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参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海参种类繁多,不同品种间的海参品质和价格存在差异。受经济利益驱动,高值海参产品近年来在贸易过程中存在标签错误、掺杂掺假等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基于海参的掺假现状,综述了海参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理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鉴别技术,并对海参的鉴别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牛肉因其营养价值高而成为消费者饮食中重要的组成之一,近年来,牛肉掺假的问题纷至沓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鉴别牛肉掺假的质谱、酶联免疫、基因、传感器、光谱等技术也得到发展。质谱技术准确性高,适用于鉴别经过深加工后的牛肉或物种相近的牛肉,但设备昂贵;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成本低、特异性强,适用于鉴别肉类种类来源,但鉴别相近物种时结果易发生假阳性;基因技术中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速度快可大规模地检测牛肉样品,但存在芯片标准化等问题;传感器技术操作简单适用于牛肉品种判别但准确度低需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其准确度;光谱技术检测快速,但需要复杂的数据作为支撑。综上,本文分析了目前牛肉掺假鉴别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旨在为牛肉掺假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地沟油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地沟油的鉴别指标是用来判断未知油脂是否含有地沟油的标准。常见的地沟油鉴别指标包括内源性组分和外源性杂质。对色谱技术在地沟油中脂肪酸、胆固醇、微量杂质成分等鉴别指标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应继续筛查地沟油的特异性指标,同时地沟油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综合各种方法的结果进行辨别,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蜂蜜掺假的鉴别技术,简要介绍了感官分析、花粉分析、理化指标分析及同位素率质谱、色谱、光谱、核磁共振技术在蜂蜜掺假鉴别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并对蜂蜜掺假鉴别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新书介绍     
《中国食品》2012,(19):89-89
内容简介:野菜的食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书介绍60余种野菜的利用价值、营养成分、药用功能及保健食品加工技术,并辩录野菜采集技术与毒性鉴别,也介绍了野菜的保鲜旒法。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肉类定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黄伟 《肉类研究》2014,(1):31-34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新型的快速绿色检测技术,在肉类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肉类定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在肉的等级鉴别、品种鉴别、物种鉴别以及产地溯源、饲喂方式中的鉴别研究。肉的等级一般人工分为RFN、PFN、PSE、RSE四类,近红外光谱对肉的等级鉴别正确率在80%以上;对于同一物种不同品种肉的研究主要是在猪肉、牛肉上,主要通过多元定量校正方法或判别分析法来鉴别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的肉,且鉴别正确率大于95%;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鉴别主要应用于鉴别猪肉、羊肉、牛肉、鸡肉等不同物种以及掺假肉,鉴别正确率在90%以上;在产地溯源、不同饲喂方式之间的鉴别,能够正确鉴别牧草和浓缩料饲喂的羔羊、母羊和人工饲喂的羔羊、不同地区的牛肉以及羊肉的产地溯源等,鉴别正确率大于83%。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在肉类定性鉴别中可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产地鉴别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以及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食品产地鉴别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产品种类多、消费量大,近缘关系之间的物种品质和价格差距悬殊,导致水产品掺假以及错贴标签等欺诈现象层出不穷,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健康。传统的感官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建立快速、准确的水产品鉴别方法。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几类易掺假的鱼肉及鱼产品,并综述了水产品掺假鉴别技术。掺假鉴别技术主要分为无损检测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和核酸分析技术三大类,包括光谱、质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本文概括了水产品掺假鉴别技术的应用与特点,深入探讨了其发展趋势,期望为水产品掺假鉴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为塑料的鉴别开发了两项技术。基于已取得的成功,Wolfson静电实验室以机电工程系的名义邀请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纺织系参加合作研究,以使这些技术进一步用于纺织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人工嗅觉技术在酒类鉴别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殷勇  田先亮  易军鹏  邱明 《食品科学》2003,24(8):204-206
酒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鉴别倍受行业与社会关注。本文在简述人工嗅觉技术的基础上,概述了人工嗅觉在酒类鉴别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酒类质量鉴别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卷烟鉴别仪器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嗅觉系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3种仪器分析技术在卷烟鉴别中的应用,探讨了仪器分析技术在卷烟鉴别中存在的问题,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专色油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专色油墨调配技术的发展,如今,大量精美的包装装潢图案均采用专色油墨印刷。同时,专色印刷还可以作为一种防伪技术,用于鉴别产品的真伪。为了使专色印刷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印刷前必须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品种、产地和掺假真伪鉴别,致病菌、药物残留检测,污染物鉴别以及转基因食品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两个不同品种大麦的快速准确鉴别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直观信息、可量化信息以及系统相似度计算结果,均能很好地将不同大麦品种鉴别出来.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啤酒行业的大麦品种鉴别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叶 《酿酒》2009,(6):72-72
本刊讯:2009年6月25日,25种中国名特白酒国家标准样品通过了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酒类标样分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该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为鉴别25种白酒提供可靠的实物依据。据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酒类标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辽宁省标准样品开发中心主任杨明介绍,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品质鉴别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广西轻工业》2008,24(11):11-12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鉴别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列举了其在食品种类及产地鉴别、食品掺假鉴别、食品质量评估与分级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是对食品的真伪、产地和来源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追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随着食品掺假频发、掺假手段多样,传统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因此亟须发展新型快速准确的食品鉴别和溯源技术.食品组学是近年新兴的采用基因组学、转...  相似文献   

18.
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简便高效的鉴别技术被广泛他应用于葡萄酒的品质检测和定性鉴别中,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可实现对复杂样品各理化成分的多组分检测及分类鉴别,实现对未知样本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文章对近红外、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了简要概述,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红外光谱技术在葡萄酒的品种、产地、年份、陈酿方式及其他方面的分类识别与品质鉴别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葡萄酒品质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红外光谱技术在葡萄酒检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酿酒》2012,39(4):103-103
一等奖(共4篇)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推进酿酒工业机械化生产转变作者:夏振千、刘源才、杨强、沈永祥白酒79个风味化合物嗅觉阈值测定作者:范文来、徐岩中国白酒健康因子的研究及其产生菌选育和在生产中的应用(I)作者:杨涛、李国友、吴林蔚、庄名扬风味分析定向中国白酒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植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主要组成部分,其掺假现象刺激了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体外扩增的基因检测技术和基于免疫的特定蛋白检测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植物源成分鉴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实例与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