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小麦粉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超微粉碎对小麦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提高小麦粉制作面制食品的适宜性,选取优质强筋小麦样品,采用布勒实验磨粉机进行研磨制粉,再利用气流粉碎机对小麦粉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6种不同粒度的超微粉碎小麦粉样品,分析超微粉碎小麦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粉粒度的减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均显著降低,破损淀粉含量、沉淀值、吸水量均显著提高(P0.05);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小麦粉颗粒粒径D_(50)由43.07μm减小至25.81μm时,其淀粉糊化的峰值黏度由136 RVU显著增加至149RVU;当小麦粉颗粒粒径D_(50)由43.07μm减小至15.22μm时,其面团稳定时间由10.6 min增加至14.8 min。因此,综合考虑超微粉碎对小麦粉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和面团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小麦粉进行适度加工,粒度(D_(50))达到25μm左右时,可以显著改善其淀粉糊化特性与面团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超微粉碎对米糠多酚的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消化释放度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了粗粉(D50=208.3μm)、微粉A(D50=85.7μm)、微粉B(D50=14.9μm)3种米糠粉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粗粉相比,2种微粉的多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粒径越小,总酚含量越高;米糠中游离酚以原儿茶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香草醛、阿魏酸为主,结合酚以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为主;随着粒径的减小,米糠粉体多酚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均显著增强(P<0.05);对香豆酸、阿魏酸、香草醛是米糠多酚抗氧化的主要贡献物质;米糠多酚在胃肠的释放度随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且微粉A、B的释放度比粗粉分别提高了2.61%、7.31%。因此,超微粉碎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米糠中多酚提取物的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体外消化释放度,可作为米糠功能性食品加工的一种前处理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筛将1M3、2M1系统粉筛分成4种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A区间:粒度>118 μm、B区间:100 μm<粒度≤118 μm、C 区间:85 μm<粒度≤100 μm、D 区间:粒度≤85 μm),研究粒度与小麦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筛分粒度减小,白度增大,破损淀粉增多,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弱化度则先减后增,吸水率在大粒度区间最高;1M3系统粉黏度和回生值降低,2M1系统粉黏度先增后减,衰减值和回生值无明显变化趋势;糊化温度明显升高。C粒度区间小麦粉淀粉含量低、蛋白含量高、面筋品质较好;B、C粒度区间小麦粉水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较高、蔗糖溶剂保持力较低,其面团延伸性、弹韧性及面团筋力也较好。因此,B、C粒度区间小麦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朱宏  仇菊  梁克红  卢林纲  王靖 《食品科学》2019,40(14):36-40
考察不同粒径辣木叶粉对小麦面团品质的影响。采用普通粉碎、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不同粒径的辣木叶粉,采用分光测色计、粉质仪、拉伸仪、黏度仪分析辣木叶粉对小麦面团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5%辣木叶粉后,小麦粉的吸水率、糊化温度没有显著变化;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显著下降;45 min醒发后的最大拉伸阻力由234.9 BU下降至130 BU左右,延伸度下降;峰值黏度由531 BU显著下降至303~355 BU,回生值亦下降,衰减值上升。结果表明添加辣木叶粉一定程度减弱了小麦面团的面筋强度和淀粉黏性,但减弱了小麦粉面团的回生,超微粉碎可以减弱辣木叶粉对小麦粉面团的负面影响,研究为辣木叶粉在面制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豆粉和小麦粉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分析不同豆粉对小麦粉粉质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豆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减少,面团蛋白弱化度增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不断减小;C2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与5种豆粉添加量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绿豆粉对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影响较大,黄豆粉和黑豆粉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微粉碎对甜荞麦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粒度分布、持水力、持油力、溶解力、糊化特性等性质的分析,比较经不同频率的超微粉碎的荞麦全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别。结果显示,甜荞麦经超微粉碎后,其粒径逐渐减小,持水力、持油力以及溶解力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甜荞麦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均有一定的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频率增加荞麦粉颗粒在减小。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和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筋力不同的小麦粉为材料,利用分离重组方法,在保持小麦粉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组成不同面筋蛋白和淀粉含量的配粉,研究面筋蛋白和淀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3种筋力小麦粉配粉的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升高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小麦粉添加淀粉后,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升高趋势。面筋蛋白和淀粉对小麦面团吸水率和面粉糊化温度的影响均较小。不同筋力小麦粉配粉各品质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白糯小麦粉与糯米粉物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白糯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粉、糯米粉物化性质的差异,测定了白糯小麦粉、普通小麦粉和糯米粉的膨胀性、黏度特性、持水能力、糊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消化性和糊化回生特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白糯小麦粉、普通小麦粉和糯米粉的膨胀度随温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但在较高温度下,白糯小麦粉的膨胀度高于糯米粉;与普通小麦粉比,白糯小麦粉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较低的谷黏度、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时间短,糊化温度低,不易消化;与糯米粉相比,白糯小麦粉的水合能力低,糊透明度差,峰值黏度、谷黏度、崩解值、终黏度和回生值低,糊化时间短,糊化温度高,易消化。白糯小麦粉的冻融稳定性好、抗回生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李治  吴涛  刘锐  隋文杰  张民 《食品科学》2019,40(6):41-47
以低筋、中筋和高筋小麦粉为材料,考察原麦麸、挤压麦麸和汽爆麦麸的添加量、粒度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78~0.250 mm粒度范围内,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都显著性下降(P<0.05),而糊化温度和糊化起始时间则呈现二次曲线增加的趋势。汽爆麦麸和挤压麦麸对于小麦粉糊化起始时间和糊化温度的提升效果明显高于原麦麸。随着原麦麸粒径的减小,中筋、高筋小麦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而3 种麦麸糊化温度和糊化起始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0.150~0.420 mm粒度范围内时,原麦麸的粒度对低筋小麦粉回生值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挤压麦麸和汽爆麦麸的粒度对中筋小麦粉峰值黏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原麦麸和汽爆麦麸的粒度对高筋小麦粉峰值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通过普通粉碎、超微粉碎、纳米球磨得到3种不同粒径(129、64、25μm)的薯渣纤维(sweet potato residue cellulose,SPRC),将其按质量分数7%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不同粒径的SPRC对小麦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PRC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延长了面团形成时间,降低了面团稳定时间、最大黏度指数、热胶稳定性、回生值、糊化值;SPRC增加了面团的黏弹性,其中温度对重组面团的弹性模量(G’)影响较大,黏性模量(G’’)无显著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大粒径的SPRC重组面团面筋网状结构出现断裂和孔洞,随着粒径的减小,面筋蛋白致密均匀性得到改善。与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相比,纳米球磨处理的SPRC增强了面团的粉质特性和热机械学特性。说明纤维素粒径对小麦面团的流变性质有显著影响,合理控制小麦粉中添加纤维的粒径有利于获得较优的面团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将青麦仁制成全粉添加在小麦粉中,并对它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麦仁粉添加量的增大,混合粉的水分、淀粉、湿面筋含量以及面筋指数下降,灰分、蛋白质、膳食纤维、叶绿素、脂肪含量明显升高;粉质特性表现为面团的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下降,吸水率升高,弱化度升高;拉伸特性显示面团的延伸性、能量以及拉伸阻力显著下降;糊化特性呈现出高峰黏度、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回生值以及衰减值整体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纤维素对面团品质的不利影响,将薯渣纤维素(sweet potato residue cellulose,SPRC)进行超微粉碎,并与小麦粉重组制备面团,研究超微粉碎薯渣纤维(ultrafine pulverized sweet potato residue cellulose,UPSPRC)添加量(质量分数,0%、5%、7%、9%、11%)对面团糊化特性、热机械学性能、拉伸特性以及动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面团相比,UP-SPRC重组面团的品质变差;但与添加5%的普通薯渣纤维(common powdered sweet potato residue cellulose,CP-SPRC)相比,不同添加量UP-SPRC重组面团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及回生值更低,面团稳定时间更长。同时,添加量为5%和7%的UP-SPRC重组面团,其吸水率和弱化度小于CP-SPRC重组面团,且表现出更好的黏弹性。另外,相同添加量(5%)时,UP-SPRC对重组面团拉伸力和拉伸距离的影响比CP-SPRC更小。说明超微粉碎不仅可以提高SPRC的用量,还能降低SPRC对面团流变品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糯小麦粉添加量对配粉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糯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粉进行梯度配粉,研究不同糯小麦粉添加量对配粉糊化黏度、粉质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质构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糯小麦配粉比。结果表明:随着糯小麦粉添加量的增加,配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衰减度和回生值等快速黏度分析参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回生值降低显著。配粉的吸水量随糯小麦粉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粉质指数降低;但当添加量增加至25.0%时,粉质特性各指标均产生显著性改变。不同配粉面团随着醒发时间的延长,面团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等指标均呈现一定的增大趋势,但延伸度却随醒发时间延长而降低。糯小麦粉配粉比例对馒头的质构和感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适宜的糯小麦粉配粉比为20.0%~30.0%,25.0%配粉比使馒头具有较好的质构,感官总评分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粉为原料,将藜麦全粉以不同比例添加到面粉中制备面条,对面粉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面团拉伸特性及面条的品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藜麦全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小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弱化度增加,面团的拉伸能量、延伸度下降,藜麦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变大、断条率增加,硬度和咀嚼性增加、弹性减小。用藜麦粉代替面粉会降低面团的加工性能和面条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微粉碎工艺对荞麦进行粉碎并与小麦粉混合制备混合粉,研究了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0~20%)对混合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糊化特性、面团的热机械特性和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显著增加(P<0.05),荞麦粉添加量为20%时,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最高,分别为182.69%、223.02%、177.98%。混合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添加量为12%时最小,分别为242.00、202.00、408.50 cP。在0~20%范围内,混合粉吸水率从56.80%增加到60.50%;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都随添加的增加而降低,形成时间从3.34 min减低到2.40 min,稳定时间从5.87 min降低到4.61 min。糊化特性、热稳定性和回生值随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面条的硬度、黏度和回复性随超微粉碎荞麦粉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发酵面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粉为原料,采用4个添加量(5%、10%、15%、20%)、3个粒度(0.85 mm、0.17 mm、0.10 mm)处理麦麸,研究麦麸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以及发酵面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麦麸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粉质指数增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下降;发酵面团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上升;弛豫时间T_(21)、T_(22)呈现增加的趋势,质子密度A_(21)、A_(22)和A_(23)增加,面团的各项特性较好。然而,当麦麸含量达到20%,面团的质量变差。0.10 mm麦麸粒径的弱化值较大,0.17 mm和0.85 mm麦麸粒径的粉质特性较好,而麦麸的粒度减小会使G'、G″增大。当麦麸添加量小于15%,粒度为0.85 mm时,发酵面团的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热的影响,其品质及面制品品质发生变化。该研究主要研究小麦粉受热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变化。采用干热处理方式,在60~90 ℃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粉处理10~50 s,测定面团糊化、粉质和拉伸特性及馒头色泽、质构等。结果表明:与原粉相比,受热后小麦粉的峰值黏度降低7.01%、最低黏度降低9.44%、最终黏度降低5.58%、衰减值增加10.25%、回生值增加8.38%、面团拉伸曲线面积降低19.74%、延展性降低12.77%,随着时间的延长,拉伸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小麦粉的形成时间无显著性影响,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稳定时间降低10.74%、弱化度增加9.90%。受热后馒头的宽高比和比容分别增加17.81%和22.22%、色泽变差、硬度降低62.25%、粘性降低75.64%、咀嚼性降低63.46%。综上所述小麦粉适度受热可以改善馒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依照固定机械参数将生产线上的前路心磨系统出粉粉碎,制成3种不同粒度的小麦粉,保证市场销售小麦粉的粒度在该实验粉粒度区间内。研究其理化指标、流变学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面团返软程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粒度与小麦粉理化指标的关系,探究不同粒度小麦粉面团质构特性随时间变化的差异,粒度对小麦粉蒸煮品质的影响关系。实验表明,不同粒度小麦粉的部分理化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差异性显著;小麦粉体积平均粒径与损伤淀粉和R/E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白度、形成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和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小麦粉面团质构特性(返软程度)随粒度的降低而增大。蒸煮品质也随粒度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处理甜荞麦麸皮,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麦麸皮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影响,并比较不同粒度的超微麸皮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皮粉经超微粉碎之后,其持水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持油力略有提高,超微粉碎频率为20 Hz时制得的微粉C(粒径≤16.34μm)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粉中加入山药、薏米、芡实混合粉,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Mixolab混合实验仪和质构仪分析不同添加量的混合粉对小麦粉糊化特性、面团热机械学特性以及对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粉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的糊化黏度、崩解值、回生值、糊化温度、糊化时间、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逐渐降低,蒸煮稳定性和蛋白质弱化度逐渐增大;馒头的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大(P<0.05),弹性先增大后减少,感官评价与质构仪测定结果一致。混合粉添加量为10%时,小麦粉的糊化特性最佳,馒头的品质最好。混合粉添加量、糊化特性、面团热机械学特性与馒头的质构特性显著相关(P<0.05),可通过面团热机械学特性和糊化特性对馒头的质构特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