处理后其耐腐蚀性下降厉害,600~70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耐腐蚀性又略有升高,800℃后由于Ni3P的分解其耐腐蚀性又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Ni-P二元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与其组织结构、表面形态密切相关。实验获得磷质量分数11.54%的高磷镀层,镀态下为非晶态结构。300℃热处理后开始晶化,并在400℃热处理时完全晶化,镀层由非晶态的Ni相转变为Ni3P+Ni混合稳定相。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镀层表面观察发现,不同热处理下的镀层合金表面形态差别很大。形态的差异对镀层合金的耐蚀性有影响,特别是400℃热处理后,由于表面纳米植被的覆盖使得此时镀层合金的耐蚀性最优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H值、金属离子摩尔浓度比和热处理温度对NdFeB磁体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试验条件下,随pH值和金属离子摩尔浓度比的增加,镀层结构由非晶态结构逐渐变为微晶结构;当镀层在400 ℃进行热处理后,镀层发生结构转变,由非晶态结构转变为晶态,析出了亚稳相Ni12P5.随热处理温度的继续升高,亚稳相Ni12P5转变为稳定的Ni3P相.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金刚石微粉表面制备Ni-P合金层,使其表面产生金属化。实验使用的金刚石粒度尺寸为30~40μm,Ni-P合金层使金刚石质量增加30%左右,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约为7%。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试样镀层进行了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表面变得更加平滑;经400℃热处理后,镀层表面平滑度最高;500℃热处理后,镀层表面粗糙度值变大。镀值态试样经过300℃热处理后,镀层组织开始晶化,析出Ni相和Ni7P3相,镀层结构发生变化。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化现象越明显,衍射峰强度越高。经过500℃热处理时,析出了Ni3P相,晶化比较完全,镀层实现了由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变过程。机械搅拌实验证明:经过400℃热处理的金刚石微粉在电镀液中至少可存放48h。  相似文献   

6.
常温条件下,使用Co—Ni—P合金刷镀液应用电刷镀的方法可以获得非晶态刷镀层。用X射线衍射仪和差热分析装置研究了Co—Ni—P合金镀层的结构和晶化温度,当温度低于晶化温度323.4℃时,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镀层由非晶态向晶态结构转变,并析出第二相组织。在600℃,保温30min后,Co—Ni—P非晶合金镀层的相结构为fec—Ni相十析出相。在GW/(ML—MS)高温磨损试验机及Skoda—Savin磨损试验机上分别测量了Co—Ni—P非晶合金镀层与Ni—W(50)合金镀层在不同温度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体积磨损量。结果表明,在12℃—500℃范围内,Co—Ni—P非晶合金镀层的耐高温磨损性均优于Ni—W(50)合金镀层;而在27℃—450℃热处理后,Co—Ni—P非晶合金镀层的耐磨性(磨轮磨损)仍优于Ni—W(50)合金镀层,只有在500—600℃热处理后,Ni—W(50)合金镀层的耐磨性优于Co—Ni—P非晶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们研制的Ni—P合金刷镀层进行了X—射线结构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还进行了再强化特性的研究,认为该Ni—P合金刷镀层在室温至300℃之间为非晶态合金,在300℃~400℃之间晶化,400℃时将析出(Fe、Ni)3P相,形成Ni基体分布(Fe、Ni)P第二相的组织,获得了良好的硬化效果。该刷镀层加热到700℃后才开始软化。因此,本试验研究认为,该Ni—P合金刷镀层适用于热锻模、压塑模等要求高温耐磨性能的零件的修复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非晶态镍磷镀层的结构及晶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电沉积磷含量12.3wt%非晶态Ni-P镀层晶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辩透射电镜(HRTEM)研究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热处理前后的相转变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晶化过程分步进行,经历非晶→亚稳相→稳定相的转变。XRD和分析结果表明,270℃镀层开始晶化,亚稳相Ni12P5和Ni5P2析出,420℃时完全消失,转变为Ni3P和Ni稳定相。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处理对Ni—P—D(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镀层镀态时为非晶 微晶结构;镀层在300℃加热后开始晶化,晶化后形成晶相Ni和Ni3P,并以Ni3P相为主相;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晶化相不断析出并长大,至500℃晶化基本完成。晶化过程中Ni相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最后形成的镀层晶化组织以Ni相为主相。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化学镀Co-Ni-P合金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XRD和TEM技术对化学镀Co-Ni-P合金的晶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分(质量分数,%)为23.4Ni、2.8P的Co-Ni-P合金镀态时具有微晶结构.经400℃×1h热处理后,镀层向α-Co固溶体(h.c.p.)转变,并析出过渡相.经600℃×1h热处理后,镀层中出现α-Co固溶体、β-Co固溶体(f.c.c.),并析出Co2P相.经400℃×1h热处理,镀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926HV0.1.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张彦 《表面技术》2017,46(12):104-109
化学镀能够有效增强基体材料的表面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化学镀的基本原理、处理方法及施镀工艺,详细讨论了化学镀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化学镀层的种类及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镀镍、化学镀铜、化学镀钴、化学镀银、化学镀锡、化学镀金等。分别讨论了各类化学镀的研究进展、优势、劣势及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化学镀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化学镀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激光增强化学镀、超声波化学镀、粉体化学镀、多层化学镀、稀土化学镀、复合化学镀。化学镀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原有化学镀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二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新领域以及超功能性新材料所带来的化学镀技术新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方景礼 《表面技术》1989,18(6):40-46
论述了合金电镀的新成果;复合镀、高速电镀,脉冲及其它波形电镀的进展,并且介绍了各种新型电镀光亮剂.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镍磷作为表面强化的途径,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其中镀前工艺包括镀前处理、镀液种类和组份是实施化学镀镍磷的关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研究了镀前工艺对化学镀镍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镀前工艺对化学镀镍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洋 《热处理》2000,(4):19-24
化学镀镍磷作为来得及面强化的途径,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其中镀前工艺包括镀前处理、镀液种类和组份是实施化学镀镍磷的关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系统分析并阐述了镀前工艺对化学镀镍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20世纪后期以合金电镀和电子电镀、功能性电镀为主的电镀新工艺作了简要的回顾,对21世纪电镀技术在研制新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中的作为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Ni—P—Al2O3化学复合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花香 《表面技术》1991,20(6):8-12
简要叙述化学复合镀的机理和特点,并就新近研究成功的Ni-P-Al_2O_3化学复合镀的施镀工艺、镀液的调整与控制进行详尽的阐述,介绍实行该工艺所获得的镀层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刘朝义 《表面技术》1991,(3):27-30,7
概括介绍电刷镀工艺,分析刷镀层的工艺性能及影响镀层质量的几个因素,针对石油机具产品的使用特点,已将镍铁钨合金用于产品零件刷镀上。经油田质量信息反馈表明,镀层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产品质量、成本明显优于硬铬层。  相似文献   

18.
对非晶态Ni-B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晶态Ni-B镀层以层片状沉积,表面具有胞状结构。经300°×1h热处理,镀层已经晶化,并析出了细小的Ni_3B相;提高加热温度,Ni_3B粒子明显长大。非晶态Ni-B镀层的镀态硬度为HV_(0.1)632,热处理对其硬度和耐磨性有明显的影响,二者分别在经300℃×1h和500℃×1h热处理后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9.
一种Ni—PTFE非电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抗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一种Ni-PTFE的非电复合镀工艺,着重他各种工艺条件和热处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并对经过该工艺处理的钢质试样的抗磨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热处理对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有较大影响,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对镀层的组成、性能和表面形貌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碳纤维表面电镀镍的工艺流程。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增重率、电阻值变化率与电流强度、电镀时间的关系,优化了电镀镍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灼烧法在400℃灼烧5min,去胶完全;采用电流强度100mA/dm^2,电镀时间为6min时镀层质量稳定。该法获得的碳纤维镀镍层均匀、致密、表面光亮、结合力强,并具有良好导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